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价:35.00元
作者:高德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9959627
字数: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399kg
编辑推荐
《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编辑推荐:洗脑是所有公司不愿意承认,却是真实存在的公司潜规则。它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无孔不入。阅读《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你将获悉:怎样快速说服别人,让人无条件相信你?如何给人完美的第*印象,培养无法抗拒的个人魅力?如何走进他人的大脑,控制他们的思想?怎样引导他人的情绪,并将你的意志灌输给他们?如何构建一种信仰,为别人造梦?……
全球*高端隐秘的心理学课程,一次彻底改变你思维逻辑的头脑风暴!白宫智囊团、美国FBI、全球十大上市公司总裁都在秘密学习!
内容提要
《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是一部让你变得更加聪明的书,它是一场头脑风暴,注定改变你的思维逻辑。作者结合15年经验5万份资料3000次实验调查,从心理学上解读世界各隐秘部门、知名的领导人物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理念与程序把自己变成一个宗教,在跟不同的角色合作时都能有逻辑地说服对方、说服一个团队甚至说服一个国家,这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同时,作者让你从本质上全面了解洗脑真相,让你能够从根源上学会区分:什么样的洗脑是一种激励,什么样的洗脑是个美妙的陷阱,作为我们个人如何获取“洗脑术”里的正能量,并巧妙运用到人际沟通、高端谈判、公关危机、品牌营销、企业管理、情感对话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录
前记001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002
第*章赢家不会告诉你的事情001
赢家怎样控制世界?003
违反“成功理论”的智力游戏006
阶层分化背后的秘密013
从复杂到简单需要的时间016
什么人才可以赢?019
第二章苹果的滋味023
“在这儿我可以赢得全部!”025
使人对你产生幻想037
有一双手握住方向盘041
画什么样的苹果?046
跳槽背后的动机049
别忘了,来点实际的!053
第三章引爆心理情绪057
利用公众情绪059
判断和引导趋势063
将你的追求变成集体的期待065
掌握读心术067
第四章你应该如何掩盖真相?077
为什么要进行逻辑洗脑?079
信息控制和宣传网络083
危险的钢丝:意象催眠088
怎样回答你想逃避的问题094
假如明天就要破产101
第五章宗教式洗脑105
一切有信仰的人都是“极端分子”107
传播和灌输你的价值观109
个人崇拜的建立114
什么是真正的团队?116
让某种观念成为“条件反射”120
第六章“让人无条件相信你”的说服力123
有选择地组合信息125
一句话快速说服129
满足需求和给他安全感131
重要的是达成下一步133
对突发情况的漂亮处理135
第七章印象洗脑和品牌营销137
“第*眼”效应139
相信我就等于选择了成功:成为导师141
名声、金钱和权力143
如何培养无法抗拒的个人魅力?145
第八章距离和神秘感153
拒绝打扰的时段155
“让我们成为朋友?”!158
守住你的秘密160
高素质的废话162
一些不可缺少的怪习惯165
10%:这是你能透露的部分169
第九章对无关紧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诱171
“我这么做是因为有好处!”173
人的欲望从何而来?180
惩罚和奖励:残忍无情的加减法182
得到他们的兴趣192
透明的帘子197
第十章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危险魔力201
面对这个世界,你有三种选择203
训练你的技巧,而不是盯着目标206
戴上一件仁义的面具209
制定你的经济和管理策略212
请相信自己明天就会一无所有!214
小测试:你是否是*受各大公司欢迎的经理人?217
作者介绍
作者:(美国)高德
高德,英文名格兰德(Grand),旅美华人,曾经任职于美国联邦调查局,后离开了FBI,在华盛顿开办了一家神秘的培训班,报名费高达10万美金。专为北美地区的私人老板或企业总裁提供秘密课程,一时间,他的培训班门庭若市,微软、美孚、麦克森和N等知名的商业及传媒集团均有人成为了他的客户,就连美国军方下属的心理康复机构也邀请他合作。但在FBI的干涉下,格兰德的培训只开了不到一年就悄悄关闭,理由不得而知。随后,他开始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中高层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并创建了高德调查公司。
文摘
版权页:
使人对你产生幻想
你是否清楚,凡是一些魅力四射的人物,他们都或多或少具备某种高明的催眠手段?
