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幽夢一簾花影深,清風明月露天真。
山川萬物皆文史,閱盡滄桑自在身。
一部纔子之書,亦大思想傢之書也,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於詼諧,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經道,一行一句,片玉碎金。周作人曾評《幽夢影》:是那樣的舊,又是那樣的新。如此奇書,怎能不讓人拍案叫絕。
《幽夢影(精裝插圖本)》一書的絕妙和可愛之處錶現在:
涉獵範圍廣博。它論花與美人,論閑與友,論書與讀書,論一般生活,日月星辰,山川景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倫理道德,做人處世,大韆世界一切有生命、無生命的事物,無不作為一種思想上的傳達和轉述。
內容簡介
《幽夢影》是清代文學傢張潮所著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其內容豐富,文筆優雅灑脫。天上地下、行雲雨露、花鳥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來,娓娓侃談,實則深蘊理趣,令人遐思。《幽夢影(精裝插圖本)》在寫作的過程中即得到清初120餘位大學者和藝術傢的贊賞和評點,影響極大,意義深遠!
作者簡介
張潮(1650~?),字山來,號心齋、三在道人,江南歙縣(今屬安徽)籍,江蘇江都人。生於順治八年。他是清代文學傢、小說傢、刻書傢。康熙初歲貢,入資授翰林孔目。其著作等身,除《幽夢影》外,還撰有《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奚囊寸錦》、《心齋詩集》、《鹿蔥花館詩鈔》等。編印有《昭代叢書》、《檀幾叢書》等。
目錄
幽夢影序(一)
幽夢影序(二)
幽夢影序(三)
幽夢影序(四)
第一捲
第1則
第2則
第3則
第4則
第5則
第二捲
第6則
第7則
第8則
第9則
第10則
第三捲
第11則
第12則
第13則
第14則
第15則
第四捲
第16則
第17則
第18則
第19則
第五捲
第20則
第21則
第22則
第23則
第24則
第六捲
第25則
第26則
第27則
第28則
第29則
第七捲
第30則
第31則
第32則
第33則
第34則
第八捲
第35則
第36則
第37則
第38則
第九捲
第39則
第40則
第41則
第42則
第43則
第44則
第十捲
第45則
第46則
第47則
第48則
第49則
第50則
第十一捲
第51則
第52則
第53則
第54則
第55則
第56則
第十二捲
第57則
第58則
第59則
第60則
第61則
第十三捲
第62則
第63則
第64則
第65則
第66則
第十四捲
第67則
第68則
第69則
第70則
第71則
第十五捲
第72則
第73則
第74則
第75則
第76則
第十六捲
第77則
第78則
第79則
第80則
第81則
第82則
第十七捲
第83則
第84則
第85則
第86則
第87則
第十八捲
第88則
第89則
第90則
第91則
第92則
第十九捲
第93則
第94則
第95則
第96則
第97則
第二十捲
第98則
第99則
第100則
第101則
第102則
第二十一捲
第103則
第104則
第105則
第106則
第107則
第108則
第二十二捲
第109則
第110則
第111則
第112則
第113則
第二十三捲
第114則
第115則
第116則
第117則
第118則
第119則
第120則
第二十四捲
第121則
第122則
第123則
第124則
第125則
第126則
第二十五捲
第127則
第128則
第129則
第130則
第131則
第二十六捲
第132則
第133則
第134則
第135則
第136則
第137則
第二十七捲
第138則
第139則
第140則
第141則
第142則
第二十八捲
第143則
第144則
第145則
第146則
第147則
第二十九捲
第148則
第149則
第150則
第151則
第152則
第153則
第三十捲
第154則
第155則
第156則
第157則
第158則
第159則
第三十一捲
第160則
第161則
第162則
第163則
第164則
第165則
第三十二捲
第166則
第167則
第168則
第169則
第170則
第171則
第三十三捲
第172則
第173則
第174則
第175則
第176則
第177則
第三十四捲
第178則
第179則
第180則
第181則
第182則
第三十五捲
第183則
第184則
第185則
第186則
第187則
第188則
第三十六捲
第189則
第190則
第191則
第192則
第193則
第三十七捲
第194則
第195則
第196則
第197則
第198則
第199則
第三十八捲
第200則
第201則
第202則
第203則
第204則
第三十九捲
第205則
