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
商品名称: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
ISBN: 1511221780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5月
装帧: 平装
作者:
定价: 15.00
内容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76-2012备案号J1342-2012):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观测网的布设;5.观测孔结构设计与施工;6.观测的内容与方法;7.观测资料分析、整理与管理。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服务于工程建设、环境评价、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地下水观测内容;2.调整了地下水动态观测点的布设密度,突出了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整体概念,将地下水动态观测分为日常观测和统一观测,弱化了统一观测网的概念;3.将水质分析分为常规分析和专项分析,不仅使规程内容更清晰,逻辑更严密,而且更便于实施;4.增加了孔隙水压力观测内容。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观测网的布设
5 观测孔结构设计与施工
5.1 观测孔结构设计
5.2 观测孔施工及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6 观测的内容与方法
6.1 水位观测
6.2 水量观测与调查
6.3 水温观测
6.4 水质监测
6.5 孔隙水压力观测
7 观测资料分析、整理与管理
7.1 -般规定
7.2 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
7.3 水位资料
7.4 水量资料
7.5 水温资料
7.6 水质分析资料
7.7 孔隙水压力资料
7.8 资料管理
7.9 资料成果提交
附录A 工业用水常规分析项目
附录B 测定地下水中不稳定成分的水样采取及保存方法
附录C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
附录D 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记录
附录E 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年报表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这本书,在我的手中散发着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气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我常常想象,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一定隐藏着关于如何“倾听”城市地下“心跳”的奥秘。 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具体描述“动态观测”的?它是否会涉及到对地下水位的逐日、逐月、甚至逐年的变化趋势的记录? 又或者,它还会关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温度、以及溶解氧等关键指标的变化?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埋藏在地下的传感器,它们如同城市地下世界的“眼睛”和“耳朵”,默默地收集着信息,而这本书,就是解读这些信息的“密码本”。 我还想知道,书中对于“规程”的制定,是如何充分考虑城市复杂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例如地下工程建设、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甚至是雨水径流等。这本书的规程,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准确可靠的观测? 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指导,更在于它所传达的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视。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我们所依赖的城市地下水,是如何被科学地“守护”着,也更加理解保护这一宝贵资源的重要性。
评分《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这本书,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科学严谨性和实践指导性。在如今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关于城市地下“脉搏”的详细记录仪。 我很好奇,书中对于“动态观测”的范畴有多广?它是否会涉及到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排泄途径、以及它们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对书中关于观测技术和设备的选择非常感兴趣。在不同的城市地质环境下,选择何种观测井的类型,布设何种水文地质参数的测量仪器,以及如何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本书是否会提供详尽的指南? 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地下水动态观测,来评估城市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案例。例如,大型工程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都可能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本书的规程,是否能为我们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监测手段? 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一套技术规范,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保护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理念。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是如何在地下水的默默支撑下,得以繁荣发展的。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城市的地下水资源都抱有一种敬畏之情,觉得它如同城市的“血液”,默默地支撑着城市的运行。最近偶然翻阅到一本名为《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的书,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极大的兴趣。想象一下,在这本厚重的规程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为了守护这座城市的生命之源所付出的努力。这本书,就像一张藏宝图,指引着人们如何去“探寻”城市地下深处的秘密,如何去“倾听”地下水流动的“心跳”。我好奇的是,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观测步骤?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和图表,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是否会讲述一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因地下水问题而引发的惊心动魄的案例,又是如何通过严谨的规程得以解决的?或者,它会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地下水“奇观”,例如那些在城市角落里悄然涌现的泉眼,或是那些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地下水脉。这本书,仿佛是连接我们与地下世界的一座桥梁,让我期待着通过它的指引,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这座我所生活的城市,不仅有光鲜亮丽的地面建筑,更有深藏不露的地下脉络。它是否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地下水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对这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科学的态度?
