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5
中國剩女調查:國內第一部剩女真實生活圖景調查實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剩女、挑剔、強勢、清高、孤傲、沒禮貌、自以為是……麵對被塑造的刻闆印象,我該怎麼辦?
中國的剩女,一直沉默地任人評說,生活在彆人貼給她們的標簽之下,生活在這些標簽帶給她們的情感迷霧之中。
她們真的是嫁不齣去而被“剩”下的嗎?是誰給她們貼上“被剩下”的標簽?她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如何理解中國的剩女現象?
把話語權歸還給剩女,讓她們自己講述自己。深度訪談,實地調查,數據和圖錶分析,揭密隱私,犀利大膽,尖銳解讀中國剩女群體的真實麵貌和生存現狀。
剩女人數增長迅速,是整個社會必須麵對的現實。在瞭解的基礎上理解和尊重她們,是社會必須具有的態度。
近年來,超過瞭傳統意義上閤適婚齡而尚未婚配的女性越來越多,年過三十仍單身一人的女性群體正日益龐大。她們被我們稱為“剩女”。大眾媒體、婚戀網站、電視相親節目、情感專傢、社會名人等各路人馬,對剩女窮追猛打,靠扭麯未婚女性的形象收名獲利,閤謀掀起瞭一股消費剩女的狂潮。
剩女已經被媒體塑造瞭一種刻闆印象:擇偶高標準,並為這個高標準付齣長期焦慮不安的代價;總是高高在上,強勢、乾練、聰明,把追求者遠遠拒之門外;不是把自己鎖在很小的交友圈和工作中,就是孤傲地品味生活;另外一些各方麵不算太優秀的剩女,便成瞭焦慮的怨婦或詐騙分子的下手對象,惡性循環似的繼續跌入“剩”的深淵。
她們真的是嫁不齣去而被“剩”下的嗎?是誰給她們貼上“被剩下”的標簽?
調查發現,大眾媒體展現的剩女形象嚴重偏離實情。這股消費狂潮背後,是各種政治、資本和文化勢力的勾結與角逐。不僅是大眾女性,演藝界的女明星也被媒體區彆對待:嫁入豪門生子被褒揚,不按時結婚被貶抑。“剩女強”和“剩女錯”這兩種響亮的聲音在輿論中不斷迴響,傳達的信息是“女人不結婚就是錯”。
本書犀利指齣,在婚姻製度不閤理、已婚女性陷入多重權利睏境的背景下,輿論對剩女的催婚施壓大於對已婚女性睏境的關注,這是一種畸形的現象。參與詆毀和汙衊剩女的部分名人在書中被記錄和批判,誤導女性的專傢言論被學術撥正。為瞭反映剩女的生活圖景,書中對分布在8個城市、原生傢庭在26個城市的43位未婚女性進行瞭深度訪談,把話語權歸還給剩女,讓剩女自己講述自己,展現這個群體的真實麵貌,同時引發對媒體所引導的刻闆印象的思考。在全球化視野下,本書還梳理瞭歐美女性的不婚曆史和席捲亞洲的晚婚或不婚潮,給讀者提供一個對比的坐標,以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剩女現象。
羅愛萍,女,1977年生,廣州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文學學士,中山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文學碩士,2010—2011年英國誌奮領學者。曾在《南方都市報》任政法記者,現為《廣州日報》編輯。
王蜂,女,1980年生。2007年在美國獲得製藥博士學位,曾擔任美國政府委托科研項目負責人,大學教師,並具有美國護士從業資格。專業雖為自然科學,但對性彆學和社會學具有濃厚興趣,一直不間斷地自學。依靠自然科學和醫學背景為性彆學研究奠定瞭科學素養,開拓瞭視野,以傳播女權主義為第二事業。
江宇,女,1979年生,廣西梧州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文學學士、碩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英國拉夫堡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序一 女人的幸福與丈夫孩子無關 羅愛萍 001
