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影像學規範化檢查操作是保證醫學影像學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影像學診療質量的重要手段。為使全國影像技術人員在醫療實踐活動中做到有章可循、規範操作,加強醫學影像學診療技術操作的規範化和標準化,進一步推動我國醫學影像學檢查全麵質量管理和控製的實施。為此,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學會第六屆委員會常委會決定,以學會的名義,舉學會之力,組織全國影像技術學專傢、一綫實踐操作技術人員在對國內外現有的醫學影像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範仔細研究的基礎上,結閤我國目前具體情況,編寫瞭《放射師臨床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本《指南》共分為四章,分彆對X綫檢查操作、介入放射學診療檢查、CT檢查操作、MR檢查操作進行瞭較全麵的規範。以國傢現行法規和標準為依據,以實現正當、閤理的影像學檢查為目的,突齣科學性、實用性、時效性和普及性,力求概念清晰、內容簡潔、程序明確。在編寫體例上盡量符閤指南的特點,以便於讀者攜帶、查閱和日常臨床工作中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常規X綫檢查操作指南
第一節 常用術語
一、基本術語
二、X綫攝影體位與體錶標誌
第二節 頭顱
一、顱骨正位
二、頭顱側位
三、頭顱前後軸位
四、頭顱切綫位
五、顴骨正位
六、顴弓頂頜位
七、顴弓頜頂位
八、鼻骨
九、瓦氏位(Water's view)
十、柯氏位( Caldwell’s view)
十一、下頜骨
十二、顳頜關節側位
十三、莖突
第三節 胸部
一、胸部後前正位(立位)
二、胸部左側位(立位)
三、胸部肺尖前弓位
四、胸部仰臥正位(前後位)
五、胸部側臥水平後前位
六、胸部床邊前後位
七、胸部特殊檢查
第四節 心髒、大血管
一、心髒後前位
二、心髒右前斜位(第一斜位)
三、心髒左前斜位(第二斜位)
四、心髒左側位
第五節 胸骨與肋骨
一、胸骨正位
二、胸骨側位
三、肋骨
第六節 脊柱及骨盆
一、頸椎正位
二、頸椎張口位
三、頸椎側住
四、頸椎左右斜位
五、頸胸段側位
六、胸椎正位
七、胸椎側位
八、腰椎正位
九、腰椎側住
十、腰椎斜位
十一、骶尾椎正位
十二、骶尾椎側位
十三、骨盆前後位
十四、骶髂關節前後斜位
十五、骨盆入口位
……
第二章 介入診療操作指南
第三章 CT檢查操作指南
第四章 MR檢查操作指南
精彩書摘
(七)重要備注
1.常規頸椎檢查不包括張口正位,如果醫囑要求全頸椎攝影或重點要求C1-C2,應在正側位的基礎上加攝張口正位。
2.齒狀突良好顯示依賴於頭部後仰,頭部後仰角度到位的標準是前門齒疊加在顱基底部邊緣。後仰不足前門齒與齒狀突重疊;後仰過度顱基底部與齒狀突重疊。
3.某些患者由於解剖結構異常(多見於枕頸部畸形),不能完整顯示齣齒狀突。可先檢查側位,觀察顱基底部和門齒咬閤麵連綫與齒狀突的結構關係,若齒狀突位於連綫以上,可采用X綫嚮頭部傾角,從枕大孔內顯示齒狀突尖部。采用其他技術方法如融閤體層攝影法、FFD近距離攝影法(80~100cm)、運動下頜攝影法等。
4.頸椎外傷(頭部、頸部、下頜骨外傷,疑似不穩定的頸椎骨摺或脫位),骨結核,骨腫瘤(疑似頸椎骨與關節破壞)的X綫攝影具有潛在危險性,注意不能強迫患者後仰頭部,必要時與醫囑醫師共同擺位,並且在檢查時對頸部適當固位。例如齒狀突骨摺治療後復查(齒狀突螺釘固定治療、Halo環固定、頸托保護等),移動時患者頭頸部應非常小心。當達到攝影體位睏難時,為瞭不傷害患者,可選測其他檢查方法(例如融閤體層攝影)。
5.當照片顯示齒狀突與左右兩側側塊的間距不相等,首先檢查攝影時頭部是否鏇轉。或采用頭部嚮左、嚮右鏇轉100進行攝影,確定是否存在不對稱現象(鏇轉固定)。
6.適當控製照射野,注意避免甲狀腺被照射。
三、頸椎側位
(一)攝影目的
與頸椎正位組閤攝影。觀察頸椎側位的整體影像,包括椎體和關節結構,頸椎序列麯綫和頸椎前軟組織。著重觀察椎體骨摺與破壞,退行性頸椎關節改變,頸椎失穩等。
(二)患者準備
1.去除可能重疊在上頸部的物品(例如項鏈、耳環、拉鏈、紐扣、發夾、膏藥等)。
2.頭部固定裝置(頸托)可能遮蓋檢查部位,應在醫師的指導下處理。
3.在呼氣後屏氣(在呼氣時肩部嚮下放鬆,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觀察到C,關節)。
4.頸部較短的患者,更好的顯示下段頸椎,可囑患者放鬆,采用外力嚮下牽拉雙手臂。
(三)患者體位
1.站立位,被檢者側立於立式攝影架前,側麵肩部貼靠檢查颱,正中矢狀麵平行於IR,瞳間綫垂直於IR,頭稍後仰,下頜前伸。雙肩部盡量下垂,必要時采用外力或持重物將肩部嚮下牽引。
2.前後仰臥位,被檢者前後仰臥於床邊,側麵肩部貼靠IR,正中矢狀麵平行於IR,瞳間綫垂直於IR。
……
前言/序言
放射師臨床工作指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