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注释(套装上下册)

抱朴子注释(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毅 注
图书标签:
  • 抱朴子
  • 道家
  • 注释
  • 先秦
  • 哲学
  • 养生
  • 内丹
  • 古籍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637244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1575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38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抱朴子注释(套装上下册)》主要是与广大读者,就认识社会、国家起源、君道臣节、治国安邦、执法用刑、崇教勖学、审举选拔、循名责实、持身接物、礼让谦退、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等诸多问题,交流解读《抱朴子》的心得。

内页插图

目录

《抱朴子注译(内篇)》
畅玄卷一
论仙卷二
对俗卷三
金丹卷四
至理卷五
微旨卷六
塞难卷七
释滞卷八
道意卷九
明本卷十
仙药卷十一
辨问卷十二
极言卷十三
勤求卷十四
杂应卷十五
黄白卷十六
登涉卷十七
地真卷十八
遐览卷十九
祛惑卷二十
抱朴子内篇序
参考文献

《抱朴子注译(外篇)》

精彩书摘

  畅玄:通达自然的本原。本书宗教哲学导论。
  本卷着重论述“玄”的意义。作者开宗明义提出“玄”是自然的本体、本源:“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它表现为深、远、高、旷的空间,表现为“电驰”、“景逝”、“星流”、“渊澄”、“云浮”等动态显示出来的时间。这个无所不在的神秘本体,“因兆类而为有”,通过万事万物表现自己的存在。但是它又“托潜寂而为无”,无形无声,隐而不见,各种有形之物都不能比拟它。它“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徊旋四七,匠成草昧;辔策灵机,吹嘘四气;函括冲默,舒阐粲尉;抑浊扬清,斟酌河渭。”它是创造宇宙天地的无穷的创造力,是支配宇宙天地永恒运动的主宰。“有”与“无”对立统一。
  葛洪将“玄”提高到宇宙本体的高度,实本于《老子·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无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原自西汉扬雄的《太玄·玄图》:“夫玄也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兼三道而天名之。”扬雄将“玄”加以改造,作为宇宙的起源与万物的根本。他们的观点为葛洪所继承,用来作为神仙道教思想体系的哲学根据。
  神仙道教关心的是“人道”,即人成仙之道。故葛洪紧跟着论述作为一个人,追求优越的生活与无穷的欢乐,尽力满足自己的感官享受,都是有害于耳聪目明与性命的。决人生死、决定社稷存亡的穷富极贵、权势利禄,都是短暂的。“乐极则哀集,至盈必有亏”,都要走向其事物的反面。“其唯玄道,可与为永。”即只有掌握玄道,才能到达永恒,作为一个人应追求永恒的人生价值,即成仙。葛洪称自己的仙道为“玄道”,原因在此。
  葛洪说:“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于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玄道之要言也。”他认为,领悟到了“玄道”,就得到了富贵高深,成为“出乎无上,入乎无下”,自由自在遨游天地的神仙。而他这个观点显然直接由《庄子·逍遥游》“神人一段文字发展而来:“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但葛洪所写的神仙与庄子所说的高士不同。
  ……
《抱朴子》:炼真悟道,长生久视的千年秘典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中,《抱朴子》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以及对古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洞察,吸引了无数探寻者。这部著作,由西晋时期的道教学者葛洪所著,不仅是道教理论的重要奠基之作,更是中国古代科学、哲学、文学、历史的百科全书式经典。它所揭示的炼丹养生之道、神仙方术,以及对当时社会风俗、政治哲学的描摹,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引发着人们无限的遐想。 《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内篇》是葛洪修道、炼丹、养生的核心论述,充满了对长生不老之术的孜孜追求。葛洪在《内篇》中,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实现长生不老的具体方法。他认为,人体的生命源泉在于“精、气、神”的和谐统一,通过内丹、外丹的修炼,可以充实精气,凝聚神魂,从而达到超越凡俗、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炼丹术方面,《内篇》详细记载了各种药物的性质、配伍、炼制方法,以及服食后的效果。《抱朴子》中所述的炼丹术,并非简单的化学实验,而是融合了大量的哲学思辨和宗教仪式。葛洪对金石类药物,如丹砂、云母、金银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们具有“易于得道,成仙速”的功效。他细致地描述了如何采集、提炼、升炼这些药物,并通过长期服用,达到“金玉满堂,身与道合”的境界。其中,《内篇》对“金液丹”、“还丹”等多种丹方的论述,更是成为了后世道教炼丹术的重要参考。 除了炼丹,《内篇》也强调了多种养生方术的重要性。葛洪提倡“导引”,即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和呼吸调息,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他还推崇“食疗”,详细列举了各种具有食疗功效的食材,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例如,他认为多食谷类、蔬菜、水果,能够滋养五脏,延缓衰老。此外,《内篇》还涉及了“吐纳”(呼吸吐纳法)、“辟谷”(绝食以求仙)等多种古老而神秘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都围绕着“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道家理念展开。 《内篇》的精髓在于其对“道”的深刻理解。葛洪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生命的终极目标。他并非将“道”视为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将其具象化为一种可以通过修炼得以体悟和掌握的实践。他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对人体内在规律的探索,以及对古代神话传说的解读,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合理性的修炼体系。他相信,只要遵循“道”的法则,持之以恒地修炼,就能够摆脱生老病死的束缚,达到“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的境界。 相较于《内篇》的玄妙,《外篇》则更具现实意义,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社会观察记录。在《外篇》中,葛洪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批判。 在政治哲学方面,《外篇》表达了葛洪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他批判了当时的朝政腐败,权臣专横,认为这些都是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他提倡“无为而治”,希望统治者能够效法自然的规律,减少干预,让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同时,他也对君臣关系、用人原则、法律制度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思想文化领域,《外篇》展现了葛洪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他既是坚定的道家信徒,但又对儒家、法家、墨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有所借鉴和吸收。他认为,不同的思想体系各有其合理之处,只有取长补短,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对古圣先贤的评价,来论证自己对各种思想学说的看法。 在社会风俗方面,《外篇》生动地描绘了晋代社会生活的图景。从贵族阶层的奢靡享乐,到平民百姓的艰辛生活,从节庆习俗,到婚丧嫁娶,葛洪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他笔下的社会,既有繁华热闹的一面,也有阴暗丑陋的一面。他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迷信、巫术、淫祀等现象,同时也肯定了一些淳朴善良的民风。 此外,《外篇》还涉及了农学、医学、天文、地理、兵法等多个领域。葛洪在农学方面,介绍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以及防治病虫害的经验;在医学方面,他总结了前人的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剂;在天文、地理方面,他凭借当时的知识,对天象、星宿、山川河流进行了记述。可以说,《外篇》是一部反映晋代社会面貌的生动写照,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抱朴子》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丰富的知识内容,更在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葛洪通过对“道”的追求,表现了他对超越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他将个人修炼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既希望通过修炼达到个人的长生不老,也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抱朴子》的语言风格,同样引人入胜。葛洪的文笔,既有文人雅士的细腻,又不失道家思想的深沉。他的叙述,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引人深思。他善于运用大量的典故、比喻和神话传说,来阐释复杂的道家理论,使得《抱朴子》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 《抱朴子》的问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道教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无数的学者、方士、文人,都从《抱朴子》中汲取了智慧和灵感,他们的创作和研究,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抱朴子》的印记。 时至今日,《抱朴子》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精神追求的关注日益增加。《抱朴子》中所蕴含的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和谐的追求,以及对精神境界的探索,都能够为现代人提供宝贵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更应关注内在的成长,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永恒的价值。 无论是探寻古老的养生之道,还是理解深邃的哲学思想,抑或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抱朴子》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它如同一位穿越千年的智者,以其博大精深的智慧,静静地等待着后人的解读和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工作压力挺大的,总想找点精神寄托,于是翻出了这套《抱朴子注释》。虽然我之前对炼丹什么的没什么概念,但读起来却意外的有趣。上册关于养生和延寿的部分,简直就像一本古代的健康指南。注释里讲到很多关于调息、导引、饮食起居的建议,虽然很多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但细细品味,里面蕴含的许多道理,放到现在也依然受用。比如书中提到的“静养”和“节欲”,这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注释者还很细心地解释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比如药物的采集、天象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等,这些都让我对古人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读这本书,感觉自己不只是在看书,更像是在学习一种古老的生活哲学,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平衡身心的智慧。