出色的演讲者通常会带给听众不同的幻想,他们在听演讲时不是在接受道理,也不是听人告诉自己如何生活,而是在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在寻找生命的信仰和近在眼前的“世外桃源”。
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常让女人产生性幻想。当然反过来同样适用,一个男人看到心仪的女人,一定在脑海中设想如何跟她上床,或者在梦里和她做爱。
人们把内心的强烈愿望嫁接到了这样的人身上,“幻想”通过他得到实现,这是深层次的心灵控制。许多女孩失恋以后便痛苦地跳楼自杀,对生活失去信心;有些员工在公司倒闭以后得了忧郁症,难以接受到其他单位工作的“残酷现实”。
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幻想破灭了。
一个触手可及的前程
另一种幻想是关于梦想的,假如你能制造梦想,你就在今天的世界成功了一大半。
你给了人们一个触手可及的前程:“跟着我,你将成就事业,实现你的价值观,得到一个完美的人生。”他会为此产生强烈的寄托和期待,希望在你的带领下,来完成这一目标。
企业领袖的魅力,根源于此。伟大的企业家身边都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紧紧跟随着带头人的脚步,崇拜并支持他的一切决定,义无反顾地奉献青春乃至一生,只因为他们相信:“我的梦想承载在这个人的身上!”
史玉柱、马云、张朝阳、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他们都是这么成功的,制造梦想,提供前程,然后聚拢一批富有才华的人。
这也是政客*经常玩的把戏,有机会你可以到美国听一下总统和州长竞选的演说词,认真研究一下他们在过去、今天及未来的种种许诺。他们甚至承诺在没有河流的地方建桥,在地球与火星之间建造一座通道,让你开着汽车驶向遥远的金星并保证你的旅途安全。
从总统制建立以来的二百多年间,美国总统和州长的所有承诺,除了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部分,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在“计划时间”内得到了实现。
如果你答应给他一张选票,他甚至愿意把你送上太空。当然是免费的,但当他坐上州长或总统的宝座,他第*时间就忘了你的名字,还有承诺实现的一切。
可是,为何人们还是疯狂地痴迷于总统制呢?根源在于,制造“幻想”的流水线日复一日地工作,总有些新的愿景被生产出来并兜售给大众。这是精英对大众善于遗忘的人性弱点的利用。对人们来说,幻想是第*位的,人们每天都在计划第二天的事情,只要有可能变得更美好,他们愿意付出代价。
至于能不能真的实现,有时并不是政客关注的焦点,但他们会为此做些什么,让你肯定他们的努力。
1.我会把一份美好的前景放在你的面前,这是我的承诺。
2.这份前景让你感动,为之付出你的全部,并听从我的引导和操纵。
3.当它不能实现时——不,它本可以实现,但我已经尽力了,我们进行了共同的努力。并且,我认真履诺的行为让你更加感动。
4.此时,你关注的焦点已不是目标的实现与否,而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这段历程。
股民将希望寄托在了巴菲特的身上,哈撒维公司的股东也是如此,在幻想如此强烈的前提下,就不会有人在乎他自己得到了多少,以及是如何做的。
在这种财富分配的过程中,洗脑便以此种方式存在:因为寄存的幻想和期待,人们心甘情愿将财富的大多数分配出去,自己只留下一小份。
“他可以让我发财,那么他发更大的财,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也可以告诉你,美国的世界警察地位,就是这么建立的。无数的国家这样想:“它能给我带来安全,它想取走什么,就让它拿好了。我不在乎它的军队经过我的领空,驻扎在我的陆地。”
就如同美国在东亚地区尤其是日韩的地位,以及日韩两国面临的处境,便是此“幻想”的结果。当我还在FBI工作时,这样的话题是同事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无数次地分析这些事情之间的联系,以及国家和个人心理的异同。
得出的结论是,任何生命个体与国家个体之间,都存着某种思维的类似。换句话,国家思维正是个体思维的集合体。两者之间,只有洗脑的领域不同,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就像在我眼里,一名中东恐怖分子的招供,和让一名来自俄罗斯的间谍反水,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和国家,与美国人的利益需求千差万别,但在审讯技巧和洗脑的流程上,从来不会有重大的差异。
序言
这本书写给聪明人、笨人和一切希望清醒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人。
本书并不宣扬工具化的、任何用于不当之途的理论和方法。我们也绝然没有此类内容,并向读者保证,我们只是讲出了一些可以让你活得更幸福和更富有意义的方法。
我们只想说,当你明白一些真相以后,你会发现使自己变得强大的光明之途,不再经常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不再抱怨自己本可做得更好,甚至不再浑浑噩噩。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很难,但需要义无反顾。
