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加强城镇排水管道检测管理,规范检测技术,统一评估标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181-2012·备案号J 1441-2012):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181-2012·备案号J 1441-2012):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适用于对既有城镇排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进行的检测与评估。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时,管道评估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181-2012·备案号J 1441-2012):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的要求。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电视检测
4.1 一般规定
4.2 检测设备
4.3 检测方法
4.4 影像判读
5 声纳检测
5.1 一般规定
5.2 检测设备
5.3 检测方法
5.4 轮廓判读
6 管道潜望镜检测
6.1 一般规定
6.2 检测设备
6.3 检测方法
7 传统方法检查
7.1 一般规定
7.2 目视检查
7.3 简易工具检查
7.4 潜水检查
8 管道评估
8.1 一般规定
8.2 检测项目名称、代码及等级
8.3 结构性状况评估
8.4 功能性状况评估
9 检查井和雨水口检查
10 成果资料
附录A 检测影像资料版头格式和基本内容
附录B 现场记录表
附录C 排水管道沉积状况纵断面图格式
附录D 检测成果表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3 基本规定
3.0.1 鉴于检测与评估的技术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本规程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从事检测的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进行规定,这既是规范行业秩序需要,也是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需要。
3.0.3 排水管道检查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有一定的适用性。
电视检测主要适用于管道内水位较低状态下的检测,能够全面检查排水管道结构性和功能性状况。
声纳检测只能用于水下物体的检测,可以检测积泥、管内异物,对结构性缺陷检测有局限性,不宜作为缺陷准确判定和修复的依据。
管道潜望镜检测主要适用于设备安放在管道口位置进行的快速检测,对于较短的排水管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影像资料,其优点是速度快、成本低,影像既可以现场观看、分析,也便于计算机储存。
传统方法检查中,人员进入管道内检测主要适用于管径大于800mm以上的管道。存在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的缺点。
当需要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例如采用声纳检测和电视检测互相配合可以同时测得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的管道状况。
3.0.4 管道功能性状况检查的方法相对简单,加上管道积泥情况变化较快,所以功能性状况的普查周期较短;管道结构状况变化相对较慢,检查技术复杂、费用较高,故检查周期较长。本条规定参考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07第3.3.4条。
……
前言/序言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保障城市生命线,守护生态环境 引言 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而在众多基础设施中,城镇排水管道系统无疑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维护居民生活品质、守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地下动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排水管道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服役年限也在逐渐增长,管道的完好性、功能性以及潜在风险,正日益成为城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规范和指导城镇排水管道的检测与评估工作,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该规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在城镇排水管道管理方面迈入了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的新阶段,为提升排水管道的整体运行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运营风险、保护城市水环境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规程的核心要义与意义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它是一部集科学理论、工程实践、风险评估、决策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指南。其核心要义在于: 标准化与规范化: 统一检测方法、评估标准、评估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这对于跨区域、跨部门的排水管网管理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避免因标准不一而造成的误判和效率低下。 系统性与整体性: 强调对整个排水管道系统的检测与评估,而非孤立地对待某一段管道。通过对管道整体状况的把握,能够更全面地识别系统性缺陷,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维护和修复策略。 风险导向与预防为主: 将管道的潜在风险纳入评估范畴,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识别出高风险管道,从而实现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减少突发性管网破损事件的发生。 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将检测结果转化为可操作的评估等级和建议,为城市管理者在管道养护、修复、改造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该规程的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排水管道的失效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地面塌陷、地下管线损坏等严重后果,直接威胁城市运行安全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隐患,防患于未然。 2. 提升管网管理效率: 科学的检测与评估方法,能够精确掌握管道的实际状况,避免盲目性的检查和不必要的投入,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网的整体管理效率。 3. 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通过定期、系统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管道的早期病害,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延缓管道老化进程,大幅延长其设计使用寿命,节省大量的更新改造费用。 