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金匱玉函經》雖早在隋唐前問世,但因流傳不廣而湮沒,連許多大藏書傢亦未見,直至清初陳士傑發現而雕刻刊行,但亦因流傳不廣,故而研究者寥寥,成為缺憾。相反由於《注解傷寒論》和《宋本傷寒論》相對較早於元代、明代發現而問世,因此較早為醫學傢重視和研究,研究者不計其數,且將《宋本傷寒論》奉為中醫的經典。現在發現《金匱玉函經》,通過上述的粗淺研究,不難看齣《金匱玉函經》的價值,應引起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校注說明
序
疏
捲一
證治總例
捲二
辨痙濕喝第一
辨脈第二
辨太陽病形證治上第三
捲三
辨太陽病形證治下第四
辨陽明病形證治第五
辨少陽病形證治第六
捲四
辨太陰病形證治第七
辨少陰病形證治第八
辨厥陰病形證治第九
辨厥利嘔噦病形證治第十
辨霍亂病形證治第十一
……
真武湯方第九十五
烏梅丸方第九十六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方第九十七
白頭翁湯方第九十八
黃芩人參湯方第九十九
黃芩湯方第一百。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第一百一
理中丸及湯方第一百二
四逆散方第一百三
四逆湯方第一百四
通脈四逆湯方第一百五
人參四逆湯方第一百六
茯苓四逆湯方第一百七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第一百八
當歸四逆湯方第一百九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第一百十
燒裩散方第一百十一
枳實梔子豉湯方第一百十二
牡蠣澤瀉散方第一百十三
竹葉石膏湯方第一百十四
麥門鼕湯方第一百十五
附遺
《金匱玉函經》考
精彩書摘
辨可發汗病形證治第十四
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縶縶然一時間許,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灕,若病不解,當重發汗,汗多必亡陽,陽虛不得重發汗也。
凡服湯藥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凡雲可發汗,無湯者,丸散亦可,要以汗齣為解,然不如湯,隨證良驗②。
大法,春夏宜發汗⑧。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桂枝湯。一雲麻黃湯。
陽明病,其脈遲,汗齣多而微惡寒,錶為未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但堅耳,設利者為虛,大逆,堅為實,汗齣而解,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④。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齣愈⑤。
病者煩熱,汗齣則解,復如瘧狀,日晡發熱者,屬陽明,脈浮虛者,當發其汗,宜桂枝湯。
病常自汗齣,此為營氣與衛氣不和也,營行脈中,為陰主內,衛行脈外,為陽主外,復發其汗,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齣,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營衛俱病,骨節煩疼,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必自下,下者即愈,其外未解,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宜桂枝湯。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錶未解故也,宜麻黃湯。又雲: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傷寒脈浮緊,不發其汗,因衄,宜麻黃湯。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發其汗即愈,宜麻黃湯
……
前言/序言
中醫古籍小豬釋譯叢書:金匱玉函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