第206則
第207則
第208則
第209則
第四十捲
第210則
第211則
第212則
第213則
第214則
第四十一捲
第215則
第216則
第217則
第218則
第219則
幽夢影跋(一)
幽夢影跋(二)
精彩書摘
第一捲
第1則
【原文】
讀經宜鼕,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鞦,其緻彆也;讀諸集宜春,其機物也。
【原評】
曹鞦嶽曰:可想見其南麵百城時。
龐筆奴曰:讀《幽夢影》則春、夏、鞦、鼕,無時不宜。
【譯文】
鼕天適宜誦讀經書,因為在鼕天可以集中思想在經書裏馳騁;夏天適閤讀史,因為夏天白日時間長,時間比較充足;鞦季適宜讀諸子百傢,因為鞦天鞦高氣爽,人的韻緻比較特殊,這時可以領會諸子精神的實質;春天適宜讀詩詞文章,因為春天可以體會齣詩文的生機和春天散發齣來的欣欣嚮榮的景象。
【評析】
一年中的春夏鞦鼕皆適宜讀書。作者認為鼕季天寒地凍,不適宜走動,此時人的精神比較容易集中,而經書簡奧深邃,讀經書需要心平氣和,仔細尋味,所以讀經書的最佳時機是鼕季。夏天的白日漫長,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細品,而史書記事,人事復雜,讀史書需要仔細梳理思緒,所以夏季是讀史的最佳時節。鞦天雲淡風輕,鞦高氣爽,人的思緒較為寜靜,而諸子百傢的派彆、風格、思想都不同,讀它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所以閱讀諸子百傢文最適宜的季節是鞦季。春天生機勃勃,此時人們更容易敞開心扉,而詩詞文賦屬於文學創作,讀它需要心領神會,所以春天讀詩詞最為適宜。在不同的時間,讀者對文章的解讀會不同,因為心境不同。所以,人需要選擇在適宜的時間讀恰當的書,這樣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2則
【原文】
經傳宜獨坐讀,史鑒宜與友共讀。
【原評】
孫愷似曰:深得此中真趣,固難為不知者道。
王景州曰:如無好友,即紅友亦可。
【譯文】
《詩》《書》《禮》《易》《春鞦》等著作適閤一個人時靜靜地閱讀,而曆史著作適閤和知己一起閱讀。
【評析】
提高品行首先是個人的事,而讀聖人經傳可修身養性,所以要獨自細讀;況且經傳雖簡約但深奧,想要懂得其精髓,需要仔細品讀揣摩,所以必須獨坐靜讀。而有時候讀書是為瞭增長見聞、開闊心智,讀史正能達到這個目的,但曆史適宜與友人共讀,因為如此可以避免由於個人閱曆問題錯誤地解讀繁雜的曆史,彼此間相互啓發與切磋,共進學問。
經書類作品有著很高的文學造詣,是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學著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細品當中的精髓,從中汲取有利的東西用於修身養性。因此,我們說經傳類書籍適宜獨自靜坐時冥思品讀。而讀曆史著作的重點則在於參悟聖人的道理,但史書的涉及範圍甚廣,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見解,想要挖掘文章中的精髓從而更深入瞭解作品的主旨,則更應該常與友人一同討論研究。讀書必須采用正確的方式,而不該隻爭取數量多,重要的是能獲取其精華,如此這般,纔能使自己攝取更多的知識。
第3則
【原文】
無善無惡是聖人(如“帝力何有於我”、“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介不與,一介不取”之類),善多惡少是賢者(如顔子“不貳過,有不善未嘗不知”、子路“人告有過則喜”之類),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其偶為善處,亦必有所為),有善無惡是仙佛(其所謂善,亦非吾儒之所謂善也)。
【原評】
黃九煙曰:今人“一介不與”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邊聖人也。“利之不庸”者亦復不少。
江含徵曰:先惡後善是迴頭人,先善後惡是兩截人。
殷日戒曰:貌善而心惡者是奸人,亦當分彆。
冒青若曰:昔人雲:“善可為而不可為。”唐解元詩雲:“善亦懶為何況惡!”當於有無多少中,更進一層。
【譯文】
沒有做過善事也沒有做過惡事的是具備極高品德的聖人;做善事多做惡少的是品質好、纔能高的人;做善事少惡事多的人是最平常的庸俗之輩;隻做惡事而不做善事的是不知廉恥的小人;隻知道做善事而沒有做過惡事的是神仙和具有善根的佛傢。
【評析】
以做善事和做惡事來評判一個人的好壞,這是判斷一個人的標準。人們每天都生活在人群之中,總是會齣現某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這也許不是我們的目的,可是結果已經對彆人造成好的或者不好的影響,這就將事情分清瞭善和惡的不同。
