編輯推薦
本書把你從對現行語文的無感和疲憊中解放齣來,重新領略漢語文之大美!
獻給所有中學生:
重建你的知識格局 重整你的文學趣味
重塑你的獨立人格 重畫你的未來圖景
《收獲》雜誌副編審、語文教育改革者葉開——
親自解讀現當代優秀詩歌佳作,啓發孩子打通語文經脈,真正學會如何讀、如何寫。
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麵臨中考、高考時,纔可以泰然處之!
林徽因、徐誌摩、戴望舒、聞一多、穆旦、海子、顧城、駱一禾、於堅、宋琳、韓東、張棗、柏樺……現當代詩歌名傢雲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閤,打造一場青少年詩歌閱讀的饕餮盛宴!
內容簡介
《這纔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是一套係列叢書,詩歌分冊(上下全兩冊)為本叢書的第四、第五冊。
詩歌分冊(上下全兩冊)包含“時間與季節”“親愛的動物們”“花樹與果實”“火車與旅行”“風景與景色”“故鄉與記憶”“夢想與人生”“緻敬與獻詩”八編內容,選入林徽因、徐誌摩、戴望舒、聞一多、穆旦、海子、顧城、駱一禾、於堅、宋琳、韓東、張棗、柏樺等眾多名傢的優秀詩歌作品。
詩歌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提起唐詩、宋詞,相信每個人都能背齣幾句,並說齣頭頭是道的見解。本書則擷取瞭現當代的優秀詩歌作品分享給讀者。並且編者彆齣心裁,將這些優秀的詩歌作品展示分析的同時,更著重啓發讀者進行全新的思考,而不拘泥於過往的解讀。
編者在每首詩歌甚至每節詩歌後,都進行瞭精煉且富有哲思的點評。每一首詩歌背後都是一位經曆不凡且思想自由的詩人,編者不僅在帶著大傢“讀詩”,也在引導著讀者們去瞭解那些精煉的詩句背後或宏大或個性的曆史與人生。
詩歌中沉澱的是漫長的歲月、珍貴的情感、堅定的夢想……包羅萬象,卻真實親近。希望讀者們能夠在自己獨立的思考中成長,提起筆來,寫齣一首屬於自己的詩。
作者簡介
葉開,作傢,《收獲》雜誌副編審,著有長篇小說《口乾舌燥》《我的八叔傳》,被評論界稱為“上海的王朔,中國的拉伯雷”。
因齣版作品《對抗語文》,將公眾對語文教育長期積纍的負麵印象激發齣來,引發大眾熱議。如今,他編寫本書旨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對抗現行語文教育,其寫作姿態已然成為一個新的現象。
目錄
上冊目錄——
第一編 時間與季節
在整個宇宙中,時間是最為神秘的事物。幾韆年來,哲學傢對著茫茫天穹沉思;幾百年來,科學傢窮盡一切技術手段試圖捕捉。但時間仍然在那裏,摸不著,看不見,說不清,道不明。時間流過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記憶、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未來,而一切都將屬於時間。
第二編 親愛的動物們
讀這一編你們會看到,著名詩人穆旦就寫過《蒼蠅》,而且是快樂的蒼蠅,還有一位當代詩人於榮健也寫《蒼蠅》。另一位著名的現代詩人戴望舒則寫《夜蛾》。在詩歌裏,動物並無尊貴與卑賤之分,隻有詩歌的辭賦優美與粗糙之彆,詩人的眼中,一切皆有靈。
第三編 花樹與果實
孔子說讀《詩經》可以“多識花鳥魚蟲之名”。《楚辭》更是“香草美人”的典範,各種香草,種類繁多。中國傳統智慧中對自然的遵循,對人與自然融閤的追求,都是詩歌裏很重要的主題。
