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曾國藩文集精粹
:42.00元
作者:陳纔俊主編
齣版社:海潮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年7月
ISBN:9787515701646
字數:400000
頁碼:34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22849636
內容提要
曾國藩一生勤於筆墨,死後留下瞭大量的奏搞、批犢、治兵語錄、詩聯、日記,書劄、傢書、傢訓、雜著等,計約1500萬言。其生前既以聖人自居,則無論奏搞、批犢、冶兵語錄、詩集、日記、書劄、傢書、傢訓、雜著,無不閃爍著“聖人的光芒”,因此頗為後人所注目。曾國藩死後,其晚輩同僚湖廣總督李瀚章(李鴻章之兄)將其遺作匯編成冊,定名為《曾文正公文集》,於1876年刊行於世。後幾經翻刻,便成為我們所見的版本。,曾國藩編著的《曾國藩文集精粹》一書,意在使讀者花費少的精力,對“曾聖人”的內心世界作驚鴻一瞥。
目錄
傢書
修身養性篇
謹守父保身之則
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勸弟不要夜郎自大
勉弟謹記進德修業
不求強記順其自然
息心忍耐養生之本
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隻問積勞不問成名
治身宜以不藥為藥
早起務農疏醫遠巫
治傢理財篇
傢和乃為福澤之根
勉在孝悌上下工夫傢書
修身養性篇
謹守父保身之則
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勸弟不要夜郎自大
勉弟謹記進德修業
不求強記順其自然
息心忍耐養生之本
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隻問積勞不問成名
治身宜以不藥為藥
早起務農疏醫遠巫
治傢理財篇
傢和乃為福澤之根
勉在孝悌上下工夫
贈人乃保盈泰之道
節儉置田以濟貧民
能勤能敬方能興傢
宜教傢人勤勞持傢
切忌不可積錢買田
望教子侄習勞早起
惜餘福僅貴乎勤儉
凡事不可過於奢華
勸學自勉篇
大器晚成不必憂慮
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居傢必須和睦勤奮
盈虛乃為自然之理
寜做君子不做大官
切勿慣於驕奢淫逸
事雖至小所關頗大
寬閑歲月珍惜時光
咬牙礪誌奮勇嚮前
力守悔字硬字兩訣
交友處世篇
交友拜師首要專一
良師益友須常近
交友需要勤加往來
切勿占人半點便宜
患難與共勿有遺憾
不可動輒笑人鄙陋
不宜非議譏笑他人
有負朋友勇於改過
與人交際須常省己
與權貴相交要慎重
為政謀事篇
做官須存敬畏之心
以做官發財為可恥
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規模綜理缺一不可
常傲多言乃敗之根
適意時當盡心竭力
凡事皆宜有始有終
勤政愛民報答君
愛民必去害民之吏
構怨太多影響仕途書劄第二
治身篇
謹守繩墨摒除浮誇
朋友之間互相箴規
依舊持守心中信念
守己之拙不妄悅人
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不宜過早識透世事
稍微寡思以養精神
側聽清議及時改正
以誌帥氣以靜製動
厭惡故作高深之言
於俄頃間較量錙銖
不顧生死不問毀譽
治學篇
明道必須精研文字
小誌大誌均須堅守
吳南屏真豪傑之士
同列並非就是同等
掃蕩舊習赤地新立
敬恒不足百無一成
處世篇
擇取篤實踐履之士
君子之看待施與報
藉硃子談格物緻知
生平為重視友誼
唯有大愚可治大奸
勿因小瑕摒棄纔能
薦舉賢纔彌補過失
依法辦事不可勒捐
厘務利弊自當定奪
皆愛英纔而惡敗類
為政篇
耐得冷清耐得辛勞
內持定見外廣延納
痛恨不黑不白之風
思欲打破陳規陋習
不任實權多受掣肘
非從利者便可從權
是非混淆危害嚴重
人心日菲吏治日壞
屏去虛文力求實際
減掉冗員裁除浮費
在乎得人而非得地
治軍篇
綠營之兵敗不相救
對將官的四點要求
用其所長察其不逮
觀人切勿貴耳賤目
須知兵勇從眾心理
治軍應該適當分權
一自救與破敵宜並重
用兵先自治後製敵
聯絡眾誌兼取眾長日記第三
為學篇
讀書須專一經
作文要盡性情
讀書貴有心得
寫字須立規模
不能小道自域
文章首推韓愈
竭力為義
寫詩兼及辭氣
書法須重意態
氣能扶理以行
交友篇
切忌無禮之言
改過貴有行動
義理為言之要
誌日堅學日卓
以友之言自律
交情有天有人
人不可無良友
和詩慰勞友人
交友須能助益
期望諍友相諫
修身篇
言行持之以恒
古樂陶性涉性
..
奏稿第四
軍事謀略第五
散文第六
雜感筆記第七
詩詞聯語第八
作者介紹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生於1811年,卒於1872年。曾國藩6歲讀書.28歲中進士。初授翰林院檢討,後升禮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鹹豐帝即位後,他先後兼任過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一生官運亨通,曾經十年之中連升十級,一度被當時的士大夫視為從政之楷模:他一生嚴於治軍、治傢、修身、養性,實踐瞭封建士大夫一生追求“立功、立言、立德”的至高追求,因而也被後世許多人譽為“聖人”。
此外,曾國藩也是我國近代史上富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名臣”的美譽,又有“屠夫”、“國賊”的罵名。他在清政府大廈將傾之時受命創立湘軍,進而成功鎮壓瞭“太平天國”。因而被清政府譽為“中興功臣”,同時也被民間唾為“屠夫”。而在他晚年,處理“天津教案”之時,因懾於法國人的威風。甘願殺人賠款,因此也被民間唾為“國賊”。
媒體推薦
讀書之道,杜元凱稱,若江海之侵,膏澤之潤;若見聞太寡,蘊蓄太淺,譬猶一勺之水,斷無轉相灌注、潤澤豐美之象。故君子不可以小道自域也。
——《日記·為學篇》
言物行恒,誠身之道也。萬化基於此矣。餘病根在無恒,故傢內瑣事,立條例,明日仍散漫。下人無常規可循,將來掖眾必不能信,做事必不能成,戒之!
——《日記·修身篇》
治世之道,專以緻賢養民為本。其風氣之正與否,則絲毫皆推本於一己之身與心。一舉一動,一語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風氣。故為人上者,專重修養;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廣也。
——《日記·治道篇》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