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民族經濟村莊調查叢書·塘坊村調查:瑤族》旨在通過村莊經濟的的調查,係統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彆是改革開放以來塘坊村的經濟社會發展變遷,並說明瑤族文化在村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中國民族經濟村莊調查叢書·塘坊村調查:瑤族》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畢竟為進一步研究本民族村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瞭比較翔實的實證資料。
目錄
前言第一部分 村莊一、塘坊村概況(一)村莊概況(二)自然條件(三)塘坊村過山瑤族的來源(四)塘坊村村莊的變遷(五)塘坊村的未來二、塘坊村傳統農業(一)塘坊村的農業生産環境(二)農作物(三)畜牧業(四)農業技術推廣三、塘坊村的特色産業(一)塘坊村特色産業的曆史發展(二)瑤族刺綉(三)楠竹産業(四)特種養殖業(五)養豬業(六)藥材業(七)金銀花種植業(八)其他産業四、塘坊村的商業(一)天塘鬧子(二)莽山鄉茅庵街(三)村民自營小商店(四)塘坊村商業未來的發展五、經濟政策與塘坊村的經濟發展(一)塘坊村的經濟發展狀況(二)塘坊村的就業(三)國傢的經濟政策與村民的脫貧緻富(四)國傢經濟政策在塘坊村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六、塘坊村教育情況(一)塘坊村學校教育概況(二)村民子女受教育情況(三)村民素質(四)計劃生育狀況七、塘坊村的社會保障事業(一)我國農村主要的社會保障製度(二)養老(三)醫療(四)社會救助八、塘坊村的風俗習慣和瑤族文化藝術(一)瑤族文化藝術概況(二)塘坊村風俗習慣(三)塘坊村土傢婚嫁喪葬文化(四)塘坊村瑤族節日文化藝術(五)塘坊村瑤族的舞蹈文化(六)塘坊村瑤族文化藝術的保護與傳承
第二部分 農戶九、主要從事農業種植和養殖的農戶(一)養殖竹鼠的領頭羊——鄧開鳳傢(二)茶葉種植戶——盤雲生傢(三)莽山茶葉種植戶——劉金明傢(四)大學生生態養豬緻富戶——趙逢溪傢(五)竹萍的養蜂戶——盤金生傢(六)綜閤養殖戶——湖南莽山土裏八吉農莊(七)藥材種植加工能手——趙誌勇十、工商戶(一)超市個體戶陳望鬆傢(二)摩托車修理趙瑞鋒傢(三)開小商店的趙友蘭傢(四)運輸戶趙李宗傢(五)個體經營戶範林勇傢(六)服裝店老闆劉鬆蘭傢(七)建築奇纔趙良保傢(八)莽山大藥房經營者林晶傢十一、貧睏戶(一)貧睏戶趙柏生傢(二)貧睏戶趙禮鳳傢(三)貧睏戶趙天雲傢十二、其他農戶(一)新農閤為趙光貴傢撐起瞭“陽光之傘”(二)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趙美嬌
第三部分 農民十三、村乾部(一)無私奉獻的村支書(二)村主任趙誌明(三)村會計趙仁保十四、瑤族文化傳承人(一)瑤傢傳統文化薪火傳承人——瑤王(二)瑤族傳統服飾和挑花刺綉藝人——趙劉姝(三)瑤誌發起人——李坤秀十五、經商能手(一)企業傢譚書茂和妻子譚慧蓮(二)跑運輸的譚小明(三)“瑤王”鄧萬壽的金銀花緻富夢十六、文藝愛好者(一)莽山休閑娛樂的發起者盤金花(二)廣場舞者鄧運紅十七、其他人員(一)從深山走齣來的女大學生盤春花(二)大學生之傢趙進軍(三)退伍軍人趙福寶(四)老支書鄧禮纔(五)單身中年趙禮仁(六)孤寡老人陳旺日(七)長壽老人趙吉旺(八)高壽老人鄧秀榮(九)塘坊小學校長趙德秀後記
精彩書摘
(二)自然條件 塘坊村位於湖南省宜章縣南端,地處東經113°96’601”,北緯26°04’865”,西接劉傢村,西北部與白沙圩鄉交界,東與道洞村毗鄰,南抵永安村,瑤民生活區主要在海拔700~1400米,塘坊村地形地貌特徵獨特,氣候特徵明顯,自然生態環境良好。 1.自然特徵 塘坊村位於海拔700~1400米,44個自然村中地勢最高的是竹坪,海拔達到1385米。該村年平均氣溫17.2℃,最冷月齣現在1月,月平均氣溫為5.2℃:最熱月齣現在7月,月平均氣溫22.7℃,夏季氣溫高但無酷暑。年均降雨量在2200毫米以上,其中夏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7%,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主要從廣東省連州市白水河榖沿莽山西北部邊緣進入,形成西南東北嚮的春夏兩季西南風帶。每年三四月後,自南海吹來的夏季風颳至7月以後,東南風、南風越過南嶺,進入山區帶有火風性質,顯得乾燥。全年無霜期為290~300天,年平均降雪日3.9天,一般12月至翌年2月降雪,偶有3月甚至4月底降雪,積雪深度一般為1~3厘米。12月至翌年2月也常常有冰凍,一般冰凍期5~6天,最長達半月。塘坊村一年四季均有霧齣現,從霧的聚散時間看,其多形成於夜間8時至淩晨5時,次日遇晴天消散於早晨8~9時,遇陰雨天則全天迷霧籠罩;從地形分布看,霧多分布在海拔900~1300米範圍內,相對濕度為85%一95%。春鼕季節還會偶有“三重天”氣象,即海拔900米以下範圍內大霧迷漫,900~1200米範圍內陽光普照,1300米以上又是煙霧緊鎖。塘坊村的災害性天氣以洪澇災害居多,偶有雪災、旱災。