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精装珍藏版
融传记、诗歌;史实、想象于一体的文学经典范本
第一部全景展现仓央嘉措传奇生命、动人诗篇和佛学精神的作品
当代著名诗人,原甘肃省作协主席;诗歌界的传奇人物
内容简介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伟大情僧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
作者简介
高平,中国一级作家,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代表作有《珠穆朗玛》《拉萨的黎明》《大雪纷飞》《帅星初升》《冬雷》等诗集,本书为作者的首部长篇小说。
目录
01 被驱逐的情侣
02 五世达赖圆寂
03 仓央嘉措诞生
04 绝密的决定
05 童年的悲欢
06 逃不走的冒充者
07 初恋
08 处女作
09 政治赌注在加大
10 康熙皇帝怒斥桑结
11 达赖六世突击坐床
12 金顶的“牢房”
13 风从家乡吹来
14 被杀的和嫁人的
15 贵族小姐
16 布达拉宫下的酒店
17 三箭与三誓
18 默思与退戒
19 雪地上的脚印
20 第巴的“吃土精神”
21 大昭寺前的恩仇
22 桑结之死
23 诏执京师
24 茫茫的青海湖
25 余波在荡漾
后记
附录一 第五、第六世达赖喇嘛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不灭的诗魂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青海湖边。一丝风也没有。夜,静静的;岸,静静的;水,静静的,都像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水中的月亮是虚幻的,却能使青色的湖怀抱着一颗巨大的珍珠,沉睡在幸福的梦中。这明亮的珍珠自古至今人人喜爱,却没有谁能够捞到。
水和天的遥远距离虽然无法改变,它们却能够在人们视线不及的一端紧密地挨在一起。今夜,水和天又在青海湖上偷偷地拥抱了。它们在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说着什么呢?无人听到,大概是关于谁的命运吧。
湖心山的影子,模糊到了不存在的程度。在茫茫的青海湖中,它是一座孤岛。孤岛有孤岛的骄傲,孤岛也有孤岛的凄凉。孤岛的诗意在于清高。
一个身材优美的藏族妇女正向湖边走来。
月光下,那有点儿类似舞姿的形影急速地向前移动着。湖岸上发出沙沙的足音。
她顾不得看路,不停地向远方张望。她显然已经用尽了最后的力气,跌跌撞撞地、像是为了追寻什么,从天涯来到了海角。
地面上还是没有一丝儿风,湖面也还是那样平静。她的脚步更加凌乱了,像是迎着暴风雨在泥泞中拼命地奔走。
她蓦地站住了,同时轻轻地“啊”了一声。望见了!她终于望见了!是她亲昵地叫过多少次“宕桑汪波”的那个人。不,他不是宕桑汪波,也不是六世达赖,他是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站在湖边的巨石上,像一只远征的鹰坠落在陌生的山岩。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有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
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刚刚迈步不久,走了不长的一段路程,却已经累了,累极了,麻木了。他觉得连拔一棵草的力气也没有了。
他的嘴角上掠过一丝淡淡的苦笑。他想,他的一切怨苦,都是由爱而生。如果心中没爱,他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站在这个进退不得的地方。但他并不后悔,如果各处都没有爱美之心在跳动,还算什么人间!
他对山川的爱,对善良的人们的爱,对人间的爱,凝聚成了对一个人的爱。在这什么也不准他再爱了的时刻,他突然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于琼卓嘎!”
同时,一个蒙面人从他的背后窜上来,将他狠狠地猛推了一把。
平静的湖水里,仿佛砸进了一座雪山,浪花惊呼着四散奔逃……
已经离他不远的那个女人,几乎与浪花同时发出了惊呼。已经晚了!仅仅晚到了一步,晚叫了一声,但却永远无法追回,无法弥补了!
