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书共6本,分别从拼音、数学、语文、智力、识字、成语六个方面辅导小学入学考试。
既有辅导内容,又有练习内容,可当作学前教科书使用。
每本书编排体例都非常实用。
5以内的数
认识数字1
加号、减号和等号
认识数字2
2的分解组合
2的加减法
认识数字3
3的分解组合
3的加减法
认识数字4
4的分解组合
4的加减法
认识数字5
5的分解组合
5的加减法
5以内数的综合练习(一)
5以内数的综合练习(二)
认识数字()
0的加减法
数学思维一
配对(一)
配对(二)
分类(一)
分类(二)
10以内的数
认识数字6
6的分解组合
6的加减法
认识数字7
7的分解组合
7的加减法
认识数字8
8的分解组合
8的加减法
认识数字9
9的分解组合
9的加减法
认识数字10
10的分解组合
10的加减法
10以内数的综合练习(一)
10以内数的综合练习(二)
10以内数的应用(一)
10以内数的应用(二)
数学常识一
比较长短
按长短排序
比较大小
按大小排序
比较高矮
按高矮排序
比较粗细
按粗细排序
比较厚薄
按厚薄排序
比较轻重
按轻重排序
20以内的数
数字11~20
感知数位
大于号和小于号
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一)
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二)
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一)
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二)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二)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一)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二)
20以内数的连加练习
20以内数的连减练习
2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
2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
数学常识二
单数和双数(一)
单数和双数(二)
单数与双数的运用(一)
单数与双数的运用(二)
认识相邻数
相邻数的运用(一)
相邻数的运用(二)
群数(一)
群数(二)
序数(一)
序数(二)
几何图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
圆形和椭圆形
三角形
梯形
平面图形综合练习(一)
平面图形综合练习(二)
平面图形综合练习(三)
平面图形综合练习(四)
立体图形(一)
立体图形(二)
几何形体综合练习(一)
几何形体综合练习(二)
数学思维二
区别上下
认识前后
认识里外
认识左右
认识远近
找规律(一)
找规律(二)
找不同(一)
找不同(二)
逻辑思维(一)
逻辑思维(二)
50以内的数
认识50以内的数
50以内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法
50以内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减法
50以内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练习
50以内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
50以内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
50以内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练习
50以内数的综合练习(一)
50以内数的综合练习(二)
50以内数的应用题(一)
50以内数的应用题(二)
100以内的数
认识100以内的数
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0以内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00以内两位数和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100以内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100以内两位数和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100以内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
100以内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
100以内数的综合练习(一)
100以内数的综合练习(二)
100以内数的应用题(一)
100以内数的应用题(二)
100以内数的应用题(三)
数学应用
认识硬币
认识纸币
人民币的综合练习(一)
人民币的综合练习(二)
人民币的综合练习(三)
认识星期
认识日历
认识钟表
认识整点
认识半点
时间的综合练习(一)
时间的综合练习(二)
简单的统计(一)
简单的统计(二)
综合练习(一)
综合练习(二)
综合练习(三)
综合练习(四)
综合练习(五)
小学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小学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二)
小学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三)
小学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四)
小学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参考答案
从一个更注重“玩中学”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趣味性提升空间巨大。虽然每页都有彩色插图,但插图似乎只是为了填充空白,与数学问题的关联性并不紧密,很多时候,你甚至可以把图画拿掉,只留下文字和数字符号,练习内容依旧成立。这让我觉得,它更偏向于一份标准化的考卷,而不是一本可以激发孩子主动探索欲的读物。我尝试让我的孩子试做了一页关于形状匹配的练习,他很快就做完了,然后就失去了兴趣,因为后续的题目对他来说要么太简单,要么太枯燥。我希望看到的“幼升小”准备材料,应该包含一些手工操作的部分,比如需要剪切、粘贴,或者需要配合教具才能完成的立体空间想象题。这本书的互动性主要停留在“用笔写”的层面,缺乏身体的参与和多感官的刺激。因此,如果目标是让孩子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爱上数学,这本书可能需要配合大量的其他资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它本身的功能性略显单一。
