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我們眼中,喬布斯就是整個蘋果
其實不然,在蘋果的背後還有一位重要的人物
他的設計不僅使得蘋果成為世界上有價值的公司,也顛覆瞭整個行業,
從音樂、手機到颱式電腦和平闆電腦……
這個蘋果背後的靈魂就是——喬納森·艾夫
海報:
內容簡介
《喬納森傳》是一本聚焦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夫的傳記。喬納森在英國學習瞭傳統的工業設計理論,緻力於將設計與生産過程相結閤,並結閤自己對於設計的理解,形成瞭獨有的喬納森式的設計理念。他將這套理念帶到瞭蘋果,幫助喬布斯在艱難的時期完成瞭復興。每個人都認為蘋果的核心在於喬布斯,但鎂光燈背後的喬納森纔是蘋果走齣睏境的關鍵先生。
從用戶的角度來思考設計初衷、追求簡潔、鍾愛白色、提高科技産品的親和力,這些都是喬納森灌輸給蘋果公司設計部門的新元素。他與喬布斯的想法不謀而閤,並自始至終得到瞭喬布斯的大力支持。二人默契配閤,最終將蘋果從一傢單純的設備生産上改造成瞭一傢以設計時尚配件的新公司,並贏得瞭世界上絕大多數年輕人的尊重和狂熱崇拜。從這一點來說,喬納森不僅改變瞭蘋果公司,改變瞭整個設計行業,也徹底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方式。
喬布斯的去世對於蘋果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明顯的錶現在顧客對於蘋果新設計産品的詬病上,但這一錯誤的“心理定勢”基於一個錯誤的認知:iPhone和iPad不是喬布斯設計的,而是喬納森領導的團隊設計的。沒有瞭喬布斯的蘋果也因為有瞭喬納森,纔能在後喬布斯時代繼續煥發齣新的生機。
作者簡介
利恩德·卡尼,《連綫》雜誌資深新聞編輯。《連綫》新聞蘋果專欄的高級記者。並且對於互聯網文化和新興科技有12年的深入研究。曾經為科學美國人、觀察傢雜誌撰稿。曾報道過前南戰爭。
卡尼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做關於蘋果公司的報道,並在很多場閤采訪瞭喬納森,卡尼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嚮大傢展示這個人如何做齣瞭如此具有殺傷力的設計,並吸引瞭如此多狂熱的追隨者。
精彩書評
拋開蘋果公司,單就設計行業來講,喬納森也是一個特殊的人物。他推動瞭設計行業的大變革:不再為産品增加看起來炫得多的配件,而是要去掉多餘的東西。
——陳嚮東
終於有一本書能夠如此地接地氣:它不再關注那位神一樣的喬布斯,而是關注那位站在神的背後,同樣具有神一樣光環的喬納森。
——孫陶然
喬納森·艾夫把他自己對科學、人文、藝術,乃至整個世界的感知盡數滲透進蘋果的設計和審美之中,他是蘋果設計的靈魂與圖騰,喬納森之後,再無那時的蘋果。
——優酷總裁 魏明
目錄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學生時代
第二章 英國的設計教育
第三章 倫敦的生活
第四章 初到蘋果
第五章 喬布斯重返蘋果
第六章 捷報頻傳
第七章 鐵幕背後的設計工作室
第八章.iPod的設計之道
第九章 生産、材料和其他事
第十章 iPhone的誕生
第十一章 iPad
第十二章 一體化無處不在
第十三章 蘋果公司最有價值的專傢
緻 謝
秘密和信息來源
精彩書摘
2004年7月,史蒂夫·喬布斯因胰腺腫瘤接受外科手術。在他跟癌癥鬥爭完第一個迴閤,還在恢復期時,就要求見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妻子勞倫·鮑威爾·喬布斯,另一個就是喬納森·艾夫。
一起日日夜夜工作瞭8年後,喬納森和喬布斯建立起一種特殊又親密的關係。他們兩個幾乎形影不離,一起參加各種會議,一起共進午餐,在很多個下午,他們 一起在工作室研究未來的項目。
在接受第一次手術之後,喬布斯沒能痊愈,他在2009年5月請假前往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進行第二次手術,接受肝髒移植。喬布斯和妻子搭乘私人專機飛迴傢時,喬納森和蒂姆·庫剋就在聖何塞機場等候他們。喬布斯請假的這段時間,眾多媒體都在猜測沒有瞭喬布斯,蘋果公司是不是就完瞭,關於蘋果公司未來發展的問題懸而未決。公眾似乎一緻認為,蘋果公司的命運完全掌握在喬布斯的手上。
喬納森驅車送喬布斯迴傢。從機場返迴的途中,他對喬布斯坦言,新聞報道稱蘋果公司的存亡取決於喬布斯,這一說法讓他焦慮不安。
喬納森對喬布斯說:“我真的感到很痛苦。”他為喬布斯的健康擔心,同時也為他們兩人深愛的公司的狀況而擔心。喬納森跟《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剋森說,喬布斯就像蘋果公司追求創新的發動機,但這一看法是很危險性的。他說:“作為一個公司,這種觀點使得我們很脆弱。”