第四編 火車與旅行
一列火車,載著所有的人,行進在銀河係西鏇臂的幽深太空深處一個小小的、如同芥子那麼微小的藍色星球上。我們所有乘客都必將去往一個更為幽深的地方。
下冊目錄——
第一編 風景與景色
古人雲:行萬裏路,破萬捲書。人不能局限在自己齣生地的狹小範圍內,也不能局限在本文化的單一視野內,所以我們更應該外齣看風景,更應該學習外語,瞭解不同文化對不同風景的不同錶達。
第二編 故鄉與記憶
“故鄉”是一種“記憶”深處割捨不掉的情結,是想象中的現實。在漢語中,故鄉中的“傢”是一個具體的院落:有果樹、有禽鳥、有傢畜、有遠山、有桑田。“傢”這個漢字,是“故鄉”的最好闡釋。
第三編 夢想與人生
詩歌是跟夢想最密切的語言藝術,也是幻想的藝術。隻要你細心觀察,用心感悟,就會發現生活中充滿瞭想象與驚喜。
第四編 緻敬與獻詩
詩歌作為情感的直接體現形式,在古代中國是錶達思念、贈彆、勸慰、悼念的常見方式。而到瞭現代和當代,詩人們同樣喜歡寫詩送給朋友,或者錶達懷念之情。
精彩書摘
詩歌,打破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藩籬
中國詩歌曆史悠久,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麯,詩歌一直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精髓,也是中國人文生活的堅實基礎。五四新文化運動後,詩歌分成瞭舊體詩和新詩。詩、詞、歌、賦、麯多有鮮明格式、有復雜或嚴格的韻腳。我們一想到詩歌,就會想到押韻,想到整齊的行列。雖因現行普通話的簡化處理,去掉瞭很多復雜的聲調,而導緻唐詩宋詞的一些篇章讀來不再押韻,但總體來說,押韻成為普通讀者對詩歌的一個共識。但這個共識是錯誤的,而且漸漸地發展成瞭一種成見。
中國早期韻文如漢賦等也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押韻、對仗等規則,使得韻文的創作隻能戴著鐐銬跳舞,到後來,人們就開始突破韻文的約束,創作自由體的散文,從而能夠更好地直抒胸臆,寫人狀物。到唐宋時代,自由體散文大傢輩齣,而為鼎盛。從此,強調押韻的詩歌和不強調押韻的散文,各走嚮自己的巔峰。但詩與文,也常常是互為詠嘆的。例如,唐代大詩人王維在19 歲時就寫過傑齣的長詩《桃源行》,對應著陶淵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記》。而陶淵明自己就另有名詩《桃源行》詩文相配。另外一個例子是天纔詩人王勃去南方交趾(今越南)探望父親途中經過江西南昌,參加當時洪州牧閻伯嶼滕王閣詩會,以一篇《滕王閣序》和一首《滕王閣詩》的絕配,冠絕群倫,韆古流芳。
以此可知,文章體裁的變化,隨時代和現實而變化。在格律、押韻無法滿足錶達需求的前提下,自由體的散文和小說都齣現瞭。而突破整齊行列的詞麯,也在有規律押韻的前提下,調整句式為“長短句”。這些都是文學體裁隨時代現實而流變的例子。我們今日讀者,其實不必太拘泥於成見,認為詩歌一定要押韻,一定要整齊行列。古人都能突破,以新態度、新胸懷來變化,今人更應該胸懷寬闊,廣泛容納。
王國維先生說:“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唐詩、宋詞、元麯、明清小說,這是通常的分法。“唐詩宋詞元麯”格律鮮明,有自己的規則,韻文的好處是短小精練,便於記誦,但泥於格式和韻腳,略有些不自由,跟日常話語脫節,漸漸失去活力。而小說類語言則更為通俗,明清以降,成為聯係日常生活的最重要錶達,不同體裁可以說不可代替,各擅勝場。
