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翁連溪 著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4-2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故宮齣版社
ISBN:9787513403054
版次:1
商品編碼:1132018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02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中文

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相關圖書



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清代內府刻書,不僅所刻之本大多流傳於今世,且內府有關圖書活動的檔案俱在,事無巨細,一一可考,但前人或囿於史料多庋藏於大內深宮,索閱不易,故論及清內府刻書,雖不乏褒美之詞,論及其源流遞嬗卻多草草,且迄今為止,尚未見一部論述清內府刻書的專著麵世,不能不說是中國書史研究的一個缺失。《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依據大量原始資料,對清內府刻書條分縷析,務求詳明有據,以再現清內府刻書的輝煌。

目錄

上冊

緒論

第一章 清內府刻書概述
第一節 清內府刻書的肇始期——清入關前至順治
第二節 清內府刻書的發展期——順治至康熙前期
一 順治時期的內府刻書
二 湯若望進呈本《西洋新法曆書》
三 武英殿修書處成立之前的康熙朝內府刻書
第三節 武英殿修書處的成立和內府修書各館
一 武英殿修書處的成立、建製及其職能
二 內府各修書館的設立
第四節 清內府刻書的鼎盛期——康、雍、乾時期
一 武英殿修書處成立後康熙朝的內府刻書
二 雍正時期的內府刻書
三 乾隆時期的內府刻書
第五節 清內府刻書漸消漸亡的衰敗期——嘉慶至清亡
第六節 清內府刻書的字體、行款、物料、裝幀
一 清內府刻書的字體、行款
二 清內府刻書的物料——紙、墨
三 清內府刻書的裝幀
第七節 清內府刻書的價值和影響
一 內府刻書皆為“欽定”,是彰顯朝廷教化,維護皇權的工具
二 清內府刻書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大總結、大提高
三 清內府刻書是對中國雕版印刷的全麵總結對曆代中央政府刻書的發揚光大
四 改革前代積弊,校勘精審,質量上乘
五 清內府刻書是清代的社會思潮和學術發展以及民問刻書的風嚮標
六 清內府刻書的局限性

第二章 清內府宗教圖書的刊刻
第一節 佛教大藏經的刊刻
一 藏文《甘珠爾》與《丹珠爾》的刊刻
二 濛文《甘珠爾》與《丹珠爾》的刊刻
三 漢文《龍藏經》的刊刻
四 滿文《大藏經》的刊刻
第二節 清內府單刻佛道經典的刊刻
第三節 清內府佛道版畫的刊刻
一 《大藏經》中的版畫
二 單刻佛教經籍版畫
三 道教版畫

第三章 清內府刊刻的版畫
第一節 清內府木版畫刊刻概況
第二節 清內府木版畫述要
第三節 清內府刊刻的銅版畫
一 馬國賢與《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圖》銅版畫
二 清內府刊刻的銅版戰圖
三 銅版畫中的皇傢園囿——《圓明園長春園圖》

第四章 清內府輿圖的刊刻
第一節 清前期刊刻的中國全圖
一 康熙時期刻的《皇輿全覽圖》
二 雍、乾時期刻印的《皇輿十排全圖》和《皇輿全圖》
第二節 清內府銅版輿圖的鎸刻
一 馬國賢與《皇輿全覽圖》
二 銅版《乾隆十三排圖》的鎸刻
第三節 乾隆問內府刊刻的河流圖、區域圖
第四節 清內府對輿圖的編日和管理

下冊
第五章 清內府活字和套版、拼版印刷
第一節 清內府的銅活字印書
一 清代內府銅活字印本概況
二 清內府銅活字製作方法和數量
三 銅活字和《古今圖書集成》
四 《數理精蘊》套印、圖形印製方法辯誤
第二節 清內府的木活字印書
一 清內府木活字印書的倡導者和實踐傢——金簡
二 金簡和《武英殿聚珍版書》
三 “聚珍版”的印製
四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節 內府刻書中的套版與拼版印刷
一 清內府的套版印刷
二 清內府的拼版印刷

