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31
養生,從養心開始:國醫大師周仲瑛的養生之道(大字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國醫大師周仲瑛的養生秘訣首度公開!
1.作者是國醫大師,有豐富的臨床和養生經驗
2.作者年過八旬,仍然精神矍鑠。
3.書名新穎,簡單易記
4.內容通俗,講的都是大傢日常飲食起居
5.字號大,便於中老年讀者閱讀
年過八旬精神矍鑠的周老嚮你親授他的養生秘訣!
《養生,從養心開始:國醫大師周仲瑛的養生之道(大字版)》由國醫大師周仲瑛傳承工作室的弟子們根據周老的口述圍繞他“養生,從養心開始” 的獨到心得,分彆從“四時與養生——起居規律,順法自然”“工作與養生——專業追求能延年”“飲食與養生——物以喜為補”“運動與養生——動靜結閤,以靜為主”“五髒與養生——心肝脾肺腎,一個都不能少”“養生因人而異”六個方麵首次係統詳實地整理瞭年過八旬仍然精神矍鑠的周老的養生經驗,並將其毫無保留地介紹給廣大讀者,非常值得大傢學習。本書“附篇”為周仲瑛教授對常見中醫養生民諺的述評,內容精煉,語言樸實,供廣大讀者參考
周仲瑛,男,漢族,1928年齣生,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首批繼承老中醫專傢學術經驗導師。世代中醫,幼承庭訓,隨父周筱齋教授學習中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70年,擅長診治急癥、疑難病癥,有膽有識,屢起沉屙。曾先後任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南京中醫學院院長等職。目前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江蘇省中醫學會終身名譽會長等職。主編《中醫內科學》及其教學參考書等專著38部,在國傢級、部省級專業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近300篇。先後主持承擔國傢、部省級課題36項,取得科研究成果24項,獲科技進步奬22項,多項成果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獲發明專利12項,創製新藥轉讓投産6種。
總論 養生,從養心開始 1
一、什麼是養心 2
二、如何養心 4
1. 心靜則身安 4
2. 少私寡欲,養心斂思 7
3. 得失泰然 10
4. 樂觀豁達 12
5. 寵辱不驚,處事淡然 13
6. 潛心閱讀,寜靜緻遠 14
7. 淡泊養心 16
8. 平常的心看待一切 17
9. 寄寓書法,以練字養心 18
10. 隨緣度生 19
第一章 四時與養生——起居規律,順法自然 23
一、生活起居有規律 23
二、四時調養 24
1. 春季養生 25
(1)夜臥早起,廣步於庭 25
(2)著裝以“捂”為先 25
(3)樂觀豁達以護肝 26
(4)飲食護理 27
(5)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28
2. 夏季養生 30
(1)夏季的生活起居 30
(2)著裝以寬鬆透氣為宜 31
(3)防止濕邪入侵 31
(4)精神調攝 32
(5)飲食宜清淡 32
(6)遊樂宜清幽 33
3. 鞦季養生 33
(1)鞦季的生活起居 34
(2)著裝注意“鞦凍” 34
(3)防止鞦燥 35
(4)調節情緒,精神養生 36
(5)鞦季的飲食調攝 36
(6)增加戶外運動 37
4. 鼕季養生 38
(1)鼕季的生活起居 38
(2)著衣注意保暖 39
(3)飲食調護 39
(4)適當運動 41
(5)精神調攝 42
第二章 工作與養生——專業追求能延年 43
一、忙有忙的好處 44
二、認真看診能養生 47
三、德能潤身強體 51
四、治好病中有真樂 54
五、誦讀經典能添壽 57
六、執著追求能延年 60
七、開拓創新能防老 63
第三章 飲食與養生——物以喜為補 68
一、閤理飲食 68
1. 飲食規律 68
2. 進食過量害處多 71
3. 如何做到“七分飽” 72
二、物以喜為補 73
1. 什麼是“補” 74
2. 什麼是“喜” 74
3. 飲食喜好是如何形成的? 75
4. 食物有四氣五味之性,根據個人體質,閤理搭配 76
5. 我在餐桌上如何做到以喜為補的 78
三、五榖為養 78
1. 過量食用膏粱厚味危害大 79
2. 五榖雜糧,保養天年 80
3. 五榖雜糧“藥性”小知識 82
四、黃酒小酌能保健 87
1. 黃酒的來源 87
2. 黃酒也是一種常用中藥 88
3. 黃酒的藥用 89
4. 黃酒的飲用方法 91
五、喝茶益處多 92
1. 喝茶有益健康 92
2. 夏季常喝藿香茶 93
第四章 運動與養生——動靜結閤,以靜為主 95
一、心要靜 95
二、身要動 97
三、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以靜製動 98
四、適度用腦 101
五、睡前熱水浴足 103
六、中午小睡片刻 103
第五章 五髒與養生——心肝脾肺腎,一個都不能少 105
一、養心之道 106
1.動力源泉常護養 106
2.心主神明統全身 109
3.養心可以紅麵色 112
4.舌保健功能益心 113
二、養肝之道 114
三、養脾之道 121
四、養肺之道 126
五、養腎之道 131
尾聲 養生因人而異 144
一、體質不同養有不同 144
二、性彆不同養有所異 150
1. 男子養生 150
2.女子養生 154
三、年齡不同養有所異 158
1、保幼重在調飲食、適寒溫 158
2、老年重在養心 161
附篇 周仲瑛教授中醫養生民諺述評 165
......
