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13篇。 《孙子兵法》很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治军思想,在于文武兼施、刑赏并重。书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是科学的论断,揭示了正确指导战争的规律,至今仍是真理。《孙子兵法》中关于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指导原则等的论述,都是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思想为基础的。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有价值的军事典籍,成书于春秋末期。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该书总结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经验,强调“慎战”、“知道”等军事思想,揭示出战争的本质和一些重要规律,对后世的政治、军事、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历来被称为“兵经” ,其著者孙武则被尊为“兵圣”。该书流传已两千多年,从17世纪开始陆续有多种外文译本面世,至今它依然在全世界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部《孙子兵法》对原来的版本进行了精心的修订,并对文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注释注音,配以导读、译文、通论相关链接等,让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一些理解上的障碍,以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作品。
目录
出版说明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附录一:孙子传略
精彩书摘
晋楚城濮之战公元前六三二年发生的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在今河南城濮一带进行的一次战争,对当时争霸战争的发展趋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场战争中,楚军的实力要比晋军强大,但是由于晋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取得了“伐谋”“伐交”方面的优势,“知彼知己”,扬长避短,从而最终击败了楚军,称霸中原。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中原。最先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霸业中衰。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它的势力范围一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控制了鲁、宋、郑、蔡、许、曹、卫等众多中小国家,拥有人口数百万,兵车数千乘。
正当楚国向黄河流域发展的时候,在今天山西、河北西南、河南北部一带的晋国也兴盛了起来。公元前六三六年,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政建设和争取盟国的外交活动,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晋国势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楚国的不安。楚国急于想要阻止晋国的进一步向南发展,而晋国要想争夺中原霸权,向黄河中流挺进,也非和楚国较量不可。于是,晋楚两国之间的矛盾也就日益尖锐起来。
公元前六三四年,鲁国因和莒、卫两国结盟,几次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而原来屈服于楚国的宋国,看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实力日增,也就转而投靠晋国。楚国为了保持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想借此来扼制晋国势力的南下;而晋国也正好利用这一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
这样,晋楚两国的军事交锋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前六三三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陈、蔡等多国军队进攻叛己投晋的宋国,围困宋都商丘;宋人危急中向晋国求助。
晋国大夫先轸力劝晋文公出兵,认为这正是“取威定霸”的最好机遇。但是,当时晋、宋之间隔着曹、卫两国,劳师远征,多有不便,况且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恐难以取胜。晋国狐偃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晋文公先攻曹、卫两国,调动楚军北上,以解除宋围。晋文公采纳了狐偃这一建议,并随即进行了战前准备,把原来的两个军扩充为上中下三个军,任命了一批比较优秀的贵族官吏出任军队的将领。
战争准备就绪后,晋文公于公元前六三二年一月,陈兵晋、卫边境,向卫国借道攻打曹国。卫国方面拒绝了晋文公的要求,于是晋国军队从现在河南汲县。南黄河渡口渡河,进攻卫国,先后攻占五鹿及卫都楚丘,占领了整个卫地。楚军方面却因晋军进军迅速,救卫不及。晋军接着又向曹国发起了攻击,三月间,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
