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明治维新的日本,经甲午海战将垂垂老矣的大清帝国打翻在地,日俄战争对马一战,完成了跻身近代列强的“成人礼”。隔海相望,彼时同光中兴的清国,注定不能实现近代化“蜕变”,反被弹丸小国日本逼至崩溃边缘。
推荐二:全盘西化,誓言“求知识于世界”;出动“半个明治政府”赴欧美考察;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岩仓具视、西乡隆盛等群杰涌现,锐意改革;确立国民国家观,普及教育,国民识字率达85%……明治维新的日本,“脱亚入欧”,一跃成为亚洲强国。
推荐三:明治四十四年,慈禧四十八年,站在命运的转折点上,变革与守旧带来了怎样的可能?令人心潮澎湃的腾飞,让人扼腕叹息的衰落。回望昨天的中国和日本,历史的隐喻能否帮我们照亮未来的路?
海报: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及其邻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搜集整理日本所藏的数据文件,通过展示上千幅古写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明治维新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本书不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明治维新和近代日本,而且可与中国同时期的“洋务运动”对比,使读者深刻认识和冷静反思中日在近代化历程中所存在诸多差异和巨大差距。
宗泽亚,中山大学毕业,曾在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工作。多年专注日本古代民间风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
序 言 1
幕末之国
3 明治天皇
4 日清战争
5 日俄战争
6 日清关系
7 日俄关系
8 日朝关系
9 国家纠结
10 民权反战
11 国民教育
12 富国强兵
13 殖产兴业
14 交通运输
15 通信事业
16 科技振兴
17 报刊媒体
18 城市建设
19 贫困世相
20 脱亚入欧
21 职业群像
22 民俗民风
23 少数民族
24 明治女性
25 性的文化
26 明治灾害
27 岛国清人
28 明治名人
明治时代大事年表
日清年号对照表
结 束 语
参考及引用文献
一、幕末的动乱
明治天皇即位不久,以萨摩藩为首的诸藩,形成“讨幕”、“倒幕”联盟势力。代表政府的“幕府派”和“讨幕派”都全力拉拢并无实权的朝廷,以期天皇做他们的靠山。在这场角逐中,讨幕派取得了优势,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被迫于庆应三年十月十五日(1867年11月10日)上奏天皇,行“大政奉还”之礼,将政权归还天皇。政权在形式上回归了朝廷,但是德川幕府的统治机能尚存。为了彻底推翻幕府,推进国家的维新改革,讨幕派于明治元年十二月九日(1868年1月3日)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成立新政府。幕府势力对此强烈反击,与政府军在京都南郊发生军事冲突(戊辰战争),结果政府军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取得胜利。明治二年(1869)政府军平定了德川幕府、奥羽越列藩、会庄同盟、虾夷共和国等势力,结束了江户时代的历史,新兴的明治国家诞生。
二、明治的新时代
明治元年(1868)四月六日,新政府发布《五条御誓文》,告示明治国家维新改革的基本方针。同年六月十一日,政府参照美国宪法起草《政体书》,宣布明治初期的政治大纲,制定了国家的统治机构,确定明治的改元和日本的一世一元制。
明治元年(1868)十月十三日,明治天皇初巡江户。同日,江户改称“东京”,江户城改称“东京城”,日本国奠都东京。从明治二年(1869)移居东京,至明治四十五年(1912)崩御(驾崩),明治天皇的宫廷一直安居于东京。
明治二年(1869)七月二十五日,政府《版籍奉还》大纲上表敕许,诸大名的领地(版图)和领民(户籍)返还天皇,实现了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权化。明治三年(1870)二月三日,政府发布“大教宣布诏”,赋予天皇以“神格”,定立日本的国教为“神道”,确定日本为祭政一致(政教合一)的国家,全面推进天皇的绝对权威。天皇被确立为近代国家的君主,因此培育天皇的仁德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大计。政府对宫廷实行了废旧立新的全面改革,为树立天皇亲政体制和培养君德品格作出了巨大努力。明治四年(1871)八月二十九日,政府宣布“废藩置县诏”,最终实现了中央集权体制。
明治的新时代,新政府内的一代改革家,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清晰国家的发展政略,从法律和实践上制定出一整套精神的、制度的、集权化的改革方案,奠定了明治国家的政治基础。
……
这部作品的细节考据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随便翻开一页,都能发现作者在服饰、礼仪、甚至日常饮食上的精准描述。比如,关于藩士们在会面时使用的茶具种类和摆放位置的描写,细致到令人咋舌,但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可信的历史空间。它不是那种把历史人物脸谱化的作品,相反,它让你看到,在那些光环之下的,是活生生的、有着各种小毛病的、有血有肉的人。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的捕捉,比如九州与关东地区在思维方式上的微妙分野,这些都使得整个叙事拥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地域特色,读起来完全没有历史读物的那种干瘪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变革的代价”这一主题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人物划分为“进步者”和“守旧者”的二元对立。相反,它深刻地揭示了,即便是最坚定的改革者,也必须做出痛苦的妥协,而那些看似被抛弃的“旧事物”,往往蕴含着无法磨灭的文化价值。这种对历史复杂性的包容和理解,是我在其他同类题材作品中很少见到的。它没有试图美化或丑化任何一方,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旁观者的姿态,记录下了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悲壮与荒谬。读完后,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尊重,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的灵魂,对那些无可奈何的选择,以及对历史本身那种不可逆转的宏伟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部慢镜头下的历史纪录片,而不是快节奏的小说。