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親愛的讀者,《心理學與你》的編寫更多地是基於為讀者的考慮。這本書的宗旨是要以一種生動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心理學知識,也就是將書中討論的題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聯係起來。這本書最初的構思來自我在英國萊斯特大學成人教育係(現在是終身教育研究所)教授心理學的經驗。在教學中,我逐漸意識到需要從一個比較廣泛的角度去介紹這門學科,從讀者的視角去選擇討論的題目,要考慮的是人們日常的興趣而不是特定的教學大綱的需要。
絕大多數人都具有諸如曆史、地理、數學和自然科學這樣的知識基礎,但是心理學,一個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的學科並沒有作為學校課程的基本構成要件。令人吃驚的是,我們很難為成人找到一本以一種最新的,也是激發人們興趣的方式介紹心理學的書。我們嘗試著將我們教學中發現最令人感興趣的、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所有題目匯集在一起。我們希望這本書能作為一個起點,使你對心理學産生畢生的興趣。同樣基於此考慮,我們為你推薦瞭一些讀物和參考資料。我們還希望所有從事心理學教學工作的人們會發現這本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而且很容易讓你的學生接受,特彆是那些練習有助於激發他們對每個題目的興趣。心理學傢們在試圖對人類的行為、思想和情感做齣解釋時並沒有找到全部的答案,但是我們希望我們考慮的這些題目能幫助你加深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內頁插圖
目錄
參考文獻說明
練習錶
第一章 緒論:開始瞭解你自己
心理學是什麼?
心理學與常識
心理學傢的研究
心理學傢是狡猾的實驗者嗎?
心理學實驗
我們的期望會影響我們的所見所聞
實驗是不夠的
第二章 身體的語言
身體語言是自然發生的嗎?
麵部錶情
姿勢與姿態
作為身體語言的氣味
觸摸
謊言與欺騙
改善身體語言
第三章 你的人格
人皆有人格
這取決於你的看法
特質研究
艾森剋理論:三個關鍵的維度
從描述到解釋
我是我或我是情境嗎?關於一緻性的問題
認知觀點: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它
個人構念理論
歸因:迴答“為什麼”的問題
歸因與心理苦惱
評估人格的方法
第四章 你的性:是男性還是女性
性還是性彆?
生物學影響
激素和行為
性與性彆身份
從齣生到成熟
性彆差異在改變嗎?
校園和未來生活的性彆差異
第五章 你和他人
社會角色
我們的所做和所想
定型與偏見
彆人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從眾
服從與權威
暴力與大眾傳媒
社會影響力
第六章 你的情緒
愛和依戀
嬰兒愛的屬性
成人的依戀和愛
成人愛的屬性
愛的類型和方式
憤怒與攻擊
激戰與冷戰
憤怒的屬性
什麼是激怒?
憤怒的特徵
我們能掌控憤怒嗎?
第七章 你的頭腦
你的大腦裏有什麼?
我們如何知道大腦的哪些部分做什麼?
中樞神經係統的細胞
一個大腦,兩個半球
感覺到的情緒
意識
修復損傷
第八章 你的健康
心理學,健康與疾病
做一個健康的人
預防疾病
生病瞭
接受治療
第九章 跨越你一生的發展
關於發展的研究
嬰兒的發展
“心的理論”:察覺彆人的情緒
語言的發展
學齡期兒童的社會認知
青少年與成人
第十章 心理問題
焦慮及有關問題
恐懼與焦慮的復雜性
恐怖癥與焦慮的根源
恐懼與焦慮的治療
社交焦慮
精神分裂癥
人格障礙
關於分類方法的評論:人格障礙診斷係統的局限性
第十一章 你的世界觀:知覺和思維
知覺大於感覺
注意影響知覺
記憶機製
思考與思維的性質
思維和創造力的差異
第十二章 瞭解你的世界
聯想學習
後果學習
學習期待什麼
嚮他人學習
意識、智力和學習
第十三章 你與其他動物
其他動物能思考嗎?
智力、使用工具和文化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嗎?
其他動物感覺的敏感性
覺知與意識
人類對其他動物的利用
與其他動物共處的人
第十四章 心理學傢能為你做什麼?
做一個心理學傢
教師和研究人員
臨床和谘詢心理學傢
健康心理學傢
教育心理學傢
司法心理學傢
職業心理學傢
運動和訓練心理學傢
其他領域的心理學傢
詞匯錶
精彩書摘
身體語言或非言語交流也像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包含瞭許多“非詞匯”的綫索,譬如說語調,非言語的聲音,麵部錶情,姿勢、氣味以及觸摸都屬於身體語言。我們的身體語言對其他人會産生強有力的影響。的確,心理學傢已經發現,聽眾感覺某人的言詞與他們的身體語言相矛盾時,他們更可能信賴後者,對它的信賴是前者的五倍。
身體語言是自然發生的嗎?
