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作者周作人生前親自編定,學者止庵窮數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補從未齣版作品,為市場上全麵的周氏文集。
魯迅評價,周作人的散文為中國。
鬍適說,大陸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內容簡介
《周作人自編集:老虎橋雜詩》是周作人自編集中僅有的一本舊體詩閤集,大部分寫於南京老虎橋獄中,故名。集中《苦茶庵打油詩》及補遺寫在一九四五年之前,前者曾收入《立春以前》;《炮局雜詩》《忠捨雜詩》《往昔三十首》《丙戌歲暮雜詩》《丁亥暑中雜詩》均作於獄中,內容涉及往昔讀書心得、詠史、憶往懷鄉等,“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反思生平,錶白心境,至為深切;《題畫絕句》為詠物之作;《兒童雜事詩》則以詩的形式講兒童生活、故事,錶達兒童觀,清新彆緻,在香港及內地曾以各種形式多次齣版,廣受歡迎。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現代作傢、翻譯傢,原名櫆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啓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錶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立瞭中國美文的典範。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麵,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精彩書評
周作人的散文為中國。
—— 魯迅
大陸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 鬍適
周作人先生的讀書筆記不可及,有其淹博的學識,就沒有他那通達的見地,而胸中通達的,又缺少學識;兩者難得如周先生那樣兼全的。
—— 硃自清
周先生讀書,沒有半點鼕烘氣,懂得體會得,如故交相敘,一句是一句,兩句是兩句,切切實實地說一番。
—— 曹聚仁
目錄
題記
炮局雜詩
忠捨雜詩
往昔三十首
丙戌歲暮雜詩
丁亥暑中雜詩
兒童雜事詩
題畫絕句
附錄一
苦茶庵打油詩
附錄二
苦茶庵打油詩補遺
附錄三
老虎橋雜詩序
附錄四
知堂雜詩抄序
精彩書摘
題記
我於前清光緒甲午(一八九四)年進壽氏三味書屋讀書,傍晚講唐詩以代對課,為讀舊詩之始。辛醜(一九○一)以後在南京水師學堂,不知從何時起學寫古詩,今隻記得有寫會稽東湖景色者數語,如雲,
岩鴿翻晚風,池魚躍清響。又雲,
瀟瀟幾日雨,開落白芙蓉。此蓋係暫任東湖學堂教課,寄住湖上時所作,當是甲辰(一九○四)年事。昔有稿本,題曰“鞦草閑吟”,前有小序,係乙巳年作,今尚存,唯詩句悉已忘卻,但記有除夕作,中有雲,
既不為大椿,便應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處問靈蠢。又七絕末二句雲,
獨嚮龜山望鬆柏,夜烏啼上最高枝。龜山在故鄉南門外,先君殯屋所在地也。丙午(一九○六)年由江南督練公所派遣日本留學,至辛亥返國,此六年中未曾著筆,唯在劉申叔所辦之《天義報》上登過三首,其詞雲,
為欲求新生,辛苦此奔走。學得調羹湯,歸來作新婦。
不讀宛委書,卻織夗央錦。織錦長一丈,春華此中盡。
齣門有大希,竟事不一吷。款款墜庸軌,芳徽永斷絕。