评分我们都知道,幼升小不仅仅是考查知识的储备量,更重要的是考察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应试心态的初步建立。这本《数学(新版)》在格式上非常统一,每一页的排版都保持一致,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固定学习流程的适应性,让他们知道做完一页应该翻到下一页继续,建立起一种学习的仪式感。从这个角度看,它在规范孩子的学习行为方面做得不错。但是,这种高度的格式化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缺乏灵活性和拓展性。我注意到书中对于“错误”的处理方式比较传统,只留下了涂改的空间,没有设置“自我订正”或“错题回顾”的引导区域。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犯错是学习过程中最宝贵的环节之一,如何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比单纯地要求正确答案更重要。如果能加入一些小提示,鼓励孩子重新思考为什么会错,而不是简单地擦掉重写,这本书的教育价值会大大提升。目前的呈现方式,更像是一次性的测试,而非持续性的教学辅导工具。
评分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这套书的结构,想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实现“名牌小学入学必备”这个定位的。在我看来,所谓的“必备”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标准和更精细的考察点。这套书的练习设计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它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点测试,而是尝试加入了一些需要孩子进行观察和推理的综合性题目,比如找不同、找规律等。这一点我比较赞赏,因为这些能力是日后思维拓展的关键。然而,在操作层面,有些题目的图例绘制得过于复杂,细节太多,反而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忘记了核心的数学任务。比如一个关于“集合”的题目,图上画了太多无关的物体,孩子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过滤信息,才能找到需要数的特定物品,这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设想中的启蒙书应该是极简主义的,用最清晰的图示来传达最核心的概念。所以,这套书更像是为那些学习能力强、自控力好的“神童型”孩子准备的加速包,对于普通孩子,可能需要家长扮演“信息筛选助手”的角色。
评分作为一位对孩子早期教育非常关注的家长,我对市面上各种“名牌小学必备”的书籍都抱持着谨慎的观望态度。拿到这本《数学(新版)[3-6岁]》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适用年龄段和内容的匹配度。从目录上看,它涵盖了数数、形状识别、简单的加减概念(虽然可能以看图计算的形式出现),知识点的覆盖面确实很广,似乎想一步到位解决学前数学的所有问题。但是,实际阅读体验中,我发现某些章节的难度跨度有点大,比如前几页还在教孩子认识1到5,紧接着的几页就出现了简单的数字配对或者空间方位词汇的练习。这种跳跃性可能会让孩子的学习节奏被打乱,缺乏连贯性和渐进性。我个人更倾向于那种循序渐进的教材,每一步都给孩子足够的消化和吸收时间。此外,纸张的质量也让我有些疑虑,虽然封面看起来不错,但内页的纸张偏薄,如果孩子用彩笔涂画或者反复擦写(如果可以擦的话),可能很快就会破损。对于高频使用的启蒙材料来说,耐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评分这本厚厚的学习资料,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封面设计得挺活泼,色彩搭配得很吸引孩子,那种鲜艳的黄色和蓝色让人眼前一亮。我本来是想找一些寓教于乐的数学启蒙工具,希望孩子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数字和图形的概念。然而,这套书的编排似乎更偏向于传统的练习册模式,图案的装饰性虽然有,但核心内容还是那种填空、连线、涂色式的基础训练。我试着翻阅了几页,发现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有些题目的要求和逻辑性可能略显超前了,比如要求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或者数出多于十个的物体数量,这些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家长进行大量的引导和讲解,否则孩子容易感到挫败。我更期待的是那种故事化的引入,或者通过生活场景来渗透数学知识,但这套书在这方面着墨不多,更像是一本“学前准备”的知识点罗列,而非“趣味启蒙”的引导手册。整体来看,它更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需要系统巩固和拔高知识点的孩子,而不是完全零基础的入门者。如果家长的时间非常充裕,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精细化训练的工具来使用。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送货就是快!
评分书买回来两天就一页一页的掉了,装订也太差劲了。
评分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
评分内容充实,包装精美
评分O(∩_∩)OO(∩_∩)OO(∩_∩)OO(∩_∩)OO(∩_∩)OO(∩_∩)O
评分质量不错,孩子很喜欢
评分还好,
评分书本趣味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儿子非常喜欢!
评分十分好,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