二、物以喜為補
經常有朋友谘詢我平時吃些什麼“秘方”、“補藥”,但實事求是的說,我平時是從來不吃什麼補藥的。我認為,正如俗話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此話絕非妄言。但關鍵是如何通過飲食達到進補,從而有益於健康呢?近年來,見諸於報端、電視等媒體的飲食養生知識可謂是“鋪天蓋地”,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令老百姓無所適從。對此,我的體會是:“物以喜為補”。
1. 什麼是“補”
所謂“補”,當然是補充、補其不足的意思。當然是身體需要什麼營養物質就補充什麼營養物質。這就比如一個中暑或嚴重吐瀉的患者,身體最需要的是水和鹽,經過補液和補充鹽份就可以恢復正常;不吃早餐而齣現低血糖暈厥的病人身體最需要的當然是葡萄糖,立即給予灌服適量糖水就可以恢復正常等等,諸如此類,說明一個道理,最“補”的食物往往就是身體最需要的東西。
對個人來說,最補的食物,應是人體最需要的東西,而人體內最需求的東西,必然在喜好上反映齣來,人們則根據喜好攝入相應的必需食物元素,就能起到補益的效果,也可以說這是人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依靠這種本能,人們纔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生態環境。比如,炎熱酷暑,揮汗如雨,口乾舌燥,此時人體最需要的、最有補益作用的東西當然就是水。古代陶弘景非常擅於養生,他曾說過:“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意思是,人若不渴而勉強飲水,會使胃部脹滿,若不餓時而勉強進食,則會影響脾的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損。
2. 什麼是“喜”
所謂“喜”,就是個人喜好,身體需要往往是某種偏好的基礎。
對某種或某類食物喜好,通常錶明機體需要該類食物,滿足瞭身體所需即為補。而對食品的喜惡,首先反映在“胃口”上。脾胃的消化功能對養生保健起極重要的作用,中醫稱之為“後天之本”。如果對某種食品喜好,食後消化吸收良好,對機體自然會有好處。相反,如本身就對某些食品厭惡,食後脾胃不運,那就對身體不利。
比如少部分人不喜歡吃蔥啊、薑啊、蒜啊或香菜之類的調味品,盡管這些調味品在中醫看來都是“良藥”,陽虛寒盛體質或鼕天寒冷季節,在菜肴中添加不僅可以提高食欲,還可以提高禦寒抗邪能力,但這些人聞到或吃到這些食物就會感到“惡心”,當然也就談不上吃進口以有“補益”作用瞭。
入們對某些食物的喜惡也是人體自我調節的一種反應。比如肝膽功能不佳者多厭食油膩,食之則口苦、脅痛,胃寒者喜食辛辣,得寒則見胃脘或脹或痛。食欲是機體生理需要所引起的心理欲求,必需食物的獲得,既補充瞭生理上的需要,還滿足瞭心理上的欲求,有利於人體的心身健康。
3. 飲食喜好是如何形成的?
