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攝影術的發明促使攝影工業應運而生,攝影工業的進步又推動攝影事業的發展。在相互的作用下,攝影材料的發展史就是攝影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的輝煌與淡齣是中國攝影工業民族化的重要史實,它的存在意義不容忽視。《對話公元:中國感光工業巨星遠去的背影》作者謝琳,用三年多時間做調研,從公元廠開闢中國感光新紀元著手,對公元廠整個曆史進程進行梳理與整閤,走訪45位公元廠的老人,給讀者真實展示瞭公元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輝煌走嚮消失的曆史過程。本著作以人物專訪紀實的方式,與訪談者麵對麵交談,並保留瞭大量具有曆史價值的原始圖片,以翔實豐富的原始資料為依據,還原中國民族工業汕頭感光化學材料廠一個劃時代的輝煌。
作者簡介
謝琳,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傢協會第六屆攝影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高校攝影專業委員會理事,新華社廣東分社圖片總匯顧問,廣東省攝影傢協會常務理事,汕頭市攝影傢協會副主席。從事高校攝影教學近20年,榮獲中國攝影教育德藝雙馨奬,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奬最高奬,研究領域涉及新聞與紀實攝影、文藝評論及攝影史等。齣版著作:《新聞攝影教程》、《實用旅行攝影》等。
目錄
前言
口述曆史:不再讓中國攝影感光史失憶
公元——寫在中國攝影史上的一頁
投射在曆史幕牆上的“公元”
公元與狹小的生存空間
第一部 曆史的主角
第一章 中國感光工業之父——林希之
一、開創新紀元的“公元”
二、林希之的傳奇人生
1、顛簸求學路
2、束裝迴潮汕
3、新中國第一張照相紙誕生
4、林傳真眼中的父親
5、林希之過著簡樸生活
6、一傢人與公元的不解之緣
7、兄弟姐妹四人名字與感光有關聯
8、林傳真用“舌頭”學化學
9、攝影發燒友
10、林希之舊居
11、我為父親而自豪
第二章 生命換來“半壁江山”
一、“公元成就以林希之生命為代價”——林傳騅
二、陶鑄“二顧茅廬”
三、破釜沉舟賣大宅,公私閤營分紅利
四、“五七乾校”曆艱辛,降級當個記賬員
五、公元——中國感光半壁江山
1、鼎盛時期
2、稅利大戶
3、嫁人要嫁公元人
4、林傳騅撰寫《迴憶錄》
第三章 印刷製版膠片的開拓者——陳英偉
一、有所創造,纔有所發展
二、沒有“褲頭方”,隻有靠科學
三、協作大會戰,挑戰伊士曼
四、訴說當年,感慨萬韆
五、與林希之同一屋簷下
六、推行公私閤營,利潤“四馬分肥”
七、無法阻止盲目引進,留下最大遺憾
八、國內行業翹楚,直著腰杆做人
九、攝影興趣不減,豐富自己生活
第四章 技術質量把關人——李景熙
一、從技術人纔轉型高層管理
二、嚴格執行製度,確保生産可控性
……
第五章 “末代皇帝”——謝郭漢
第六章 中科院研究員林應銳先生談林希之
第七章 從班長到廠長的鍾欽成
第二部 是是非非“踩"色綫
第一章 “公元”與“柯達”閤作機緣
第二章 走馬上任於非常時期——周誌華
第三章 經曆黑白與彩色“兩道”的樂凱副總經理——陳永鞦
第四章 集公元、柯達、樂凱“三點一綫”的副總工程師——周誌堅
第五章 感光材料專業科班齣身——吳建新
第三部 社會的變遷
第一章 用國産相紙印齣第一張相片的人——韓誌光
第二章 三十八年見證公元輝煌時期——舒悅昌
第三章 工作細緻嚴謹的副書記——許鎮明
第四章 公元和藝壇的“怪纔”——吳德水
第五章 黃坤偉看公元的“三錯”
第六章 一傢5口曆經公元三“朝代”——鄧忠庭
第七章 一個與國外客戶打交道最多的人——姚貴城
第八章 “老公元廠”舊址的守望者——陳業興
第九章 與公元共成長的女工陳紹卿和張玉珠
第十章 工作於斯傢住於靳——紅毛嘛
第十一章 老牌涼果PK老牌公元——何利東、徐旦妮夫婦
第十二章 公元膠片和相紙與本土照相館相依並存
第十三章 曆史選擇公元又拋棄公元
第十四章 對汕頭“公元”興衰原因的梳理與思考
後記
公元人名單索引
文獻引用
鳴謝
精彩書摘
三、破釜沉舟賣大宅,公私閤營分紅利
林傳騅: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泰古南記轉業時我賣掉瞭大房子,我的迴憶錄裏有記錄,這叫破釜沉舟。我將5代人住的大宅賣掉,那是農村裏5層樓房子,前後有空地,占地2000多平方米,幾十個房間,以6000元價格賣給瞭國營電燈廠,6000萬變成瞭6000元,職工知道老闆沒有錢,都死心瞭,要解雇纔能創立公元,這是我年輕時的決策,現在覺得以前膽子很大,無所顧慮,當時我告訴工人,如果要解雇,按照工齡需要給工人解雇費,按照製度,老工人10年按照10個月計算,考慮到4個小公司的新員工,他們建國後纔進廠工作,工齡隻有三四年,我給他們600元,600元在當時是很大的數目,當時工資隻有三四十元。600元可以買每層為兩房一廳的兩層樓舊建築。
林傳騅:在迴憶錄裏我寫瞭這一段,後來公私閤營,我們當時私方有三權。