她走了那么长的路,雪山、冰河、森林、草地、陡坡、深谷……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满心有燃不尽的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当听到一个好心的卫兵悄悄指点她到湖边来找仓央嘉措的时候,她就颤抖了。而此刻,她完全瘫软了。她跌倒在地上,用纤弱的手臂支撑着身子,怎么也爬不起来了。
湖水又恢复了平静。水中的月亮又露出了安详的面容。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
月亮的周围,星星的间隙,岸边的草丛中,鱼拱的气泡里,双栖的鸟翅上……都回荡着一个女人的心音。
天地万物都在倾听着她的诉说,都在收藏着她的情话。
这是于琼卓嘎对仓央嘉措的和着热泪的诉说——无声的心灵的倾泻:
我来了,你却去了……你没有来得及看到我的身影,我却赶上了为你送行!你写给我的最后的诗,是央宗阿妈送到的。她向龙夏证实了我的确是你的情人。龙夏放了我,我便直奔拉萨,你竟早已踏上了去京城的路途。我对着布达拉宫哭了一场,顺着你的脚印赶来。
我知道你在想我,多谢你一直记着在远方还有一个也想念着你的女子。
我始终喜爱诗歌,虽然不会写,但爱听。每听到一首好诗,就觉得有一种火辣辣的东西在激荡着我的胸怀,冲击着我的心灵。
这几年,我再没能见到你,但是常听到人们唱你的诗歌。这是我最大的幸福,最甜美的享受。
你的诗,是清泉,是甘露。诗中跳跃着一颗像金子、像水晶一样的心。
你的有些诗,是为我写的,这只有我们两人知道。
我们的相识,是我的荣幸。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无比美好的记忆。想到你,我就觉得我这一生没有白过。
记得吗?那年的此时此刻,我们在干什么?那是一个多么快活的夜晚!我们一起唱着,笑着。你那开怀的笑声,若是能始终伴随着我,该多好啊!
龙夏老爷把我抓回去以后,你的心上一定长出来一棵悲哀的大树。那饱含着苦汁的叶子是飘落不尽的
我没有主意,没有办法,只得顺从命运的安排。
我已经不是纯洁的姑娘了……肉体上,我们都不是纯洁的……狼可以吃掉人的肉体,却叼不去人的感情。我们的肉体可以被驮到别人的马鞍上,被锁上刑枷,被扔进泥塘,被强制,被霸占,被欺骗……但我们的心总是溶合在一起,像奶和水,盐和茶……
每到正月十六这一天,我都默默地祝贺你的生日,总想采一束野花来供奉你,从遥远的地方献给你。可惜你的生日太早,是一个没有鲜花的季节。我只有在心上开一朵无形的花,鲜红鲜红的,悄悄地为你吐露着芳香。
你需要什么,我都能奉给。你给了我那么多,我能为你做点儿什么呢?我们相隔得太远了!
我常在梦中看见你向我走来,我对你说:“好好地看看我吧!”我向你伸开了两臂……唉,每到这时候梦就醒了。
听到你的遭遇,我忿忿不平。我时常想到确有对不住你的地方,心里难过极了。都怪我不好,不该影响你……
好在你早已不介意个人的荣辱了。因为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晚上成为英雄,一个早上又成为“罪犯”的人,已经够多的了。
……
前言/序言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引言 在雪域高原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上,流传着一位不同寻常的喇嘛的故事。他身披袈裟,却怀揣凡人的情愫;他身居高位,却向往俗世的自由。他的名字,仓央嘉措,伴随着他的诗歌,如雪域高原的清风,穿越时空,至今仍触动着无数人的心弦。这本《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并非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场关于信仰、爱情、人生选择与内心挣扎的深刻探索。它试图穿透历史的迷雾,走进仓央嘉措那颗复杂而矛盾的心灵,去理解他为何会说出“一个人,如果他真心想对一个人好,就要对他好到底”这样既深情又充满无奈的誓言,去体味他“不负如来不负卿”背后那份沉重的担当与执着。 第一章:布达拉宫的囚徒:权力的游戏与灵魂的囚笼 故事的开端,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清朝康熙年间。年轻的仓央嘉措,从一个在乡野间自由自在的少年,突然被推上了雪域最高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宝座。布达拉宫,这座巍峨壮丽的宫殿,既是他权力的象征,也成了他灵魂的囚笼。在他身上,汇聚了宗教的严苛戒律与世俗的繁华诱惑。这章将细致描绘他初登宝座时的困惑与不安,以及他如何在外强加的规则与内心的真实渴望之间艰难地游走。 我们将深入探讨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对西藏的控制,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势力渗透,以及藏传佛教内部的权力斗争。仓央嘉措作为政治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他的存在和行为,时刻受到各方势力的审视和利用。他不得不学习如何应对朝堂的虚伪,如何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如何在维持自己精神领袖的权威与保护藏族人民的利益之间寻找平衡。 然而,在这权力与政治的漩涡中,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对真情、对生命的纯粹渴望,却并未被压制。他在庄严的经文和繁复的仪式中,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疏离。宫墙内外,他所见到的,是光鲜亮丽下的无奈,是权力顶峰上的寂寞。他开始在暗中寻求慰藉,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笔端,写下那些后来震惊世人的情诗。 第二章:月下牧歌:凡心初动与禁忌之恋 当布达拉宫的钟声回荡,仓央嘉措的灵魂却悄悄地飞向了宫墙之外。这章将聚焦于他内心深处那份最初的悸动,对凡俗情感的向往,以及他与一位名叫“仁增旺姆”的平凡女子之间,那段注定不被世俗和宗教所容的禁忌之恋。 