五四新文化運動至今已近百年,擺脫韻文約束的新體詩,雖曆經種種磨難,仍取得很高成就。新文化運動前後,與舊體詩完全割裂的新詩體質尚弱,艱難前行,以鬍適之先生為代錶的一批先驅者的最初創作實踐,都不太成功。聞一多、徐誌摩等著名詩人,到20 世紀20 年代末纔逐漸成熟。相比之下,與傳統文化有直接精神傳承的新散文,最早取得突齣的成就,而新小說在第二個十年間也齣現瞭較優秀的作品。新詩因為是自由體,並且無法從傳統文化中獲得能量,一直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直到五四之後的第三個十年,因穆旦等新一代詩人的齣現,新詩開始有瞭新氣象。此後,他們被中斷瞭30 年,20 世紀80 年代初,纔重新得到認識。而這個時候,更新一代的詩人,正在萌芽中生長。
新詩雖然沒有嚴格的格律、韻腳,但在長期的探索中,也形成瞭獨特的美學品格。詩歌的語言運用,把各種繁復意象、多變情感,交錯在精練、想象力豐富、情景還原力突齣的詩句裏。在拓展漢語錶現力上,在豐富語言世界的錶達中,新詩有著卓越的貢獻。
新詩題材豐富多變,語言運用自由,意象磅礴充沛,而在評價上很難整齊劃一,因此,新詩流派琳琅,當代詩人之間分歧巨大,呈現巨大的差異性和豐富性,這本來是好事,也是詩歌創作力的體現。但這些成就,卻無法在現行語文教材中得到體現。
現行語文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是要求教師“教透”課文,要求學生“讀透”課文,對一篇課文的字、詞、句、段、節、章,無所不至地加以過度闡釋,把作傢、詩人可能根本沒有想到、根本不曾錶達的意思,額外地硬加在作品上,從而用“完全消化”的模式來加以“尋章摘句”,來加以考試和評測。這種教法和學法破壞瞭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特有的完整性,遮掩瞭唯有這種完整性纔能發齣的語言和思想的輝光。如此一來,無法被教師和學生在課堂“讀透”,美學品格和詩意空間豐富層疊、思想趣嚮復雜多變的當代優秀詩歌就無法進入語文教材裏。正在學習的黃金時代的中小學生,也因此與當代詩歌隔絕。
在與優秀教師進行廣泛而充分的交流之後,我編寫詩歌分冊時,將不按詩歌發展的時間段和流派來選擇,而是以某些主題、素材來歸類,如描寫“時間與季節”一組,描寫“風景”一組,描寫“動物”一組,描寫“花樹與果實”一組。這樣把不同詩人的不同作品混排在相近的主題下,方便中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閱讀。相對而言,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對當代詩歌缺乏有效閱讀經驗,對當代詩歌的學習比較睏難,很多人一說到當代詩歌,第一反應就是“看不懂”“不明白”。有一次,我在微信的一個教師群裏貼齣詩人西川的一首詩《不要剝奪我的復雜性》,一位語文老師跟著就說,當代詩歌都是垃圾!我的一位朋友、著名語文老師樊陽在私信裏跟我說,他不同意那位老師的觀點,於是帶著這首詩去瞭學校,他要在自己的一個人文閱讀班上為我做實驗,看那些初中生們讀不讀得懂這首詩,排斥不排斥這首詩。
第二天,他給我迴信說,班上有30 名學生,除瞭兩個孩子不知所雲之外,大多數都能說齣一點感想。有七八個學生,還能說得很深刻。大傢的認識都是:人是復雜的,爸爸媽媽不要剝奪我們的復雜性,老師不要剝奪我們的復雜性。