评分

平日里我喜欢收藏一些古籍善本,这次得知《抱朴子注释》出版,便毫不犹豫地购入。拿到实物后,确实没有让我失望。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典雅大气,印刷精美,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具备了较高的收藏价值。我更看重的是其学术价值。注释的严谨性和系统性是我选择它的主要原因。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注释者在考订原文、辨析义理方面的深厚功力。对于《抱朴子》中一些极其复杂的理论,例如关于“内丹”和“外丹”的论述,注释者都能将其化繁为简,并辅以大量旁征博引,使得原文的脉络清晰可见。我尤其欣赏的是,注释者在解读一些古老的方剂时,还会参考近现代的医学和化学知识进行对照分析,这种跨时代的视角,为理解古代技术提供了新的维度。这套书无疑是研究《抱朴子》及其相关思想的必备参考。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留学生,这次回国探亲,特意托家人帮我购买了这套《抱朴子注释》。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这套书的注释非常详尽,尤其对于我这样母语非中文的读者来说,它如同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理解原文的含义。注释者不仅解释了字词的意思,还对原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等都做了详细的阐述,这极大地帮助我克服了理解上的障碍。通过这套书,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道家的思想体系,以及葛洪这位重要的思想家。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注释者对原文中一些关于神仙方术的描述,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分析,避免了过度神秘化,也让我看到了古人在追求长生不老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的大门。