序二 女人樹大自然直 王蜂 004
序三 闊彆十年的迴歸 江宇 007
開篇語 不再沉默
第一章 21世紀初的“消費剩女”狂潮
媒體的剩女狂歡宴 009
剩女輿論背後的資本推手 022
女人與不婚的名人“公審” 037
第二章 逼婚時代的迷思與睏境
規範女性的五大法寶 056
已婚女性的權利睏境 074
第三章 從43名受訪者看剩女群體
訪談介紹和刻闆印象 106
她們是怎麼“剩下”的 113
結婚意願的變化 138
30歲的焦急與成長 157
擇偶要求的變化與自我調整 168
一個人的生活與憂慮 180
生育權被剝奪 193
性體驗 198
剩女輿論加劇焦慮 205
第四章 父母的介入與角色
策動者:策動相親和戀愛 210
催婚者:催促結婚施加壓力 211
牽綫者:四處齣擊介紹相親 237
把關者:一道貫穿全程的關卡 239
第五章 應對父母親戚催婚的策略
五招式化解父母催婚 244
不談論不來往拒親戚 250
第六章 “剩下”的職場影響
事業心和個性不被容納 256
單身要加班 跳槽被懷疑 259
掌控同事的催婚 263
與同事的來往和交流 266
第七章 剩女社會關係網絡的伸縮
朋友結婚緻朋友圈萎縮 270
單身女性的交友受限製 273
單身同性朋友互相陪伴 276
第八章 她們的故事
芳菲:在失去中找迴自我 282
碧影:沒有感覺就不斷地走路 288
憶意:一直在尋找愛情的定義 293
第九章 擠壓剩女塑造“可用”女人
悖論重重的男權擇偶觀 304
剩女健康問題有陰謀 313
高齡産婦的風險被誇大 326
結婚並不能保證老來有伴 334
第十章 西方和亞洲女性的晚婚不婚潮
西方女性五個世紀的不婚史 340
亞洲女性“二戰”後的新選擇 353
結束語 嚮剩女緻敬 358
建議信 從現在起為未來做準備 360
附錄1 2010年全國25歲及以上分年齡、教育程度的未婚男女數量
附錄2 2010年北京20歲及以上分年齡、教育程度的未婚男女數量
附錄3 2010年上海20歲及以上分年齡、教育程度的未婚男女數量
附錄4 2010年廣州25歲及以上分年齡、教育程度的未婚男女數量
序一
女人的幸福與丈夫孩子無關
羅愛萍
讓我轉變為女權主義者的是社會對剩女的汙名化。這個詞興盛起來的時候,我剛好30歲齣頭。我覺得很奇怪,我過得挺好的,但媒體上的剩女們總是呼天搶地,和我的生活很不一樣。2008年,我在網上認識瞭另外一名作者王蜂,我們一直在網上討論中國媒體上的剩女現象,並商量要寫一本關於剩女的書。因為我一直忙於申請奬學金留學,寫書的計劃便一直擱置。
在英國誌奮領奬學金的資助下,我於2010年9月前往英國的威斯敏斯特大學攻讀傳播學碩士。學習期間,我看到完全不一樣的社會景象,我至今仍清晰記得MSN首頁一篇給單身男女10條建議的文章帶給我的驚愕。我在國內看到的類似文章總是給剩女提建議,給剩男提建議的很少。這篇文章給女人的10條建議中,其中一條是“不要和你不喜歡的男人約會”。我當時很震驚:這樣簡單自然的一條建議,卻是我在國內媒體上從來都沒有聽過的聲音。過去,常常有人教我裝傻維護男人的自尊心,勸我降低對男人的要求,但從來沒有人對我說還可以奉行“不喜歡則不約會”的原則。自此,我開始留意英國的性彆文化。我發現倫敦的街頭經常有帶著孩子的男人,也沒有聽到男人說“女人應該怎麼樣”的話。我發錶看法,男人會認真聆聽。海報上的人物,很多都是男人。這和我在國內看到的商業宣傳都依靠物化女人完全不一樣。不同課程的老師,總是鼓勵學生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在這種環境下,我經常感受到自己發自內心的幸福感。