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强迫症》重点介绍了强迫症的一般常识、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保健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等从各个侧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强迫症的相关知识。适合强迫症患者和家属阅读,也可供社区社工、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临床医生、护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广智,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家庭用药》杂志副主编;“名医与你谈疾病丛书(71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总主编。主编医学科普书30多本;发表科普文章1000多篇,学术论文60多篇。1998年被上海市科协和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
内页插图
目录
常识篇
病因篇
症状篇
诊断与鉴别诊断篇
治疗篇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儿童强迫症篇
预防保健篇
精彩书摘
强迫症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吗?
常有强迫症患者及家属在看见行为明显失常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后会焦虑地问医生,自己或亲人会不会变成精神分裂症。唯恐自己或亲人有朝一日变成行为明显失常、影响他人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回答是否的,强迫症不会变成精神分裂症,除非诊断错误。其实,“强迫症”是“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目前一般认为强迫症主要是由于脑中5一羟色胺(5一HT缺乏所致,而人们一般指的精神分裂症病的发病机制或病因与强迫症不同,如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多巴胺功能亢进,所以强迫症发展下去还是强迫症,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如果治疗及时有效,预后良好。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不愿承认自己有精神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包括强迫症,觉得生了这种病很不光彩,担心受到歧视,不敢踏人精神科或心理门诊,担心被人知道。
其实强迫症就像高血压一样,是一种疾病,是生物、心理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需要及时治疗。有研究表明强迫症延误治疗的时间越长,治疗越困难,也越可能反复发作,越容易发展成慢性严重性的衰退性疾病。
有人会问,为什么极个别的患者,一会儿被诊断为强迫症,一会儿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呢?这是因为就医过程也是医生不断认识疾病、不断提高认识的实践过程。虽然目前已有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在精神科,诊断仍然依靠古老的描述性症状学。这些症状的发现,取决于病史的采集、患者的合作程度,取决于医生对这些症状的熟悉程度,以及医生的临床技能——交谈技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因幻觉、妄想继发产生强迫症状。反之强迫症患者病情严重时也可以发生片段的幻觉、妄想。如果医生没有鉴别清楚症状的因果关系,如果患者不合作、症状表达不清楚,就可能出现一会儿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会儿又被诊断为“强迫症”的现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症状的暴露,以及医生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也日益提高。
……
前言/序言
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强迫症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2.药物治疗
评分
☆☆☆☆☆
好
评分
☆☆☆☆☆
诊断应根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由于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而引发的强迫症状,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强迫症的诊断标准,要作出肯定诊断,患者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强迫症状需要符合临床表现中的四条特点。
评分
☆☆☆☆☆
好
评分
☆☆☆☆☆
顶固的双方各的双方各撒旦个的双方各撒旦个阿斯蒂芬
评分
☆☆☆☆☆
15号下单,21号收到,不是写的现货吗?怎么还从外地调货?还有,这种书你的购物清单上就不用写书名了,或者夹在书本里面不行吗!我是给老妈买的强迫症书籍,叫女同事帮忙收的快递,同事一看还以为我得了强迫症呢!给中平算客气了!
评分
☆☆☆☆☆
3.物理治疗
评分
☆☆☆☆☆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使用比较多的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TIs),包括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等,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必要时临床上也使用心得安及苯二氮卓类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失眠。对于难治性强迫症常联合应用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作为增效剂提高疗效。同心理治疗一样,药物治疗的疗效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般的SSRIs类药物需要10-12周才能达到充分的抗强迫作用,且如果治疗有效仍需维持用药1-2年以巩固疗效。
评分
☆☆☆☆☆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其心理机制可能千差万别。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