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創世紀》是一群年輕的新聞聖徒滿懷新聞理想和産業抱負而茁壯成長及《21世紀經濟報道》成為“中國商業報紙領導者”的創世紀十年記錄,是他們共同的夢想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的見證。這群新聞人用他們的好奇、熱血和勇敢,使《21世紀經濟報道》從一張報紙成長而為一個報係,見證並參與瞭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深刻變革,於跌宕磨礪中逐漸散發齣人類智性的光芒。本書也是精彩的財經媒體案例教科書。
這是一本適閤年輕人閱讀的書,它關乎一個人閱讀當下經濟社會的經驗,字裏行間反映瞭年輕人的銳利觀察力和迅疾判斷力,當然也有這個年齡段不可避免的意氣風發及離愁彆緒。
本書由範以錦、李良榮、喻國明、鬍舒立推薦閱讀。
目錄
序
丘剋軍 一張財經報紙和她的世紀夢想
瀋顥 誰說少年不可以
21方法論
張翔 報紙評論與中國公共領域的結構
王雲帆 中國財媒的重型化走嚮及新一代財經記者的曆史機會
吳伯凡 行業遠見對財經記者的意義
馬騰 日報與電視在突發性新聞事件中的優勢比較
金城 如何建立人脈資源網絡和數據庫
陳晨星 開始前,先問五個問題吧
鄭小伶 紀念一場“媒體圍剿”
王玉德 新聞邏輯與商業邏輯
譚昊 好稿之道:器質與氣質
丁秀洪 新聞寫作二十忌
吳雨珊 讓政策性報道兼具深度和閱讀快感
左誌堅 中國道路,全球價值
左誌堅 特稿:調查如何徹底
楊琳樺 十麵埋伏過,孤獨感不赤裸
羅小軍 引領與超越中國與世界2。0
代波 編輯三宗“最”
於曉娜 香港,那些做“財經狗仔”的日子
吳雨珊 我曾為伊狂
馮啓若 經濟大勢與財經新聞敘述策略的互動關係
徐鋒 我的過客,我的版
劉振盛 新聞的文本如何“性感”
袁一泓 地産的話語權
王晶 與“先進生産力”們共勉
王世玲 “公共政策”新聞煉金術
郎朗 新聞“貧礦”中成長的發稿機器
馬暉 我與李顯龍:一個關於愛馬仕領帶的故事
周斌 老兵不死,老兵隻是換瞭戰場
孫伶 時尚隻是浮雲
汪生科 政經新聞紙的粘性
陳晨星 “國務院會議”與“部委攻略”
葉建國 目光嚮下的找尋
範利祥 區域報道:無法停留
範利祥 瞧,那些“市長粉絲”們
趙憶寜 沒有人能讀到明天的《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部的故事
符定偉 值班備忘:那些漸被遺忘的常識
夏日 21世紀的城堡
楊磊 再不迴憶,大傢都老瞭
張鳳安 21斷代史:聖徒的黃昏
丁秀洪 我的“大學”
付玉 我不是那個祥林嫂
董明潔 露水富貴與八腳貓
周斌 人生若隻如初見
張勇 關於過去,關於未來
程東升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無法放棄
楊穎樺 夜夜夜夜
王傳曉 與理想無關的日子
俞淩琳 記者的“關係學”
何芳 四槍拍案驚奇
文靜 我為什麼樂此不疲
賈海峰 稿王前傳:不能忘卻的理想歲月
孫小林 人氣王孫小林
楊琳樺 此地無人生還
陳龍 當浮一大白
衣鵬 那些在貴報遇見的人
丘慧慧 寫給少年《21世紀經濟報道》
梁鍾榮 21的4年流水賬:那些閃亮的日子
王誌靈 我想和我的青春談談
吳紅纓 煎熬齣動人時刻
徐煒鏇 新聞班往事
硃益民 在21,我抓住瞭青春激情飛揚的尾翼
姚偉 二進山
陳小瑩 緻貴報:4年的暗癢將癢和癢
田新傑 將21世紀進行到底
唐學鵬 誤解
鄧林奕 十年:關於10個人的記憶碎片
徐愷 緻一百年後的你
段曉燕 找到自己
王瑾 本·拉登的故事
張建 無關成長有關痛癢
範璟 21世紀經濟寶島簡介
張友 那些漸行漸遠打雞血的人
鬍穎 十年夢想,吾之十願
盧愛芳 科技無罪
伏昕 站在十年的尾巴上
曾航 受人尊敬,並偶爾讓人羨慕
楊顥 我的“貴報”生涯
趙萍 老兵新傳
楊瑞法 歲月如歌再鑄輝煌
鄧瑤 我的實習生涯
徐萬國 新聞“上山下鄉”
十年問道其命維新
瀋顥 思無邪
劉洲偉 彼岸
陳東陽 在路上
李戎 “創”世紀
劉暉 下一個十年:哥倫布要去哪裏
劉鼕 那些花兒
鄭小伶 貴報十年
王雲帆 這裏有玫瑰,就在這裏跳舞吧
金城 三段金
馬騰 易碎的十年無蹤影
代波 十年
符定偉 鳳者,風
張逸之 自由的框架
鬍娟紅 長鏡頭,分鏡頭和一個文藝女青年的十年
李剛 兩次“空降” 七年之癢
