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前言
第一章 功利原理
1.人类由快乐和痛苦主宰
2.什么是功利原理
3.什么是原理(第58页注)
4.什么是功利
5.什么是共同体的利益
6.什么是符合功利原理的行动
7.什么是符合功利原理的政府措施
8.什么是功利法规或功利命令
9.什么人是功利原理的信徒
10.如何理解应当和不应当、对和错等等
11.无必要亦无可能证明该原理正确
12.但难得有人始终如一地遵从该原理
13.绝对无法首尾一贯地反驳该原理
14.为克服对该原理所持的偏见而需采取的途径
第二章 与功利原理相反的原理
1.功利原理以外的所有其他原理一概错误
2.一项原理可以什么方式成为错误的
3.什么是禁欲主义原理
禁欲主义一词的来源(第65页注):僧侣的原理(第65页注)
4.什么人是禁欲主义原理的信徒
5.该原理在某些人那里出于哲学缘由,在另一些人那里出于宗教缘由
6.宗教狂奉行该原理的程度甚于道德家
7.该原理的哲学表现在文人雅士中间影响最大,其宗教表现则最吸引俗人粗汉
8.禁欲主义原理从未被上述任何一类人坚定地应用于政府事务
9.禁欲主义原理恰恰来源于误用功利原理
10.禁欲主义原理绝对无法贯彻到底
11.什么是同情和厌恶原理
12.这与其说是实在的原理,不如说是对一切原理的否定
13.厌恶原理的信徒有何种情感
14.就是非标准而形成的各种理论体系皆可归结为该原理
作为众多乔装真理的理论体系之特征的各种用语:1.道德意识(第74页注):2.寻常意识(第75页注):3.理解(第75页注):4.正义法则(第75页注):5.合宜性(第75页注):6.自然法(第75页注):7.理性法,真正理性,天然正义,天然公平,正常秩序(第75页注):8.真实(第75页注):9.上帝选民论(第76页注):10.违背自然(第76页注):它们的危害(第76页注):功利实际上是不是我们所曾给予的一切赞许的唯一理由,则另当别论(第76页注)
15.该原理往往会和功利原理相符
……
第三章 快乐和痛苦的四种约束力或四种来源
第四章 如何估算快乐和痛苦的值
第五章 快乐和痛苦的类型
第六章 影响敏感性的状况
第七章 一般人类行动
第八章 意图
第九章 知觉
第十章 动机
第十一章 论人类的一般性情
第十二章 有害行动的后果
第十三章 不适于惩罚的情况
第十四章 惩罚与罪过间的比例
第十五章 一套惩罚所应有的特性
第十六章 罪过的分类
第十七章 刑法的界限
末注
论题索引
人名地名索引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设计,简洁而又不失庄重,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注意到这套丛书的字体选择和排版风格,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给人一种舒适的阅读体验。对于《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这本书,我带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去探索。毕竟,涉及“道德”和“立法”这样宏大的概念,很容易陷入抽象的哲学思辨,而我更希望看到一些能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论述。我期待作者能够以清晰的逻辑,将复杂的理论娓娓道来,帮助我理解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原始的道德观念,逐步发展到系统化的法律体系的。过程中,一定充满了各种思想的碰撞和演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窥见一斑。我对于书中可能涉及的功利主义、自然法理论等内容,充满了好奇,也有些许的疑虑。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辩证的眼光,呈现不同学派的观点,并对它们的优劣进行客观的分析,而不是偏颇地推崇某一种理论。最终,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在我心中播下理性的种子,让我对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现象充满好奇的观察者,我对《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对其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的关注。我深信,任何社会规范的建立,都离不开对人类本性的理解以及对集体福祉的追求。这本书所探讨的“道德”与“立法”之间的关联,正是连接个体行为与社会秩序的关键。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在没有法律约束的原始状态下,道德是如何作为一种内化的准则,指导人类的行为的;以及当社会日益复杂,个体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时,立法又是如何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我尤其关心书中对于“正义”的探讨,这是道德和立法共同追求的核心目标。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富有洞见的分析,帮助我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正义”的理解是如何演变的,以及立法又是如何努力去接近这个理想状态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仅仅是一本理论的陈述,更应该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能够激发我对于如何构建一个更美好、更公正的社会的深度思考。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时,我怀着一种探寻知识的忐忑与期待。选择《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名字吸引了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碎片化的知识淹没,而一本系统性地梳理“道德”与“立法”之间深刻联系的书籍,无疑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规范和个体行为准则中,找到那条理性而清晰的路径。我期望通过阅读它,能够对“什么是道德”以及“法律是如何形成的”这两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编排和译文质量,是我考量一本学术著作的重要标准。我希望它能够引人入胜,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而不是堆砌难懂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启发我独立思考,甚至能够在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和应用的智慧。我并非专业研究者,只是一个渴望知识、希望自我完善的普通读者,因此,我更看重书籍的启发性和可读性。一本好的学术名著,应当是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能够与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引发更广阔的思考。
评分对于《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这本学术名著,我带着一种求知若渴的心情去接近它。我了解到,这套丛书的选本都经过了严格的考量,每一本都代表着某一领域的思想高峰。对于“道德”与“立法”的原理,我虽然有一些零散的认知,但始终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架构,让我能够理解道德观念是如何影响立法原则,以及法律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和强化道德规范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何为善”以及“如何实现善”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我看来,道德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人类走向幸福,而立法的目的则是为实现这种普遍的幸福创造条件。因此,我希望作者能够阐释道德与立法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服务于人类的福祉。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次关于人类社会存在意义的哲学探索,我期待它能够为我带来深刻的启示。
评分我选择阅读《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这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著作,是出于对人类文明基石性问题的探究欲望。我深信,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道德伦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立法原则的精妙设计。这本书所承诺的,正是要揭示这两者之间那错综复杂却又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古往今来,哲学家们是如何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为何我们需要一套法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我更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种方法论,让我们能够辨析不同道德体系的优劣,以及理解不同立法模式的形成背景和潜在影响。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应当能够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的现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对人类社会演进的动力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启发我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审视和构建我们的道德准则与法律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
评分不错的商品,搞活动是买的。
评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学术经典,值得一读
评分对于研究参考书很有帮助
评分搞活动买的有优惠满意!