人们不可能始终保持警惕。人们很轻易地陷入各种洗脑的环境,在被洗脑之后,人可以变得聪明,也可以更加愚蠢。人们为各种“骗局”付出热情。但我们至少能够做到,当你看到这样一本书时,你会突然发现,这是一本可以让自己变聪明的书。
我们能够去做真正智慧的事情,为你提供一种分析的视角,打开一扇高级智能的窗口。现在,运用它,来让你成为一个明智和理性的人。
谨以此书,向我的人生导师艾伯特·威廉姆斯(Albert williams)致敬!
《洞察之眼:探寻说服的艺术与逻辑》 卷一:语言的脉络——搭建理解的桥梁 在信息洪流奔涌不息的时代,沟通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我们认知世界的边界。然而,简单的信息传递往往不足以触及人心,更难以为思想的种子播下生根发芽的土壤。真正的说服,并非强制灌输,也非花言巧语的蒙蔽,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严谨逻辑与情感共鸣的对话艺术。《洞察之眼:探寻说服的艺术与逻辑》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深入探索人类思维奥秘的旅程,揭示如何构建清晰、有力的论证,最终实现思想的有效交流与观点的转化。 本书并非一味强调某种特定的说服技巧,而是着眼于打磨读者自身思维的基石——逻辑与洞察力。我们将从最基本的语言逻辑出发,解析词语的精确性、概念的辨析以及命题的构建。你会发现,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而每一个句子都可能隐藏着推理的链条。通过学习如何审视词语的指向性,辨别其潜在的歧义,以及掌握如何清晰地界定概念,你将能够构建出言语的坚固堡垒,使其难以被含糊不清或偷换概念的论调所攻破。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论证的结构。一个有效的论证,就像一座精巧的建筑,需要稳固的地基、有力的梁柱和严丝合缝的连接。本书将剖析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不同方式,阐释前者的确定性与后者的概率性,并提供识别和构建各种逻辑谬误的实用方法。你将学会如何识别“滑坡谬误”的危险诱导,如何洞察“稻草人谬误”的虚假攻击,如何辨别“诉诸权威”的滥用,以及如何规避“循环论证”的逻辑怪圈。这些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我们在日常交流中保护自己免受不良影响,同时也能构建更具说服力论证的“防弹衣”与“利器”。 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是说服的另一重要维度。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认知都深受其成长环境、过往经历、文化背景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影响。《洞察之眼》将引导你进入“同理心”的领域,学习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担忧、需求与期望。这并非要求你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为了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找到可以与之对话的语言,搭建起跨越分歧的桥梁。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分析对方论点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动机与假设,从而更精准地回应,而不是进行无效的“鸡同鸭讲”。 卷二:洞察的深层——挖掘思维的动因 说服的艺术,其核心在于对人心的深刻洞察。除了逻辑与语言的技巧,理解人类情感、动机与决策过程,才是通往真正说服的关键。《洞察之眼:探寻说服的艺术与逻辑》将带领读者超越表象,触及人类思维的更深层次。 我们将探索“认知偏差”这一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你是否发现,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相信那些与自己已有观点一致的信息(确认偏差)?你是否意识到,过去的成功经历有时会让我们忽视潜在的风险(可用性启发法)?本书将系统梳理各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并展示它们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判断与决策。掌握这些,不仅能帮助你更客观地认识他人,更能让你在沟通中避免陷入这些思维陷阱,甚至巧妙地利用这些心理机制,以更具包容性与理解性的方式引导对方。 此外,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动机理论”。人类的行为,无论多么复杂,往往都可以追溯到某些基本的需求与动机。从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从社交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理解这些层次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他人的反应,并找到触动他们内心的“开关”。