曹蓮英 我生在21最早的一片世界
薑嵐 21於我,如一段兩性關係
顧蓓 那些迷人的往事
編後記
丘剋軍 十年的編撰與一年的輝煌
精彩書摘
日報與電視在突發性新聞事件中的優勢比較
日報(紙媒)和電視各自的優勢都是相對的,有時甚至可以相互藉鑒和互補。前者更多的是話語新聞,隻是運用語言講故事;而後者運用的手段相對而言要豐富一些。但兩者從本質上都是迴歸於新聞,隻不過分彆以文字和畫麵來錶現而已。
我想采用互動的方式來講,效果可能比較好,因為這樣的問題沒有定論,需要大傢一起探討;另外,新聞是實踐性學科,我更希望跟大傢分享一些經驗和方法。
今天我們主要探討在突發性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日報和電視的競爭。比如“9?11”事件,電視的這種滾動報道,其實就跟吃飯和睡覺一樣重要。這對報紙的挑戰非常大。本報的一周三刊的形態其實已經非常接近日報瞭,如何應對電視的滾動式報道的挑戰,這是個非常現實的話題。
對於紙媒和電視在突發性報道方麵各自的優勢,有同學認為電視相對缺少判斷,覺得對紙媒更有期待。但我認為在判斷力方麵,兩者(電視與日報)其實並沒有區彆。事實上,電視音像同樣也是在傳播判斷。比如,鳳凰衛視、BBC和CNN請專傢來談論倫敦大爆炸,它隻是“新聞”嗎?當然不是,它同樣屬於“觀點”。新聞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有力的判斷來自更有力的錶達。
也有同學認為電視與紙媒的競爭涉及采訪方麵的公平問題,電視天然的優勢,使得一些被采訪方更願意接受電視媒體的訪問,有些部門和個人甚至不接受紙媒采訪的。比如,尚福林隻接受CCTV的采訪。對此,我認為有兩個原因:其一,中國的電視媒體具有天然的權威優勢;二是我們的報紙品牌還沒有做到位。如果你的品牌足夠強勢,有足夠的傳播力,他們會拒絕采訪嗎?所以說,這其實並不涉及到是否平等的問題。舉個例子,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失敗兩周之後,傅成玉接受瞭CCTV《對話》的專訪,一個舊聞由此受到廣泛關注。但其實早在兩周前,傅就已在《華爾街日報》上發錶署名文章,闡述中海油的立場和觀點。可見,他其實並非排斥紙媒,而是因為《華爾街日報》有足夠的影響力來傳播他的思想。所以,品牌纔是關鍵,甚至可以說,品牌之間的差異要重於紙媒與電視之間的區彆。
說到傳播力和影響力,有同學或許會說:互聯網近年來在這兩方麵的能力應該是迅速提升的,那是否意味著互聯網將會是紙媒未來最大的敵人?前陣子我在跟美國新聞界朋友談到《華爾街日報》麵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時,他們直言就是如何麵對互聯網的挑戰。我們現在也能看到《華爾街日報》在轉型,而包括《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它們也都在花一半的力量做互聯網(網上新聞)。
但是,中國目前的情況不太一樣。國內的互聯網角色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平颱,其基本功能還是以內容組閤為主。但互聯網一旦擁有瞭獨立的記者和編輯,又有瞭發錶權和責任感,對整個紙媒將會是一種巨大的衝擊。20世紀60年代,齣現廣播電視的時候,紙媒開始齣現大量的解釋性報道,以此作為對抗。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文字畫麵它都可以使用,可以比報紙更為綜閤地體現一個新聞事件。歐洲現在很多紙媒都開始瞭大量地贈報(即使是很好的報紙),因為互聯網太發達瞭。
關於判斷和立場的問題。互聯網也一樣會體現(判斷和立場),隻是會變化方式。互聯網不是隻用小腦工作的,也是會用大腦工作的。我們有大量的同事去互聯網工作之前都是優秀的紙媒記者。而電視與互聯網在一段時間內是互補的,它們之間的競爭要小於紙媒與電視及互聯網的競爭。另外,雜誌受到的衝擊也要小得多。因為雜誌不強調時效性,可以富有個性地強調新聞品質。比如,做一個礦難報道,它可以規避風險,做一則關於美國安全生産的報道。所以,雜誌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做齣紙媒的品牌。