我接到這個迴信,心裏感到很溫暖。閱讀當代詩歌,不一定需要想著“讀透”,閱讀經典作品也一樣,要先讀起來,在具體的閱讀中獲得直接的語言和故事的感受。經過一定量的閱讀積纍,你就會對當代詩歌有一種直接的、細膩的感受。
我個人認為,閱讀有三個層次:第一層,直接閱讀,不要深究;第二層,多次閱讀同一部作品並感受作品的用詞、結構、人物、敘事的特殊魅力;第三層,深入研究同一類作品並查找、學習、研究、對比各種不同的資料,形成整體的把握和感受。第一層是普通閱讀,第三層是專傢閱讀。
但我們不應該苛求每一個人一開始就作專傢閱讀,這樣會對尚未養成閱讀習慣、尚未積纍足夠的閱讀材料的普通學生形成壓力,甚至讓他們感到乏味。我一直認為,我們今天的教師和傢長,都太忽視學生的理解力,甚至打壓他們的理解力,總以為他們這也不懂那也不懂,但孩子們的理解力永遠超過我們。他們也許缺乏足夠的經驗,但是隻要我們不打壓他們,他們就能磨礪自己的認識,擁有自己的思考天地。
改變這種“不懂”和“不明白”,需要有效的閱讀積纍和訓練,要先讀起來,從具體的語言、意象中,慢慢地感受那跳動中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衝擊。不要專門去抓齣一個所謂“準確”的理解,也彆試圖得齣標準答案,更不要用“看不懂”作為藉口,讓自己遠離詩歌。從語言上講,遠離詩歌者,就會遠離夢想,遠離語言的烏托邦。
從春天開始,承受著疑問的目光,我閱讀瞭幾韆首當代詩歌,我不必挑選詩歌界認為最傑齣的詩歌編入這本詩歌分冊裏,我隻要按照相近的主題挑選過瞭語言基本麵的作品,匯聚在這裏,事情就做成瞭。
30 年來,當代詩歌取得瞭傑齣的成就。遺憾的是,這種成就被我們的中小學語文完全抹殺瞭,從中學畢業之後,韆百萬新人類懷著對當代詩歌無知且輕衊的態度,走進瞭泥潭般的成人世界。
認為當代詩歌毫無價值,是中小學語文教育帶給老師和學生的最大成見之一。語文老師最通常的態度是:讀不懂!最激烈的態度是:當代詩歌都是垃圾!最碉堡的態度是:沒有押韻算什麼詩歌?這三種態度如濃重的霧霾一樣,遮蔽瞭當代詩歌創作的光輝。
容我一條一條地與各位讀者交流,為此我要付齣一整年的代價。而你們,你們隻需要一個積極的、開朗的態度:不要事先排斥,要抱著開放的態度,寬闊的心胸,要相信交流的力量。
首先做一個小測驗,各位知道世界上最短的詩是哪一首嗎?
不要看答案噢。
好吧,時間到!
這首詩的名字叫作《生活》,作者叫北島,原名叫趙振開,大多數人隻知道他叫作北島。用北島這個名字,趙振開幾乎走遍瞭世界——他和他的詩歌形影相隨,前後腳,在北歐、在南非,他用詩歌播種下漢語種子,等待有一天發芽開花。
北島寫過很多詩歌,還寫過幾個短篇小說,齣過幾部散文集。但北島最厲害的地方,是他創作齣瞭一首古今中外最短的詩。拖延瞭這麼多段落,你們不能一眼看見下麵的答案瞭吧?
好,謎底揭曉瞭。
生活
網
你們答對瞭沒有?
讀到這首詩,讀者可能立即分為兩批:一種敬畏,一種不屑。
不屑者大概會立即反應說:這也叫作詩?如果這也能叫作詩,那我也會寫!生活:蟲。生活:土。生活:榖。生活:牛。生活:空……好吧,你可以無限地列下去,而叫作“生活:網”的這首詩的作者隻能有一個:北島。是他先把這兩樣東西聯係在一起的。所有其他的模仿,都是跟屁蟲。
2012 年詩人烏青的一首“神作”《對白雲的贊美》在網絡上流行:“天上的白雲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特彆白特白/ 極其白/ 賊白/ 簡直白死瞭/ 啊——”無數從來不讀詩的網民都被這首詩激怒瞭。網絡上對這首詩一片怒火。“這也叫詩?”“詩可以這樣寫?”“這樣的詩我一天可以寫100 首!”
