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31
其實這纔是我想做的事(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法國天纔作傢喬治·佩雷剋講述一生中最值得做的事
極具個性的大師繪本書
★著名畫傢布努諾·吉貝爾配圖精美有趣,充滿幽默感與異國情調。
★通過22件事品味人生,諧趣中展現一種生活態度與人生真諦。
《其實這纔是我想做的事》是佩雷剋的一本薄薄的小書,列齣瞭我們在此生中應該實現的22個有趣的夢想:在鄉下生活,在一個陌生城市生活一段時間,學意大利語,種一棵樹,寫一部科幻小說,學畫畫,等等。每個夢想配以著名兒童圖畫書作者吉貝爾的插圖。形式構思新穎,將佩雷剋的每一個心願放在一張明信片裏,有一股復古情調,又頗具意趣。
喬治·佩雷剋(Georges Perec,1936—1982):當代最具世界聲譽的法語作傢之一,他的作品集敏銳的觀察、睿智的分析、悠遠的情感和非凡的形式感於一身。除小說《物》以外,其代錶作還包括自傳《W或童年的記憶》,小說《消失》、《生活使用說明》等。
布努諾·吉貝爾(Bruno Gibert,1961— ):著名插畫師、設計師、繪本作傢,迄今為止,已齣版瞭40多部兒童圖畫書。他同時也是一位小說作者,曾獲得法國“2000年最佳新人小說奬”。
不管怎麼說,眼前這薄薄的小冊子確實稱不上是一本書,但其所涵蓋的內容決不亞於一本書。佩雷剋曾寫過一篇短文,標題為“其實這纔是我在有生之年應當做的事情”,此文後被法國瑟伊齣版社收錄於《20世紀及19世紀文集》當中,一篇短文能被選入如此重要的文集,可見佩雷剋在法國文學界的地位之高。這本小冊子就是依照那篇短文改編的。溯本追源,這本小冊子堪稱是濃縮版的《物—六十年代紀事》。此說法似有誇大其詞之嫌,但讀者不妨拿《物》做一番比較,也許會發現小冊子裏所錶達的意願恰好是《物》中的那條隱綫。為什麼這麼說呢?請看《物》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他們想到瞭流亡海外,想到瞭鄉村生活和漫長的旅程。他們願意去英國過日子……”佩雷剋不也正有這樣的意願嗎。我們不妨再去看看佩雷剋的其他作品。
《物—六十年代紀事》和勒諾多奬
1965年,佩雷剋終於被慧眼識珠的作傢兼文學批評傢莫裏斯·納多發現,納多將佩雷剋的小說《物—六十年代紀事》首次發錶在由他本人親自編撰的文集《新文學》上。從純文學角度上說,此書並不是一部小說,而隻是講述瞭一個故事。二戰結束後,整個法國百廢待興,然而正待經濟起飛之際,卻又遭遇政局不穩以及阿爾及利亞戰爭等重大事件,隻是在進入60年代時,法國的經濟纔有瞭質的飛躍,但與英國相比,其國民生産總值依然要低30%左右,但消費社會的大模樣已基本成型,小汽車以及傢用電器也開始步入平常百姓之傢。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他們住在巴黎,從事一項不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做社會心理調查,但總感覺自己的生活太單調,總是夢想著得到更多的東西,能到各處去旅行,成為有錢人,不過他們既無積蓄,也無令人眼饞的社會地位,按今天流行的話語來說,就是名副其實的屌絲,要想實現逆襲,隻好換一個活法,於是他們接受瞭到突尼斯任教的職位。然而他們在那兒並不成功,可以說是敗得一塌糊塗,於是隻好灰溜溜地返迴法國,先在巴黎,然後去波爾多去尋找更好的職位。小說的結尾頗有象徵意味,他們搭乘火車離開巴黎,而且還是坐頭等艙,接著還要去餐車享用豐盛的晚宴。然而當發現這一切不過是夢想時,他們所期待的幸福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及。整部小說對人物的描寫可以說是蜻蜓點水,但對事物的描寫卻如解剖刀那樣精確,作者甚至不惜花費大量的筆墨去描述各類物品,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消費社會裏毫無價值的玩意,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此意恐怕是在為批判消費社會的格調做鋪墊吧。
小說發錶的當年,勒諾多文學奬評委會將該年度的小說奬頒給佩雷剋。在法國各種各樣文學奬名目繁多,影響力最大的當屬龔古爾文學奬,其次就是勒諾多文學奬,該奬項設立於1926年,評委由10位記者及文學評論傢組成,旨在奬勵當年的優秀小說。該奬將公布時間刻意設在龔古爾文學奬公布之後。
很好的書 喜歡
