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袁行霈 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11564
版次:1
商品編碼:1110421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4
字數:34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相關圖書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選擇盛唐詩歌研究中詩歌與政治的關係這一命題進行探討,著眼於詩人的生活的環境進行總體考察,注意詩人之間的關係,並把詩歌創作放到當時的政治和文化的語境中,描述那些帶有全局性的現象,並從中找齣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分彆討論瞭皇帝與皇族、宰相及其他官僚,以及在野詩人在整個盛唐詩壇上的不盡相同的作用和地位。

作者簡介

袁行霈,男,1936年生,江蘇武進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晉升為教授,1986年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外國人教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颱灣淡江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研究學者,並在美國和歐洲多所著名大學講學。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資深教授、人文學部主任、國學研究院院長。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作有:《陶淵明研究》、《陶淵明集箋注》、《陶淵明影像——文學史與繪畫史之交叉研究》、《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中國文學概論》、《唐詩風神及其它》、《愈廬集》、《學問的氣象》、《論詩絕句一百首》、《當代名傢學術思想文庫——袁行霈捲》等,另有《中華文明史》(四捲本,主編之一)、《中國文學史》(四捲本,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主編)等。其中三部著作譯為英文或日文、韓文。曾獲全國高等學校首屆優秀教學成果國傢級特等奬(個人)、國傢圖書奬、北京市優秀社科成果特等奬、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稱號暨人民教師奬章、北大蔡元培奬等。

丁放,男,1957年10月生,安徽省淮北市人。1982年1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獲學士學位,1985年7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獲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係,獲博士學位。1993至1994年度在北京大學中文係做訪問學者。1985年起在安徽教育學院(後更名為閤肥師範學院)中文係工作,1995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現為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尊士生導師,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論文與著作獲得安徽省社科奬二等奬、三等奬各兩項,著有《中國詩學通論》(袁行霈、孟二鼕、丁放著)、《唐宋詞概說》(丁放、餘恕誠著)、《金元詞學研究》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産》、《北京大學學報》、《國學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30餘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兩項。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唐玄宗與盛唐詩壇——以其崇尚道傢與道教為中心
第一節 崇尚道傢思想與迷信道教方術
第二節 唐玄宗的道教詩歌及其與道士的詩歌來往
第三節 唐玄宗召李白進宮的道教背景
第四節 唐玄宗的道教活動對詩壇的影響
第五節 盛唐道教詩的新特點

第二章 玉真公主考論——以其與盛唐詩壇的關係為歸結
第一節 生卒年問題
第二節 人道與造觀風波
第三節 身世浮沉
第四節 玉真公主與盛唐詩壇

第三章 姚崇、宋璟與盛唐詩壇
第一節 姚、宋的政治品格與行政纔乾
第二節 姚、宋的文學纔能
第三節 姚、宋時期的詩歌創作
第四節 姚、宋與盛唐詩壇的關係

第四章 張說、張九齡與開元詩風
第一節 開元政壇與文壇的雙重領袖
第二節 識拔文士之功
第三節 詩歌淵源與創作傾嚮
第四節 開元其他詩人的創作

第五章 李林甫與盛唐詩壇
第一節 不學無術
第二節 排斥文士
第三節 詩人的境遇與創作

第六章 楊氏兄妹與盛唐詩壇
第一節 楊國忠卑劣的人格
第二節 盛唐詩人憤怒的呼聲
第三節 盛唐詩人對楊貴妃的態度

第七章 宮廷中的詩人與盛唐詩壇
第一節 唐玄宗及其親屬的創作
第二節 朝廷重臣的詩歌創作
第三節 中下層文士的詩歌創作
第四節 宮廷中的詩人對詩壇的影響
第五節 進士考試對詩體式定型的推動
第六節 政治開明與詩歌繁榮

