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国梦”,萦绕国人百年的天堂之梦。作者就是那个忠实于自己眼睛和心灵的孩子,勇敢地掀开这一袭皇帝的新衣,真相,血肉翻涌,纤毫毕现。
这与大多数人对美国的期待不符,可能会挑战你的想象,摧毁你的幻梦,刺痛你的神经,让你在错愕、意外、不适、不安之后,重新审视自身及周遭,审视自己身处的国度,重新认识与理解“中国梦”。
作者简介
汪洋,旅美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四期高研班学员。作品多次进入国内畅销书排行榜及好评榜,被译为英文、法文、越南文等多种文字。
长篇小说:《洋嫁》(全文刊发于《中国作家》)
《在疼痛中奔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暗香》(作家出版社)
《与“郎”共舞——决斗洛杉矶》(作家出版社)
纪实作品:《走向彼岸》(作家出版社)
《永不放弃自己》(北京出版社)
散文集:《紫色情怀》(贵州人民出版社)
《幸福制造》(北京出版社)
影视作品:《大难夫妻》
《洋嫁》(改编筹拍中)
《走向彼岸》(改编筹拍中)
广播剧:《与“郎”共舞——决斗洛杉矶》(北京文艺台)
所获奖项: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美国国会“2007年度杰出华人作家奖”
“2009年度杰出华人作家奖”
中国台湾“华侨著述佳作奖”
贵州第二届“乌江文学奖”
入围《时尚》“2008女性超越梦想十大杰出人物”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洋嫁》笔墨细腻,写尽处于两个世界、两种文化夹缝间的女性生存的尴尬、失落、挣扎与纠缠。作者在如实叙写生存艰难的同时,还写出了直面现实的勇气,写出了真实人生的美好坚守。
——王跃文
我相信,正是在谢桥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对情爱的感受和思考。这方面的内容超出了《洋嫁》的表层主题,深入到了普遍人性的层面,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性、爱情、婚姻之关系的探究。
——周国平
精彩书摘
谢桥乐观起来。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没关系,帅哥是有的,香午,肯定也有。
越过奔驰、宝马、劳斯莱斯……秦淮最终将推车靠在一辆白色的小卡车旁边。谢桥有些错愕地望着这“宝驾”:说是白,应该指它原初的颜色,如今是白衣服没洗净,一团一团糊涂涂脏兮兮的灰,间或有漆面脱落,露出星星点点的黯黑。门把手显然快脱落了,用一根红色的塑料绳绑住,根须朝天竖着。总之,这是一个战场上超龄服役、包扎着伤口的残兵败将。
秦淮准备打开后备厢放行李,状况出现了,钥匙转不动。摇动门扉,坚实地紧闭着。秦淮喉咙里发出一声低低的诅咒。他仰着头,双日微闭,完全靠手的感觉去摸索通道,就似-个密码高手在破解结构繁复的密码箱。如此,四五分钟后,秦淮发出一声轻快的欢呼,阿里巴巴的神奇大门终于缓缓打开。
谢桥始终紧张又担心地紧盯着,后备厢开启的一刹那,本该轻松,她却局促了,猛然意识到自己盯得过于专注,就如盯着一个残疾人空荡荡的腿——这是不礼貌、不厚道的。
谢桥羞愧地冲向副驾驶座,揪住那缠着红头绳的门把手,摇晃数下,门自岿然不动。她吃惊地瞪着门把手,秦淮的声音响起:“对不起,这门从外面打不开,等我坐进去后从里面给你打开。”
时差来了,谢桥一阵晕眩,你不该看到他断残的有腿,这是不厚道的,町等你转而把日光投向手臂——手臂也是空的。
汽车喘息一阵子,终于冲出路面,还好,还是能动的。车里的座驾颜色也是暧昧不明,并散发出一种可疑气味,像混杂厂各种隔夜饭菜的厨房、,真没想到,美国,竟然容许这样仪态这样气味的汽车存在。谢桥不得不感慨美国的博大包容。
阳光没有,鲜花没有,香车——-臭车有一辆,美男——美男还是美男。起伏有致的侧而轮廓,儒雅感伤的低敛情调。只是这情调,在北京的时候,有强大旺盛的气场垫底,这调凋儿是贵族式的苍白优雅,飞扬跋扈,那是暴发户的行径。但放到美国的大背景下,在这散发着町疑气味的狭小车厢里,这调调儿如何就变了味儿,透露出颓唐与落拓,而那,似乎才是底色与本色?