林傳騅:三權就是財産權、用人權和經營權。政府尊重我們的三權,所以我們可以自己升工資,但是需要勞動局的批準,當時最高的是林希之300元,廠長也是300元,兩個技術人員是200元,我和林希之的父親都是副經理,升瞭200元的工資,在大同大會上,政府報告中公元被點名,說我們抗拒閤營,還未閤營就升這麼多的工資,後來我們放手讓政府決定,後來政府批準我們升8。元,林希之和廠長120元,他們一定要壓迫我們,後來陶鑄過來,把我們工資提升幅度增加到160元,後來又過來一次,補助增加到250。陶鑄兩次接見都升工資,還送給林希之小汽車,待遇很好。
齣乎意料的是1954年7月l曰閤營,12月31日結算,四馬分肥,我們接到通知,去領20多萬元的紅利,我們一聽,纔半年就賺瞭100萬元,我們占6成,公傢占4成,6成就有20多萬元,你看多厲害,清産閤資時,我們10萬,公傢投入15萬,纔25萬資産,半年的時間,我們四馬分肥,12.5%就分得瞭20多萬瞭,經過勸說,市委常委開會決定的。領錢的時候拿錢的手都在發抖,20多萬的5%就是一萬多,我分到1.5萬,他父親分瞭六七萬,買瞭三層樓的房子,他原本住在宿捨樓的其中一層,1955年年尾又分到瞭20多萬,1956年隻有5%。
謝琳:那一年收獲最大。
林傳騅:我投資一韆多元,領瞭2萬多元,外麵的人說泰古南記又變成富翁。
謝琳:當時主要生産相紙和膠捲嗎?
……
前言/序言
《論語》上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銀鹽攝影係統中,對感光材料的評價和選擇是作品成敗的關鍵。在現代攝影的進程中,對於大多數中國攝影傢的來說,“公元”曾經有著和世界第一大照相紙品牌“柯達”一樣的重要地位。
攝影術發明之初,感光版和相紙都是習慣由攝影師自己手工製造。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中國齣版的一部攝影教材《色相留真》中曾經奉勸玩照相的人:“照相者,常喜自造各種材料,殊不知自造之料難比專傢者物精而價廉”。然而,中國的感光製造工業的起步談何容易。
新中國建立前,所用的攝影器材幾乎全部依靠進口,每年都耗費巨資用於進口攝影器材。當時,一些有誌於改變中國攝影工業.的落後狀態的科學工作者和攝影傢,最早見著於攝影史記載的廣東人李蓮友,在20世紀20年代初試製成一種感光片。據說感光速度竟駕乎英國膠片“依爾福大紅牌”之上。30年代,上海攝影傢鬍伯翔和鬍伯洲兄弟二人,也曾著手試製乾片和印相紙。並試製成油製照片(又稱溴紙鈉油色法)及碳素溴紙照片,曾在“華社”影展中展齣,頗得好評。因缺乏資金和設備,研製工作不得不半途而廢。
1930年前後,陳筱肪在上海南京路474號二樓開設“筱肪照相廠”,該廠製造的“筱舫愛娜愛燈光紙”問世。然而即使這是我國照相器材工業史上值得稱道的一件大事,實際上也不過是個傢庭作坊,需要購買進口紙基生産照相紙。一些照相館用後認為“品質優美,人物風景鹹宜,價格低廉,閤乎經濟原理。可稱適用之代替舶來品”’。産品問世後,經過幾年改進,質量有所提高。但終因敵不過世界幾大名廠産品在中國傾銷的壓力,紙的銷路曰趨縮小,後來還是被舶來品衝垮瞭’。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lO月,我國第一張符閤使用要求的黑白相紙誕生瞭。研製者林希之先生與同事們給實驗室和相紙起瞭個彆緻的名稱——“公元”,意在開創我國感光工業新紀元。1953年4月,中國第一傢感光材料生産廠汕頭公元攝影化學廠成立,並以公元為産品商標。當年全廠職工隻有15人,生産設備僅有一颱簡陋的13英寸木製小型塗布機,産品隻有單一的黑白印相紙,年創産值6.2萬元。由此起傢後,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發展,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感光材料的最大品牌,並有少量産品齣口。在中國特定的社會發展時期,這是中國照相材料工業史上的壯舉,也是中國攝影傢值得驕傲的事實。在我的記憶中,公元照相紙的盒子上赫然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製造的字樣。遺憾的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數字影像時代的到來,公元感光材料廠的輝煌已被人們幾乎忘得一韆二淨。
本書的作者謝琳,在汕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從事攝影教育工作,有著豐富的攝影研究和教育學實踐。我很高興看到這位年輕的教師能對這樣一個艱難而枯燥的選題做齣瞭努力,並完成瞭此著作。她用三年多時間做調研,從公元廠開闢中國感光新紀元著手,對公元廠整個曆史進程進行梳理與整閤。走訪45位公元廠的老人,給讀者真實展示瞭公元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輝煌走嚮消失的曆史過程。本著作以人物專訪紀實的方式,與訪談者麵對麵交談,並保留瞭大量具有曆史價值的原始圖片,以翔實豐富的原始資料為依據,還原中國民族工業汕頭感光化學材料廠一個劃時代的輝煌。
……
對話公元:中國感光工業巨星遠去的背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