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高等学校教材》是从大学生素质教育角度出发,站在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结合点上,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所作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指导。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高等学校教材》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相关学科近期研究成果,紧扣健康、适应、发展的主题,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各个方面的内容及培养方法、途径等,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以保证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全书共分11章,不仅有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还安排了30个心理训练项目,以满足大学生实际操作的需求,具有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发展性、适用性等特点。《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高等学校教材》既适合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用作广大教育、心理、医务工作者培训和学习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何少颖,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国家首批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08-019),国家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12-002)。
1989年创建了福建省高校最早的心理咨询机构之一——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1994年在全国率先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作为新生必修课程。2004年又创建了应用心理学系。2005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研究。此后在心理治疗与咨询领域中系统地参加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的连续培训项目:“中挪高级精神分析治疗师”(2007-2010年),“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2009-2010年),“中德催眠治疗”(2009-2010年),“中美认知行为治疗”(2009-2012年),“中德完形治疗”(2011-2014年)等。
近年来先后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科学进展》《国际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等国内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34篇,出版个人专著和教材4部。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16项。
2005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2009年获福州大学第五届教学名师奖;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学》一书,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专著38万字)获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1996-2000年)年度优秀专著一等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教材(37万字)获福州大学2004年优秀教材二等奖。此外,2008年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优秀工作者,以及2010年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第一节 心理素质与心理素质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发展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训练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 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第四节 成功心理训练(一)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挫折与调适
第一节 挫折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挫折反应与心理防御机制
第三节 大学生挫折的自我调节
第四节 成功心理训练(二)
第四章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一节 认知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不合理认知
第三节 大学生的认知调适
第四节 成功心理训练(三)
第五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缺陷
第三节 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第四节 成功心理训练(四)
第六章 大学生的情绪培养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情绪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情绪的培养
第四节 成功心理训练(五)
第七章 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发展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第四节 成功心理训练(六)
第八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
第九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第十章 大学生的性心理
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健康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因此,良好、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情绪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信心,善于自得其乐,对生活充满希望。②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使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③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相符合。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具备健康心理的大学生表现为:①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②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④宽以待人,乐于助人。⑤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⑥交往动机端正。
4.统一的人格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大学生人格统一的标志是: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②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既有自知之明,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和完善自我。③既不自视清高,也不自惭形秽。④能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积极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人在完成一种有目标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大学生积极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①行为具有较高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②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③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较合理的反应方式,主动克服困难。
6.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社会,使自己的信念、目标、行为与时代合拍,与社会要求吻合,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要求、他人利益相冲突时,能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行动计划,以保持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相符的心理和行为。如果心理和行为经常偏离自己所属的年龄特征,如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天真撒娇、易哭易笑,则有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五)正确理解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确理解和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已患心理疾病。因此,不能仅从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到严重的心理疾病之间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带。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
(3)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既可以从不健康转变为健康,也可以反之。因此,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非永远。所以,判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有发展的眼光。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每一个人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作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以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
……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高等学校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