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第2版)》紧密结合大学生活实际,针对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灵成长问题,如维护心理健康、适应中求发展、管理时间与目标、学会学习、培养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爱的能力、克服对网络的依赖、培养自我认识与自信心、应对挫折与管理情绪、培养健全人格以及生涯发展与职业规划等,以贴近学生的理念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自我提升方法,同时每章附有相应的心理自测量表、推荐图书、影视资料和网站等,供同学们自我了解和进一步学习。
本次修订,结合教育部发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全书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合并了若干章节,更新了一些案例和数据,以更好地体现时代发展的特点,贴近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第2版)》既可作为大学生案头必备的促进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自助手册,又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有所助益。
作者简介
郑日昌,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先后在美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访学,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在国内率先开设心理测量、心理咨询课程,出版中国第一部心理测量和学校心理咨询教材,作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田宝伟,博士,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著作有《沙游治疗完全指导手册:理论、实务与案例》、《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心理学的帮助》、《团体心理训练》、《直面危机——大学生群体突发性危机的干预和心理调适》等。
彭永新,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自1992年起关注并践行中学生和大学生心理辅导,多次赴台湾、澳门、香港等地大学访问、研习、讲学,曾任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担任过两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华人大学生职业生涯信念研究——以北京、香港、澳门、台北为例》。
内页插图
目录
专题1 做一个健康的大学生
引子:幸福的梅嘉
一、健康是一种选择
二、心理健康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三、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四、为你的健康干杯
附录1.1 自我心理测验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1.2 推荐图书《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
附录1.3 推荐电影《阿甘正传》
附录1.4 推荐网站华夏心理网
专题2 适应中求发展
引子:大学生活从学会适应开始
一、个体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美丽新世界”中的困扰
三、适应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四、积极适应,不断发展
附录2.1 自我心理测验心理适应性量表
附录2.2 推荐图书《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附录2.3 推荐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附录2.4 推荐网站我学网
专题3 时间与目标管理
引子:路在何方?
一、目标与时间可以管理
二、大学生目标管理现状及常见问题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常见问题
四、大学生目标管理的策略
五、大学生管理时间的技巧
附录3.1 自我心理测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附录3.2 推荐图书《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附录3.3 推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附录3.4 推荐网站时间管理网
专题4 学会学习
引子: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推动自我学习的理论
二、大学生的学习问题
三、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四、提高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附录4.1 自我心理测验
1.学习习惯测试
2.学习动力自我诊断测试
附录4.2 推荐图书《乔布斯传》
附录4.3 推荐电影《风雨哈佛路》
附录4.4 推荐网站中国教育在线
专题5 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引子:上大学到底应该学什么?
一、能力理论知多少
二、正确认识能力
三、构建能力金字塔
四、我的能力我做主
附录5.1 自我心理测验
1.测测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2.测测你的领导能力
附录5.2 推荐图书
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2.《记住你是谁》
附录5.3 推荐电影《校园风云》
附录5.4 推荐网站大学生励志网
专题6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引子:让我欢喜让你忧
一、人际关系及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络
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四、和谐人际关系的绊脚石
五、人际和谐,开往春天的地铁
附录6.1 自我心理测验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
附录6.2 推荐图书《不必火星撞地球:避开交际中的性格陷阱》
附录6.3 推荐电影贱女孩
附录6.4 推荐网站演讲与口才网
专题7 提升爱的能力
专题8 克服对网络的依赖
专题9 认识自我与超越自我
专题10 自信心的培养与训练
专题11 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
专题12 情绪的管理与调节
专题13 培养健全的人格
专题14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精彩书摘
(一)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1.寻找志同道合的伴侣
大学生处于埃里克森所描述的达成自我同一性和建立亲密关系的时期,渴望有亲密的好朋友,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部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和一个心仪的异性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过渡到爱情。双方在恋爱中注重心灵的沟通,共同努力解决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把将来生活在一起作为目标。这种爱符合爱情的本质,如果能够好好处理爱情与其他生活目标的关系的话,这种爱情可以与学业同时发展。
2.消除寂寞,寻找慰藉
“寂寞”在大学校园里是一个流行词。大学生远离家乡、父母、朋友,在崭新的大学校园里会遇到很多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内心常常会感受到压力,希望有个信任的人在身边陪着自己。加上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在趋于成熟,也萌生了爱与被爱的渴求。往往这个时候遇到一个“同情我”“理解我”“关心我”的人,就会以为是爱,从而陷入爱情之中。这种类型的恋爱往往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盲目性和冲动性,一旦“寂寞”消除了,“爱情”也会降温。
3.渴望了解异性,满足好奇心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人进入青春期,身体外形发生变化,男女两性之间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差异,心理上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进入大学后,外界的硬性束缚减弱,学校家长不再强烈禁止谈恋爱,大学生对异性的好奇便有了相应的行动,希望通过恋爱了解异性。有的时候是双方互有好感从而开始恋爱,有的时候自己并不那么喜欢对方,但机会来了,也想尝试一下便开始了。
4.恋爱实习,获取经验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帖子,题目是“征友:陪‘练’爱”,引起了很多人的跟帖,有人说恋爱需要练习,有人说为了“练爱”而恋爱,是对爱情的不尊重。也确实有一些人留下了联系方式,希望一起练一练。如果把爱情当成一件事情,而忽略了其中深刻的情感,那么,迟早会体验到这个过程的空虚和茫然。而且,爱情绝不是“进出自由”,在一段恋情里,即便你觉得自己没投入多少,实际上在这份关系中你也是投入了的,一旦分手,你也会受到伤害。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第2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