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院21世纪科普丛书”是国家“十二五”重点选题。《我们的宇宙有多大/中国科学院·21世纪科普丛书》是丛书中的一种。《我们的宇宙有多大/中国科学院·21世纪科普丛书》由“话说太阳”“为何要探测月球”“我们的宇宙有多大”及“既平常又神秘的万有引力”等组成。作者力图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将深奥的天文学知识告诉读者。
目录
天文学家王绶琯/赵复垣
为何要探测月球/林元章
月球概述
月球探测的意义
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
话说太阳/林元章
为什么要研究太阳
太阳的基本构造
太阳自转和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和太阳风暴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诞生和消亡
我们的宇宙有多大/赵复垣
我们身边的长度和距离
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光年
月球和卫星的高度
太阳的距离
恒星有多远
银河系有多大
恒星的星等和造父变星
河外星系的距离
多普勒效应和宇宙膨胀
我们的宇宙有多大
既平常又神秘的万有引力/林烈
“天宫一号”里的航天员
小星星是怎样被“点燃”的
牛顿与哈雷
弯曲的时空
相对论与GPS
爱因斯坦未竞的宇宙交响乐
精彩书摘
《我们的宇宙有多大/中国科学院·21世纪科普丛书》:
20世纪40年代末,有一位来自中国福建省的年轻人,怀着科学救国的崇高理想,来到了英国,初学造船技术,后又学习天文学。伦敦大学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都是他求学和进行天文观测的地方。1953年,他毅然回到了诞生不久的新中国,决心为祖国的天文事业贡献自己的热血青春。他就是王绶瑁。
王绶琯出生在1923年,幼年时父亲就去世,由叔父抚养长大。他1945年到英国去留学,由于对天文学的巨大兴趣,从1950年起学习现代天文学。在英国的经历使王绶琯对科学有了很深的理解。
回国后,王绶珀先是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工作,1958年奉调来到北京,参加北京天文台的建设。
太阳、星星这些天体不仅发光,还发出无线电波。接收天体无线电波的像一个“大笊篱”似的天线,就叫射电望远镜,天文学里研究天体无线电波的学科,就叫射电天文学。
1958年以前,在中国大地上还从来没有进行过射电天文观测。这一年发生了一次日环食,王绶琯和专程前来的前苏联专家一起,在海南岛的三亚进行了日环食期间的太阳射电观测,这就是中国射电天文观测的开端。
王绶琯和同事们在北京的第一项工作,是建立一个专门观测天体无线电信号的观测站。为了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地方,王绶琯和一批年轻人走遍了北京附近的山山水水。最后他们在水波荡漾、一望无边的大水库——密云水库的岸边,找到了一个很理想的地方。
这里除了方便接收天体的无线电信号外,地面上的人为无线电杂音很少。于是,他们在这里建起了一个射电天文观测站。
有了观测站,另外一项任务就是要建造射电望远镜。制造望远镜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一台大口径的单个望远镜,另一种是制造许多台差不多一样的小口径望远镜,然后把它们接收到的信号加在一起,这样做的效果和单台的大口径望远镜基本上是一样的。前一种方案的缺点是造价特别高,后一种方案造价便宜,但是要用到复杂一点的控制和信号处理技术。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王绶琯选择了小望远镜的方案。他们设计、建造了一个小射电望远镜的阵列,由28台小的射电望远镜组成,每一台的口径都是9米,在长度超过1千米的直线一字排开,很是壮观。
这个望远镜阵的名称就叫“密云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让太阳光通过一块棱镜,就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美丽的七色光谱。研究天体的光谱,可以得到这个天体的最重要的信息,比如物质成分、运动速度和方向、温度甚至年龄等等。
20世纪90年代初,王绶琯和其他几位天文学家一起,提出了“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常用其英文首字母组合,简称为LAMOST望远镜,又称为郭守敬望远镜,用以纪念我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的设想。这是一台口径4米的单面大型光学望远镜,它的特点是观测的天区面积很大,同时,在焦平面上使用光导纤维引导来自观测区域里的不同天体的光,这样就可以同时得到几千个天体的光谱,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效率。
……
我们的宇宙有多大/中国科学院·21世纪科普丛书 [11-14岁]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