身體語言信號具有先天和後天學習兩種成分。非習得的信號諸如臉變得蒼白或起雞皮疙瘩是一種不隨意反應,它是由不受我們意識控製的自主神經係統內的交感神經控製的。它們是軀體自發的或逃或戰的反應結果,在這種反應狀態中,由於腎上腺素的作用血液從錶麵的毛細血管轉而流嚮肌肉。
隨意信號包括我們大概在生命初期就學會瞭而現在我們意識不到的信號和那些我們刻意要錶現的信號。第一種信號的例子是在社會交往中觸摸的使用,第二種信號的例子就是我們相互問候的方式。Edward Hall曾報告阿拉伯人彼此觸摸比美國人多,而且與朋友的身體距離比美國人近,甚至當美國人意識到這種差異的時候,他們也很難適應這種交往方式。這些社會交往的“規則”顯然是在人們很小的時候習得的並且很難改變。Michael Argyle在他的《身體交流》一書中討論瞭不同的問候方式。他提到拉普蘭人以聞彼此的臉頰和揉鼻子錶示問候,玻利尼亞人撫摸彼此的臉,阿拉伯人擁抱,日本人鞠躬,而英國人可能隻略為點一下頭或頭部顫動一下就算打瞭招呼。顯然,如果不知道這些問候方式,可能建立的友誼會被破壞或者冒犯彆人的機會可能大大增加。
這一章隻能選擇介紹幾個領域,我們主要來探討一下視覺信號,因為人們往往最注意它們。我們還會簡單討論一下觸摸和嗅覺,最後談及欺騙的體態。
……
前言/序言
親愛的讀者,《心理學與你》的編寫更多地是基於為讀者的考慮。這本書的宗旨是要以一種生動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心理學知識,也就是將書中討論的題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聯係起來。這本書最初的構思來自我在英國萊斯特大學成人教育係(現在是終身教育研究所)教授心理學的經驗。在教學中,我逐漸意識到需要從一個比較廣泛的角度去介紹這門學科,從讀者的視角去選擇討論的題目,要考慮的是人們日常的興趣而不是特定的教學大綱的需要。
絕大多數人都具有諸如曆史、地理、數學和自然科學這樣的知識基礎,但是心理學,一個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的學科並沒有作為學校課程的基本構成要件。令人吃驚的是,我們很難為成人找到一本以一種最新的,也是激發人們興趣的方式介紹心理學的書。我們嘗試著將我們教學中發現最令人感興趣的、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所有題目匯集在一起。我們希望這本書能作為一個起點,使你對心理學産生畢生的興趣。同樣基於此考慮,我們為你推薦瞭一些讀物和參考資料。我們還希望所有從事心理學教學工作的人們會發現這本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而且很容易讓你的學生接受,特彆是那些練習有助於激發他們對每個題目的興趣。心理學傢們在試圖對人類的行為、思想和情感做齣解釋時並沒有找到全部的答案,但是我們希望我們考慮的這些題目能幫助你加深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我們打算在第三版對該書做些修改,如補充一些新的題目,引進一些新發展和新觀念,並且更新全書的參考資料和推薦的讀物。我們添加瞭新的章節,例如有關腦的知識(見第七章)和健康心理學(見第八章),以及在最後一章(第十四章)提供瞭更多的與心理學有關的職業信息。與第二版相同的是,我們在第一章對研究方法進行瞭簡單概述,不同的是我們在全書的專欄中也介紹瞭研究方法,而不是像前一版那樣把它們放在最後一章。每一章內容都有所更新,但更新的程度是依據第二版以來每個主題領域的變化情況而定。當然也包括新的練習。
下麵我要感謝所有為這本書麵世做齣重大貢獻的人。首先感謝我的學生,他們的問題和意見是促使我寫這本書的最初動力。其次,感謝我們的傢人,在我們研究和撰寫這本書期間他們給予瞭我們各方麵的支持,其作用是無可估量的。我還要特彆感謝PhiliP,Tom Drew和Eric Berryman給予的幫助、支持和愛;我還要一並感謝的是Ockleforld傢人,特彆是Colin的鼓勵和Kirsty Bateman為第二版做的插圖;Linda,Jon和Tom Har-greaves的耐心和支持,Marguerite Howells和Dave Wildbur的關心。第三,感謝支持這本書齣版的人,他們給我們提供有關心理學傢工作生涯的信息。
探索人類心智的奧秘:深入理解自我與他人的精彩旅程 你是否曾對人類行為的復雜性感到好奇?為何我們會産生某種情緒?是什麼驅動著我們的決策?我們如何感知世界,又如何與他人建立聯係?這些看似日常的問題,實則觸及瞭人類心智最深邃的領域——心理學。本書旨在引領你踏上一場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以清晰易懂的語言,為你揭示心理學的核心概念、關鍵理論和前沿發現。我們將深入剖析個體經曆的方方麵麵,從思維的運作機製到情感的潮起潮落,從個性的形成到社會互動的規律,讓你在理解他人的同時,更能深刻地認識自己,發現內在的潛力,並以更成熟、更有效的方式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第一部分:心智的基石——理解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本部分將為你構建理解心理學的堅實基礎。我們將首先探討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的起源與發展,瞭解它如何從哲學思辨走嚮嚴謹的實證研究。你將接觸到各種心理學流派,如行為主義對可觀察行為的強調,認知心理學對思維過程的深入挖掘,精神分析對潛意識力量的探索,以及人本主義對個體成長與自我實現的關注。通過瞭解這些不同的視角,你將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人類心智的復雜性。 接下來,我們將聚焦於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你將瞭解科學傢們如何設計實驗、進行觀察、收集數據,並從中得齣具有說服力的結論。我們將探討不同研究方法的優勢與局限,以及倫理原則在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性,讓你對科學探究的嚴謹性有切身體會。 第二部分:感知與認知——我們如何認識世界 你的每一次經曆,都始於感官的輸入與大腦的加工。本部分將帶你走進感知與認知的奇妙世界。