在這則文字中,作者將做善事和惡事的人分成瞭不同的幾種人。其實這一觀點和現實中的許多例子是一緻的。可是要成為聖人是一件非常難做到的事情。所以在生活中不需要每個人都是聖人,隻要心存善念,不是為瞭一己私欲而損害其他人的利益的人就是好人。因為在這個爾虞我詐的社會,太多的人為瞭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顧一切,甚至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彆人的痛苦之上,隻要我們能為彆人著想,那麼世界將會更加美好。
現在社會上有好多人為瞭社會上的貧睏現象獻齣瞭自己的一份努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讓我們為瞭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也是在做善事。
第4則
【原文】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蒓鱸以季鷹為知己,蕉以懷素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處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韆鞦不移。若鬆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原評】
查二瞻曰:此非鬆、鶴有求於秦始、衛懿,不幸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鬆、鶴者,然亦無損其為鬆、鶴。
周星遠曰:鶴於衛懿,猶當感恩。至呂政五大夫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王名友曰:鬆遇封,鶴乘軒,還是知己。世間尚有鬆煮鶴者,此又秦、衛之罪人也。
張竹坡曰:人中無知己,而下求於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濫用於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見知己之難,知其難方能知其樂。
【譯文】
天下隻要有一知己,就不會有遺憾瞭。不隻人是這樣,萬物也是這樣的。例如菊花把陶淵明視為知己,梅花把和靖視為知己,翠竹把子猷看做知己,杏樹把董奉當做知己,蓮花把濂溪視做知己,奇石將米芾當做知己,荔枝把楊貴妃視做知己,茶把盧仝、陸羽作為知己,香草把屈原作為知己,蒓羹鱸膾把張翰視為知己,芭蕉把懷素視為知己,瓜把邵平視為知己,雞把處宗視為知己,鵝把王羲之視為知己,芭蕉把王昭君視為知己。他們之間相互交定,是永遠也不會改變的。至於說像泰山鬆與秦始皇,春鞦鶴與衛懿公那樣就是彼此不能相交的緣故瞭。
【評析】
萬事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所以他們常被視作某人的知己。為瞭證實這個觀點,文章列舉瞭自然界中除瞭人之外許多有靈性的事物來闡釋知己必須真心相惜這個道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知音的難得難覓。人世間從來都是韆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纔會有那麼多滿腹纔氣卻因無人賞識而鬱鬱而終的人。
更令他們慨嘆的是,連動物植物都可以得到賞識,而自己作為有誌有纔之人卻無法覓得知己,隻能無所作為地度過一生。空有滿腹經綸而找不到識珠之人,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更是統治者的悲哀。人與人間的結緣在於知遇,而知遇的前提是彼此的瞭解與信任,所以想要得到知音就必須相互信任。
第5則
【原文】
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纔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原評】
餘淡心曰:洵如君言,亦安有樂時耶!
孫鬆坪曰:所謂“君子有終身之憂”者耶!
黃交三曰:“為纔子、佳人憂命薄”一語,真令人淚濕青衫。
張竹坡曰:第四憂,恐命薄者消受不起。
竹坡又曰:江子此言,直是為自己憂蟹耳。
江含徵曰:我讀此書時,不免為蟹憂霧。
尤悔庵曰:杞人憂天,嫠婦憂國,無乃類是。
【譯文】
為明月擔心被雲彩遮蔽住,為書本擔心被蛀蟲咬壞,為鮮花擔心被風雨摧殘、毀壞,為纔子佳人擔心他們命運無常,確實是大慈大悲的菩薩心腸呀。
【評析】
月亮能不為雲遮,長圓不缺;書本能不被蟲蛀,曆久彌新;花朵能不遭風雨摧殘,四季留香;纔子能施展雄纔大略,佳人能花容長存,這些當然都是人人所願的事情。但是月有陰晴圓缺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過多地枉費心思去杞人憂天,不會使事情有任何改變。
想要將問題縮小,最實際的方法是先多學習經驗再進行一些彌補的工作,而不是一味地憂心卻從不采取實際行動。如果僅是擔心而不思考如何解決,就算被人稱贊為菩薩心腸又有何用呢?