此蓋諷刺當時女學生之多專習工藝傢政者,詩雖是擬古,實乃已是打油詩的精神矣。
民國二年,範愛農君以憤世自沉於越中,曾作一詩挽之,現在已全不記得,雖曾錄入記範愛農的一篇小文中。六年至北京,改作白話詩,多登在《新青年》及《每周評論》上麵,大概以八年中所作為最多,十年鞦間在西山碧雲寺養病,也還寫瞭些,都收集在《過去的生命》一捲中,後來因為覺得寫不好,所以就不再寫瞭。這之後偶然寫作打油詩,不知始於何時,大約是民國二十年前後吧。因為那時曾經於無花果枯葉上寫二十字,寄給在巴裏的友人,詩雲,
寄君一片葉,認取深鞦色。留得到明年,唯恐不相識。這裏有本事,大意暗示給他戀愛的變動,和我本是無關也。又寫給杜逢辰君的那一首“偃息禪堂中”的詩,也是二十年一月所作。但是真正的打油詩,恐怕還要從二十三年的“請到寒齋吃苦茶”那兩首算起吧。這以後做瞭有不少,其稍重要的曾錄齣二十四首收入《苦茶庵打油詩》那篇雜文中。關於打油詩其時有些說明,現在可以抄錄一部分在這裏:
“我自稱打油詩,錶示不敢以舊詩自居,自然更不敢稱是詩人,同樣地我看自己的白話詩也不算是新詩,隻是彆一種形式的文章,錶現當時的情意,與普通散文沒有什麼不同。因此名稱雖是打油詩,內容卻並不是遊戲,文字似乎詼諧,意思原甚正經,這正如寒山子詩,它是一種通俗的偈,用意本與許多造作伽陀的尊者彆無殊異,隻在形式
上所用乃是彆一手法耳。”又雲,
“這些以詩論當然全不成,但裏邊的意思總是誠實的,所以如隻取其述懷,當作文章看,亦未始不可,隻是意稍隱麯而已。我的打油詩本來寫的很是拙直,隻要第一不當它作遊戲語,意思極容易看得齣,大約就隻有憂與懼耳。”
這迴所收錄的共有一百五十首以上,比較的多瞭,名稱則曰雜詩,不再叫作打油瞭,因為無論怎麼說明,世間對於打油詩終不免仍有誤解,以為這總是說諢話的,它的過去曆史太長瞭,人傢對於它的觀念一時改不過來,這也是沒法的事。反正我所寫的原不是道地的打油,對於打油詩的名字也並不真是衷心愛好,一定非用不可,當初所以用這名稱,本是一種方便,意在與正宗的舊詩錶示區彆,又帶一點幽默的客氣而已,後來覺得不大閤適,自可隨時放棄,改換一個新的名號。我稱之曰雜詩,意思與從前解說雜文時一樣,這種詩的特色是雜,文字雜,思想雜,第一,它不是舊詩,而略有字數韻腳的拘束,第二,也並非白話詩,而仍有隨意說話的自由,實在似乎是所謂三腳貓,所以沒有彆的適當的名目。說到自由,自然無過於白話詩瞭,但是沒有瞭韻腳的限製,這便與散文很容易相混至少也總相近,結果是形式說是詩而效力仍等於散文。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固然由於無能力之故,但總之白話詩之寫不好在自己是確實明白的瞭。白話詩的難做的地方,我無法去補救,迴過來拿起舊詩,把它的難做的地方給毀掉瞭,雖然有點近於削屨適足,但是這還可以使用得,即是以前所謂打油詩,現今稱為雜詩的這物事。因為文字雜,用韻隻照語音,上去亦不區分,用語也很隨便,隻要在篇中相稱,什麼俚語都不妨事,反正這不是傳統的正宗舊詩,不能再用舊標準來加以批評。因為思想雜,並不要一定照古來的幾種軌範,如忠愛,隱逸,風懷,牢騷那樣去做,要說什麼便什麼都可以說,但是憂生憫亂,中國詩人最古的那一路思想,卻還是其主流之一,在這裏極新的又與極舊的碰在一起瞭。正如雜文比較的容易寫一樣,我覺得這種雜詩比舊詩固不必說,就是比白話詩也更為好寫。有時候感到一種意思,想把它寫下來,可是用散文不相宜,因為事情太簡單,或者情意太顯露,寫在文章裏便一覽無餘,直截少味,白話詩呢又寫不好,如上文所說,末瞭大抵拿雜詩來應用,此隻齣於個人的方便,本來不足為訓,這裏隻是說明理由事實而已,原無主張的意思,自然更說不上是廣告也。我所做的這種雜詩在體裁上隻有兩類,以前作七言絕句,仿佛是牛山誌明和尚的同誌,後來又寫五言古詩,可以隨意多少說話,覺得更為適用,則又似寒山子的一派瞭。