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3
梁漱溟【套装10册】人心与人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的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主编推荐 | |
阐释中国文化,凝聚人生智慧,国学宗师梁漱溟精选著作集成 ※经典集成:国学大师梁漱溟核心著作首次集成,作者认定,编者精选,读者首肯 ※可信:新版精心编订,校勘精当,体例严明,印制精美,迄今专业可靠的文本 书名: 中国文化的命运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 人心与人生 东方学术概观 梁漱溟日记(2册)上海人民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 印度哲学概论(1.19 更新) 乡村建设理论(1.19 更新) |
内容简介 | |
《梁漱溟精选作品集》汇集了一代国学宗师梁漱溟先生代表性的4部著作:《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梁漱溟先生是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的见证者与建设者,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作者毕生思索主要凝结为这6本专著,不仅作者本人珍爱有加,更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品集的整理基于梁漱溟先生后人近30年的收集编校,精心校勘,是为迄今可靠的梁漱溟著作文本。 《中国文化要义》(阐述中国文化,开示中国道路,梁漱溟受欢迎的作品) 《人心与人生》(凝聚人生智慧,启迪人生大道,梁漱溟撰写50年的心血之作) 《乡村建设理论》(建设乡村,变革中国,梁漱溟的政治路线图) 《印度哲学概论》(梁漱溟北大讲义,印度哲学研究开山之作) 论衡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直谏高领袖 生于都市,要为农夫代言;心归佛法,甘为孔子正名 “我不是书生。我不是学问家。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 为往圣继绝,为万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 我是一个佛教徒。我的前生是一个和尚。” ——梁漱溟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可靠资料。 “问题中人”梁漱溟求解中国文化前途的问题之书。您可以不同意他的结论,却不该忽视他所提出的问题。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观、历史观和伦理学思想五个部分。作者将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对东西一艾化加以}=匕较,极富开创性和启发性。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订本)》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在写作《zui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后,为印证事实,于1980年8月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的访谈记录。谈话中,梁漱溟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也谈及与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的交往经历,并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书中内容丰富,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对读者修身处世亦不乏启迪。 《梁漱溟日记(套装共2册)》是有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解放后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首次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中国文化的命运》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有关中国文化及其精神的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一次呈现给读者。本书主要围绕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展开,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梁先生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今人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尤为有价值的读本。 |
作者简介 | |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独具创造力的思想家、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家。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然亦心系佛法;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不改“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之志,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 |
插图 | |
|
精彩文摘 | |
“注意中国传统文化” “顺应时代潮流”(代序) 三年前即2010年本书首次问世,可至今没有“前言”或“后记”。现在想来,有些须介绍或交代的话还是不宜略而不谈,何况现在又将再次加印,正可借此机会增补上去。 同时,这本仅10万字的小书,据出版者说,至今已加印12次。这使出版者与笔者均感到有些始料不及。昨天偶然有两位客人来访,谈起来这本小书。他们都对本书热心关注。那影视总编导说,她一下买了60本,分送友好。而另一位从事生态农村建设的工作者,说她曾前后买过100多册,分给追随她工作的大学生义工。听过这些,笔者更觉得有写一些的必要了。 现在即就至今尚未收入《梁漱溟全集》的《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第二辑)与《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收外国的长处》(第三辑)两篇文字,作些介绍与说明。 先说《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以下简称《中西殊途》)。此文于1942年5、6两月在《思想与文化》杂志(成都)上连载,是为首次发表。1944年9月,又由中周出版社(重庆)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发行。这都是抗日战争中日本投降前两年的事,距今已70年了。 香港脱险后,1942年2月初梁老回到桂林;1944年9月因日军由湖南入侵广西,又离桂林避难昭平;计息影桂林前后约两年半。在这段岁月里,他为奔走国共合作抗敌及民盟工作已暂时退居次要位置,而讲学与撰写已成为其生活的主要内容;撰写又以与《中国文化要义》有关的文字工作为主,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亦以此居多。依此来看,《中西殊途》即写于初至桂林之时是极为可能的。 从《中西殊途》标题看,其内容主旨已清清楚楚:由于中西两方社会演进路途的殊异,其结果——形成的社会组织结构,也明显不同。 《中国文化要义》(1949年底首次出版)其主旨与《中西殊途》完全相同。它同样是阐明中国千余年历史演进,其结果是以伦理组织社会,或说社会以伦理为组织,且历久少变。西方社会与此对照来看,他们以团体组织社会,或说社会以团体为组织;团体或称集体,有宗教的、政治的(民族的、阶级的等)、经济的,彼此对立、竞争、对抗、斗争不断。 由此可见,《中西殊途》与《中国文化要义》二者阐释的是同一问题,只是前者写成在前(1942年于桂林),后者撰成于后(1949年于重庆北碚);一前一后,只有深浅精粗之别而已。 据以上笔者对《中西殊途》有关情况两三年来的考查结果来看,现在收入本书不过是首次发表约70年后,又重新发表。可是首次发表于战乱年代中,能见到它的恐极为有限。即是梁老本人,是否曾见到发表它的书刊也无从考究了。因1996年于上海图书馆发现此文单行本时,全集已出完,故《中西殊途》至今尚未收入《梁漱溟全集》,所以现在重新发表,对读者来说犹如首次发表了。读者对《中西殊途》一文给予较多的关注,或与此有关。 现在再说本书第三辑,即《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收外国的长处》,其内容一如标题之浅显易晓,无须赘述。应说明的是,它本是1949年梁老在北碚的一次讲话的记录,曾由北碚管理局以单行本小册子印行。 至于本书一辑《中国文化之精神》,其中多选录自《中国文化要义》。所以总览全书一二三辑,其中心就在于从多方面(如宗教有无、民族精神、阶级之隐显、国家不像国家、缺乏政治上民主、详于人事而忽于物理——科学,等等)阐明老中国社会之特征——以伦理组织社会。 认识老中国,方能建设新中国;而认识老中国社会特征之必要,不言而喻。 后,讲一下梁老有一次接受记者访问的事。 1988年5月17日,在协和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卧病在床的梁老接受来自台湾的一位记者采访。她是《远见月刊》的尹萍女士。因病人已极度虚弱,谈话极简短,其内容如下: 尹女士:梁老愿不愿对台湾青年说几句话? 梁老: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可读我的《中国文化要义》。 尹女士:梁老对中国的未来有何期望? 梁老:要顺应时代潮流。 访谈至此结束。梁老此生后一次答记者问(此次答记者问后的第37天——6月23日,梁老即与世长辞),他所说的这两句话:“注意中国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值得我们深思。 这两句话,似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合情合理的走向。按此走去,中华民族的自救、中国国家的振兴将会因此而较顺利地实现? 姑且将笔者个人一些所知、所见及所感,写出如上,作为本书又一次加印的代序。 梁培宽于北大承泽园 2013年4月1日 时年八十有八 |
梁漱溟【套装10册】人心与人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的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