评分拿到《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这本书,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关于地下水监测的场景。这本书,仿佛是一份关于城市地下“生命线”的详细地图和操作指南。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动态”的理解有多么全面?它是否仅仅停留在对水位的监测,还是会涉及到地下水的流速、流向、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乃至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想象一下,书中可能详细介绍了各种观测井的设计、布设原则,以及不同类型钻孔的施工技术。 我也很想知道,这本书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检测和预警,是如何进行规范的?在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各种污染物,都有可能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这本书的规程,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和预警机制? 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或许会包含一些案例分析,讲述在实际的城市地下水监测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如何运用这本书的规程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承载着对城市未来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深切关怀。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下水,是如何被科学地“呵护”着。
评分翻开《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股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虽然我对其中的专业术语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严谨和规范,让我对这本书所蕴含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本书,无疑是城市地下水监测领域的一本权威著作,它详细地阐述了在城市环境下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我特别好奇,书中对于“动态观测”是如何定义的?它是否涵盖了从水位的波动,到水温的变化,再到其中溶解物成分的监测?我设想,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仪表盘,记录着城市地下水最真实、最及时的“体征”。而这些“体征”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城市发展密码?它是否会讲述一些在城市规划或工程建设中,因忽视地下水动态而引发的实际问题,以及这本书的规程是如何帮助避免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我甚至可以想象,这本书的读者群,或许涵盖了城市规划师、环保工程师、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对地下水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宝贵的知识库和实践指南。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规程,更能引发我们对于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深刻思考。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涵盖的领域所吸引。在现代城市中,地下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它的“动态”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这本书,仿佛就是一位地下世界的“侦探”,致力于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定义和量化“城市地下水动态”的?它是否会涉及到对地下水位年内、季节性以及长期变化的分析? 又或者,它还会关注地下水的流速、流向的变化,以及它们与城市地表水系统的相互作用? 我对书中关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非常感兴趣。在复杂的城市地下环境中,如何布设观测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以及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解读?这本书是否会提供详尽的指导? 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可能还会涉及一些地下水异常情况的处理,例如突发性的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异常升高,或者地下水质的突然恶化等。这本书的规程,是否能为我们提供应对这些突发情况的预案和指导? 我相信,这本书的读者,一定是对城市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高度关注的专业人士和研究者。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城市地下水的“动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这本书时,我就被它所传递出的专业和严谨所吸引。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我们对地面世界的关注似乎远远超过了对地下世界的探索。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就像一位地下世界的“守护者”,为我们揭示着城市地下水的秘密。 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城市地下水动态”的?是单纯的水位变化,还是更深入地涉及地下水流速、流向、水温、化学成分的变化,甚至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地下工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对书中关于观测方法的科学性非常好奇。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观测井的选址原则、钻孔施工技术、以及不同类型观测仪器的操作规程? 在城市环境中,地下水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如污染、过度开采等。这本书的规程,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从而保障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可能还会包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地下水动态观测,来预测和评估城市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的章节。例如,地下水位的下降是否会引发地表沉降?地下水污染是否会对城市饮用水源构成威胁? 我相信,这本书的读者,定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高度的认同。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野,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城市地下水的“动态”,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究竟有多么重要。
评分《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这本书,仅仅从书名就传递出一种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我不是水文学的专业人士,但我对城市地下水这个话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想象着,这本书就像一本“地下世界的生物钟”,记录着城市地下水系统的每一次脉搏。 我很好奇,书中对于“观测”的深度和广度是如何界定的?它是否会详细描述不同类型观测井的建设要求,例如监测井的井径、井深、滤水管的材料和孔隙度等? 我还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 在城市环境中,地下水可能受到多种污染源的影响,包括工业排放、生活污水、农业化肥等等。这本书的规程,是否能够指导我们如何有效地监测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此外,“规程”二字,意味着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我很好奇,这套流程是如何考虑城市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管网以及人口密度的因素的? 它是否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 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城市地下水的“动态”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观测”和“规程”它。
评分《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这本书,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就觉得它肩负着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在如今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地面上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地下那片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本书,就像是为这片被忽视的空间,量身定做的“健康体检报告”。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界定“城市地下水动态”的?是仅仅关注水位的升降,还是更深入地探究地下水的循环、补给和排泄? 我设想,书中有可能详细描述了各种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流程。想象一下,那些埋藏在地下的传感器,如何默默地收集着关于地下水的信息,而这本书,就是解读这些信息背后的“钥匙”。 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不同城市地质构造下,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差异性?例如,在岩溶地区和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地区,观测的重点和方法是否会有所不同? 此外,这本书的“规程”二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权威性和指导性。它是否会为地下水污染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又或者,它是否会为城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科学性的建议?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保护地下水资源,对于一个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究竟有多么重要。
评分刚拿到《正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这本书,我就被它那严谨的标题所吸引。虽然我不是地质学或水文学的专家,但“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这几个字,已经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想象着,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关于如何监测城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水质的演变、以及地下水流动的方向等等专业知识。这本书,或许就像一本详尽的操作手册,指导着相关人员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下,精准地捕捉到地下水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我很好奇,这本书在规范地下水观测的同时,是否也强调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科学观测,来预测和应对地下水枯竭、污染等问题的策略?我联想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而地下水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地下水系统出现问题,可能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甚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这本书所传达的“规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承载着对城市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它是否会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我们敲响警钟,指引我们走向更明智的用水之道?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更直观地了解到,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理所当然的地下水,究竟是如何被“守护”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