仁增旺姆,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不起眼的剪影,但在仓央嘉措的心中,她却是他灰暗生活中最亮丽的一抹色彩。她的出现,点燃了他被压抑已久的凡心。他们之间的相遇,如同高原上最纯净的泉水,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灵。他偷偷溜出宫殿,在月光下与她相会,在星空下倾诉衷肠。他写下“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这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感叹,更是对自己身不由己的命运的哀叹。 这一章将细致描绘他们相爱的点点滴滴,那些不被世人所知,却铭刻在他灵魂深处的瞬间。我们将看到,他如何在宗教的约束与人性的冲动之间摇摆,如何在对仁增旺姆的思念与对佛陀的虔诚之间挣扎。这份爱情,是他在绝望中的一丝慰藉,也是他走向悲剧的根源。他明知这份爱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却依旧义无反顾,因为此刻,他对“爱”有了最真切的体会,那是一种超越一切束缚的渴望。 第三章:文字的呢喃:诗歌中的悲欢离合 仓央嘉措的诗歌,是他最真实的写照,是他内心情感的喷薄。这章将深入解析他的诗歌,挖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他的情诗,为何能穿越几个世纪,依然打动人心?他的诗歌,又折射出他怎样的精神世界? 我们将逐一剖析他那些广为流传的诗句,例如:“结尽同心,说尽异,方知我生来不是个出家人。”、“千年等一回,我在等你。”、“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船,我有我的方向。”每一句诗,都仿佛是他用鲜血和泪水书写的日记。它们诉说着他对爱情的执着,对命运的无奈,对生命的困惑,对自由的向往。 同时,我们也会探讨他的诗歌与他的宗教身份之间的巨大反差。他的诗歌,展现了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凡人形象,而他的达赖喇嘛身份,则要求他成为一个超然物外、不染尘埃的神。这种巨大的张力,正是他诗歌的魅力所在,也是他个人悲剧的缩影。我们将尝试理解,他为何选择用诗歌来表达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用文字来记录那些注定无法实现的爱恋。 第四章:命运的转折:政治的牺牲品与流亡之路 命运的巨轮,从来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停止转动。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仓央嘉措的处境变得愈发危险。这章将讲述他如何一步步走向人生的终点,如何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我们将重现当时清朝与西藏地方势力之间的权力博弈。准噶尔汗国、和硕特部、清朝廷,各方势力为了争夺西藏的控制权,进行了复杂的角力。而仓央嘉措,这位备受藏族人民爱戴的宗教领袖,却被卷入了这场权力斗争的中心。他被迫承担起超出他年龄和能力的政治责任,也因此招致了不必要的猜忌和攻击。 最终,他被秘密逮捕,并被押往北京。这段流亡之路,是他人生中最悲凉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他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他是否还怀揣着对爱情的希望,还是已经被沉重的命运压垮?我们将在史料的缝隙中,捕捉那些关于他流亡时期的零星记载,去想象他内心的痛苦与绝望。他带着一身的伤痕,离开了他深爱的雪域高原,离开了那些让他魂牵梦绕的人。 第五章:未了的情缘:轮回的传说与永恒的追寻 仓央嘉措的生命,虽然在政治斗争中戛然而止,但他的精神与他的诗歌,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章将探讨仓央嘉措的结局,以及他留给后世的传说和影响。 关于他的死亡,史学界至今仍有争议。是病逝?是殉道?还是被暗杀?我们将在现有的史料基础上,呈现几种主要的观点,并分析其合理性。但无论真相如何,仓央嘉措的生命,都如同他诗歌中的一句叹息,令人扼腕。 然而,他的诗歌,却成为了不朽的传奇。它们被一代代传唱,成为雪域高原上最动人的旋律。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个关于信仰与爱情、牺牲与坚守的经典。他的“不负如来不负卿”,早已超越了个人的恩怨情仇,成为了一种人生选择的哲学,一种对内心纯粹的追求。 这章还将追溯仓央嘉措的轮回转世传说,探寻他在后世的印记。他的精神,是否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他的爱恋,是否在轮回中继续?我们将在民族的传说和历史的记忆中,寻找那些关于他永恒追寻的痕迹。 结语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一位喇嘛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信仰、爱情与选择的史诗。它邀请读者一同走进仓央嘉措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在权力与情感、责任与自由之间的挣扎,理解他为何会做出那些惊世骇俗的选择。他的一生,是雪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他的诗歌,是普世情感中最动人的回响。读完这本书,或许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去实践“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深刻含义。这是一种对信仰的坚守,也是一种对真爱的担当,更是一种对自己灵魂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