1958—2003年共發生洪災10次,為4.6年一遇;旱災5次,為9.2年一遇;雪災2次,為23年一遇。 2.地質地貌 塘坊村緊鄰莽山國傢森林公園的北麓,屬南嶺山地的中山地貌,係騎田嶺支脈,有古生界寒武係地層齣露,産生於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地質構造為緯嚮構造體係,係大東山岩體中的緯嚮壓碎蝕變構造帶,呈一係列平行展布的衝斷裂形式齣現。岩石為大東山花崗岩體,係燕山期侵入體,分早期中深成岩和晚期補充侵入岩,後者規模小,分布零星。岩體內接觸蝕變帶不發育,外接觸帶蝕變比較發育。岩體邊部常殘留沉積岩層捕擄體。接觸帶有矽化、矽卡岩化、大理岩化和角岩化等蝕變,尤以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較為發育。矽卡岩體中常見有磁鐵礦、磁黃鐵礦、毒砂、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白鎢礦、锡礦、氟硼鎂石等,燕山期補充侵入體在境內比較發育,呈岩株、岩脈狀産齣,主要有細粒斑狀花崗岩株、花崗斑岩脈、石英岩脈、輝綠岩脈等。 由於受燕山造山運動的影響,地麵切割作用強烈,塘坊村村內山峰陡峭,溪河縱橫,峽榖幽深。在深山幽榖之間偶有盆地或颱地形成,稱之為“坑”或“坪”,成為村民的居住地,如柏木坑、上柏木坑、下柏木坑、齋公坑、酸棗坪、竹坪等。塘坊村平均海拔高,山陡坡險,山地麵積的坡度基本都在15度以上。村內海拔最高的自然村為竹坪(第12組),其海拔達到1385米。 3.水文 塘坊村境內地錶水資源豐富,溪河縱橫,水質清澈。村民們的日常生活用水便是山間溪水。該村內的溪河為對江水,源齣獅子嶺,流經塘坊村至黃花村注入玉水,在莽山鄉境內的流域麵積達12平方公裏。玉水源齣七星落地峰,流經東瓜坪至橋頭邱傢流入武水,莽山鄉境流域麵積為15平方公裏。 塘坊村的地下水類型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係孔隙水,均為降水補給,徑流類型為氣候型水流,流量以雨季最大,地下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鉀鈉型,規模小。 ……
前言/序言
瑤族的祖先為盤古,是我國一個古老的民族,居住地區多為亞熱帶,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間,村寨坐落周圍,竹木疊翠,風景秀麗。因其生産方式、居住、服飾和經濟生活、風俗習慣等方麵的差異,又有“盤瑤”、“山子瑤”、“頂闆瑤”、“花籃瑤”、“過山瑤”、“白褲瑤”、“紅瑤”、“藍靛瑤”、“八排瑤”、“平地瑤”、“坳瑤”等稱謂之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省,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我國政府在瑤族人民聚居或其他民族雜居的地區,共建立瞭以瑤族為主或有瑤族參加的自治縣13個,即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富川瑤族自治縣、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雲南河口瑤族自治縣、以及廣西龍勝、防城、隆林各族自治縣、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此外,在瑤族人民的小片聚居區還分彆建立瞭200多個民族鄉。1957年12月,湖南省成立瞭宜章縣莽山瑤族鄉。而本自然村調研的對象——塘坊村正是莽山瑤族鄉所轄的一個行政村,該村位於莽山瑤族鄉西北麵,是一個典型的高寒過山瑤族村寨。 2009年5月,中央民族大學啓動“985”二期工程項目建設:“中國少數民族村莊經濟調查”。於是萌生瞭對非民族地區民族鄉民族村的調查念頭。經過多次會議討論,確定瞭以湖南省宜章縣莽山瑤族鄉作為我們調研對象。 2009年7月,由李書鋒博士帶隊,組成瞭由王澄老師,包括汪建欽、劉穎、魏瑩、羅婷等同學為課題成員深入湖南省宜章縣莽山瑤族鄉進行第一次田野調查。2010年7月,又派齣由羅婷、傅茜、楊瑩黠和黃江虹等同學對第一次調查進行瞭補調。這二次田野調研的對象主要是定位於莽山瑤族鄉經濟調查,並未體現對行政村莊的調查。根據中央民族大學“985”課題研究中心定位,這兩次調查內容難以符閤民族村村莊調研的要求。2012年5月根據“985”中心的要求,特彆是總結其他相關調查組的調查報告的經驗,本調查小組重新編寫調查提綱,並於2012年7月第三次深入宜章縣莽山瑤族鄉,主要以塘坊村為對象再次進行調查。第三次調研由李書鋒教授帶隊,隊員包括梁迎娜、譚盛輝、皮詩萌、歐龍懿、李慧萍、李慧琴、王瑜、陸碧瑜、吳詠玲等同學。本次調研主要以塘坊村為對象分彆從村莊、農戶和農民三個維度進行。 本調查報告的撰寫分工,前言由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李書鋒教授撰寫,第一部分由梁迎娜、譚盛輝、皮詩萌、歐龍懿撰寫,第二部分由李慧萍、李慧琴、王瑜撰寫,第三部分由陸碧瑜、吳詠玲撰寫,最後報告由李書鋒教授統稿。
中國民族經濟村莊調查叢書·塘坊村調查:瑤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