可是事實上並不如此,他們更近於偈,我的還近於詩,未能多分解放,隻是用意的誠實則是相同,不過一邊在宣揚佛法,一邊乃隻是陳述凡人之私見而已。諸詩都是聊寄一時的感興,未經什麼修改,自己覺得滿意的很少,但也有一二篇寫得還好,有如《歲暮雜詩》中之《挑擔》一首,似乎錶示得恰切,假如用散文或白話詩便不能說得那麼好,或者簡直沒法子說,不過這裏總多少有些隱麯,有的人未必能一目瞭然,但如說明又犯瞭俗的病,所以隻能那樣就算瞭。又如《丙戌歲暮》末尾雲,
行當濯手足,山中習符水。《暑中雜詩》中《黑色花》雲,
我未習咒法,紅衣師喇嘛。又《修禊》一首末雲,
恨非天師徒,未曾習符偈。不然作禹步,撒水修禊事。
這些我都覺得寫得不錯。同詩中述南宋山東義民吃人臘往臨安,有兩句雲,
猶幸製熏臘,咀嚼化正氣。這可以算是打油詩中之最高境界,自己也覺得仿佛是神來之筆,如用彆的韻語形式去寫,便決不能有此力量,倘想以散文錶齣之,則又所萬萬不能者也。關於人臘的事,我從前說及瞭幾迴,可是沒有一次能這樣的說得決絕明快,雜詩的本領可以說即在這裏,即此也可以錶明它之自有用處瞭。我前曾說過,平常喜歡和淡的文字思想,但有時亦嗜極辛辣的,有掐臂見血的痛感,此即為我喜那“英國狂生”斯威夫德之一理由,上文的發想,或者非意識的由其《育嬰芻議》中得來亦未可知,唯索解人殊不易得,昔日魯迅在時最能知此意,今不知尚有何人耳。
《花牌樓》一題三章,後記中已說明是用意之作,唯又如在《往昔》後記中所雲,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詠嘆淫泆,乃成為詩,而人間至情,凡大哀極樂,難得寫其百一,古人尚爾,況在鄙人,深恐此事一說便俗,非唯不能,抑亦以為不可者也。”這三首詩多少與上文所說有所抵觸,但是很慳的寫下去,又是五十年前的往事,勉強可以寫成那麼一點東西,也就是不很容易瞭。有些感懷之作,如《中元》及《茶食》《魯酒薄》等,與《往昔》中之《東郭門》《玩具》與《炙糕擔》是一類,雜文中亦曾有《耍貨》《賣糖》等篇,瑣屑的寫民間風俗,兒童生活,比較的易作,也就不大會得怎麼不成功。此外又有幾篇,如《往昔》五續中之《性心理》,《暑中雜詩》之《女人國》《紅樓夢》以及《水神》,凡與婦女有些相關的題目,都不能說得很清楚,蓋如《歲暮雜詩》之《童話》一篇中所雲,
染指女人論,下筆語枝離。隱麯不盡意,時地非其宜。昔時寫雜文,自《溝沿通信》以來,嚮有此感慨,今在韻文中亦復如此,正如孟德斯鳩所言,帝力之大有如吾力之為微矣。
但是這問題雖是難,卻還是值得而且在現今中國也是正應當努力的。雜詩的形式雖然稍舊,但其思想應具有大部分新的分子,這纔夠得上說雜,而且要稍稍調理,走往嚮前的方嚮,有的舊分子若是方嚮相背,則是紛亂而非雜,所以在雜的中間沒有位置,而是應當簡單的除外的。直截的說,凡是以三綱為基本的思想在現今中國都須清算,寫詩的人就詩言詩,在他的文字思想上至少總不當再有這些痕跡,雖然清算並不限於文字之末,但有知識的人總之應首先努力,在這一點上與舊詩人有最大的區彆。中國古來帝王之專製原以傢長的權威為其基本,傢長在亞利安語義雲主父,蓋閤君父而為一者也。民為子女,臣則妾婦,不特佞幸之侍其君為妾婦之道,即殉節之義亦齣於女人的單麵道德,時至民國,此等思想本早應改革矣。但事實上則國猶是也,民亦猶是也,與四十年前固無以異,即並世賢達,能脫去三綱或男子中心思想者又有幾人。今世競言民主,但如道德觀念不改變,則如沙上建屋,徒勞無功,而當世傾嚮,乃正是背道而馳,漆黑之感,如何可言。雖然,求光明乃是生物之本性,謂光明終竟無望,則亦不敢信也。鄙人本為神滅論者,又嘗自附於唯理主義,生平無宗教信仰之可言,唯深信根據生物學的證據,可以求得正當的人生觀及生活的軌則,三十年來此意未有變更。《暑中雜詩》之《劉繼莊》一首中有四句雲,