本书将分析如何识别对方在不同情境下的主要动机,并针对性地调整你的沟通策略。例如,对于注重安全感的人,强调稳定与可靠性;对于追求成就的人,突出创新与发展。这种基于动机的沟通,往往比纯粹的逻辑说理更能引起共鸣,也更容易获得积极回应。 “价值观”是塑造个体行为与态度的另一股强大力量。每个人的价值观体系都是独特的,它决定了什么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有意义的。本书将引导你学习如何识别并理解对方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将你的观点与他们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当你的提议能够契合对方珍视的价值观时,说服的阻力将大大降低。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沟通中展现你的观点与对方价值观的契合度,例如,如果对方重视家庭,你可以强调你的建议如何能带来家庭的幸福与安宁;如果对方崇尚公平,你可以突出你的方案如何能促进社会公正。 “叙事的力量”是本书着力探讨的另一重要环节。人类天生喜欢听故事,故事能够以一种直观、生动的方式传递信息,触动情感,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洞察之眼》将分析优秀故事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运用故事来支持你的论点,使你的信息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从个人经历到历史事件,从寓言故事到生动的案例,学会讲好故事,将为你的说服增添无与伦比的魅力。 卷三:实践的智慧——构建连接与信任 真正的说服,最终体现在关系的建立与信任的巩固上。它不是一次性的攻防战,而是一个持续互动的过程,需要耐心、真诚与长期的经营。《洞察之眼:探寻说服的艺术与逻辑》的最后一卷,将重点聚焦于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际沟通中构建有效的连接,并赢得他人的信任。 “积极倾听”是建立有效连接的首要条件。我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忽视了认真倾听对方的言语。本书将深入剖析积极倾听的技巧,包括如何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以及适时的反馈来表明你在认真关注对方;如何通过提问来澄清疑虑,深入理解对方的意图;以及如何避免打断与评判,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沟通环境。当你让对方感受到被倾听、被理解时,他们才更有可能敞开心扉,愿意倾听你的声音。 “提问的艺术”在说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恰当的提问,可以引导对方思考,发现自己的盲点,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观点。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提问,例如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引导式问题以及反思式问题,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你将学会如何运用提问来激发对方的思考,如何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走向你所期望的方向,而又不让他们感到被操控。 “建立信任”是说服的基石。没有人愿意被一个不信任的人说服。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真诚、一致性、可靠性以及展现专业知识来赢得他人的信任。我们将分析“承诺与兑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每一次互动中展现你的正直与品格。信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一次真诚的沟通,每一次信守的承诺,都在为信任的基石添砖加瓦。 最后,《洞察之眼》将引导读者审视“情境与时机”。并非所有的观点都适合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进行表达。本书将分析如何评估沟通的时机是否恰当,如何根据不同的沟通情境(如正式会议、非正式交流、网络对话等)调整你的策略。学会选择最佳的时机,并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你的观点,将极大地提高说服的成功率。 《洞察之眼:探寻说服的艺术与逻辑》并非一本告诉你“如何操纵他人”的秘籍,而是一本帮助你“成为更清晰的思考者、更真诚的沟通者、更受人尊敬的个体”的指南。它鼓励你用逻辑武装头脑,用洞察洞悉人心,用真诚连接彼此,最终在人际交往与思想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双“洞察之眼”,用智慧与理解,去影响,去启发,去建立更美好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