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抑鬱癥治愈筆記1 渡過2接納是最好的治愈 套裝2冊 張進抑鬱癥治療與護理書籍

渡過抑鬱癥治愈筆記1 渡過2接納是最好的治愈 套裝2冊 張進抑鬱癥治療與護理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進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奧華元圖書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10154
商品編碼:10844500507
品牌:奧華元(aohuayuan)
套裝數量:2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渡過:抑鬱癥治愈筆記

作 者:張進 

齣版社:工人齣版社

ISBN:9787500862185

定 價:29.80

編輯推薦

一位抑鬱癥患者從地獄迴歸人間的重生感悟

麵對抑鬱告訴你如何“渡過”,管理情緒與壓力,重塑自我的內心力量

如果你不那麼成功,發現自己沒有嚮上的動力,可以讀讀這本書;

如果你在彆人眼裏很成功,但內心深處鬱鬱寡歡,也可以讀讀這本書。

內容推薦

抑鬱癥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病,發病率很高,並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實際上,中國人對這個疾病的認識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很多人不能正視抑鬱癥。自己不承認,外人不理解。張進這本書,從自己的感受和經曆齣發,既有理論知識,又結閤大量案例,深入淺齣,對這些問題做瞭解答,相可讓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訓,少走彎路,對提高社會幸福指數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簡介

張進,記者、編輯。南京大學文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曾在工人日報社、《財經》雜誌社工作。財新傳媒創辦人之一,是財新傳媒團隊核心成員。現任財新傳媒編委、財新《中國改革》雜誌執行總編輯。


目錄

上篇 他渡 

題記 

相信科學002 

地獄歸來003 

為何抑鬱癥患者容易自殺009 

如何乾預抑鬱癥患者自殺014 

抑鬱癥是心理病變還是器質性病變018 

 zui容易得抑鬱癥023

如何準確診斷抑鬱癥030 

抑鬱癥患者如何用藥037 

雙相是怎麼迴事兒046 

好醫生好在哪裏053 

科學的態度就是對未知常懷敬畏之心058 

揭開抑鬱癥黑箱061


前言

濟世之誌  仁厚之心

□鬍舒立

張進的書齣版瞭,我錶示祝賀。

我和張進相識多年。還記得1988年夏天,7月31日,22歲的張進從人大新聞係研究生畢業,一臉稚氣地站在我麵前,那情形宛如昨日。那時,我在工人日報負責國際新聞部,他給我當記者兼編輯;2000年,張進加入《財經》,後來我們一起創辦財新。現在,他正是財新團隊的核心成員。

還記得我們在工人日報的時候,張進拼命工作,突然得瞭黃疸性肝炎,全身黃染,緊急住院,似乎是禍從天降瞭。我去看他,見他樂天而豁達,纔20多歲的小夥子,對人生竟是有所悟的,我有些觸動。運氣好,病很快痊愈且沒有留下什麼後患,在甲肝患者中當然並不為奇。但我一直覺得慶幸,也覺得張進對疾病的坦然是有作用的。

後來我們同事多年,風風雨雨,起起伏伏,20多年結下極深的情誼,一直覺得他是那麼樂觀、嚮上、年輕、直率,前途無量。不料,三年前,他突然得瞭抑鬱癥。我當時不熟悉這個病,但分明看到這一迴不一樣,不知問題齣在哪裏,也不知如何纔能幫他闖過這一關。

沉屙之中,張進走瞭半年的彎路,受瞭很多苦。我們心痛而無能為力。後來他藉友人相助,幸遇良醫,一旦對癥治療,竟然很快恢復瞭。真正是大喜過望,我們是多麼地開心。

很多得瞭抑鬱癥的人,都遮遮掩掩,羞於承認自己得過這個病。張進則不然。這一迴,他一如既往地坦然麵對人生。在病情好轉的第三天,就寫下瞭自己的病中經曆,發錶在自己的博客上。他對我說,很多患者本人和傢屬、社會,對抑鬱癥太過陌生,他要把自己的經曆公之於眾,希望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訓,少走彎路,少受些苦。

之後,他用瞭很多精力,結閤自己的情況,研究抑鬱癥。他邊學習,邊采訪,邊寫作,寫瞭一係列報道和文章,和患者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他的文章産生影響後,就有全國各地的患者找到他,尋求幫助。他總是盡力而為,有一些患者因他的幫助而受益。

我始終覺得,張進由病而醫,終非專業;他由己及人的關於抑鬱癥的見解和經驗,主要還是參考之用。而他的坦率真誠,他的善良的願望,以及為患者排憂解難的濟世之心,我是很贊賞的。

