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讀者》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已連續穩居全國期刊月發行量首位。此外,《讀者》還頻頻巧中多省市中、高考閱讀題和作文題,可以說是中、高考語文試題的素材庫。
《讀者》雜誌創刊於1981年,是中國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享有良好聲譽的著名期刊。目前月發行量800萬冊,世界綜閤類期刊第四位。自創刊至今,共發行近15億冊,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內頁插圖
目錄
田園情懷
鄉村人傢
百姓生活
放眼天下
大寫人生
東西南北
田野采風
幽默故事
感悟生活
點滴
精彩書摘
烏篷船
烏篷船是典型的中國式夢境的産物。它是中國古代人民對於河流、水鄉、日夜的精妙看法。它糅閤瞭亞洲的童心、季節的變更、窮人的睏厄和江南一帶夜裏的霜凍、早上的晨曦和植物中的柳樹、蘆葦,達成一種勞動工具、水上生活及傢居審美的高度隱喻和統一。作為物的烏篷船的性格和氣質裏鼕天的成分,比之夏日的雷雨、暮春的光景、鞦鼕兩季的霜凍和薄雪,似乎更能映襯她的娉婷嬌嬈以及清秀明麗——她的平民品質的簡樸節儉——她的嬌弱的翹起的船頭那近乎無助的美。她是中國式河道的青春寫照。她在水上的形狀酷似江南地區一些鄉村女人在身段、容貌、氣質上的反映——她們之間如此融洽——簡直令我要下齣武斷的結論:最先發明它的一定是女人!是縱橫阡陌的水鄉裏漁民們的妻子。因為這種船的外形所蘊含的想象力似乎暗示有無窮無盡的溫存、柔靜的韻味。它是夜裏的産物,懂得傢園,懂得休憩和停泊,懂得月光以及長久姻緣的奧秘。它一代一代被多少朝代的打魚人承襲下來,又撫育瞭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感情。像嘴角微翹的少女,像坐月子的婦人,像長辮子的鄉村姑娘,羞澀、安然地漂浮在故鄉月明之夜的水麵,在那些青石碼頭和石拱橋底下,如同一隻隻掛在大堂正廳和梁上的竹籃子——裏麵放著鮮魚、蘆葦、藕段、菱角…·’
吃喝之外
我寫過一些關於吃喝的文章。對於大吃大喝、小吃小喝、沒吃沒喝也積纍瞭不少經驗。弄到後來,我覺得許多人在吃喝的方麵都忽略瞭一樁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傢隻研究美酒佳肴,卻忽略瞭吃喝時的那種境界,或稱為環境、氣氛、心情、處境等等。此種虛詞不在酒菜之列,菜單上當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對於一個有文化的食客來講,虛的往往影響著實的,特彆決定著對某種食品久遠、美好的記憶。
50年代,我在江南的一個小鎮上采訪,時近中午,飯館都已經封爐打烊,大餅油條都是涼的。忽逢一傢小飯店,說是飯也沒有瞭,菜也賣光瞭,隻有一條鱖魚養在河裏,可以做個魚湯聊以充飢。我覺得這是上策,便進人瞭那傢小飯店。
這傢飯店臨河而築,正確點說是店門在街上,小樓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房屋的下麵架空,可以係船或做船塢,是水鄉小鎮上常見的那種河房。店主領我從店內的一個窟窿裏步下石碼頭,從河裏拎起一個篾簍,簍裏果然有一條活鱖魚(難得!),約兩斤不到點。按理說,鱖魚超過一斤便不是上品,不嫩。可我此時卻希望越大越好,如果是一條四兩重的小魚,那就填不飽肚皮。
買下魚之後,店主便領我從一架吱嘎作響的木扶梯登樓。樓上空無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見底,河底水草搖曳;風帆過處,群群野鴨驚飛。極目遠眺,有青山隱現。“青山隱隱水迢迢,鞦盡江南草木凋。”魚還沒有吃呢,那情調和味道已經來瞭。
“有酒嗎?”
“有仿紹。”
“來一斤。”
一斤黃酒,一條鱖魚,麵對著碧水波光,嘴裏哼哼唧唧:“落霞與孤騖齊飛,鞦水共長天一色。”低吟淺酌,足足吃瞭3個鍾頭。
此事已經過去30多年,30多年問我重復啖過無數次的鱖魚,其中有蘇州的名菜鬆鼠鱖魚、麒麟鱖魚、清蒸鱖魚、鱖魚雪菜湯、鱖魚圓等。這些名菜都是製作精良,用料考究,如果是清蒸或熬湯的話,都必須有香菇、火腿、鼕筍作輔料,那火腿必須是南腿,鼕筍不能用罐頭裏裝的。可我總覺得這些製作精良的鱖魚,都不及30多年前在小酒樓上所吃的那麼鮮美。其實,那小酒館裏烹調是最簡單的,大概隻是在鱖魚裏放瞭點蔥、薑、黃酒而已。製做精良的鱖魚肯定不會比小酒樓上的鱖魚差,如果把小酒樓上的鱖魚放到得月樓的宴席上,和得月樓的鱖魚(也是用活魚)放在一起,那你肯定會感到得月樓勝過小酒樓。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閑情、詩意又在哪裏?
有許多少小離傢的蘇州人,迴到傢鄉之後,到處尋找小餛飩、血粉湯、豆腐花、臭豆腐乾、糖粥等兒時或青少年時代常吃的食品。找到瞭當然也很高興,可吃瞭以後總覺得味道不如從前,這“味道”就需要分析瞭。一種可能是這些小食品的製作不如從前,因為現在很少有人願意花大力氣賺小錢,可是此種不足還是可以加以恢復或改進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點卻無法恢復瞭。
……
前言/序言
讀者(第2輯 精華本 鄉土人文版 R)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