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8
京城保姆: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社会网络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昔日城乡二元对立的经济社会模式遭遇剧烈冲击,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京城保姆: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社会网络研究》以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农村进城务工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阐释其他社会行动主体在社会互动中与她们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由不同的社会关系引发不同的行动策略,从而建构出城市家政服务员社会网络的差异化形态。
李春霞,1972年4月生,江苏盐城人,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曾在中国安全生产报社、国家安监总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中华合作时报社工作,先后担任主任编辑、主编。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先后挂任北京市平谷区社会办副主任、贵州省贵阳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发表论文30多篇,著有《驻华使馆里的中国人》、《走近成功》等。
吴加志,1962年10月生,江苏建湖人,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经济学等研究。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星火二等奖;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50多篇。
洪眉,1979年7月生,江西永新人,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发表论文10多篇,主要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等研究。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缘起
(一)农村女孩刘燕的经历
(二)家政服务员遇到的诸多问题
(三)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背景
(一)改革开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民工潮”中的女性
三、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
(一)国内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农民进城务工问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家政服务员的研究
(一)社会支持理论
(二)社会分层理论
(三)社会性别理论
三、农民工与社会网络
(一)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建构
(二)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动态变迁
(三)城乡社会网络的交融
四、文献评述
(一)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脱离
(二)研究视角的单一性
(三)缺乏前后一致的机制分析
(四)研究方法的不足
(五)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框架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一)方法论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
(四)比较研究
三、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四、研究创新
(一)研究视角新
(二)研究内容新
(三)研究方法新
第四章 家政服务员的乡土社会网络与城市社会网络
一、家政服务员的基本状况
(一)性别
(二)文化程度
(三)年龄
(四)家庭人口
(五)来源地
(六)民族
(七)工作时间
(八)休假
(九)回家
(十)保险
(十一)权利意识
(十二)收入
(十三)满意度
(十四)服务方式
二、家政服务员的乡土社会网络
三、家政服务员的城市社会网络
四、城乡差别与家政服务员的未来
第五章 内生性社会网络及其作用形式
一、从差序格局到内生性社会网络
二、外部环境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一)研究对象的外部环境
(二)内生性社会网络的先赋性
三、内生性社会网络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内生性社会网络的制度背景
(二)特殊生命历程对社会网络的影响
(三)“关键人物”
(四)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外延性社会网络的混合使用
四、利用社会网络的从业原因
(一)城市体验与网络选择
(二)家庭策略与网络支持
五、内生性社会网络的作用
(一)社会交往
(二)工作流动
(三)婚恋选择
(四)社会身份与网络使用
六、内生性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
(一)生活方式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二)选择集合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三)福利保障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四)个人经历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第六章 外延性社会网络及其作用形式
一、外延性社会网络的建构
(一)文化程度与外延性社会网络的选择
(二)年龄、婚姻、工作时间与外延性社会网络的选择
(三)个人生活史与社会网络
二、外延性社会网络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人际交往与社会网络建构
(二)职业史的影响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网络的交合
(四)对城市生活的期待
(五)家务劳动的价值问题
三、外延性社会网络的作用形式
(一)社会交往
(二)社会支持
(三)职业史与从业动机
(四)愿望和要求
(五)职业认同与未来打算
第七章 社会歧视与网络依赖
一、社会歧视发生的背景
(一)相关反歧视保障制度的缺失
(二)“农村人”还是“城市人”
(三)社会歧视与网络依赖
二、关于农民工被歧视现象的研究
(一)关于社会歧视的定义
(二)农民工被歧视的制度根源
(三)深层次的文化歧视
三、家政服务员受到的歧视
(一)家政的性质:“不可见”(invisible)
(二)文化上的负面标签
(三)性别歧视
(四)为家政服务“正名”与立法
四、社会网络成为疏解歧视的主要方式
五、家政服务员的网络使用特性
(一)网络维持的积极性
(二)社会网络维持方式
(三)网络再生产方式
(四)弱势地位与网络依赖
(五)职业限制与社会网络
(六)从业动机与家人知情
六、社会歧视与社会网络的关系
第八章 家政服务员所处的外部网络环境
一、同行之间的经验支持
二、家政公司和NGO的服务支持
三、政府机构的制度支持
(一)高层和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持
(二)出台行业标准、规范家政市场
(三)政府牵头的家政服务培训
四、雇主与家政服务员的关系
(一)矛盾型
(二)理性型
(三)依赖型
(四)互动型
(五)雇主的感受
五、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乡土社会网络对农村女性进城务工起决定性作用
(二)社会网络是家政服务员最重要的社会资源
(三)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外延性社会网络同样重要
(四)社会歧视导致网络依赖
(五)外部环境影响家政服务员的社会网络建构
二、相关建议
(一)宏观层面: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支持力度
(二)中观层面:强化行业管理和推进社区支持
(三)微观层面:创造条件丰富家政服务员的社会网络
三、关于调查结果的说明和不足之处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可逆阻的新趋势,昔日城乡二元对立的经济社会模式遭遇剧烈冲击,以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参与城市建设与发展。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女性作为重要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身份双重建构者,具备显著的女性特质,并赋予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一课题独特的社会发展眼光与社会性别研究视角。选取农村进城务工女性作为观察对象,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行业从业人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因此,本研究以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农村进城务工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阐释其他社会行动主体在社会互动中与她们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由不同的社会关系引发不同的行动策略,从而建构出城市家政服务员社会网络的差异化形态。