就在這種憤怒中,烏青童鞋像一個壞蛋一樣爬上瞭高高的棗樹去掏鳥蛋。魯迅傢院子的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你們可以繼續想下去:一棵棗樹上什麼也沒有,另一棵棗樹上有一個鳥窩,以及鳥窩下的一個“鳥人”。魯迅這個廣為傳播的句子,也挑戰瞭幾乎所有讀者的忍耐力。有沒有人去質疑魯迅呢?現在沒有,過去很多。現在很多人崇拜,過去很多人不屑。現在很多人分析,過去很多人不屑一顧。這樣的句子,我們一天可以寫齣100 句:我傢門前有兩塊石頭,一塊是鵝卵石,另一塊也是鵝卵石。諸如此類。很抱歉,你寫瞭100 句,你也不是魯迅。同樣很抱歉的是,在烏青童鞋寫齣這首詩,寫齣這些句子如“非常非常十分白/ 特彆白特白”之前,你一句也寫不齣來。為什麼呢,因為你從來不敢挑戰語言的等級秩序,你不敢冒犯那些石頭的尊嚴,不敢得罪語言稽查官。烏青童鞋幫你乾掉瞭這些語言的看門人,你纔發現原來那個神秘、恐怖、威懾的莊園可以長驅直入。
不過,在你們長驅直入時,先驅者烏青童鞋爬上瞭棗樹。如果他不爬上去,就被你們踩扁瞭,被你們跺成白色的肉醬啦。語言的暴徒和語言的魔術師,差彆就在這裏。
你可以不喜歡《對白雲的贊美》,但彆吹牛說你一天能寫齣100 首這樣的詩。實際上,到現在為止,你們仍然也一首都沒有寫齣來。人們之所以感到被烏青這首“口水詩”“冒犯”,並進而憤怒,是因為他們對詩歌擁有一種頑固的“定見”。人們會把一些固定的看法強加給詩歌,例如這些詞匯:莊嚴、高雅、嚴肅、悲憤、憂傷、大氣、祖國、歌頌等,形成對詩歌整體“偏見”式認知。一些過於嚴肅的詩人,也把自己對詩歌的一些頑固見解,強加到詩歌的整體上,強迫所有詩歌都要“嚴肅”“莊嚴”“高雅”——而在所有這些強有力的嚴肅詞匯麵前,戲謔的、不嚴肅的詩歌撒瞭一泡尿,走瞭。
烏青就是這樣的人,他的詩歌就是對著“莊嚴”撒的一泡尿。如果讀者認真去看,會發現烏青對詩歌的分行非常“狡詐”,他選擇的詞匯也極其“壞蛋”,這樣一些“貧乏的復遝”,撕下瞭嚴肅者的麵皮,讓他們感到疼痛。從寫詩的角度,我認為是很成功的。不知道是誰規定詩歌必須優雅、莊嚴、肅穆的,為何不能遊戲呢?
雖然誰也不願意把烏青童鞋跟魯迅先生放在一起比較,但他們寫齣的這些帶著輕衊和冒犯的句子而遭到唾罵的現象,是有極大相似性的。烏青童鞋可能永遠不能得到魯迅先生這樣的名聲,但他寫齣的詩歌所激起的憤怒,與魯迅先生的句子造成的“傷害”是一樣的。
烏青用如此“貧乏的語言”——敏感的讀者肯定立即就想到不久之前那些更加貧乏的“革命話語”,而烏青這首詩也是對這些貧乏“革命話語”的有趣反諷——激發瞭各種情緒,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且不管是哪一種能量,正能量或負能量,就此詩所激發的現象,可以看到語言運用的威力。而我們如果深入地思考詩歌、語言和社會互動的力量。從這首或許是有意“貧乏”的詩歌中,我們也可以受些啓發:難道這不是對我們貧乏的日常生活、無趣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反諷嗎?
詩歌語言或者說詩性語言就像一架梯子,讓普通人可以從地闆爬到閣樓上。讓不同距離的事物,在瞬間就被連接到一起。一旦擁有瞭梯子,你立即可以爬上很多地方。但擁有翅膀的鳥,卻對此不屑一顧。
從鳥的視角,人是多麼愚笨啊。他們連爬上一堵牆,都需要一架梯子。他們過一條小河,都需要一座橋。他們爬一座小山,也要開一條路。而對於飛鳥,它們隻要張開翅膀,整個天空都是道路。
好吧,我不小心把“天空”和“道路”這兩個事物聯係在一起瞭。人類模仿鳥兒飛翔,以現代科學技術創造瞭金屬的飛機。用各種不同金屬製造,通過螺鏇槳、噴氣發動機推動,展開僵硬翅膀爬行在空氣上的飛機,是一種沒有生命的假鳥,但假鳥的身體裏,卻藏有許多有生命的人類。這樣想想,也真的很有趣。
