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以轻松的故事为我们开启了管窥心理咨询和治疗发展历史上大师们人性的一道门缝,无论这些人性是光彩熠熠的,还是如常人般也是有阴影的,它们都是鲜活的、生动的,让人可以深思和反省的。弗洛伊德是个怎样的父亲,他还有过一个小女儿苏菲?《爱的艺术》影响了无数西方人的爱情观,它的作者弗洛姆又经历过怎样的爱情呢?萨提亚家庭治疗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咨询大师里有谁是久病成医?为何说佛陀是东方古代杰出的心理治疗师?此书为你讲述35位治疗大师的人生片段,带你理解心理疗法背后的人性。《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的后记“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历史发展”清晰地梳理了百年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历史和流派脉络,亦是专业工作者的必修课。本书由徐钧著。
目录
推荐序一:意外
推荐序二:认识“翠花”真面目
推荐序三:人性的门缝
自序
前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
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弗洛伊德与女儿苏菲
弗洛伊德之死
兰克(Theodore Reik,1888—1969)
内在的声音
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
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
波林根与中国村庄的故事
太阳父亲
荣格与爱因斯坦的互学之苦
乘火车的治疗
防御性的自我分析报告
费伦齐(Sándor Ferenczi,1873—1933)
费伦齐治疗一匹马
拒绝精神分析
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在命运中的努力
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
仨女孩大战俩母亲大师
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
弗洛姆的爱情
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
安娜和父亲的外套
安娜的个性特质
森田正马(Morita Masatake,1874—1938)
“豁出去了”神经症的自我疗愈
正马与其妻
费尔贝恩
(William Ronald Dodds Fairbairn,1889—1964)
会关怀人的费尔贝恩
小便困难想要自杀
赫伯特·罗森费尔德
(Herbert Alexander Rosenfeld,1910—1986)
抛弃病人的痛苦
温尼科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1971)
所有治疗的开端—倾听
愿我死时是生机勃勃的
甘崔普(Harry Guntrip,1901—1974)
火车上的牧师
一次无声的治疗
比昂(Wilfred Bion,1897—1979)
容器理论
拒绝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梦一样飘然而至的记忆
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
科胡特的追求—“nuclea elf”
放下自我
人性能如是
巴史克(Michael Franz Basch,1930—1996)
细腻的共情
从未解决问题的治疗师
卡尔夫(Dora Kalff,1904—1990)
每一粒沙子都找到了它们的位置
两位心理学家的倒霉事
河合隼雄(Hayao Kawai,1928—2007)
找回根基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
我与你
罗杰斯(Carl Roge ,1902—1987)
人性需何者
来访者教会罗杰斯咨询
大师的有限性
简德林(Eugene T.Gendlin,1926— )
考验了一把罗杰斯
简德林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师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
与死神相遇的梅
离婚后写下爱的经典之作
莱因(Ronald David Laing,1927—1989)
令人震撼的真实案例演示
欧文·亚隆(Irvin D.Yalom,1931— )
遭遇真实的自己
保持初学之心
弗兰克尔(Viktor E.Frankl,1905—1997)
弗兰克尔和悖论治疗
美学意义的精神世界
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1889—1974)
莫雷诺创立心理剧
小28岁的妻子—哲卡
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
萨提亚治疗的诞生
家庭治疗大师哭了
弗雷德里克·皮尔斯
(Frederick Salomon PerIs,1893—1970)
坏孩子皮尔斯
被弗洛伊德伤害了
艾瑞克森
(Milton Hyland Erickson,1901—1980)
策略的智慧
吉米的故事
艾利斯(Alben Ellis,1913—2007)
朗克斯公园的男孩
狗屎主义
贝克(Aaron T.Beck,1921— )
有个抑郁的妈妈
贝克告别精神分析
夏皮罗(Francine Shapiro,1948— )
发现“苹果”的秘密
海斯(Stephen C.Hayes,1948— )
久病成医
平衡的生活
佛陀(Buddha,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4年)
东方古代杰出的临床心理学家
复活生命的芥子
复活生命的芥子的故事之前
慈悲:治疗的共情
舍利弗的智慧
中道
菩萨的恐惧
卡巴金(Jon Kabat-Zinn,1944— )
火星人占领地球
卡巴金的博士论文答辩
后记: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历史发展
精彩书摘
“人无它不可生存,但仅靠它则生存者不复为人。” 这句格言来自著名存在主义关系哲学大师马丁·布伯,它涵盖了生活的两 个层面,呈现着人性的真实。“人无它不可生存”中的“它”,代表着我们为了存在的生活而不得 不去进入的物化世界,这包括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距离尺度、工作技能、社 会常识、生存知识、合理的认知、道德礼仪的适应等。这些物化世界中的 不适应也导致一些心理困扰的产生。“但仅靠它则生存者不复为人”,则代表作为存在于世的人,不能仅 仅为适应以上这些而生活,而忘记自己内心的亲密感、意义、超越等的真 正需要,不然一个人活着岂非太累,或者岂非行尸走肉?马丁·布伯虽然不是心理治疗大师,但他深蕴人性之精髓,年轻时曾 经师从当时著名的精神科专家,也因此对于心理治疗有着深刻的领会。他 的思想灵感又成为许多现代心理治疗大师的源泉,包括心理剧创始人莫雷 诺、以人为中心疗法创始人罗杰斯、完形疗法创始人皮尔斯等,他们的疗 法本质上都是在实践马丁·布伯的哲学。他中年时期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犹太教哲学,晚年移居到以色列 生活。在《我与你》的作品中,他直接谈及心理治疗,表明他如果是一个 心理咨询师,或许他将是一个真正的大师。“真正的心理分析医生与其病人的关系,它同样充分表明了相互性的 标准局限性。如果他只是满足于‘分析’病人,即从其心理世界中挖掘出无意识的 要素,并把通过这种程序加以转变了的心理能量投放到有意识的人生工作 中去,那么,也许他的治疗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在最好的情况下,他能帮 助心理紊乱无序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调整自己、整合自己。但是他却无法完成自己真正的任务—让萎缩的人格中心获得再生。唯有这样的医生方能胜任此任务:他以深邃的眼光洞见到病患心灵中 潜伏的统一性,但若欲如此,医生必要与病人建立人格与人格间的伙伴关 系,切不能把他当做观察、研究的对象。为了把这一统一性解放出来,为 了让病人建立与世界的新和谐并实现其统一性,他的一生必须像教师一样,不仅仅拘泥于两极关系中的自己一方面,且同时要凭借‘现时性’的力 量站到另一极去,设身处地地体会治疗效果。同样,倘若病人竟然进行‘ 总结’,站在医生的一极来体验效果,则这样的特定的‘治疗’关系便不 复存在。在人际关系中,既亲若兄弟,又落落寡合,唯此种人才可治疗他人,教育他人。如果在一种关系里,其中的一方要对另一方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 响,则这种关系里的‘我—你’态度所依据的乃是一种不完整的存在,一 种注定了不可能至于完善的相互性。”P159-161
前言/序言
万千心理: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