评分安妮宝贝的散文新作《得未曾有》于日前出版,只是这次她不叫“安妮宝贝”,而改名为“庆山”了。改名这一举动,寓示更多改变,是安妮宝贝对过去一个阶段自己的告别。在新作中,安妮宝贝的兴趣从帆布鞋、烟花、女子和宿命,转向了树木、自然、经书与传统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她终于走出了以虚构与呓语构建的私人世界,而变成了一个访问者。 这本散文集由四篇不同人物的访谈集结而成,可以视为一本访谈录。第一个访问对象是厨师,专注于做菜,不深入外面的世界,无所求,自得其乐;第二个人是摄影师,毅然选择回归故土,在与自然的朝夕相处中体会生命最美好的状态;第三个人是年轻僧人,云游四方,潜心学经,生活在佛陀的觉悟里,行走于自己的梦想;第四个受访者是与古琴相伴一生的老人,过着简朴清静的生活,坚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任何访谈,都不是没有意义和诉求的话家常、说闲话。安妮宝贝精心挑选访问对象,从大量录音材料中整理出这些文字,显然是有备而来,想有所表达。《得未曾有》中的受访者虽职业、爱好各不相同,但分享着一个共同点:放下执念、淡定从容、返璞归真。这是安妮宝贝所推崇的生活状态,而她也孜孜不倦地向读者传达自己领悟到的这种人生。在访谈中,她反复借访谈者以及自己的陈述,表达了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批评——现代人过于沉溺于科技、物质与欲望,急于求成、贪恋无度,从而失去了本真,也失去了幸福。 比如科技,“现代人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多了,有科技助阵,却更为无聊。领略不到在自然中与之联接的情趣和清欢,一些感受都开始不真实。以前的人更敏感,更愿意往内去探索自己与外境的关系,这样反而丰富。”比如物质,“一千万是过日子,一百万是过日子,十万是过日子,一万也是过日子。物质的标准无止境,一旦掉进去人就活得累。有内心生活会比较愉悦。如果太过依赖物质,就会容易产生怨言怨气。”比如欲望,“人的生命可以在与自然的互动里得到滋养,但是很多人缺乏这种能力,只能尝试通过其他途径,通过各种欲望的实现让自己感到满足。人的心灵,有时躁动得一刻都离不开外景和外物,需索各种新闻、娱乐、讯息、声色,并被这些控制。” 这样的片段俯拾即是。“追求自然”,是安妮宝贝所倡导理念的关键词:放下对物质的过分追求,不要为欲望所驱逐,我们应保持与自然感应、互动的能力,追求内心的平静安宁,过一种与世无争,与自然、内心和谐相处的生活。 显然,安妮宝贝这个人生导师并不高明。无论对科技双刃剑作用的认识,还是对都市人过度追求物质以及为欲望所奴役的批评,都是老生常谈,安妮宝贝没有提供任何新鲜的见解,而类似于常见的空泛、飘渺的感概。叙述方式上,她也没有超出心灵鸡汤讲师的一贯套路。先是介绍这个人的某段经历、某些想法——夹叙夹议、总结概括——卒章显志。这一套路有利于拔高升华、趁机说教,但缺点显而易见,即议论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因僵化、程序化、过于夸张而显得做作和空洞,令人想起著名的“杨朔模式”。安妮宝贝经常发出一些“精彩之论”,但都是由一些“大词”连缀而成,比如“心灵”“自然”“欲望”“克制”“满足”,是不及物的,漂浮于现实生活之上,是思考的终结,而非起点与延伸。 不出意外,《得未曾有》会再次受到不少人的追捧。虽然安妮宝贝讲述的人生道理都显得那样大而无当,但至少这些道理都是“政治正确”的。她的读者群一向以都市白领为主,这本书所倡导的生活方式相当易于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安妮宝贝的美学,正好对应了他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位置。奔走在大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疲于应付职场中的快节奏与复杂人际,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不过是资本生产“流水线”上的“高级劳动力”。因此,他们确实会有“灵魂出窍”的时刻,想要逃离大都市,到乡下觅一块地,建一座小屋,自己种菜、锄草、煮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者在忙碌的生活中,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屏蔽外界的一切讯息和纷纷扰扰,只是安静地念诗、读经,与朋友喝茶聊天、拍风景照、写书法,,,,,,,7个逗号
评分。。。。。。。。。。
评分本书内容有道德原理的导论和立法原理的导论。
评分还不错!!!书到的很快!很好!!!孩子很喜欢!!!
评分送货速度很快,服务态度也很好,正好赶上优惠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