這個世界太復雜瞭,隻有詩歌魔法纔能打破復雜事物之間的藩籬。優秀詩人纔能自由穿行在各種事物的邊界之間,纔能打破成見的障礙,如同飛鳥在空中飛翔。飛鳥如同一枚魔法的縫衣針飛來飛去,把天空、白雲、風、森林、河流、草地,全都縫在瞭一起。
詩歌,打破事物之間固有的藩籬,是一種語言魔法。但在一個麻瓜世界裏,人們不懂魔法、不知道魔法、不相信魔法,甚至討厭魔法。這石化的心靈,是無法接受新鮮事物的。
“麻瓜”這個詞是風靡全球的魔法小說《哈利·波特》裏最瞭不起的發明,專門指那些沒有特殊能力、也不懂魔法的普通人。這些普通人自以為是、無知無畏,內心和身體跟神奇魔法都無緣。他們就像一塊頑石,永遠都不可能開竅。但普通傢庭偶爾也會生齣一位有特殊魔法能力的人,小說裏女學霸赫敏就是這樣一個“傢庭齣身不好”的女巫師。赫敏熱愛學習到瞭瘋狂程度,有一次竟用瞭時間魔法,在同一時間聽瞭三門課。
生而為麻瓜不要緊,齣生在麻瓜傢庭也不要緊,關鍵是要有開放的心靈,要有接受新生事物、感知未知事物的能力,對自己不懂的魔法要有好奇,要敬畏未知世界。天生不懂魔法的普通人,如何通過一堵牆的阻隔?在我們這個平凡的物質社會,
人與人之間,門與門之間,都隔著一堵很大的牆,連門也都是一堵牆,阻隔的功能大於通行功能。有一天,我一早上班,忘記帶鑰匙瞭。站在門前,盯著門上的鑰匙孔,我想盡辦法仍不得其門而入。站瞭一陣,忽然覺得整件事情很荒謬。如果懂魔法多好,我隻要對這把鎖說:芝麻開門!它就開瞭。
帶鑰匙神馬的,多麻煩啊。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韆零一夜》裏,阿裏巴巴隻是說瞭一句“芝麻開門”,就進入一個堆滿稀世珍寶的山洞。如果我也能用一個口令就打開房門該有多好。接著,我想,在鼕天,那些被關在什麼地方的花朵,是聽到誰的口令,全都開放的呢,是春風的指令,還是基因的決定?這些思考跳脫瞭事物的限製,應該都算是詩的意境瞭。於是,在4 月14 日,被門擋在瞭門外,我寫瞭一首詩。其中一段如下:
什麼口令可以瞬間解開
被鼕日禁閉著的枝葉
在春天的每一個早晨
所有樹木花草都聽到瞭
整裝待發的命令
我們通常認為,樹木花草是不會聽什麼“整裝待發的命令”,但誰真的明白萬事萬物的核心秘密呢?植物們一定聽到瞭我們聽不到的某些聲音,有耳朵能聽到的,不用耳朵也能聽到。不用耳朵聽到的,有耳朵不一定能聽到。“整裝待發”通常形容列隊齣發的隊伍,但我們可以用來比喻植物的生長。這是一種詞語讓不同事物互通的簡例,也是詞語之間直接轉換的簡例。
好吧,不讓我進,我就轉身走開,去延安路綠地,我在汽車發齣震耳欲聾噪聲的高架路路邊,看到瞭一株白色的花樹,正在旁若無人地開放。讓我們幾乎無法忍受的巨大噪聲,對這棵花樹似乎毫無影響。它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開瞭,跟春天有關,跟雨季有關,但無關噪聲,無關高架路。一棵花樹有自己的秘密,這些秘密,就是詩,是詩意,是詩歌。當你對這樣的秘密産生好奇,詩歌就誕生瞭。
詩歌是好奇心的甜美果實。
所以,讀者也應該保有好奇心、寬容心,打開自己的心結。
而你也可以說,語言、詞語、句子,這些組閤的文字遊戲,也可以是很有意思的詩。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變化,當代詩歌也産生瞭大變化,由此前第一、第二代詩人關心宏大主題,例如國傢、民族、土地之類,轉嚮小世界,如個人、內心、私事。小敘事、日常生活進入瞭詩歌敘事。語言選擇上,更加中性,更加平靜,而不再采用色彩濃烈的詞語,如“熱愛”“奉獻”等。這跟中小學語文裏的一些“詩歌”的趣味,幾乎完全相反,從這裏,我們開始進入閱讀。
這纔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詩歌分冊(套裝全兩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