當今社會比以前復雜很多,人們遇到的矛盾、壓力,麵臨的挑戰也大得多。如何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情緒,是每個人畢生的功課。張進這本書,從自己的感受和經曆齣發,既有理論知識,又結閤大量案例,深入淺齣,對這些問題做瞭解答,相信會對讀者有所裨益。

張進是個有纔華的新聞人,文字修養很深。他的這本書不僅有知、有識而且有趣,文字頗有餘味。這是本書的另一重價值。

鬍舒立,財新傳媒總編輯 

媒體評論

張進是個有纔華的新聞人,文字修養很深。他的這本書不僅有知、有識而且有趣,文字頗有餘味。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價值。

——財新傳媒總編輯 鬍舒立

張進的這本書,從患者感受齣發,對抑鬱癥做瞭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深入淺齣,引人入勝,很多地方比我們醫生說得都清楚,這是很不容易 的。

——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 薑濤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他渡

【題記】

相信科學

“渡”者,由此案到彼岸也。佛教以此岸喻生死輪迴,彼岸喻涅磐聖地。所有人皆在生死中,故皆在此岸;而覺悟者,則已從此岸,渡煩惱河,抵達彼岸。從此岸到彼岸,是一個人終生的修為。

但抑鬱癥患者不在此列,因為他們所處並非人間。毫不誇張地說,抑鬱癥患者生活在一個玻璃罩中,外部的世界,現實、透明、看得見,卻是隔絕的。對於他們,“渡過”不隻是宗教情懷,更具有實實在在的拯救的意義——從地獄迴歸人間。

故此,本書的書名,以及上中下三篇,都以“渡”為主題。上篇“他渡”,意指現代醫學對患者的拯救。其中第yi篇《地獄歸來》,是我的自述,迴憶瞭從患病到臨床治愈的經過;接下來幾篇,是我病愈後鑽研精神醫學的心得體會。

對於中度以上抑鬱癥患者,接受“他渡”,即現代醫學的乾預,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科學的信念。希望我寫的係列文章,能夠讓患者相信科學,麵對現實,積極求治,以配閤的心態,完成現代醫學對自己的拯救。

地獄歸來

患病

從2012年初到3月,我逐漸發病。 zui初的病象是失眠,每天睡眠越來越少,後來發展到服用安眠藥也徹夜不眠的程度。

3月中旬,在連續兩周徹夜不眠後,身體終於崩潰,不得不離開瞭工作崗位。

病休之初,自以為隻要好好休息,恢復睡眠即可。豈知越來越惡化,每天完全睡不著。每次都是在睏倦昏沉到即將入睡之際,會突然心悸,然後驚醒。記得當時我給一個朋友發短信描述說:“感覺有一個士兵把守在睡眠的大門口,當睡意來臨,就用長矛捅嚮心髒,把睡意驚走。”

在失眠的同時,身體癥狀開始齣現。頭痛、頭暈、注意力無法集中,沒有食欲,思維遲緩,做任何事情都猶豫不決。自己明顯覺得變傻瞭。

求醫

病休兩周後,在朋友的提示下,終於猶猶豫豫地去安定醫院看病。醫生給齣診斷:中度抑鬱偏重。開瞭三種藥:羅拉、氫溴酸西酞普蘭片、三辰片。

這三種藥,西酞普蘭片是主藥。起初每日服用一粒。一周後加到一粒半;再一周後加到2粒。服藥之初,由於羅拉片的鎮定作用和三辰片的催眠作用,睡眠稍有改善,每晚能睡四到五個小時。

但是,情緒、思維和行動力沒有絲毫改善。就這樣熬瞭兩個月,醫生終於決定換藥:把西酞普蘭片逐漸減量至一粒、半粒;同時新加一種藥,即米氮平,劑量在一周內從半粒加到1粒半。

米氮平有極強的催眠作用。剛服用時,睡眠有所改善,可以不用服三辰片,就能睡五至六個小時。但隨著身體産生耐受性,催眠效果遞減。

同時,其他癥狀沒有絲毫改善。每時每刻,大腦都像灌瞭鉛,或者像被一個無形之手攥住,昏昏沉沉,思維緩慢,說話磕巴;胸口火燒火燎地難受;不想做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很猶豫畏縮;不想說話,不敢接熟人的電話,不看短信,或看瞭短信也不迴。當然不想見任何人。每天早晨從一睜眼開始,就不知道這一天怎麼度過。躺在床上,或呆坐著,或在房間裏走來走去。就這樣慢慢地耗著時間。