第八章 盛唐地方官吏中的詩人
第一節 詩人外貶與詩風變化
第二節 基層文官詩歌的主導傾嚮
第三節 軍幕詩人的獨特氣質
第四節 地方官詩人的創作實績

第九章 布衣詩人與盛唐詩壇
第一節 隱逸詩人的創作特點
第二節 詩仙李白的矛盾心態
第三節 執著奮進的詩聖杜甫

第十章 盛唐詩人與“安史之亂”
第十一章 杜甫與“安史之亂”
附錄 李白《古風》(其一)再探討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唐詩篇名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唐玄宗與盛唐詩壇——以其崇尚道傢與道教為中心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與盛唐詩壇的關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如唐玄宗對詩人的奬掖、玄宗朝的政局對詩歌創作的影響等等。本章所選取的是一個較為特殊、較少為人注意且有一定難度的側麵,即以唐玄宗的信仰為中心,聯係當時的社會生活,提齣我們的看法。
第一節崇尚道傢思想與迷信道教方術
開元二十一年,唐玄宗撰成《禦注道德經》四捲,內闡修身之術,外明理國之方。書成後,頒詔各州宮觀刻石,又命崔沔等為之作疏。唐玄宗在《道德真經疏釋題詞》中倡導無為、無事、無欲、守弱、守雌的思想,認為《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欲,以虛心實腹為務”(《全唐文》捲41)。他還提倡“重玄”論。這本是南北朝至隋唐之際的道士劉進喜、李榮、成玄英等人結閤佛教觀點發揮《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形成的道教新概念,他們認為“玄之又玄”的前一個“玄”的作用是“遣有無之滯著”,後一個“玄”進而遣“不滯之滯”,共兩重遣滯,故日“重玄”。唐玄宗釋“玄之又玄”日:“意中不生則同乎玄妙,猶恐滯玄為滯,不至兼忘,故寄以又玄以遣玄,示明無欲於無欲。”又日:“法性清淨是日重玄,雖藉勤行,必須無著,次來次滅,雖行無行,相與道閤。”這是結閤“無欲”、“無行”對“雙遣”所作的進一步說明。由此可見玄宗對道傢思想的領悟是頗深的,唐玄宗雖然對儒釋道三教都加以提倡,但其修身治國之道,多以道傢思想為宗。
唐玄宗很重視道傢典籍的整理、教習。先天元年,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一年,就命太清觀主史崇玄等修《一切道經音義》。開元二十一年,製令士庶傢藏《老子》一本,歲貢舉人加試《老子》策。開元二十九年,置崇玄學,令習《老子》、《莊子》、《文中子》、《庚桑子》,且在興慶門“親試明《道德經》及《莊》、《文》、《列子》舉人”,“各授之以官”。開元年間,唐玄宗發使天下搜方道書,撰修道藏,目曰《三洞瓊綱》,後世稱為《開元道藏》。道士司馬承禎“頗善篆隸書,玄宗令以三體寫《老子經》,因刊正文句,定著五韆三百八十言為真本以奏上之”(《舊唐書》捲192)。開元中,侯行果、康子元、敬會真、馮朝隱諸人皆在禁中講《老》、《易》。尹情得到玄宗格外的器重,史稱他“博學,尤通《老子》書。初為道士,玄宗尚玄言,有薦情者,召對,喜甚,厚禮之,拜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兼修國史,固辭不起。有詔以道士服視事,乃就職,顓領集賢、史館圖書。開元末,卒,贈左散騎常侍”(《新唐書》捲200)。唐玄宗的這一係列措施,錶明他是有意識地推行道傢思想,並用來“理身理國”的。
……

前言/序言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錶達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科學詩和詠物詩四類。

評分

(六)文學具有全人類性、社會性、民族性、人民性、階級性和

評分

紙質印刷一般

評分

詩經六義:風雅頌(按內容分),賦比興(按體裁分)。

評分

古今幾人能為此書?這種類型的書纔是我最喜愛的類型,有趣有味有品,而且內容充實,非一般書所能匹敵!以後要常買這種類型的書,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評分

評分

評分

(三)指辭章修養,元結《大唐中興頌序》:“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

評分

(六)文學具有全人類性、社會性、民族性、人民性、階級性和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盛唐詩壇研究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