所以,本報正在走日報取嚮的發展路綫,強調快速化,而當即時性新聞(消息性的短新聞)比重加大時,調查性報道和解釋性報道在結構上如何呈現?如果長期走短、快的路綫,競爭力肯定會下降,因為你有的,彆人也會有。所以,我們一定要另闢蹊徑。
另外,有同學提齣:在資源的建設上,有時是不是需要放棄立場?比如,現在的電視媒體有時就是通過這樣來積纍資源的。總體而言,本報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有立場的報紙,相對於官方或有官方背景的媒體來說,它更強調獨立性,是一張有風骨的報紙。
大傢在南方可能感覺不到,在北京感覺就比較明顯:各大部委其實很害怕跟我們打交道的,害怕他們說的話被披露。這就決定瞭我們需要思考是否妥協;如果不妥協,你要采用什麼方式來做,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比如,我們拿到一個部委的新聞稿,它就會要求我們不要改動。或者我們采訪到周小川,他看過稿件之後會來修改,並要求我們就按照他的意見不要再做改動。我們之前做央行銀監局一個關於價格的研究報告,他們就規定我們不許改題目,不許寫編者按,不許寫采訪。在這些情況下,我們做新聞要不要妥協其實是一個矛盾。那麼怎麼把握這個度?或許這是一個隻有在實際操作中纔可能迴答的問題。再比如工行改革,它在那段時間裏,會做一係列的宣傳。這些稿件放在我們這兒,我們是不用的,而且我們基本上不會和它站在同一個立場和角度來談一個問題。你要是不堅持的話,《21世紀經濟報道》給人的鮮明特點就失去瞭。
又比如我們現在跟建行關係還是很不錯的,這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剛開始他們也是不給我們什麼報道的機會,以後慢慢地,他們也會來公關,雙方進行溝通,再後來他們會主動給我們提供一些獨傢的東西。講博弈是對的,可能有些情況下是雙方的妥協,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底綫。
這點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給對方一個印象——你一定是堅持己任的,一定是有立場的。其實,《21世紀經濟報道》廣受尊敬,包括一些部委,雖然有一些不愉快的經曆,但是它還是會尊敬這份報紙,在一些重大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還是會通知我們,告訴我們他們的想法。幾年下來,他們會用這樣的方式與我們溝通。比如他們會說,這是我們的意見,請你們參考。當然,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客觀性調查報道和真實性報道,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電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一些優秀的主持人會成為電視颱的品牌,觀眾是想去看他的節目。我想報紙也應該有這樣的記者,讀者是衝著你而來,品牌記者是報紙發展的基礎之一。
其實,日報(紙媒)和電視各自的優勢都是相對的,有時甚至可以相互藉鑒和互補。前者更多的是話語新聞,隻是運用語言講故事;而後者運用的手段相對而言要豐富一些。但兩者從本質上都是迴歸於新聞,隻不過分彆以文字和畫麵來錶現而已。所以,語言是我們紙媒記者的基本工具之一,大傢也要著力培養駕馭語言的能力。
個性化的語言有兩個基礎需要強調:一個是文化功底,二是個性化的錶述方式。在新聞錶達中,除瞭新聞的基本原則之外,個性化錶達非常重要。有瞭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後,再來探討可能更有益一些。我希望在各位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看到一篇報道就知道是你們其中某一個人寫的。百花齊放,以避免呆闆單調乏味,是《21世紀經濟報道》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
……
前言/序言
創世紀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