後來,我看到美國作傢安德魯·所羅門在《憂鬱》一書中,描寫自己的病況,感同身受。他是這樣寫的:

“人類文字中對於崩潰階段的憂鬱癥描述並不多,處於那個階段的病人幾乎全無理智,但他們卻又需要尊嚴,一般人往往缺乏對他人痛苦的尊重。無論怎樣,那都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當你陷入憂鬱的時候。

我還記得,那時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為太害怕而無法起來洗澡,但同時,心裏又知道洗澡其實沒什麼可害怕的。我在心裏復述著一連串動作:起身然後把腳放到地上,站起來,走到浴室,打開浴室門,走到浴缸旁邊,打開水籠頭,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體,衝洗乾淨,站齣來,擦乾,走迴床邊。十二個步驟,對我來說就像經曆耶穌的艱險曆程一樣睏難。我用全身的力氣坐起來,轉身,把腳放到地上,但是之後覺得萬念俱灰,害怕得又轉過身躺迴床上,但腳卻還在地上。然後我又開始哭泣,不僅因為我沒辦法完成日常生活中 zui簡單的事,而且還因為這樣讓我覺得自己愚蠢無比。”

轉機

在無助和絕望中,時光之水無聲無息地滑過。到瞭2012年6月上旬,醫生給我下瞭“重度抑鬱”的判斷。勸我住院,做電擊療法。

我不能接受住院和電擊。混沌中,接受一個朋友的意見,決定換醫生、換藥。

這次,找的是安定醫院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薑濤醫生。他的用藥風格和前一位醫生迥然不同。他果斷地讓我停用原先的三種藥,開瞭四種藥:奧沙西泮、瑞波西汀、米氮平、艾司唑侖。(奧沙西泮是鎮定藥,瑞波西汀是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抑製劑,艾司唑侖是安眠藥)

一周後復診,又開瞭三種藥:碳酸鋰、捨麯林、思諾思。(碳酸鋰是情緒穩定劑,捨麯林是另一種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再攝取抑製劑,思諾思是另一種催眠藥)

在、服用這些藥後,我逐漸齣現嚴重的副作用:頭疼、頭暈、內熱、尿瀦留、震顫,等等。記得震顫 zui嚴重的時候,手抖得無法用筷子把飯菜吃到嘴裏;喉嚨無法發聲,說話像低吟,一天裏說不瞭幾句話;雙腿發軟,邁不開步子,走起路來覺得高低不平,下不瞭樓梯;味覺失靈,嘴巴發苦。

這些天,是我有生以來 zui痛苦的時期。同時服用這麼多種藥(加在一起每天服用十幾粒),藥的正作用沒有産生,副作用卻一個不拉地齣現瞭。

那一段時間,內心充滿瞭絕望,不知道哪一天是終點。我對自己說:“熬瞭四個月,終於是這幾種藥把我打跨瞭。”

完全是靠理智,遏製住想自殺的念頭。記得那時乘電梯,都用理智告訴自己,遠離電梯旁的窗口。就怕自己瞬間衝動一躍而下。

恢復

不幸中的萬幸,在服藥第16天,我隱隱約約感覺到藥起效瞭。

zui初的跡象是自己可以看手機瞭。我的手機是在3月新買的,因為患病,其功能一直沒有開發。在換藥後的第16天,百無聊賴中,我拿過手機,信手試瞭試各項功能。突然發現:我居然注意力集中半小時做瞭一件事情!我算瞭算服藥時間,內心萌生齣希望:藥可能起效瞭。

第二天,藥效越來越明顯。我可以集中注意力看電腦,可以看書。明顯感到自己頭腦清醒,思考問題有瞭係統性,做事有主動性。也不怕見人、接電話、迴信息瞭。

同時發現自己開始有瞭願望。在街上看到過去喜歡吃的東西,很自然産生瞭想吃的願望;見到同事和朋友,也會産生久違的親切感。

當我發覺自己重新恢復瞭情感能力時,內心的狂喜難以言喻。要知道,一個人,如果失去瞭願望和情感,那就不是一個人,而隻是一具軀殼,是行屍走肉瞭。

 zui初恢復的幾天,我情緒高漲,睡眠又大幅度減少,甚至有一次徹夜不眠。當我把這個跡象告訴我的主治醫生時,他當即對用藥做瞭調整:減少瞭瑞波西汀和捨麯林的劑量,新開瞭奧氮平。(奧氮平主治精神分裂癥,但有壓抑興奮的效力)

又兩周後,徹底停掉瞭瑞波西汀,捨麯林減半。

又兩周後,再增加一種藥:拉莫三嗪(屬情緒穩定劑)。

我對此大惑不解:為什麼藥見效後,要停掉有療效的藥,而新開彆的藥?同時不但不減藥,還要加藥?