生活即天理,今古無乖違。投身眾流中,生命乃無涯。此種近於虛玄的話在我大概還是初次所說,但其實這也還是根據生物的原則來的,並不是新想到的意思。我的意思是看重殉道或殉情的人,卻很反對所謂殉節以及相關的一切思想,這也即是我的心中所常在的一種憂懼,其常齣現於文詩上正是自然也是當然的事。這幾篇不成其為詩的雜詩,文字既舊,其中也彆無什麼新的感想,原不值得這樣去說明議論它,現在錄為一編,無非敝帚自珍之意罷瞭,上邊的這些話也就隻是備忘錄的性質,俗語雲,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此之謂也。三十六年九月二十日,知堂自記。
十二月八日大雪節重錄迄。
寒暑多作詩,有似發瘧疾。間歇現緊張,一冷復一熱。轉眼嚴鼕來,已過大寒節。這迴卻不算,無言對風雪。中心有蘊藏,何能托筆舌。舊稿徒韆言,一字不曾說。時日既唐捐,紙墨亦可惜。據榻讀爾雅,寄心在蠓蠛。卅七年一月廿七日知堂。
卅七年一年間不曾作詩,隻寫瞭應酬之作數十篇耳。去老虎橋之日始作《擬題壁》一首,今附於《忠捨雜詩》之末。卅八年二月一日,記於上海虹口寓廬。
……
前言/序言
關於《老虎橋雜詩》
止 庵
周作人一生有兩段時間,寫作舊體詩較成規模。先是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作品編為兩組,一曰“苦茶庵打油詩”,二十四首,曾收入《立春以前》;一曰“苦茶庵打油詩補遺”,二十首。後是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主要寫於南京老虎橋獄中,故名“老虎橋雜詩”。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日作《雜詩題記》,此時已完成《炮局雜詩》、《忠捨雜詩》、《往昔三十首》、《丙戌歲暮雜詩》、《丁亥暑中雜詩》和《兒童雜事詩》之甲、乙二編及序,正閤《題記》所雲“這迴所收錄的共有一百五十首以上”。其後又寫瞭附於《題記》之後的“寒暑多作詩”一首,《兒童雜事詩》之丙編,《題畫絕句》之大部分,《擬題壁》則作於齣獄之日。寄居上海時則寫瞭《題畫絕句》最後之《為唐令淵女士題畫》五首。這些詩作陸續增補進《老虎橋雜詩》。《老虎橋雜詩》在周作人生前未能齣版。六十年代初,先後托硃省齋、鄭子瑜在海外付梓,均未果,周氏為此所擬《老虎橋雜詩》目錄及序和《知堂雜詩抄》目錄及序尚存。周氏身後,《兒童雜事詩》曾先後由香港崇文書局(一九七三年)、文化藝術齣版社(一九九一年)、中華書局(一九九九年)、嶽麓書社(二○○五年)影印齣版。嶽麓書社又在鄭子瑜抄《知堂雜詩抄》基礎上調整增補,於一九八七年一月齣版《知堂雜詩抄》。
現存周作人《老虎橋雜詩》部分原稿,係綫裝一冊,共六十一個摺頁。前有目錄,以下依次為《忠捨雜詩》、《往昔三十首》、《丙戌歲暮雜詩》、《丁亥暑中雜詩》、《兒童雜事詩》、《雜詩題記》和《炮局雜詩》,末後二者目錄未列,另列有“題畫詩九十四首”,注雲“未入此冊”。《忠捨雜詩》中缺《感逝詩》一組,注雲“感逝詩四首並刪去”。另存榖林抄本《老虎橋雜詩》,共九十八紙,為六十年代初據周氏藉給孫伏園的手稿過錄,《感逝詩》在焉,又有《題畫絕句》五十九首,—前述周作人所擬《老虎橋雜詩目錄》、《知堂雜詩抄目錄》中,《題畫絕句》均為五十九首,或許齣藉孫氏之前,已有刪略。
上述作者原稿及榖林抄本,內容較嶽麓版《知堂雜詩抄》多《炮局雜詩》一組十三首;《忠捨雜詩》未經刪削為《老虎橋雜詩補遺》,多九首;《丙戌歲暮雜詩》和《丁亥暑中雜詩》未經閤並縮減為《丙戌丁亥雜詩》,多十一首及兩篇後記;《題畫》多《山水》之四,缺《梅花月季》;《題記》未刪節末尾一韆八百餘字;詩中小注也有補充,最後一次補充為《丁亥暑中雜詩》之《乞食》一首,署“六六年八月四日”。
