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2
学术笔记丛刊:读书杂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在京东买书就是方便!不过近期买书太多来不及细看,万一有装订质量问题请给予调换啊!
评分 评分评分
中华的学术笔记丛刊内容包含相当广泛,其中象茶香室丛抄等我特别喜欢看,主要是这些著作都是前代学者积年的心得和见识,认真读下去,很有收获,但前提是熟悉古代文化和作品。读这类书,最主要的是学习其严谨而广泛的读书和治学精神。
评分‘以杖荷莜。’今作?。”今文同。按皇侃《义疏》“?”作“┠”。《释文》云:“本又作条又作莜。”《玉篇》亦引作“莜”。是《说文》、古文只“莜”字疑“今作?”三字是後人羼入。上云:“从?条省声”可证也。按《史记·孔子世家》引包氏注云:“??器名也。”字当从?无疑。今何晏《集解》引包注作“竹器”。“竹”乃“?”字之讹。皇侃竟改从竹作“┠”并云:“箩簏之属”误益甚矣。
评分清代大学者的读书笔记,值得细读。
评分囤书小部在读,大部分为藏!可惜的是小时候喜欢看书却不能好好积淀自己,想起来如果年轻时有了文化积淀,现在也不会有闲情、闲资、闲房囤书了。经过多年的社会,重拾旧时的兴趣却费劲多了,好在理解却也比以往深刻了!“青春做赋,皓首穷经”,20多年的社会,还能静下来囤书、读书很满意了!
评分徐鼒(1810~1862),字彝舟,号亦才,江苏六合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五年,卒于穆宗同治元年,年五十三岁。性至孝,负经济才。道光二十五年(公元一八四五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官福建延平府知府,卒于官。?博学通经史,撰述颇富,有《未灰斋文集》八卷,《未灰斋外集》一卷及《未灰斋诗钞》、《淮南子校勘记》、《楚辞校注》、《小腆纪年》、《补毛诗》、《尔雅注疏》、《明史艺文志补遗》、《老子校勘记》等,并行于世。今有中华书局1997年5月排印本。 徐鼒出生于生活相对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但他的家庭并不富庶。父亲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廪贡生,虽曾主管过邳县、宿迁、仪征等地的教育事务,但是薪俸也是极低的。后因眼病几乎失明,只得放弃科举入仕之途,弃官归乡,开了个私塾,一边教学,一边读书,终其一生。徐鼒肩负着父亲未竟的事业,锐意读书,不断进取,终于在道光十五年(1835)中了举人。可是第二年赴礼部试而不售,却受到江苏同乡刑部尚书史致俨赏识,应邀赴其江都老家,坐馆授徒。徐鼒也因此得尽读史家丰富的藏书,为他日后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届三十六的徐鼒终于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二十七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三十年冬,充任实录馆协修官。徐鼒自幼好学,初喜骈文,后乃专研经史。早年大量阅读了史家藏书,又得览翰林院中馆藏中袐书,且与梅曾亮、刘文淇、温明叔、刘宝楠、陈立、罗茗香、陈卓人等饱学宿儒交往问难切磋,故学术日富,遂成淹贯经史的一代大家。喜购书,藏隋开皇以前碑数百种。这段时期的为官经历,为他的文史学识的提高,日后大量著作的成就,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咸丰二年(1851),徐鼒回乡探亲,适逢太平天国军鼎盛时期,正攻打六合,他便与六合县令温绍原等一起筹办团练,拒敌守城长达五年,使得地方免遭涂炭,六合也因此获得了“铁打的六合”的美誉,同时保护了金陵的安全。徐鼒因办团练守城有功,获清廷赏识,蒙咸丰帝的亲自召见垂问,并于咸丰八年授福建福宁知府,调延平府。福建一带是白莲教和金钱会等地方武装的重灾区,让徐鼒到福建,其实是委以重任。他在福宁重视振兴文教,曾修葺近圣书院,并捐俸购置经史等书籍。在福建防剿过程中,成绩颇为卓著,但他终因积劳成疾,不幸于同治元年(1862)病逝于官所,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评分买来收藏,有时间就翻翻
学术笔记丛刊:读书杂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