喬納森並不總是高尚到為瞭喬布斯或是蘋果公司犧牲自己,這種想法不足為奇。還有一次,喬納森抱怨喬布斯經常盜用他的想法。喬納森告訴艾薩剋森:“他會再看一遍我的想法然後說,‘這個想法不好,很不好,我喜歡那個想法。’然後我就會成為一個觀眾,聽他在那裏高談闊論,就好像那是他的想法一樣。我會狂熱地關注一個創意源於哪裏,甚至會讓整颱電腦都裝滿我的各種創意。所以當他因為我的某一設計而受到贊譽時,我真的很痛苦。”
盡管如此,喬納森還是承認,如果沒有喬布斯,他不可能擁有現在的一切。他說:“在許多其他的公司裏,偉大的想法和設計往往在創作過程中就迷失瞭。如果不是喬布斯一直支持著我們,跟我們一起工作,衝破層層阻力讓我們的想法變成産品,那麼我和整個團隊的想法就完全沒有意義,也沒有用武之地。”
2011年,在喬布斯休假期間(結果這成瞭他最後一個假期),大量的新聞報道聲稱喬納森威脅說要在股票交易3年期滿之際離開蘋果公司。據報道稱,喬納森和他的妻子想讓他們的雙胞胎兒子迴英國接受教育。英國的《衛報》發錶瞭一篇關於喬納森即將離職的新聞報道,題為“蘋果公司最糟糕的噩夢”;倫敦的《星期日泰晤士報》也發錶瞭一篇文章,說喬納森想從庫比蒂諾迴到英國薩默塞特的傢,原因是與蘋果公司不和。一篇報道暗示喬納森經常在英國和加利福尼亞州之間往返。
“威脅”這個詞用得很準確,因為喬納森並沒有真正辭職。根據英國新聞報道中所引用的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朋友所言,喬納森“對於蘋果公司來說太重要瞭,他們明確地告訴他,如果他重返英國,公司不會為他保留職位。”據報道,為瞭鞏固喬納森和蘋果的聯係,公司給瞭他3 000萬美元的奬金,另外給瞭他市值2 500萬美元的股票。據估算,喬納森那時候的個人資産約為1.3億美元。
現在迴想起來,事實上喬納森並沒有離開蘋果公司的打算。他賣瞭位於薩默塞特的彆墅,這棟彆墅雖然離父母傢很近,但是他很少去住。喬納森錶現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忠於蘋果公司。喬納森經常接到其他公司和獵頭的電話,為他提供很有誘惑力的機會,邀請他設計各類産品,從汽車到鞋子。但是對於他離開蘋果公司的問題,他斷然否認。他說:“問題在於,就算你可以把我和整個設計團隊移到另一個地方,我們也無法正常工作。”
2011年8月24日,蘋果公司宣布史蒂夫·喬布斯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但將繼續擔任公司的董事長。蒂姆·庫剋正式接手公司的日常運營工作。
……
前言/序言
我第一次遇到喬納森·艾夫時,他就幫我保管瞭一整晚的背包。
那是在2003年麥金塔世界展覽會(Macworld Expo)期間一個傍晚的聚會上。作為一名為《連綫》雜誌(Wired)東奔西跑的臨時記者,我當然清楚他的身份:喬納森·保羅·艾夫(Jonathan Paul Ive)——全球設計界的頂尖人物。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他竟然樂意和我聊天。
我們很快發現瞭彼此的一些共同點:都愛喝啤酒,都為文化衝擊感所睏擾,還都是住在舊金山的英國移民。喬納森的妻子希瑟(Heather Pegg)也在場,我們三個人共同追憶瞭那些英國的小酒館,談論瞭那些瞭不起的報紙,還一起對英國音樂[尤其是時尚舞麯(electronic house music)]唏噓不已。然而,幾杯酒下肚,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約會,而且已經晚瞭。我匆匆離開,完全沒有意識到背包落在瞭那裏。
過瞭午夜,我在城市另一頭的一個酒吧裏找到瞭喬納森。看見他時,我竟然發現他的肩膀上掛著我的背包,這讓我又驚又喜。
全球最著名的設計師竟然會把一個丟三落四的記者的背包隨身攜帶一整晚,這著實讓我吃瞭一驚。然而今天再次迴想這件事,我明白這就是喬納森·艾夫的行事風格。他專注於整個團隊、他的閤作者,尤其專注於蘋果公司。對於喬納森來說,工作就是一切——然而,每當他談論起工作時,提到的總是團隊,而不是自己。
幾個月之後,2003年6月,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Apple’s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我再次遇到瞭喬納森。當時,史蒂夫·喬布斯正在推廣Power Mac G5——一款采用瞭鋁製外殼的高性能颱式電腦,而喬納森正在和兩三個看起來很八卦的女公關代錶聊天。喬布斯的發言結束之後,我走到瞭喬納森的身邊。
他微微一笑,然後對我說:“很高興再次見到你。”
我們握瞭握手,他用和善的語調問我:“最近不錯吧?”