周氏在《知堂迴想錄· 監獄生活》中說,他所寫的“七絕是牛山誌明和尚的一派,五古則是學寒山子的,不過似乎更是疲賴一點罷瞭”。前者係指《忠捨雜詩》而言,而此前之《苦茶庵打油詩》正續編,其實也是如此,雖然筆墨清淡,詩意卻很苦澀;後者則說的《往昔三十首》、《丙戌歲暮雜詩》和《丁亥暑中雜詩》,寫得古樸渾厚,率直懇切。然而作者又復聲明實與誌明、寒山有彆,如《題記》所說:“他們更近於偈,我的還近於詩,未能多分解放,隻是用意的誠實則是相同,不過一邊在宣揚佛法,一邊乃隻是陳述凡人之私見而已。”說來隻是形式有所取法(包括不追求傳統舊詩那種意境在內),指嚮卻很不同,如果說彼輩隻求解脫,是禪傢風範,周氏則是儒者述懷,更接近《古詩十九首》和陶詩瞭。《苦茶庵打油詩》又說:“此外自然還有一位邵康節在,”也是就此而言。或者說周氏追隨誌明、寒山破法,所破者但在尋常詩意,他於破之外尚有一立也。所以他說:“名稱雖然是打油詩,內容卻並不是遊戲,文字似乎詼諧,意思原甚正經。”《兒童雜事詩》彆是一番路徑,乃因“偶讀英國利亞的詼諧詩,妙語天成,不可方物,略師其意”,又謂“實亦即是竹枝詞”,也非正統路數,甚是生趣盎然,有如天籟。然而作者仍說:“我這一捲所謂詩實在乃隻是一篇關於兒童的論文的變相,”所強調的還是這個意思。《題記》講到“雜詩”特彆的一點長處:“假如用散文或白話詩便不能說得那麼好,或者簡直沒法子說,”“如用彆的韻語形式去寫,便決不能有此力量,倘想以散文錶齣之,則又所萬萬不能者也。”全篇之中一二處過於警闢,為散文或白話詩所不宜;舊詩卻可以如此,所以他是充分利用瞭這一特點。集中《炮局雜詩》以下五組,反思生平,錶白心境,其深切處為彆的作品(包括後來所寫《知堂迴想錄》)所不及,特彆值得注意。
此次據周作人《老虎橋雜詩》原稿整理齣版,原稿所缺部分則據榖林抄本補入。“《忠捨雜詩》悉擬刪去”雲雲原寫在《忠捨雜詩》之前,茲移作該組詩跋語。又周氏手訂目錄,集名“知堂雜詩抄”,則《苦茶庵打油詩》及《苦茶庵打油詩補遺》位列最前;集名“老虎橋雜詩”,則二組作為附錄,排在最後。現即據此將《苦茶庵打油詩》、《苦茶庵打油詩補遺》以及《老虎橋雜詩序》、《知堂雜詩抄序》列為附錄。以上四種,均采自嶽麓書社一九八七年一月版《知堂雜詩抄》。
周作人自編集:老虎橋雜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周作人的文學功底深厚,學識淵博,並不在魯迅之下,但兩者走的文學道路有所不同。“我們現在應該提倡的新文學,簡單地說一句,是‘人的文學’,應該排斥的,便是反對的非人的文學。”(摘自周作人散文集《經典作品選》中的《人的文學》),其中能看齣周作人比較“時髦”,從他所處的年代看世界、看人。他在《燕知草跋》一文裏說:“明朝的名士的文藝,誠然是多有隱遁的色彩,但根本卻是反抗的,有些人終於做瞭忠臣,如王謔庵到復馬士英的時候,便有‘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汙之地’的話,大多數真正文人的反禮教的態度也很顯然,這個統係我相信到瞭李笠翁、袁子纔還沒有全絕,雖然他們已都變成瞭清客瞭。中國新散文的源流我看是公安派與英國的小品文兩者所閤成,而現在中國情形又似乎正是明季的樣子,手拿不動竹竿的文人隻好避難到藝術世界裏去,這原是無足怪的。”
評分
☆☆☆☆☆
內容簡介
評分
☆☆☆☆☆
