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央党校大讲堂:张伯里讲稿》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央党校的教学风貌,反映了中央党校教学的高度,也体现了中央党校在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简介
男,1954年10月出生。现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自1984年12月至今,在中央党校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中国对外经济和国际问题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校内包括省部级和地厅级领导干部班、博士研究生等班次讲课,出版有《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等著作及其他学术成果数百万字。曾先后担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中央党校教育长。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综合类
毛泽东国力思想与当代综合国力研究
增强综合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对外开放诸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战略机遇期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学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若干体会
关于新的发展阶段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党校科研机构思想库作用
全球治理大势与增强领导干部全球治理观念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努力造就学习型领导干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准确判断战略机遇期的变化,实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
下篇 经济类
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挑战机遇和“超越平均”战略
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特点
关于“三个世界格局”过渡为“南北两方格局”
世界经济的市场机制与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中国利用外资的理论与实践
世界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区域一体化的相互作用
……
精彩书摘
我们要努力增大出口的数量。在出口总额及其占世界的份额上,力争早日赶超台湾省以及香港(1991年两者的出口份额分别为2.2%和2.8%),跻身于世界10大出口国(地区)行列。这并非遥遥无期的事情。德国《趋势》杂志于1992年5月号上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出口份额可能由目前的2%提高到4%。这意味着仅次于美、德、日、法、英、意,居世界第7位。从实际情况看,1992年的我国出口额可望破800亿美元大关,“八五”期末争取逾千亿美元。
我们要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质量问题其实也是数量问题。现在影响我们扩大出口量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低质的产品,即便价格低也是没有出路的,而高质的产品,尽管价格高也有市场。我们一方面要靠科学技术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档次,从根本上改善出口商品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量的质量问题不是因为技术水平达不到,主要是质量意识差和管理松懈。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要在出口生产企业和对外经贸企业中树立强烈的质量竞争意识,把每个出口产品都做精细;要抓紧建立和实行“出口生产质量许可证”制度;要严格贯彻《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把好进出口商品质量关。
我们要努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目前我国发展外贸面临的一个形势是,我们的外部市场过分集中,75%以上的出口集中在四个地方: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及少数西欧国家,市场过于集中,风险会很大。一旦出什么问题,就会影响我们的出口乃至国内经济的发展。例如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市场准入问题,涉及的都是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贸易额。所以,基于两个目的:一是分散贸易,减少风险;二是增加贸易量,扩展贸易规模,我们要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除了要继续保持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原有市场,同时要花大气力开辟新市场。新市场的开拓难度较大,但潜力也较大。例如,非洲,有1000多亿美元的年贸易额我们仅占其中的1%左右。拉美这个大市场我们也参与不多,过去它进口管制较严,现在开放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苏联、东欧市场,中东海湾地区市场,东南亚市场等,也都是需要努力开发的市场。
……
《中央党校大讲堂:张伯里讲稿》是一部汇集了当代中国一位重要思想家、理论家张伯里先生在中央党校系列讲座精华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地记录某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而是以其宏大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力,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诸多核心议题,展现了张伯里先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特的思想风格。 全书的基调是严谨而富有启发性的。张伯里先生的讲稿,在中央党校这一思想交流与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以其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问题,剖析得淋漓尽致。这些讲稿的生命力在于它们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回应时代之问,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 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以及关心中国发展走向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张伯里先生思想体系的窗口。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系统地学习到张伯里先生关于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创新、生态文明、国际战略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不仅是对既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深刻总结与前瞻性思考。 具体而言,本书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演进: 张伯里先生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理论基因的传承与发展。他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时代特征。他强调,党的理论创新是永恒的课题,必须不断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 在历史演进方面,张伯里先生以宏阔的历史视角,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直至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他梳理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了党如何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克服困难,不断前进。他尤其强调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的历史经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领导核心的必然性,以及其强大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二、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擘画与实践路径: 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张伯里先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解读。他系统阐述了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一切行动的根本遵循。 在经济发展方面,张伯里先生深入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他对于如何处理好发展与改革、创新与协调、开放与共享等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在社会治理方面,张伯里先生着重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分析了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社会公平正义等,并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对策。 在文化建设方面,张伯里先生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他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价值,以及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张伯里先生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阐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他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富有远见的论述。 在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方面,张伯里先生深入分析了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强调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性。他阐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方向,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指导: 作为一家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执政骨干的学府,中央党校的讲稿自然离不开对党的建设的深入探讨。张伯里先生在本书中,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 他强调,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他深刻阐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就如何加强党的领导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 他特别关注党的理论武装,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他深入剖析了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以及它们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启示: 张伯里先生的讲稿,也充满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他从历史的维度,提炼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宝贵经验,例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等。 他认为,这些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他鼓励年轻一代的共产党人,要认真学习党史,深刻理解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复杂局面,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意志,带领人民克服万难,实现民族复兴。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展望: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过去和现在的回顾,更充满了对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展望。张伯里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预判了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就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他强调,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他对于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如何更好地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之,《中央党校大讲堂:张伯里讲稿》是一部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具有高度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资料,更是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读物。张伯里先生的真知灼见,将引领读者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与力量,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