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啥说的,各种完美~XD
评分质量很好,继续研读,感触颇深
评分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值得信赖~~~~~~
评分应当承认,美学在当时的人文研究中风骚独领,反映的是当代学术思想空间的逼仄和贫乏,以致很多被视为异端的思想似乎只能借美学来曲折地表达。比如朱光潜1957年就明确地提到人性论。“当巴人因为一篇《论人情》的小文被批得死去活来时,朱却可以继续在美学中讲人性、人情。1979年,他发表《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感问题》径直把人性称为‘人类的自然本性’,它与阶级性的关系是‘共性与特殊性或全体与部分的关系’。这在当时差不多是石破天惊之论。” 在任何学术史中(哪怕是逻辑史或普通哲学史),我们都必须不断地联系具体生活来进行叙述,因为实际生活乃是我们所研究的各种形式的观念的基础。每一个时代的思辨理论,一方面固然都渊源于过去的形式学说,另一方面也渊源于意识所不能不加以注意的现实世界。正像我们不能把逻辑史或普通哲学史同科学史或文明史完全割裂开来一样,我们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伦理史或美的艺术史来叙述伦理观念史或审美观念史。
评分是 想 要 找 的 版 本。
评分原创书评阅读后真实的内心感受
评分看别人评论说书有灰尘不信
评分这本书叙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最为轰动的商业案件——撼动了全球拍卖界,并将一位商业大亨送入监狱的苏富比拍卖行定价丑闻的始末,披露了搅乱西方艺术界的价格垄断内幕,记录了巨富阿尔弗雷德·陶布曼,艺术界最有权势的女性戴安娜·布鲁克斯和一边骗取客户钱财一边畅饮香槟、老奸巨猾的英国行政主管克里斯托弗·达维奇的行径。《偷盗艺术:苏富比拍卖行丑闻》出自“对事件来龙去脉的了解多过任何人”的撰稿人克里斯托弗·梅森之手。梅森是唯一说服此案所有关键角色透露内幕的人士,他踏遍了该事件涉及的全部地点,用崭新的视角透视拍卖业这个神秘而迷人的行业,追溯苏富比拍卖行从一家历史悠久的贵族企业变身为国际一流财团的全过程,犀利地点出其非法活的苗头和铺垫。在新世纪之初回首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美学,我想美学界的同仁都会深情回忆起1956年的“美学大讨论”和1980年前后的“美学热”。前者是1949年到1966年之间难得的一场相对自由且较具学术性的讨论,后者是苦难的日子即将过去、新时期晨光初露的消息之一。1956年的讨论起源于对朱光潜资产阶级美学思想的批判,继而转向美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争论,从中形成了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等当代中国的几个主要美学派别。80年代的美学热流承50年代的思路而来,仍然集中于对美的本质的讨论,论者们几乎都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根据,其客观效果之一是扩散了青年马克思有关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思想。如果说50年代讨论的目的是用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占领美学领域,那么80年代的讨论则潜在地包含着走出现代迷信、推动思想解放的意义。
评分原创书评阅读后真实的内心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