而此時此刻,我實在不好意思再提及那個背包。
最後我問他:“我能采訪你一下嗎?”聽到這句話,站在一旁的公關代錶們齊刷刷地搖瞭搖頭——蘋果一嚮是以保密性著稱的,而喬納森卻迴答說:“當然可以。”
他帶我去瞭一個附近的展颱,並給我展示瞭一個模型。實際上,我隻不過是想做個簡短的片段式訪談而已。然而,喬納森就自己最近的成果,做瞭長達20分鍾熱情洋溢的獨白,這期間我幾乎一句話都插不上。他滔滔不絕,因為設計正是他的熱情所在。
Power Mac G5的外殼由一整塊巨大的厚鋁片製成,看起來就像一個用灰色金屬製成的隱形轟炸機。這種準軍事化的外錶非常切閤那個時代:那時正逢“兆赫戰爭”(Megahertz Wars),蘋果和英特爾正為高速芯片互相競爭,製造商們紛紛推廣自己産品的計算能力,而蘋果則聲稱自己的這款産品卓越是其中最強的。但喬納森卻沒有提到芯片的問題。
“這一款可費瞭我們不少勁兒,”他說,簡約是設計這些機器時要遵循的總原則,“除瞭絕對必要的配件,其他的東西我們一概不要,但是,消費者們不會留意到我們為之付齣的努力。”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迴到起點:我們需要這個部件嗎?能讓這個部件行使四個部件的功能嗎?就這樣,我們一遍一遍地重復著簡化的過程。如果這種設計可以達到預期效果,不僅設備的生産過程能夠得到簡化,人們使用起來也更方便瞭。”
簡約與簡化?在當時的高科技行業裏,這可不是輕鬆趣談。在新産品中,生産商們都在努力添加一些花裏鬍哨的東西,而不是把它們都去掉。但是,喬納森的想法卻完全相反。雖然簡化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方法,而且是設計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2003年,喬納森的想法聽起來有點不切實際。後來我纔意識到,在舊金山6月的那個早上,喬納森嚮我透露瞭揭開蘋果創新秘密的重要綫索。正是基於簡化理念,蘋果纔完成瞭這麼多奇跡般的突破,變成瞭領航世界的企業之一。
當史蒂夫·喬布斯將兩人的閤作成果——包括蘋果的標誌性産品iMac、iPod和iPad推廣給大眾時,喬納森從來都隻是心滿意足地站在一旁。他的思維與設計方式給蘋果帶來瞭巨大突破。作為公司工業設計部的高級副總裁,他已經變成瞭塑造信息化社會,重新定義人們工作、娛樂和交際方式的無與倫比的力量。
那麼,這個畢業於英國藝術學校、患有閱讀障礙的英國少年是如何變成世界頂尖的技術創新者的呢?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纔華橫溢又不失謙遜的人,一個沉溺於設計以至於廢寢忘食的人。毫無疑問,他深遠的洞察力讓你我的生活模式煥然一新。
……
在綫試讀
第五章 喬布斯重返蘋果
問題是,改變容易,改進難。
——喬納森·艾夫
《喬納森傳》:一段關於堅韌、選擇與生命意義的史詩 《喬納森傳》並非僅僅是一個名字,它承載著一段跨越生命邊界、探索存在深邃秘密的傳奇。故事的主人公,喬納森,他的名字本身就仿佛預示著某種不平凡的命運。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凡人,他是一個在平凡生活中被賦予瞭非凡使命的個體,他的經曆,他的選擇,他的掙紮,共同編織成瞭一麯關於生命堅韌、選擇的重量以及追尋生命真正意義的宏大史詩。 故事的開端,我們被引入一個看似尋常的世界,那裏有陽光、有雨露,有生老病死,有愛恨情仇。然而,在喬納森的生命軌跡中,一絲不易察覺的裂痕悄然齣現,將他從蕓蕓眾生中分離齣來。這種分離並非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他開始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審視周遭的一切,那些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規則、習慣、甚至是情感,在他眼中都濛上瞭一層值得深思的迷霧。他看到瞭隱藏在秩序背後的虛無,看到瞭習俗束縛下的自由,看到瞭平淡生活中的波瀾暗湧。 喬納森的旅程並非一帆風順,他所麵臨的挑戰,遠超普通人所能想象。這些挑戰並非來自外部的敵人或天災,而是源於他內心深處的衝突,以及他對生命本質的執著探求。他曾數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個選擇都仿佛承載著韆鈞重擔。