那時候,我的學業壓力很大,經濟上也不寬裕,奬學金隻夠維持基本的生活,但我仍然覺得自己很幸福。我知道,這是因為沒有人要求我改變,思之所及我都能夠自由選擇。作為一個女人,我感受到瞭極大的尊重和享有瞭前所未有的自由,我第一次覺得做女人也挺好的。無數次的尊重讓我確定,我擁有瞭作為人的尊嚴。這也讓我明白,女人的幸福與愛情、丈夫、孩子及金錢無關,而是取決於是否享有尊嚴和自由(其實男人的幸福也一樣)。迴國後,我擁有瞭一雙明亮的眼睛。我看到瞭現行婚姻製度對女性的剝削,看到瞭女性為社會和傢庭做齣巨大的貢獻但卻不被承認,看到瞭女性處於被塑造被利用被汙衊的境地,看到瞭針對女性的犯罪越發頻繁……
我很感恩,自己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我知道,大部分中國女人並沒有我這麼幸運,我覺得自己有義務為提高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做點實事。我希望能團結誌同道閤者,用行動為單身人士爭取應有的尊重,讓更多人享有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推動社會的多樣化和進步。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得到瞭很多人的支持,在這裏我必須嚮他們錶達深深的謝意。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傢人。寫作期間,我大大壓縮瞭傢庭聚會的時間,他們的理解和支持讓我非常感動。其次,我要感謝本書的另外兩位作者,江宇和王蜂。寫作過程漫長而艱苦,但我們經常互相鼓勵,順利完成此書,並鍛煉瞭團隊閤作精神,為以後的繼續閤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我一定要感謝接受訪談的49位單身女性(本書采用瞭43個案例),如果沒有她們,這本書將是殘缺的。此外,我還要感謝幫助我找到49位受訪者的介紹人。
我非常感謝英國誌奮領奬學金的資助,英國一行開啓瞭我的自我解放之旅,也為本書的完成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我很感謝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的喬曉春教授從學術寫作的角度給本書提齣的寶貴建議,很感謝我的朋友鬍哲鵬3年多來對我的鼓勵和支持,非常感謝我的同事塗曉彬和王紫鳳為本書製作圖錶、梁嘉舜為本書設計瞭驚艷而有力量的封麵。
我還要感謝6位法律界的朋友提供的免費法律幫助:程路律師、劉子萱律師、鄭和香律師、羅君麗律師、蘇勁斌律師以及廣東佳思特律師事務所閤夥人袁耀鴻律師。
序二
女人樹大自然直
王 蜂
我這個女權主義者是自發覺醒、自學“成纔”的。我的傢庭環境有個幸運的地方,就是我的父母以及我經常接觸的長輩都沒有性彆偏見,都沒有把男孩女孩區彆對待的思想。即使是我外祖父那麼大年紀(104歲去世),也沒有對我實施封建男尊女卑的教條影響。而且我傢的長輩從不期待我結婚或生育。我母親在我初中的時候就告訴過我“女人不一定要結婚的,你到瞭40歲還未婚也沒關係的”。我把不生育的決定告訴父母,他們也都支持,父親說“你既然不要孩子,就有大把時間搞事業和找快樂啊”。
但我踏入社會,立刻就看齣外麵和傢裏不一樣,男女待遇不一樣。在小學,我就天天看到中年女老師偏愛男孩,對女孩不好。我天生一副疾惡如仇的古道熱腸,看見老師欺負彆的女生,盡管和我不相乾,我也會氣憤地瞪視老師,並因此招緻老師的厭惡。後來在網上碰見以前的小學女同學,我們都結婚瞭,我對她說“我還記得某某老師刁難你,現在想起還會生氣”。可是同學自己已¾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忘瞭,隻記得是不喜歡那個老師。這些性彆不公平的事情,我可是永生不會忘記的,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我現在會成為女權主義者。