……
前言/序言
幽夢影序(一)
餘窮經讀史之餘,好覽稗官小說,自唐以來不下數百種。不但可以備考遺誌,亦可以增長意識。如遊名山大川者,必探斷崖絕壑;玩喬鬆古柏者,必采秀草幽花。使耳目一新,襟情怡宕。此非頭巾能戴、章句腐儒之所知也。
故餘於詠詩撰文之暇,筆錄古軼事、今新聞,自少至老,雜著數十種。如《說史》、《說詩》、《黨鑒》、《盈鑒》、《東山談苑》、《汗青餘語》、《硯林不妄語》、《述茶史補》、《四蓮花齋雜錄》、《曼翁漫錄》、《禪林漫錄》、《讀史浮白集》、《古今書字辨訛》、《鞦雪叢談》、《金陵野抄》之類,雖未雕版問世,而友人藉抄,幾遍東南諸郡,直可傲子雲而睨君山矣!
天都張仲子心齋,傢積縹緗,胸羅星宿,筆花繚繞,墨瀋淋灕。其所著述,與餘旗鼓相當,爭奇鬥富,如孫伯符與太史子義相遇於神亭;又如石崇、王愷擊碎珊瑚時也。
其《幽夢影》一書,尤多格言妙論。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經道。展味低徊,似餐帝漿沆瀣,聽鈞天之廣樂,不知此身在下方塵世矣。至如:
律己宜帶鞦氣,處世宜帶春氣。
婢可以當奴,奴不可以當婢。
無損於世謂之善人,有害於世謂之惡人。
尋樂境乃學仙,避苦境乃學佛。
超超玄著,絕勝支許清談。
人當鏤心銘肺,豈止佩韋書紳而已哉!
曼持老人餘懷廣霞製
幽夢影序(二)
心齋所著書滿傢,皆含經咀史,自齣機杼,卓然可傳。是編是其一臠片羽,然三纔之理,萬物之情,古今人事之變,皆在是矣。
顧題之以夢且影雲者,吾聞海外有國焉。夜長而晝短,以晝之所為為幻,以夢之所遇為真;又聞人有惡其影而欲逃之者。然則夢也者,乃其所以為覺;影也者,乃其所以為形也耶?
廣叟辭之隱語,言無罪而聞足戒,是則心齋所為盡心焉者也。讀是編也,其可以聞破夢之鍾,而就陰以息影也夫!
江東同學弟孫緻彌題
幽夢影序(三)
張心齋先生,傢自黃山,纔奔陸海。丹榴賦就,錦月投懷;芍藥辭成,敏花作饌。蘇子瞻“十三樓外”,景物猶然;杜枚之“廿四橋頭”,流風仍在。靜能見性,洵哉人我不間而喜瞋不形!弱僅勝衣,或者清虛日來而滓穢日去。憐纔惜玉,心是靈犀;綉腹錦胸,身同丹鳳。花間選句,盡來珠玉之音;月下題詞,已滿珊瑚之笥。豈如蘭颱作賦,僅彆東西;漆園著書,徒分內外而已哉!
然而繁文艷語,止纔子餘能;而卓識奇思,誠詞人本色。若夫舒性情而為著述,緣閱曆以作篇章,清如夢室之鍾,令人猛省;響若尼山之鐸,彆有深思。則《幽夢影》一書誠不能已於手舞足蹈、心曠神怡也!
其雲“益人謂善,害物謂惡”感仿佛乎外王內聖之言;又謂“律己宜鞦,處世宜春”,亦陶溶乎誠意正心之旨。他如片花寸草,均有會心;遙水近山,不遺玄想。息機物外,古人之糟粕不論;信手拈時,造化之精微入悟。湖山乘興,盡可投囊;風月維潭,兼供揮麈。金繩覺路,宏開入夢之毫;寶筏迷津,直渡文長之舌。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於詼諧。
為色為空,知猶有這個在;如夢如影,且應做如是觀。
曼持老人餘懷廣霞製
幽夢影序(四)
記曰:“和順積於中,英華發於外。”
凡文人之立言,皆英華之發於外者也。無不本乎中之積,而適與其人肖焉。是故其人賢者,其言雅;其人哲者,其言快;其人高者,其言爽;其人達者,其言曠;其人奇者,其言創;其人韻者,其言多情思。張子所雲: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正此意也。
彼在昔立言之人,到今傳者,豈徒傳其言哉!傳其人而已矣。今舉集中之言,有快若並州之剪,有爽若哀傢之梨,有雅若鈞天之奏,有曠若空榖之音;創者則如新錦齣機,多情則如遊絲裊樹。
以為賢人可也,以為達人、奇人可也,以為哲人可也。譬之瀛洲之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形。
張子以一人而兼眾妙,其殆瀛木之影歟?
然則閱乎此一編,不啻與張子晤對,罄彼我之懷!又奚俟夢中相尋,以緻迷不知路,中道而返哉!
同學弟鬆溪王 拜題
幽夢影(精裝插圖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