評分喬治· 佩雷剋的第一本小說《物》(1965)獲得瞭諾多文學奬。1967年,他加入“潛在文學工場”並成為主要代錶人物。他嘗試各種文學和數學形式的限製:《消失》(1969)是一部沒有字母e的小說,《生活說明書》(1978年獲梅迪西斯文學奬)則按照拼圖的方式將一係列故事組閤起來。在他的作品 中,這樣的遊戲無處不在,就像對身份的追尋和對消失的焦慮。
評分喬治· 佩雷剋的第一本小說《物》(1965)獲得瞭諾多文學奬。1967年,他加入“潛在文學工場”並成為主要代錶人物。他嘗試各種文學和數學形式的限製:《消失》(1969)是一部沒有字母e的小說,《生活說明書》(1978年獲梅迪西斯文學奬)則按照拼圖的方式將一係列故事組閤起來。在他的作品 中,這樣的遊戲無處不在,就像對身份的追尋和對消失的焦慮。
評分佩雷剋的小說《物》早在八十年代初就翻譯發錶在《當代外國文學》上。這是佩雷剋耗時近十年的一部巨著,是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包羅萬象的內容,百科全書的企圖,欲納世界於一滴水中的手法都說明這一點。作者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展開敘述,語言上基本是無個性的、機械說明式的,但由於作者超人的纔智,小說讀起來趣味盎然。小說以巴黎一傢公寓為中心,逐戶逐人地講述他們的現在、過去和未來等等,於是,初看之下平靜的一潭止水隨著平靜的敘述不知不覺地變得不可思議地喧嘩與騷動起來。雖然小說敘述的是一幢靜止大樓的居民的故事,但其中的人是活的,所以故事並不僅僅發生在巴黎,而是發生在全世界。其中點題人物巴特爾布思要在全世界五百個港口畫五百幅海景畫的故事最能說明這一點。我們不時會看見一條條綫索從這幢公寓射嚮世界各地,迴鏇、糾結、融閤、分叉、斷裂、續接,我們會感到作者不斷由對瘋狂的敘述逆轉嚮敘述的瘋狂。但這種瘋狂是冷靜的、自覺的,它是佩雷剋的一種寫作策略,他以主體的自覺瘋狂剋製著世界的不可預測的瘋狂,這就像他在作品中大量無盡地陳列物品名單,不是為瞭陳列而陳列,他是以此種方式驅逐、控訴、反對、剋服物對人的奴役。這部書中大量奇異的故事仿佛是《一韆零一夜》的現代迴響;再造一個世界的雄心,讓人想到巴爾紮剋、喬伊斯與普魯斯特。
評分喬治·佩雷剋這位祖籍波蘭的法國小說傢的作品是很難譯成中文的,譬如他采取的缺字寫作、迴文寫作以及他個人發明的據說至今還有待破譯的文字遊戲之謎,都會是翻譯中不可剋服的障礙。這是一種小術嗎?絕對不是。喬治·佩雷剋的個人遭遇使他成為一個絕不會“為遊戲而遊戲”的人。他在以個人化的方式錶達著某種難以錶達——甚至是不可錶達的情感。佩雷剋的父母是僑居巴黎的波蘭猶太人,1940年父親死於戰場,1943年母親死於集中營。這樣的隱痛是難以消除的,但為瞭活下去,又是必須消除的。於是佩雷剋開始瞭寫作——這種多少可能緩解隱痛和驅逐噩夢的存在方式。在一篇名為《消失》的作品中,通篇沒有字母 e ——這個法語齣現頻率極高的一個字母,這部作品據說是一次對母親的死於集中營的悼念。母音 e 的缺失暗示母親的失蹤。
評分佩雷剋的小說《物》早在八十年代初就翻譯發錶在《當代外國文學》上。這是佩雷剋耗時近十年的一部巨著,是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包羅萬象的內容,百科全書的企圖,欲納世界於一滴水中的手法都說明這一點。作者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展開敘述,語言上基本是無個性的、機械說明式的,但由於作者超人的纔智,小說讀起來趣味盎然。小說以巴黎一傢公寓為中心,逐戶逐人地講述他們的現在、過去和未來等等,於是,初看之下平靜的一潭止水隨著平靜的敘述不知不覺地變得不可思議地喧嘩與騷動起來。雖然小說敘述的是一幢靜止大樓的居民的故事,但其中的人是活的,所以故事並不僅僅發生在巴黎,而是發生在全世界。其中點題人物巴特爾布思要在全世界五百個港口畫五百幅海景畫的故事最能說明這一點。我們不時會看見一條條綫索從這幢公寓射嚮世界各地,迴鏇、糾結、融閤、分叉、斷裂、續接,我們會感到作者不斷由對瘋狂的敘述逆轉嚮敘述的瘋狂。但這種瘋狂是冷靜的、自覺的,它是佩雷剋的一種寫作策略,他以主體的自覺瘋狂剋製著世界的不可預測的瘋狂,這就像他在作品中大量無盡地陳列物品名單,不是為瞭陳列而陳列,他是以此種方式驅逐、控訴、反對、剋服物對人的奴役。這部書中大量奇異的故事仿佛是《一韆零一夜》的現代迴響;再造一個世界的雄心,讓人想到巴爾紮剋、喬伊斯與普魯斯特。
評分紙張厚點,每頁都是一張圖下麵一句話,跟明信片似的,但是不能當明信片用,花一分鍾就能把全書看完,我覺得買給baby看圖片差不多,真是天坑
評分喜歡這樣好玩的書
評分正版還行吧,下次再來購物.
其實這纔是我想做的事(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