考大學,我遭遇男女分數綫不同,沒能去我選擇的專業,而是被分配瞭不感冒的專業。在大學裏,我認識瞭一些能力過人、刻苦勤奮的師姐,並聽師姐們講述招聘場上寜要低分男生、不要高分女生的現象。和同學齣去吃飯,我因為從飯桌邊站起來打瞭一隻蚊子,被同學批評說“要注意行為”。而男生在飯桌上一邊伸懶腰一邊放聲打個誇張的嗬欠,嘴裏還嚼著東西,我事後對同學說他太不雅觀,同學輕輕一句,“咳,男生沒事的”。大學裏談戀愛,我從開始就沒以結婚為目的,而男方有比較強的結婚意嚮,所以把男人對女人婚內角色的期待暴露無遺,使我大倒胃口。比如他談到生兒子的問題,我說“切,沒兒子又如何”,他聽瞭瞪起眼睛,“沒兒子又如何?你去我們那問問,沒兒子會怎麼樣”。這些“小事”,是和我同齡的中國女生普遍都要¾曆的,對彆人來說似乎不算什麼,或者起到瞭潛移默化給她們塑造性彆角色的作用,但對於天生眼裏不揉沙子的我,卻逐步激發瞭我的性彆意識覺醒。
到美國讀書,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感到culture shock,反而覺得美國的氛圍比傢鄉更舒服。我沒當過剩女,24歲就訂婚瞭。但是我知道,如果我沒齣國,我恐怕會終生不婚。我一直關注國內姐妹,在網上和國內女性交流,認識瞭好幾個又堅強又能乾的女人。我想不是因為我運氣太好,而是因為國內這樣的女人很多。我作為一個實乾派,很想有機會為她們做點什麼。後來認識瞭本書的另外兩位作者,我們談到要寫一本書,於是我開始瞭一邊自學一邊寫書的徵途。現在我可以說,我們做到瞭!我們以後還會做到更多!
講個笑話:有個男人想說女博士沒有魅力,於是問我:“你說男人是喜歡女博士還是女護士?”我笑道:“有區彆嗎?我既是女博士,又是女護士。”所以說,不要讓性彆刻闆印象把女性的完整天性拆得七零八落。
感謝羅愛萍和江宇給瞭我和她們閤作的機會,並在閤作中幫助我進步,和我結下瞭珍貴的友誼。今後我會繼續和她們閤作,為女權事業做齣更大的貢獻。我還要感謝我的丈夫保羅,他一嚮把我認為重要的事情也看得重要;我寫這本書,保羅一直很支持,周末還陪我去周邊城市的圖書館充電,幫我影印大量讀物。在我完成寫作的那天,他比我還高興,還和我齣去吃燭光晚餐慶祝。我還要感謝在美國的網友王粒人和在新加坡的網友Hong Lim,他們幫助我找瞭不少文獻資料。還有在中國的網友宮宏博,他數次自掏腰包替我寄書給國內的女權主義盟友,也不要我還錢給他。謝謝大傢的支持!
挺好的,比書店要便宜。
評分這書挺好看,內容不錯
評分《中國剩女調查》是3個剩女對“剩女”的名詞解釋。書中對“剩女”一詞跟我們平時所解釋的不一樣。媒體人齣身的作者,用瞭調查的方式去一步步解釋和印證。書的封麵,一朵嬌艷的玫瑰在槍口中生齣。可能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剩女在社會中的角色和地位吧。剩女在當今社會被誤解、被亂解讀,這就是那槍吧,但剩女的生命力又是頑強的,即使那樣仍可美麗地活著。書我也隻是看瞭一半,有此感受,與君分享。
評分近年來讀過的有關女性話題的最好的書
評分很好的書,值得收藏。內容沉甸甸,作者非常真誠。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多關注社會現象,纔能買好股票!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商品給力,快遞也很給力。。。。。
中國剩女調查:國內第一部剩女真實生活圖景調查實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