醫生迴答:我患的病不是簡單的抑鬱癥,而是雙相障礙中的軟雙相。

大意是說:抑鬱癥分單相和雙相。單相抑鬱是典型的抑鬱癥;雙相抑鬱則不但有抑鬱,且同時伴有興奮。

但雙相的錶現又韆差萬彆,可大緻分為I型和II型。I型是典型的雙相,即錶現齣過度的興奮和躁狂。對於I型,不能使用單純的抗抑鬱藥物,否則不但不能減少抑鬱,反而會促發從興奮到抑鬱快速循環, zui終導緻耗竭。

II型是非典型雙相,即軟雙相,大意是以重度抑鬱為錶徵,躁狂跡象則不顯著。所謂軟雙相,即是在發展成典型雙相前的過渡狀態。錶現為起效快、少睡眠、做事說話快而多等特點。

目前,我仍然服用六種藥:捨麯林(早晨1粒)、奧氮平(晚上1粒)、碳酸鋰(早晚各2粒)、奧沙西泮(早晨和中午各半粒,晚上2粒)、拉莫三嗪(早晨四分之一粒)、思諾思(臨睡前1粒)。

雖然我非常不願意吃這麼多種藥,但畢竟靠這些藥,使得病情越來越穩定。

並且,已經可以上班瞭。現在, zui重要的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感受

患病5個月,有這幾點體會:

1.如果患病,要承認現實,麵對現實。不要遮遮掩掩,羞於承認自己患有精神類疾病。

2.抑鬱癥是一種器質性疾病,而非簡單的心理問題。要及時到專業醫院,找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看病。

3.堅持服藥。治療抑鬱癥的用藥原則是“足量足療程”。大部分抗抑鬱藥起效至少兩周,韆萬不能因為藥的副作用大而自行減藥和停藥,否則前功盡棄。

4.正確的心理治療隻對輕度抑鬱癥患者有效。如果抑鬱癥發展到中度和重度,隻能先靠用藥改善大腦神經遞質的失衡,再考慮心理治療。中藥對抑鬱癥的療效尚不確切。

5.堅持、堅持、再堅持。對於嚴重的軀體癥狀和內心的絕望,隻能靠意誌熬過去,彆無他法。尤其在服藥的前兩周(即正效應未齣現而副作用嚴重時),一定要用理智讓自己不具備自殺的條件。

據統計,抑鬱癥患者中,三分之一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發展成慢性,三分之一自殺。一定不能讓自己成為 zui後的三分之一。

6.不要讓自己閑著,努力思考一些事情,做一些事情。盡可能做一些工作。工作本身就是 zui好的治療方式。

為何抑鬱癥患者容易自殺?

很多抑鬱癥患者都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封閉是他對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禦方式。封閉可以緩解患者的傷痛,但卻會構成新的心理障礙。自殺是另一種防禦方式,或許可以稱之為終ji防禦。這種防禦 zui快捷、 zui有效,也 zui徹底,隻不過,它帶來的是毀滅。i

中國有病曆記錄的抑鬱癥患者超過3000萬人,如果加上未曾就診的患者,保守估計約9000萬。抑鬱癥患者 zui嚴重的後果是自殺。據一項統計,在中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鬱癥患者。

上海精神科醫生顔文偉曾經有一個估計:抑鬱癥患者如果不予治療,約三分之一會自然恢復正常,大概需時半年到一年;另三分之一會反反復復,拖成慢性;再三分之一 zui終會選擇自殺。

這兩年,有不少抑鬱癥患者或其傢人來谘詢我,我往往會詳細詢問他是否有過自殺意念。在我看來,抑鬱癥患者産生自殺意念,再正常不過。

曾經有一個朋友,因為嚴重失眠、情緒長期低落來找我,讓我判斷他是不是抑鬱癥。我詳細詢問後, zui後問瞭一個問題:“你想過自殺嗎?”他迴答:“自殺……自殺是唯yi嚴肅的哲學問題……”我打斷他:“不談哲學,就說你 zui近有沒有具體想過自殺。”他迴答:“沒有。”我說:“恭喜你!你還算不上抑鬱癥。”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