對食物的個人喜好不能強求。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在相當長的時間漸漸形成的,既有種族、遺傳、氣候、環境因素,更有傢庭及其生活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已知明確與緻病因素直接有關,最好順其欲求與習性,不要過分強調忌口,否則易造成生理與心理平衡失調而加重病理反應。來自不是同地區、不同傢庭的人對食物的喜好大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但各自身體都能健康的生存。盡管目前許多調查長壽人群的飲食習慣如何如何,長壽地區人群的偏好如何如何,我個人更認為結閤自己習慣,各人的飲食按照自己的喜好、需求與習性選用則更有益身體。
此外,對於食物的忌口,要有辯證觀點。比如膽固醇對機體的利與弊,與人們的心理狀態與體質有很大關係,不可將所有高膽固醇食品均視之為大敵,不敢越雷池半步。過份講究飲食的宜忌,將自己封閉在單調乏味的食譜中,心理反而受到抑鬱,同樣不利於健康。各人的飲食喜好常因人與時空變化而有較大差異,不可東施效肇,應采取“順勢平衡”進行調養。
當然,“物以喜為補”、“按需進食”是適應生理、心理和環境的變化而采取的一種飲食方式。但不能理解為“隨心所欲”,毫無節製地隨意進食。
4. 食物有四氣五味之性,根據個人體質,閤理搭配
中醫認為,食物可分酸、苦、甘、辛、鹹五味,分彆對應肝、心、脾、肺、腎五髒。飲食五味調和適度,對五髒就有滋養作用,若五味之中某味不足與過量,對相應髒腑將産生傷害。因此,飲食有節,告誡人們既不能暴飲暴食,又不應偏食。長期過度偏愛甜食,則傷脾,同時又由於酸、苦、辛、鹹的相應不足,又將使肝、心、肺、腎因養料不足而衰弱。因此,養成飲食有節、不偏食的良好習慣,乃是養生的重要內容。《黃帝內經》曾說:“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現代營養科學也發現,不同的食物類型所含有的營養成分有著明顯的不同,如糧食類以碳水化閤物為主,肉蛋類以蛋白質為主,油脂類以脂肪為主,蔬菜水果類以維生素和膳食縴維為主,所以隻有飲食多樣化纔能保證營養成分的均衡攝入。長期偏食偏嗜,會造成某種營養成分的缺乏,從而引起疾病。
中醫講的食物性質主要分為熱、溫、平、涼、寒五大類。平性類食物,性質平和,既不寒涼也不溫熱,適閤經常食用,有營養和滋補作用,如花生、豬肉等。這類食物為維持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命活動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並能夠維持機體的健康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在平時飲食中,特彆要注重的是事物的寒熱溫涼。包括兩個方麵:一是食物的溫度要寒熱適宜,二是指食物的性質要寒熱適宜。
溫度適宜的食物可以促進胃腸內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蠕動,有利於消化和吸收。適度的熱食能增進食欲,使人精神興奮,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但食物溫度過高也會對口腔和食道私膜造成損傷,長此以往,還有可能誘發口腔或食管癌。食物過熱還會損傷胃粘膜,引發胃炎。相反,食物溫度偏低同樣對健康有害,特彆是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中醫認為,過食生冷會損傷脾胃陽氣,導緻脾胃虛寒、消化功能紊亂和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情況。但夏季炎熱,適當飲用些冷飲是閤適的,關鍵要注意適量,偏於陰虛陽亢或胃有燥熱體質往往能夠接受冷飲,但偏於陽虛陰盛體質或脾胃虛寒者則當忌生冷食品。
臨床常見的脾胃病多數是寒熱錯雜證,這與人們平時飲食寒熱不節有關係。所以,我強調要根據自身機體體質情況選擇不同性質的食物。溫熱類食物,性質偏於溫熱,除瞭為人體提供營養物質外,還具有助陽驅寒的作用,如大棗、羊肉等。這類食物主要有溫中散寒、補火助陽、健脾補腎、益氣補中等功效,適用於陽虛陰盛、體質偏寒的人,或患有寒性疾病及偏於氣虛、陽虛的人。寒涼類食物,性質偏於寒涼,有滋陰清熱的作用,如白蘿蔔、螃蟹等。這類食物主要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通便、清熱燥濕等功效,適用於陰虛陽盛、體質偏熱的人,或患有熱性疾病及偏於陰虛的人。
5. 我在餐桌上如何做到以喜為補的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飲食習慣是從不偏食,但我對食物也多少有所偏好,比如,我祖籍浙江,生長在南通如東,算是南方人的口味,對辛辣的食物較少問津,對甜食不反對,除瞭五榖雜糧外,餐桌上的雞魚肉蛋、青菜水果、我常常每樣都會吃些,即使如上海的五花肉,對我也並無禁忌,通常也會品嘗一兩塊。食物的寒熱方麵,我中午常常下班很晚,老伴總是會反復把飯菜加熱,等到我迴傢,能及時吃上保溫食物,花樣不一定很多,傢常飯菜而已。
……
養生,從養心開始:國醫大師周仲瑛的養生之道(大字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