第六章 清內府書版的刊刻
第一節 清初對明代舊版的補刻和利用
第二節 清內府書版的管理、保護和刊刻
一 清內府書版的用料及采集
二 清內府書版的管理
三 清內府對書版的加工和保護
四 清內府書版的刊刻
第三節 清內府書版的散佚
一 磨損漫漶,人為銷毀
二 兵燹喪亂,破滅巨大
三 水火頻仍,大批書版付與“龍王”、“祝融”
四 帝王反復無常,禍及書版
五 管理不善,造成書版損毀
第四節 清官雕版在版本鑒定、文獻開發上的意義和價值
第五節 清宮遺存雕版現狀及利用
一 清內府雕版遺存
二 清內府遺存雕版的利用

第七章 清內府刻書的流通與鑒定
第一節 清內府刻書的流通和使用
一 呈覽用書
二 陳設用書
三 賞賜用書
四 頒發用書
五 對外文化交流
六 請印、翻刻與售賣
第二節 清內府刻書的鑒定
一 清內府刻書的鑒定
二 清內府木活字本的鑒定
三 清內府修書檔案對圖書著錄的正誤
四 清內府刻書中的避諱製度
附錄
附錄一 清代內府刻書編年日錄
附錄二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現存古籍概況
附錄三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中國古代雖無“文獻學”一詞,但許多學者在開展學術研究的同時,進行瞭大量文獻整理和研究工作;曆代文獻收藏傢也積纍瞭豐富的經驗。從中國古代文獻研究的情況來看,其內涵比較廣泛,除研究一般的文獻發展史外,還涉及文字的校訂,版本的鑒彆,對內容得失的評品及目錄的編製等。如漢代劉嚮、劉歆父子校理群書,編製《彆錄》、《七略》是整理文獻;鄭玄為群經作注,也屬整理文獻。最早以專著形式係統討論文獻學的是南宋的鄭樵。他在《通誌·校讎略》中從理論上闡述瞭文獻工作中的文獻收集、鑒彆真僞、分類編目、流通利用等問題。鄭樵以後,係統研究文獻學理論的是清代的章學誠,其著名觀點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即要求在文獻整理過程中要明確反映並細緻剖析各種學術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及相互關係等。但他和鄭樵一樣,都把這些工作稱為“校讎學”。最早以“文獻學”作為書名的著作是鄭鶴聲、鄭鶴春閤著的《中國文獻學概要》(1933),書中認為:文獻學的基本內容是文獻的結集、審訂、講習、翻譯、編纂和刻印。張舜徽在《中國文獻學》(1982)和王欣夫的《文獻學講義》(1986)則是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專著,二書認為文獻學就是版本學、校勘學(見校讎學)和目錄學三者的結閤。其中張舜徽還認為文獻學就是校讎學。由於“文獻” 這一概念在中國曆史上有特定涵義,所以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文獻學實際上是以考證典籍源流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古典文獻學。由於文獻數量、內容、形式和載體的發展以及由此決定的文獻工作的復雜性,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內容已不能全麵反映現代文獻的實際和揭示其發展規律。因此,作為現代文獻學,還必須研究現代文獻及其規律。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學者較多地藉鑒和吸收西方國傢文獻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特彆是計量學方法,豐富瞭文獻學的內容。80年代中期以後,專科文獻學受到重視,專科文獻檢索與利用方麵的著述大量問世。

評分

  前年中國書店春拍成交的那部六十六捲本也頗能說明問題,十九捲黑口本捲一為“大學”,六十六捲黑口本捲一為“小學”,“大學”則放在捲七中,內容相同,順序卻截然不同(圖四)。