家政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社会分工的细化,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亦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直观的反射面。面对中国城市对生活服务的需求逐年递增态势,即城市人在处理种种生活和工作压力时,其主要将大量时间花在工作与个人发展领域上,因而往往无暇顾及家庭生活与操持家务劳动。于是,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由社会专业机构、社区机构、非盈利组织、商务公司和专业人员来承担,帮助家庭与社会互动,建构家庭规范,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家政服务便应运而生,甚至向规模经营与产业化方向发展。
从2009年起,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实施了“家政服务工程”,以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从而为农村进城务工女性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并运用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同时为供需对接、从业保障等工作提供财政支持。政府部门的目标是,通过实施技能培训等措施,每年扶持城镇下岗人员与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逐步形成规范、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体系。2010年,国务院农民办联合上述部门继续深化和发展“家政服务工程”,使家政服务业得到空前发展。
在上述政策的指引下,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城市对家政服务员的需求,从而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这种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时代性特征更为明显。其中,农村女性劳动力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组成,一方面,她们有着希望通过外出打工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缓解生活压力的务实态度;另一方面,她们渴望“见识”外面的世界,当拓展个人发展机遇的愿景遭遇其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技能的瓶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带来失衡是当前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最典型的心理体现,求助于社会网络成为其可见行动。
本研究采用新经济社会学中流行的社会网络分析范式对家政服务行业的农村进城务工女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性别这一关键变量对社会网络的使用方式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为了阐述其相关性,在采取以定性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的同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200名家政服务员,最终获得有效调查问卷200份,深度访谈20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村进城务工女性依靠自身社会网络实现进城务工与应对各种难题的状况。
通过对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的社会网络进行细分与拆解,我们提出了“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外延性社会网络”两个概念,前者指的是研究对象主要依靠“血缘”、“地缘”关系等先赋性关系资源求职、获得支持等;后者指的是研究对象主要依靠“业缘”关系等资源求职、获得支持等。一般情况下,来自农村的家政服务员更倾向于利用前者,因为她们所熟悉的关系大多数是农村社区的亲戚与朋友;来自城市的家政服务员更倾向于利用后者,因为她们在从事家政服务业之前的其他经历所结交的社会关系使之有利用外延性社会网络的可能。
另外,由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家政服务员的社会地位较为边缘化,因而遭遇到不同程度“污名化”与歧视。而解决之道则由她们求助自身社会网络,获得情感安慰与社会认同。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社会各个主体从观念与行动上进行联动,赋予家政服务员应得的尊重与权利。
本研究的实用价值还体现在,从实证调研出发,获取农村进城务工女性在城市充当家政服务员所面临生存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调研基础上剖析其生存现状背后的机理,揭示出家政服务员的社会网络对其城市生存与发展所起的支柱性作用。这将为政府和NGO、家政公司等层面提供有效的调研数据,同时也为家政服务员和雇主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达到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在准备做这项研究时,我心存大愿望,期望研究成果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更希望相关政策的出台能够改变她们的现状,但研究仅仅是研究、梦想也仅仅是梦想,寄望研究与梦想来改变社会固有的形态与意识是万难的,但亦不排除丝微触动也可能引发巨变。
如果从微观角度讲,我们的研究与参与,已经改变了她们的社会网络,虽然网络维护既需要情感也需要经济支持,但我们参与了、尽力了、做到了,不管改变了多少,毕竟改变了一些。为此,我深感欣慰!这种欣慰远比发表多少篇核心期刊论文和出版多少部专著更重要。作为学者,不管知名不知名,我们都应该以实际行动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都应该积极参与、用心感受,抛开功利、融入社会,才有可能成长为真正的社会学家!
且不说研究过程的酸甜苦辣,只说这个结果,最让我松口气的是,终于可以给她们一个交待。因为这件事在心里已经装了几年,她们也在我的关注中期待了几年。不管她们的名字是叫家政服务员还是什么其他称呼,她们的人生同样有着精彩和无奈,有着梦想与灰暗。她们是我的研究对象,也是我的朋友,真正的君子之交,有时候,请她们吃饭也许一个人也就消费二三十元,但我们都很开心,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吃饭,更不是为了交易,而是交心。在有了信任之后,她们中年轻的向我倾诉还在追逐的大学梦,中年的向我畅谈正在计划的创业梦,老年的向我讲述已经进行的作家梦……
这就是她们——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的现实与梦想!她们在为梦想而从事家政服务。
与她们从访谈到相识再到友谊,很多时候,我会被她们打动,也会被自己打动,在很多人都忙碌着所谓的事业时,她们把为别人提供服务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城市里为自己与家庭的生存、发展打拼着,忍受着,有时甚至屈辱着,有时也被感激着和被称赞着……
也许你每天都可能与她相遇,相遇在买菜或者接送孩子的路上,相遇在陪伴老人散步或者护理病人的时候,她们可能就是家政服务员。有时候,她们依然被称为保姆、阿姨,或者其他什么。她们在城市里艰难地生存,为了顶住乡村自家的大梁,工作在城市别人的家庭,而不得不远离亲人和乡土,甚至连爱情、亲情有时候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遥远。然而正是她们服务着北京成千上万的家庭;用自己的勤劳所得,帮助家人脱离贫困、寻求发展……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城市里,她们社会网络的变化不能不让我们关注。
虽然国家相关政策一再倾向她们,但她们的生活依然如故,她们的追求和梦想依然如旧;我们的研究短时间并不能改变什么,也不能为她们带来实质变化,但在与她们的交往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她们的纯朴,感受到了她们的进取。抛开研究目的,她们的人生追求或许比许多知识女性更为强烈、更为执著。但由于起点不一样,所以她们向上的脚步就显得更加艰难,承受的担子也就更加沉重。我惟一想说的是,并不是提几点什么建议,而是希望社会能给予她们一条向上的渠道,让她们的服务成为值得追求的事业,而不只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字面上。
是为序,感谢我的姐妹们!同时感谢我的老师、同事、同学和家人,还有本书编辑,以及所有在研究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们!
京城保姆: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社会网络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