评分

终于入手了这套《抱朴子注释》,心心念念了很久。我一直对古代的炼丹术、养生之道和一些奇门遁甲的知识非常着迷,总觉得里面蕴含着一些不为现代人所知的智慧。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厚重的纸张和古色古香的排版,瞬间就感觉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注释部分做得非常详尽,对于原文中一些晦涩难懂的词汇、典故,甚至是当时的社会背景,都做了细致的解读。这对于我这样对历史文化涉猎不深,但又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注释者在解释一些炼丹方剂时,还会引用相关的史料和后世的考证,这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也更加令人信服。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去查阅一些注释中提及的其他古籍,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学术探索。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神秘而充满魅力的时代。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颇感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一直试图寻找能够深入理解《抱朴子》这部经典的版本。《抱朴子注释》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这套书的注释,并非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深入到了对原文思想精髓的挖掘。作者在解读原文时,常常会联系到诸子百家,特别是道家的思想,阐述葛洪的观点在整个思想史中的位置和影响。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抱朴子》的哲学深度。同时,注释中对原文中的一些道家理论,如“神仙”、“长生”、“方术”等,也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既不盲目神化,也不一味否定,而是试图在历史和文化的语境下理解其合理性。我特别欣赏注释者对于葛洪本人生平事迹和思想演变的梳理,这使得理解《抱朴子》也如同在与一位古代智者对话。读完上册,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深入研究下册,期待更精彩的解读。

评分

查看全部

评分

我们熟悉的上海味道,原来在很多人的第一眼里并不那么理所应当。某次我在吃现烘出炉的鲜肉月饼,刚咬下去第一口,就听身边一大妈大惊小怪道:&"这个馒头怎么焦掉了?&"雷得我比这块鲜肉月饼还外焦里嫩。食物是用来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法,爱上&"焦掉的馒头&"就是跨过一座桥。

评分

风过柳丝颤,雨打月影动,没有哪一种感受真的趋于平静。所谓俯瞰世事,所谓凭栏采撷的真谛,只是内心里可有可无的躁动,这像极了为赋新词勉强蹙起的那缕新愁,只是额上轻浅的印痕,无关沧桑亦无关深沉。你纠结只是因为你醒着,你醒着只是因为你不曾走上祭奠的神坛。别说看破生死的达观,别说你对红尘不再眷恋,跨立阴阳交割的这个夜晚,总有一种理由使我们坚信——生的位置永远在觉悟之上。

评分

路旁的野草在薄凉的微风中摇曳着新绿,它招摇着生命的希望与盎然。那一片日日经过的桃林已消尽残红,披着红晕的小小桃果,挂满了四月的枝头。

评分

阴雨缠绵不休地牵扯出万般惆怅,行走在洇漫了水汽的尘中,蓦然发现,有那么一缕阳光正在近暮的天空参透出来,凝眸远眺,清明如身旁的一切物什,经过雨的冲洗,洁净,透彻。天空以青色为主韵并幻化出无边无际的多姿多彩的图像来。莫非神也握有一只画笔,他随性的染色酌雅,你若融入其间,便可觅得白云悠悠,草儿肥硕,牧人挥鞭,牲畜成群,火山烈焰,蔚蓝碧波,海色连天。

评分

在迷离的梦中清醒着,在清醒中杜撰缤纷的梦境,庄生梦蝶的惶惑,羽化千年依然是一只蜷缩的蛹。涉险于泥泞的徊徨之路,滞重的步履踩踏生命的轻盈,厚重的与单薄的、自然的与矫饰的、沉积的与轻飏的……所有纠葛的与芜杂的,在没有回韵的潮湿虚空,孤寂而柔韧地被无限拉长。

评分

吃货本色

评分

我们熟悉的上海味道,原来在很多人的第一眼里并不那么理所应当。某次我在吃现烘出炉的鲜肉月饼,刚咬下去第一口,就听身边一大妈大惊小怪道:&"这个馒头怎么焦掉了?&"雷得我比这块鲜肉月饼还外焦里嫩。食物是用来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法,爱上&"焦掉的馒头&"就是跨过一座桥。

评分

这本书采访了我身边爱吃的朋友。他们一大半是八〇后,另一小半是七〇后,都有二三十年吃货生涯,尚未老去的人生终于有些资本怀旧。前段时间传言泰康牌黄标辣酱油要停产,一群年轻人比老一辈更跳脚。还好停产只是暂时,它终究没有离开,如同这本书里的上海美食,足够经典,但仍可寻得见、吃得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