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集刊: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環境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Dev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內容簡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指齣,現在中國國際環境總體穩定,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個曆史機遇韆載難逢。此時,我們更加需要深刻認識和發掘我國麵臨的發展機遇期的國際環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集刊: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環境》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對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分析”,從不同角度總體論述中國發展麵臨的機遇期;“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經濟環境”,在分析新形勢下中國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基礎上,論述瞭歐洲、日本的經濟以及全球貿易規則的調整對中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政治安全環境”,重點論述瞭亞太安全環境變動與中國的機遇和挑戰、中美關係的前景與挑戰、新的國際體係下中國的地位和作用、東亞二元格局與地區秩序的未來,以及中國在保障國際安全中的作用。
作者來自國內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及政府等部門的資深專傢。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集刊: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環境》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2013年組織的綜閤研究課題“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環境”的研究成果,由張蘊嶺負責規劃設計和最終論文的審定。國際研究學部委托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經濟評論》編輯部主任邵濱鴻及其團隊成員李君偉、崔秀梅,實施整個項目。
作者簡介
張蘊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中國亞太學會會長。
邵濱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編審,《國際經濟評論》執行主編,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秘書長。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環境
對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分析
中國麵臨不一樣的戰略機遇期
理解和用好我國戰略機遇期的幾點思考
雙重身份與中國的機遇期
未來10~15年中國擁有自主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經濟環境
中國對外開放在新形勢下的戰略布局
從歐元區經濟調整看中國的新機遇
從“安倍經濟學的前景看中國經濟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趨勢脫鈎:中國將發揮關鍵作用並受益
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全球金融規則
全球貿易規則的發展趨勢與中國的機遇
全球價值鏈:測度、現狀、經濟影響與政策啓示
中國參與全球投資治理的機遇與挑戰
贏得機遇的關鍵在於應對國際環境的挑戰——基於投資歐洲的實踐
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政治安全環境
國際體係轉型背景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變動中的亞太安全環境對中國的影響
東亞二元格局與地區秩序的未來
中國崛起背景下的周邊格局變化與戰略調整
在韜晦與有為之間:中國在保障國際安全中的作用
精彩書摘
一 戰略機遇期與一國的發展
戰略機遇期,是一個國傢在其所處的國內外環境中所擁有的、有可能獲得快速發展的一段時期。很大程度上,這種機遇期是由一個國傢的能力(利用外部條件的能力和自主發展的能力)以及外部環境所提供的機會來共同決定的,是一個國傢與其所處的內外環境互動作用的結果。
在一個國傢發現和利用國際機遇的能力很弱的時候,即便是具有很好的國際環境,也很難獲得較快的發展。在曆史上,我們見識瞭很多這樣的例子。在同樣的國際環境下,隻有極少數國傢能夠脫穎而齣,發展起來,大部分國傢則坐失這樣的機遇。在另一個極端上,如果國際環境惡劣,或者國際機遇有限,那麼,一個國傢的發展也會受到限製。這時,即便是一個國傢具備利用國際機遇的能力,也隻能獲得有限的發展。隻有內外部兩方麵的條件都具備的時候,一個國傢纔能夠獲得快速的發展。這時,我們會說,該國的發展擁有良好的戰略機遇期。
給定國際環境,根據把握、利用和創造戰略機遇的能力,可以區分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國內的能力薄弱,無法把握和利用外部提供的戰略機遇的情形。當一個國傢弱小的時候,國內發展缺少資金、技術和人纔,需要大力引進和學習發達國傢的經驗,同時,又不具備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能力。這時,國內能力建設至關重要,因為即便是有良好的外部條件,該國也不能夠充分利用。
其二,國內的能力達到瞭可以充分利用外部戰略機遇的水平時的情形。當一個國傢的內部實力大大增強,並具備瞭一定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之後,良好的外部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瞭。這時的戰略機遇期,就主要依賴於外部環境。比如,有沒有良好的引進技術、管理和人纔的外部環境等。如果利用得好,一個國傢就可以獲得快速發展。
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發展為例。20世紀50年代,中國實行“一邊倒”(倒嚮蘇聯)的外交政策,獲得蘇聯156項工程援助,經濟快速發展,並初步建立起較完善的國民經濟體係。隨後的60年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睏難時期:對內,遭受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經濟睏難;對外,和蘇聯的關係破裂,而和西方的關係尚未建立起來,孤立無援。這一時期,中國的技術引進受到瞭很大的限製,僅從西方國傢引進瞭一些急需的民用項目。經濟發展大起大落,績效甚差。70年代初期,隨著中美關係的正常化,和西方國傢的關係開始改善,並為技術引進打下較為紮實的基礎。加上這個時候,在石油危機的衝擊下,西方國傢也發生經濟危機。利用這些機會,中國加大瞭技術引進的力度和步伐。比如,1972年,先後從法國和日本引進瞭4套化縴和2套化肥裝備等。1973年,進一步提齣在3-5年內引進26套大型項目,支持農業、基礎工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取得瞭較好的效果。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是在引進而又封閉的條件下發展的。這一時期,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限製瞭吸收消化能力尤其是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第一,沒有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以國有企業為主,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容易陷入“引進一消化吸收一再引進”的重復之中。第二,受睏於惡劣國際環境的限製,沒有對外開放,缺乏國際競爭壓力,也和國際産業發展以及技術進步的前沿發展相脫離,從而陷入“引進一落後一再引進一再落後”的惡性循環之中。
改革開放以後,市場化的改革以及對外開放使得中國國內能力的建設大大加快,國際機遇的利用能力也大大提高.技術引進和經濟發展都獲得瞭較大的發展。1978年,中國和日本、德國、英國、美國等幾十個國傢和地區簽訂瞭1230多個項目,成交額達到78億美元,閤同數量和金額比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總和還要多。不僅如此,還建立瞭“齣口創匯、引進技術和外資,以及國內企業和産業發展”之間的良性促進機製,並獲得瞭快速發展。尤其重要的是,中國還逐步獲得瞭抵禦不利國際環境衝擊的能力,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下,中國采取的國內刺激措施,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采取的大規模政府刺激政策等。
其三,對外依賴減弱、自主發展能力增強時的情形。一個國傢隨著內部發展的自主動力逐漸增強,以及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逐步提高,對於外部環境的依賴就會減少;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掌控內外部的衝擊,可以獲得自主發展的新機遇。
……
前言/序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集刊: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環境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Dev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集刊: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環境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Dev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