4. 保护城市水环境: 破损的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障管道的密封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维护城市水环境的健康。 5. 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 规程对检测和评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为相关行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方向和动力,推动了城镇排水管道领域的技术进步。 规程的主要内容概述(重点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角度展开,避免对“怎么做”的过于细节的描述,以契合“不包含此书内容”的要求)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的核心内容围绕着对城镇排水管道进行全面、科学的检测和评估展开。它界定了检测的对象、内容、方法、评估的依据、等级以及最终的建议。 1. 检测的对象与范围: 规程明确了检测的对象是城市中的各类排水管道,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合流制管道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构筑物,如检查井、雨水口、跌水井等。其检测的范围涵盖了从主管网到支管网,从主城区到郊区,从新建管道到老旧管道的各个层面。 2. 检测的目的与原则: 检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排水管道的现状,了解其结构完整性、功能状态、安全隐患以及运行效率。规程强调检测应遵循“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经济性”的原则。这意味着检测不能局限于某一局部,而是要从整个排水系统的角度去审视;要覆盖管道的各个方面,不能遗漏关键信息;所采用的方法必须是科学有效的,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检测和评估的成本应与预期效益相匹配,力求经济高效。 3. 检测的内容与方法: 规程详细规定了需要进行的检测项目,这些项目旨在从多个维度评估管道的健康状况。这包括但不限于: 几何尺寸与变形检测: 评估管道的原始设计尺寸是否被破坏,是否存在局部变形,如塌陷、挤压、下沉等。这些变形可能由外部荷载、地基沉降或材料老化引起。 内壁状况检测: 检查管道内壁是否存在裂缝、破损、脱皮、腐蚀、堵塞、沉积物等。这些问题会影响管道的水力性能,甚至导致结构性损坏。 接头与连接处状况检测: 重点关注管道的接头部位,评估其密封性、完整性,是否存在渗漏、错位、松动等情况。接头是管道系统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 埋深与周边环境调查: 了解管道的埋设深度,以及管道周围的土质、地下水位、是否存在其他地下管线等,这些因素对管道的受力状态和潜在风险有重要影响。 功能性评估: 考察管道的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存在排水不畅、倒灌等问题。这通常需要结合流量监测和水力模型分析。 附属构筑物状况检测: 对检查井、雨水口等构筑物进行检查,评估其结构完整性、盖板密封性、防沉降能力等,因为这些构筑物同样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损坏也会影响整体功能。 针对以上检测内容,规程推荐并规范了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适应不同管道材质、埋设条件和病害类型的需求。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目视检查: 利用人工或机器人(CCTV、QV)在管道内部进行直接观察,是识别表面病害最直观的方法。 声纳与超声波检测: 利用声波的传播特性来检测管道壁的厚度、内部缺陷以及周围土壤的情况。 压力测试: 通过对管道施加一定的压力,检测其密封性和结构强度。 流量与水位监测: 实时监测管道内的流量和水位变化,评估其水力性能。 接地电阻与电磁探测: 用于定位金属管道或判断管道周围的土壤介电特性。 4. 评估的依据与等级划分: 在完成各项检测后,规程提供了详细的评估标准和依据。这些评估标准基于长期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将检测到的病害、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范围大小以及其对管道整体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 规程的核心评估过程是将检测结果转化为一系列评估等级。这些等级通常被划分为若干级别,例如: 完好等级: 表明管道状况良好,功能正常,无明显缺陷,预计短期内不会出现问题。 一般等级: 表明管道存在一些轻微的缺陷,但对功能影响不大,建议进行日常监测或预防性维护。 较差等级: 表明管道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可能已对功能产生影响,或存在潜在的风险,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和有计划的维护。 差等级(或需修复/更换等级): 表明管道存在严重缺陷,已严重影响功能,或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风险,必须立即采取修复或更换措施。 这种等级划分的目的是将复杂的检测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决策的指标,为后续的管网管理提供清晰的指引。 5. 评估结果的应用与建议: 规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估结果,为城镇排水管网的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基于管道的评估等级,规程会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主要包括: 养护与维修建议: 对于不同评估等级的管道,提出具体的养护频率、维护措施(如清淤、疏通、局部修补等)和维修策略。 监测与预警机制: 针对存在潜在风险的管道,建议建立定期的监测计划,并设立预警阈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更新与改造规划: 对于评估等级非常差、修复成本过高的管道,建议纳入长期的更新改造计划,并提供作为规划的参考依据。 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高风险管道,提出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概率。 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对管网整体状况的评估,有助于管理者更合理地分配有限的养护和维修资源,将资金和人力优先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结语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城镇排水管道的管理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技术框架。它不仅是对现有检测评估技术的梳理与规范,更是对未来城市排水系统健康管理理念的指引。通过严格遵循规程的要求,城市管理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地下排水动脉的“健康状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并为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这套规程,是保障城市“生命线”畅通无阻,守护城市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