谢桥再一次难堪,为自己如是势利的评判。这不符合她从小所受的教育,不符合她的道德观。后来她才发现很多人的气质甚或面貌,在不同的国家确实会呈现不同的形貌。有的人在美国时自信优越,衣履光鲜,-到国内怎么看怎么一副狼狈相——时差、鞍马劳顿、衣着不合时令等原因。有的人则正好相反。
……
前言/序言
汪洋的《洋嫁》是一本好看的小说。她很会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常常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人物形象和性格皆栩栩如生,鲜明而有特点。她也很会讲故事,叙述从容紧凑,语言流畅活泼,常常还透出一股快人快语的泼辣劲儿。
顾名思义,小说讲的是“洋嫁”的故事,具体地说,是三个在洛杉矾的中国女人试图靠婚姻获取美国绿卡但终于都陷入悲惨境地的故事。围绕着这三个女人和她们周围男人们的遭遇,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美国华人世界一个小角落里的生存状态和众生相。
由我的观点看,以获取绿卡为婚姻的目的本身就是一种扭曲,成功了不值得夸耀,失败了似乎也不值得同情。不过,面对这些沦落天涯的处境艰难的女人,你就不忍做这种居高临下的评判了。尤其是本书的主角谢桥,一个依然对人生怀着纯正梦想的大龄女“文青”,在寻求“洋嫁”的过程中,她的终极目的不是绿卡,而仍是爱情,为此不要瓦全,宁愿玉碎,其遭遇真正令人扼腕叹息。我相信,正是在谢桥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对情爱的感受和思考。这方面的内容超出了“洋嫁”的表层主题,深入到了普遍人性的层面,是从女性视角对性、爱情、婚姻之关系的探究。
……
《洋嫁》 《洋嫁》是一部以当代中国社会为背景,深刻探讨婚姻、爱情、家庭、文化冲突以及个体成长的小说。故事围绕着女主人公林薇与她的外国丈夫马克展开,通过他们的婚姻,折射出中国社会在全球化浪潮下,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的碰撞,以及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小说开篇,林薇,一位来自中国南方小城的年轻女性,凭借着她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来自美国的大学教授马克。马克温文尔雅,博学多识,他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林薇也深深被马克的真诚和西方开放的思想所吸引。两人的爱情如火如荼,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姻的现实远比爱情的幻想要复杂得多。当林薇跟随马克来到美国,她才真正开始面对跨文化的婚姻所带来的种种挑战。首先是语言的障碍。尽管林薇的英语基础不错,但俚语、文化背景下的幽默以及日常交流中的细微之处,常常让她感到力不从心。她努力学习,但内心深处的隔阂却始终存在。 其次是家庭观念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家庭,尤其是父母,对于子女的婚姻有着根深蒂固的期望和干涉。林薇的父母虽然表面上支持她的选择,但内心深处对这个“洋女婿”始终存有一丝疑虑,对林薇在美国的生活也充满了担忧。而马克来自一个相对独立的西方家庭,他的父母虽然友善,但与中国父母在情感表达和对子女的期望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家庭层面的文化差异,为林薇和马克之间的婚姻增添了不少摩擦。 更深层次的冲突体现在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上。在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关系紧密,互相依赖,共享资源。而在美国,个人主义和独立性更为突出,即使是夫妻,也强调各自的空间和隐私。林薇习惯了与家人分享一切,也期待与马克之间有更多的共同活动和亲密无间的交流,而马克则需要更多的个人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些看似微小的差异,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演变成了对彼此生活方式的不理解和误解。 林薇在美国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她需要适应全新的社会环境,寻找自己的事业方向。她曾努力融入马克的朋友圈,却发现自己常常是那个“局外人”,难以理解他们的笑话,也不习惯他们的社交方式。她怀念家乡的食物,怀念与中国朋友们无拘无束的聊天,怀念那种熟悉而温暖的人情味。孤独感和思乡之情,成为她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情绪。 马克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理解林薇的困境,并努力去适应和包容。他会主动学习中文,尝试去理解中国的节日习俗,甚至会去尝试林薇家乡的菜肴。他以一种耐心和包容的态度,试图弥合两人之间的文化鸿沟。然而,他的努力有时也会让林薇感到更加愧疚,因为她知道,有些东西是根植于文化中的,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 小说并非简单地渲染跨文化婚姻的“悲剧”,而是着力于展现人物在困境中的成长与蜕变。林薇在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后,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她不再一味地追求他人的认可,而是开始关注自身的感受和需求。她发现,真正的爱情并非是将彼此变成同一个人,而是学会欣赏和尊重对方的差异。 她开始尝试在异国他乡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才华和兴趣,决定在美国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她不再将自己完全定义为“马克的妻子”或“一个中国女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她也开始更积极地与家人沟通,以一种更成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马克也在这段跨文化婚姻中,学习到了很多。他从林薇身上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聪明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中“家”的含义,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他开始更加珍惜与林薇共同创造的生活,也更加理解了她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小说的情节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林薇和马克之间有过激烈的争吵,有过短暂的分离,甚至有过对这段婚姻是否还能继续的疑问。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加成熟,也更加懂得珍惜。他们开始学会用更成熟的眼光去看待彼此的差异,用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去解决问题。 小说也通过描写林薇与马克的朋友、同事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相处。有善意的帮助,也有无意的冒犯;有真诚的友谊,也有冷漠的隔阂。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多元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画卷。 故事的结局,并非是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的童话式收尾。林薇和马克依然面临着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与这些挑战共存。他们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相处之道,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的婚姻模式。林薇在美国的事业逐渐有了起色,她也学会了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并与马克一起,在美国建立了一个温暖而充满爱的家。 《洋嫁》所探讨的主题,远不止于跨文化婚姻本身。它关乎着个体在全球化时代的身份认同,关乎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关乎着爱情的本质,以及家庭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小说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普通女性的成长历程,以及她在婚姻中,在文化碰撞中,所展现出的勇气、智慧和坚韧。 林薇的故事,是许多在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相似困境的中国女性的缩影。她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向世界,也在异国他乡,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幸福。这部小说,不仅是对跨文化婚姻的一次深刻解读,更是对当下中国社会变迁和个体命运的一次细腻描绘,引发读者对爱情、家庭、文化以及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跨越国界,跨越文化,更是对彼此差异的尊重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