你將瞭解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感官係統的運作機製,以及它們如何將外部信息轉化為我們能理解的信號。我們會探討知覺的奧秘,解釋為何我們能夠識彆物體,理解聲音,以及知覺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錯覺。 接著,我們將深入認知過程的核心。你將學習關於注意力、記憶、思維和語言的知識。我們將解析信息的儲存、提取和加工過程,理解不同類型的記憶(如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工作記憶)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錶現。你將瞭解到人類思維的多種模式,包括邏輯推理、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策略。我們還會探討語言的本質,以及它如何塑造我們的思想和交流方式。 第三部分:情感與動機——驅動我們行動的內在力量 人類的行為不僅僅是理性計算的結果,更深受情感與動機的影響。本部分將深入探究這些塑造我們內心世界的強大力量。你將學習到情緒的生理基礎和心理過程,瞭解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基本情緒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它們在進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將探討情緒的錶達方式,以及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和決策。 同時,我們也會深入研究動機的理論。你將瞭解到生理動機(如飢餓、口渴)和心理動機(如成就動機、歸屬感)的區彆,以及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選擇。我們將探討各種動機理論,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理解個體追求目標、實現潛能的內在驅動力。 第四部分:發展與個性——從嬰兒到成年的成長軌跡 人生是一場持續的旅程,從呱呱墜地到步履蹣跚,再到成熟穩重,我們都在不斷地成長與變化。本部分將引領你迴顧人類發展的漫長曆程。你將瞭解嬰兒期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以及童年和青春期的關鍵變化。我們將探討不同發展階段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傢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如何塑造個體的成長軌跡。 之後,我們將聚焦於“個性”這一獨一無二的特質。你將瞭解關於個性形成的不同理論,包括特質理論、精神動力學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我們將探討人格的測量方法,以及是什麼因素造就瞭我們獨特的思維模式、情感反應和行為習慣。你將有機會反思自己的個性特徵,並理解為何我們與他人如此不同,卻又能在相似的經曆中産生共鳴。 第五部分:社會心理學——在群體中理解自我與他人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本部分將帶你進入社會心理學的精彩領域。你將瞭解從眾、服從、偏見、歧視等社會現象背後的心理機製。我們將探討人際吸引的規律,理解我們為何會喜歡某些人,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積極的人際關係。 此外,你還將學習到群體動力學的知識,瞭解群體如何影響個體決策,以及領導力、閤作與衝突的心理學原理。我們還將探討社會認知,即我們如何看待他人、理解社會信息,以及刻闆印象是如何形成的。通過理解社會心理學的力量,你將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在社會大背景下的位置,並學會如何更好地融入群體,同時保持獨立的思考。 第六部分:心理健康與福祉——擁抱積極的生活 心理學不僅關乎理論的探索,更緻力於提升個體和社會整體的福祉。本部分將為你提供關於心理健康的寶貴見解。你將瞭解常見的心理睏擾,如焦慮、抑鬱和壓力,以及它們産生的可能原因和影響。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的心理治療方法,瞭解它們如何幫助人們剋服睏難,重拾生活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將關注積極心理學的領域。你將學習如何培養韌性,管理壓力,提升幸福感,並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將探討正念、感恩、樂觀等積極心態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實現個人成長和潛能的充分發揮。 為何要學習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不僅僅是為瞭滿足好奇心,更是一種賦能。它賦予你更深刻的洞察力,讓你能夠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洞察他人行為的動機。它幫助你提升溝通技巧,更有效地與他人建立連接。它教你理性地分析問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它更是培養同理心和包容性的重要途徑,讓你能夠以更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接納不同的人和觀點。 無論你是學生,還是職場人士,或是任何渴望更深入理解人類心智的人,這本書都將是你不可或缺的夥伴。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頭腦風暴,一次與自我和他人的深度對話。讓我們一同開啓這段精彩的心理學探索之旅,發現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無限可能,擁抱一個更豐富、更理解、更積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