評分

評分

  中國書店的提要是這麼寫的:清康熙帝玄燁崇奉程硃理學,乃敕命李光地等儒臣將硃熹文集、語錄進行整理刪節,編成此書,並以“禦纂”名義頒行全國。是書分為學類、論學、孟子、中庸、易、書、詩、春鞦、禮、樂等19門,用上好開花紙印刷,紙質細膩潔白,序文後鈐印硃文禦璽2方。《清代內府刻書圖錄》P38有著錄。

評分

  前年中國書店春拍成交的那部六十六捲本也頗能說明問題,十九捲黑口本捲一為“大學”,六十六捲黑口本捲一為“小學”,“大學”則放在捲七中,內容相同,順序卻截然不同(圖四)。

評分

很好

評分

中國古代雖無“文獻學”一詞,但許多學者在開展學術研究的同時,進行瞭大量文獻整理和研究工作;曆代文獻收藏傢也積纍瞭豐富的經驗。從中國古代文獻研究的情況來看,其內涵比較廣泛,除研究一般的文獻發展史外,還涉及文字的校訂,版本的鑒彆,對內容得失的評品及目錄的編製等。如漢代劉嚮、劉歆父子校理群書,編製《彆錄》、《七略》是整理文獻;鄭玄為群經作注,也屬整理文獻。最早以專著形式係統討論文獻學的是南宋的鄭樵。他在《通誌·校讎略》中從理論上闡述瞭文獻工作中的文獻收集、鑒彆真僞、分類編目、流通利用等問題。鄭樵以後,係統研究文獻學理論的是清代的章學誠,其著名觀點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即要求在文獻整理過程中要明確反映並細緻剖析各種學術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及相互關係等。但他和鄭樵一樣,都把這些工作稱為“校讎學”。最早以“文獻學”作為書名的著作是鄭鶴聲、鄭鶴春閤著的《中國文獻學概要》(1933),書中認為:文獻學的基本內容是文獻的結集、審訂、講習、翻譯、編纂和刻印。張舜徽在《中國文獻學》(1982)和王欣夫的《文獻學講義》(1986)則是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專著,二書認為文獻學就是版本學、校勘學(見校讎學)和目錄學三者的結閤。其中張舜徽還認為文獻學就是校讎學。由於“文獻” 這一概念在中國曆史上有特定涵義,所以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文獻學實際上是以考證典籍源流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古典文獻學。由於文獻數量、內容、形式和載體的發展以及由此決定的文獻工作的復雜性,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內容已不能全麵反映現代文獻的實際和揭示其發展規律。因此,作為現代文獻學,還必須研究現代文獻及其規律。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學者較多地藉鑒和吸收西方國傢文獻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特彆是計量學方法,豐富瞭文獻學的內容。80年代中期以後,專科文獻學受到重視,專科文獻檢索與利用方麵的著述大量問世。

評分

從你留給彆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 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麵對睏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一步。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總之,愛好讀書是好事。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評分

  原來此書康熙朝即有兩刻,卻非《清代內府刻書圖錄》記載的黑口,白口兩種本子,而是兩種皆為黑口本(見圖一,十九捲本,見於嘉德2003年鞦拍~十冊全~),即《清代內府刻書圖錄》圖錄部分P38左圖。圖二,六十六捲本,見於1994年。2004年嘉德鞦拍~二十四冊全~。)白口本則確為乾隆國子監刻本。兩種康熙黑口本中十九捲本刊印應早於六十六捲本,即康熙帝不滿意的和素刻本,六十六捲本則是康熙五十三年李光地重新刊刻的本子。可能由於十九捲本流傳著錄都不多見,加之故宮舊藏的又恰好是隻餘首兩冊的殘本,讓此書的編著者翁連溪先生誤把和素編刊的十九捲黑口本誤作康熙五十三年李光地重編刊黑口本。為此特彆查閱瞭《康熙朝滿文奏摺硃批全譯》,和素在康熙五十一至五十三年間的奏摺也間接證明瞭我的看法。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清代內府刻書研究(套裝上下冊)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