晋军攻占了曹、卫两国,但楚军却依然用全力围攻宋都商丘,宋国又派门尹般向晋告急求救。这使得晋文公颇费踌躇:如不出兵驰援,宋国力不能支,一定会降楚绝晋;出兵驰援,‘则己方兵力单薄,没有必胜的把握。为此晋文公召集大臣们进行商议。先轸仔细分析了楚与齐、秦两国的矛盾,建议让宋国表面上同晋国疏远,然后由宋国出面,送一份厚礼给齐、秦两国,由他们去请求楚国撤兵,而晋国则把曹共公扣押起来,把曹、卫的土地赠送给宋国一部分。楚国同曹、卫本来是结盟的,看到曹、卫土地为宋所占,必定会拒绝齐、秦的劝解。这样,楚国就将触怒齐、秦,他们就会站在晋国一边,出兵与楚国作战。晋文公对此计颇为赞赏,马上施行。楚国果然上当中计,拒绝了秦、齐的调停。而齐、秦见楚国不给面子,也大为恼怒,便出兵助晋。齐、秦都是当时的大国,他们反楚立场的确定,使晋、楚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楚成王看到齐、楚与晋国联合,形势不利于己,就把楚军撤退到楚国的申地(今河南南阳),并命令戍守毂邑的大夫申叔迅速撤离齐国,要令尹子玉将楚军主力撤出宋国。他告诫子玉,凡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知难而退。但是子玉却骄傲自负,听不进楚成王的劝告,仍要求楚王允许他与晋军决战,并请求楚王增调兵力。楚成王勉强同意了他的决战请求,但不肯给他多增加决战兵力,只派了西广、东宫和若敖之六卒等少量兵力去增援他。
子玉为了寻求决战的借口,派使者宛春故意向晋军提出了一个“休战”的条件:晋军撤出曹、卫,让曹、卫复国,楚军则解除对宋都的围困,撤离宋国。晋文公采纳了中军元帅先轸的对策:一面将计就计,以曹、卫同楚国绝交为前提条件,私下答应让曹、卫复国;这样一一来,就瓦解了楚国的盟国。另一项措施是,扣留楚国的使者宛春,以激怒子玉来寻战。子玉眼见使者被扣,曹、卫叛已,果然恼羞成怒,倚仗着楚国的优势兵力,贸然带兵长驱直入,扑向晋军,寻求决战。
晋文公见楚军向曹都陶丘逼进,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命令部队“退避三舍”(九十里),撤到预定的战场——卫国的城濮。城濮距离晋国比较近,后勤补给供应方便,又便于齐、秦、宋各盟国军队会合,集中兵力。所以晋军“退避三舍”,实际上是晋文公以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棋,它起到了麻痹楚军、争取舆论同情、诱敌深入、激发晋军士气等多重作用,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晋军在城濮驻扎下来后,齐、秦、宋各国的军队也陆续抵达和晋军会合。晋文公检阅了军队,认为可以同楚军一战。楚军方面,统帅子玉把楚军和陈、蔡两国军队分成中军和左、右两翼军。中军是楚军的主力部队,由子玉自己直接指挥;右翼军由陈、蔡军队组成,战斗力薄弱,由楚将子上指挥;左翼军也是楚军,由子西指挥。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四日,子玉骄傲地宣称消灭晋军的日子来到了。晋楚两军决战开始,晋军针对楚军中军强大、左右翼薄弱的部署特点,和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敢、不谙虚实的弱点,发起了有针对性的攻击。晋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军中战斗力最差的右军——陈、蔡军进攻。陈、蔡军遭到这一突然而奇异的进攻,惊慌失措,弃阵逃跑,楚右翼就这样迅速崩溃了。
晋军同时也把进攻的矛头指向楚左军。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引车后撤,装扮出退却的模样。同时,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车拖曳树枝,飞扬起地面的尘土,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以诱楚军。子玉不知是计,下令追击。晋中军元帅先轸、佐将御溱见楚军已被诱至,便指挥中军横击楚军,晋上军主将狐毛、佐将狐偃也回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退路被切断,陷入重围,基本就歼。子玉看到左右两翼军都已失败,急忙下令收兵,才保住中军,退出战场。城濮之战就此以晋胜楚败而告结束。
城濮之战初期,晋军兵力劣于对手,又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晋文公能采纳大臣们的正确建议,从邻近晋国的曹、卫两国突破下手,先胜弱敌,取得了以后作战的前进基地,随后又用谋略争取齐、秦两大国站到自己一边,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城濮决战之时,敢于先退一步,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和军事上的主动,诱敌深入,伺机决战;与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集中了优势的兵力;并根据敌人的作战部署,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敌之薄弱环节,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大决战的胜利。反观楚国方面,则是君臣不睦,主帅狂妄轻敌,既不知争取与国,又不能多谋善断。加上作战判断上的失误,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将原有的兵力和形势优势丧失殆尽。由此可见,晋军的胜利,在于其谋略上胜敌一筹;而楚军的失败,不在于实力,主要是由于其谋划不如人。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城濮之战的得失足资启迪。
……
前言/序言
孙子兵法(阅读无障碍本)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收到的实物与详情页图片上描述一致。
评分
☆☆☆☆☆
一共从不同的3个厂家买了六本书,单独买的话都是发京东物流隔天达,事前不知道一块买的,结果从三个不同的地方调货再一块发货,影响了发货的速度,三天才收到。下次自己注意吧。京东物流还是值得信赖的。
评分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
先秦列子之书,都比较抽象,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方向,这个通俗版本,还算可以。
评分
☆☆☆☆☆
帮朋友买的,这个价格真的很超值,质量也很好,纸张也不错,版面很简洁,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非常超值!
评分
☆☆☆☆☆
这几年流行国学,自己先学习学习,等着再教给孩子.发货快,包装还好,不错不错!
评分
☆☆☆☆☆
京东买书正版
评分
☆☆☆☆☆
Vx:zhangyang298
评分
☆☆☆☆☆
价格优惠,卖不了吃亏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