他曾被世俗的安逸所誘惑,也曾被理想的荊棘所刺痛。他曾與內心的黑暗搏鬥,也曾與外界的誤解抗爭。每一次的選擇,都是一次對自我的拷問,一次對命運的挑戰。 在這些艱辛的探索過程中,喬納森並非孤身一人。他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或成為他前進路上的燈塔,或成為他跌倒時的依靠。這些人有的睿智,有的迷茫,有的善良,有的狡黠。他們與喬納森的情感糾葛,構成瞭故事豐富的情感脈絡。他與他們的互動,不僅推動著情節的發展,更深刻地揭示瞭人性的復雜與多元。通過與他人的碰撞與交流,喬納森不斷地認識自己,也更加清晰地理解瞭這個世界。 《喬納森傳》的精髓,在於它對“選擇”這一生命核心議題的深刻剖析。喬納森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斷選擇的曆史。他選擇不被既定的命運所束縛,選擇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定義。他選擇勇敢地麵對未知,選擇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選擇在失去中汲取力量。他的每一次選擇,都蘊含著他對生命自由意誌的堅持,以及他對追求真正自我價值的渴望。讀者可以從喬納森的選擇中,看到自己曾經的掙紮,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從而獲得共鳴與啓示。 與此同時,這本書也深入探討瞭“堅韌”的力量。生命的旅途注定充滿坎坷,但正是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百摺不撓的精神,纔賦予瞭生命最動人的光彩。喬納森並非天生強大,他的堅韌是在一次次的跌倒與爬起中,在一次次的痛苦與磨礪中逐漸淬煉而成。他學會瞭如何在絕望的深淵中尋找一絲光明,如何在刺骨的寒風中保持溫暖,如何在孤獨的黑夜中仰望星空。這種堅韌,不僅是他個人生存下去的支撐,更是他引領他人走齣睏境的精神力量。 更重要的是,《喬納森傳》觸及瞭“生命意義”這一古老而永恒的命題。在喬納森的旅程中,他不斷地追問,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財富?是名譽?是享樂?還是某種更為深邃、更為本質的存在?他嘗試過各種答案,也質疑過所有現有的解釋。他的探索,並非是為瞭尋找一個標準答案,而是為瞭在追尋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鮮活,感悟存在的價值。他逐漸明白,生命的意義並非是命中注定的,也不是他人賦予的,而是需要自己去創造,去賦予。這種創造,源於對生命的熱愛,對世界的善意,以及對自己不懈的追求。 《喬納森傳》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描繪瞭喬納森從迷茫走嚮覺醒,從平凡走嚮不凡的過程。他的故事,並非一個簡單的英雄史詩,更不是一個預設的童話。它真實地展現瞭一個個體在麵對生命挑戰時的掙紮與成長。在字裏行間,讀者可以感受到喬納森內心的起伏,可以體會到他麵臨的抉擇時的痛苦與煎熬,也可以分享他獲得頓悟時的喜悅與釋然。 這本書沒有廉價的煽情,沒有刻意的說教。它隻是靜靜地敘述著喬納森的生命軌跡,讓讀者在故事中自行體悟。那些看似樸實的語言,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那些看似平常的事件,卻摺射齣生命的真諦。它邀請讀者一同踏上喬納森的旅程,去思考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問題,去發現那些隱藏在生活中的詩意與哲思。 《喬納森傳》是一部關於個體如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找尋自我、實現價值的深刻寓言。它提醒我們,生命的真正價值,不在於我們擁有多少,而在於我們如何去選擇,如何去堅持,如何去愛,以及如何去理解生命的無限可能性。喬納森的名字,將不僅僅是一個代號,它將成為一種象徵,象徵著所有那些敢於質疑、敢於追尋、敢於在平凡生活中活齣不凡的靈魂。他的故事,將會在讀者的心中激起迴響,觸動那些最深沉的情感,引發那些最深刻的思考。這,就是《喬納森傳》所要傳達的,一段關於生命本身,最真摯、最動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