周作人(1885~1967)光緒十年(甲申)臘月初一(1885年1月16日)生於浙江紹興。魯迅二弟。現代散文傢、詩人、文學翻譯傢,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代錶人物之一。原名櫆壽,又名奎緩,字星杓,自號啓孟、啓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周遐壽等。1903年進江南水師學堂學習海軍管理,改名為周作人,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讀海軍技術,後改學外國語。此間與羽太信子(1888-1962)結婚。1911年迴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辛亥革命後,任浙江省軍政府教育司視學、紹興縣教育會會長、省立五中教員。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發錶瞭《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論文章,並從事散文、新詩創作和譯介外國文學作品。他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在社會上産生瞭很大影響,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錶人物之一。“五四”以後,周作人作為《語絲》周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寫瞭大量散文,風格平和衝淡,清雋幽雅。在他的影響下, 20年代形成瞭包括俞平伯、廢名等作傢在內的散文創作流派,一個被阿英稱作為“很有權威的流派”(《現代十六傢小品·〈俞平伯小品〉序》)。1927年4月李大釗被殺害,曾保護李大釗之子李葆華避居自傢一個月之久。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齣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居留淪陷後的北平,齣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等職。49年以後曾在人民文學齣版社從事日本、希臘文學作品的翻譯和寫作有關迴憶魯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談龍集》、《談虎集》、《永日集》、《看雲集》、《夜
評分
☆☆☆☆☆
周作人的作品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內涵。其手法與格調獨闢蹊徑,其平民文學的提齣也是其多年寫作的精髓。讀完《周樹人經典作品選》,給閱讀者精神上的振奮,是一本經典之作。
評分
☆☆☆☆☆
最全麵的關於魯迅青少年時代的迴憶錄
評分
☆☆☆☆☆
《周樹人經典作品選》一書運用瞭許多小品文的格調來塑造散文,用質樸的文字給營造一種美的意境,以大量的小品散文塑造一種潮流,周作人以非常休閑的形式,說齣文學自娛自樂的精華,在《周樹人經典作品選》的大多數文章中都能體現。
評分
☆☆☆☆☆
《勒熱夫絞肉機:一個紅軍士兵的戰爭1942-1945》是二戰蘇聯紅軍士兵鮑裏斯·戈爾巴喬夫斯基的迴憶錄。本書記述瞭作者的三年戰爭生涯,被遺忘的 勒熱夫戰役,血腥的白俄羅斯戰役,以及最後的東普魯士戰役。從步兵學校的學習,從前綫到後方機關,以及他在戰時莫斯科的閃電戀愛,戈爾巴喬夫斯基嚮我們全 景式展現瞭他的經曆。他的迴憶讓我們仿佛聽到瞭喀鞦莎火箭炮發射時的嘶吼和斯圖卡轟炸機俯衝時的嘯叫。
評分
☆☆☆☆☆
不錯的一本書,值得一讀
評分
☆☆☆☆☆
嗬嗬 周作人就不用說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