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铺陈背景,从地方藩国的经济状况到幕府末期的财政困境,那种深入骨髓的分析,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我原本以为会觉得枯燥,但奇妙的是,那些看似枯燥的图表和经济分析,在作者的笔下,竟然变得富有张力和画面感。它让你明白,任何一场伟大的变革,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经济、文化和权力博弈之上。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严谨的田野调查,每一个论断都有据可查,但语言又保持着文学性的优雅,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对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人情世故的描摹,细腻得让人仿佛能亲身感受到京都街道上的喧嚣与宁静,武士阶层在变革浪潮中的挣扎与迷茫。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口号,而是聚焦于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转折,比如那个试图在传统与新知间寻求平衡的儒生,以及那个渴望摆脱家族束缚的年轻女子。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痛苦,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刻画人物内心挣扎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度的煽情,却让悲剧的力量在不经意间爆发出来,那种宿命感和历史的无情,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合上书本,还能想象到那昏黄的灯光下,人们对于未来的种种期许与不安。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凝练,甚至带有一种古典的韵味,这对于习惯了现代快餐式阅读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点耐心去适应。但一旦你沉浸进去,那种文字的质感就成了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它善于使用意象化的表达,比如用“摇曳的烛火”来象征旧时代的衰微,或者用“初升的朝阳”来暗示新生的希望,这些比直白的描述要高明得多。更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在探讨权力更迭时,展现出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深度,它探讨的不是‘谁赢了’,而是‘为何会这样’,以及‘代价是什么’。读完后,你会开始反思自己所处的时代,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进步,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某种不可避免的失落。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思考历史的更深层次的视角。
评分双十一抢购的书,价格便宜物流快,下次购物继续选京东!
评分对了解明治维新有帮助,就是书送到时无塑封,旧了点。
评分掌柜的服务态度真好,发货很快。商品质量也相当不错。太喜欢了,谢谢! 好卖家,真有耐心,我终于买到想要的东西了。谢谢卖家。 不错的卖家。合作非常愉快!以后还来。 掌柜太善良了,真是干一行懂一行呀。在掌柜的指导下我都快变内行人士了! 卖家服务真周到。以后带同事一起来。 宝贝质量不错,很喜欢了。谢谢掌柜。 货到了,比图片上看到的好多了3Q! 真是一个好卖家。以后有这方面宝贝的需求还得找你哦! 不错,顶一个,谁要你这么诚信呢。。呵呵谢谢咯! 这家店还好吧。来买过几次了,服务老客户非常周到,以后还常来! 忠心地感谢你,让我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宝贝,太感谢了! 经过我的亲身体验,这家店信誉是相当地不错。宝贝的质量更像钻石一般。太感谢了! 不要以为信誉低的卖家货质量不好。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掌柜服务态度非常好。
评分最近趁着423读书日的活动囤了一大堆的书,虽然买的很开心但也同样发愁什么时候才能看完,慢慢来吧。
评分历史只能镜鉴,既不能假设,也不必后悔。 站在当代去回顾古代和近代,尤其需要这种通达。就拿北京已经消逝的城墙与城门来说,近三十年来相关的抒情散文、回忆录、建筑史已经汗牛充栋。就连寻常百姓也能在徒有虚名的崇文门、宣武门等地方
评分大开本,封皮很不错,豆瓣评分比较高,内容也会很精彩,争取年内读完!
评分又充满争议的日本近现代史。作者从比“开国”更早的18世纪末的宽政教育改革说起,透过近现代史上纷繁的政治事件,关注各个阶层的思想状况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趋势,围绕尊王攘夷、忠义思想、教育改革、武士道精神、常民心态、国家神道等主题,以思想史家的敏锐,展开对日本近现代史的观察与思考。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正视了18—20世纪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史实的呈现,敢于向青年一代承认并引导他们反思“大日本帝国
评分宗泽亚的新作《明治维新的国度》对其重读很有见地。
评分《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专著。全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缭乱的变化,逐一作了细致考证与论述。主要特点是:1.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新看法。历史上频出现的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制度言,全可通过这一新看法得到解释。2.不同意长期以来流行的宰相制度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3.详细探讨秘书咨询官员的职掌、任务,特别是其出现、演变的历史背景。4.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联系起来分析,这是一个前人很少留意的新视角。《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对整个两千年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