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方剂学(上下册)+中药学(上下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共6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方剂学(上下册)+中药学(上下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共6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飞 高学敏 李德新 朱文锋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38215
商品编码:10801701899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方剂学(第2版)       9787117138697 240.00     李飞    16开 

中药学(第2版)       9787117164122 280.00    高学敏 16开  字数:3195000

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 9787117138963 110.00    李德新 16开  页数:876

中医诊断学                9787117138215 128.00    朱文锋 16开  页数:1022

内容简介

方剂学(第2版)

《方剂学(第2版上下)》是由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李飞教授率领全国近十所中医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而成。本书于2002年5月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并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在方剂研究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本次再版,在一版的基础上补充了当代方剂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成果,对一版存在的一些讹误和脱漏,进行了修订。

全书分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篇三个部分。总论阐述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方剂的组成与变化,剂型与前服法等。各论根据以法统方的原则,将方剂归纳为解表、泻下及和解等二十章,渐次展开论述,是全书的主要内容。附篇介绍方剂学的教学与科研方法,主要参考书目评价与方剂索引。该书力求全面、系统地总结方剂源流发展、主治功用,配伍意义、类方比较,方论评议,临床运用,疑难阐释、方剂临床研究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方剂实验研究新成果和研究方法,充分反映了前人与现代中医方剂学研究的学术水平、科研前沿和发展前景。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考订严谨,评议中允,实用性和指导性强,具有较高的研究深度和学术价值。

《方剂学(第2版上下)》可供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教学人员、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级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和中药新药研发者参考。


中药学(第2版)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是由全国十余所中医药院校中长期从事中药学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及科研精英编写而成。《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在保持第一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了近十年国内外中药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


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第2版)在保持第1版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并存,充分吸收和反映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全书内容分为绪论、哲学基础、脏象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康复等5篇,共20章。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两章是新增内容,对进一步理解中医理论、发展中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渊源、历代沿革、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并在总结近60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科研、临床成果的基础,特别是吸取了“国家重点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所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果,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成为一部既能深入系统发掘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又能汲取历代医家的学术精华,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专业、实用、创新的特点,是现今内容全、体例新、论理深、文献精丰富且实用的中医基础理论高级参考书。可作为具有一定中医理论水平的中医教师、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研究生及高年级大学生强化理论学习的必备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第2版)》由全国二十余所中医院校,医院的专家编写而成。《中医诊断学(第2版)》在保持第一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并存,博采了近十几年国内外中医诊断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并进行梳理与提炼,以便为今后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仍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体系进行章节划分,每单元都从基本内容,补充阐发,古代文献、研究进展四个方面阐述,力求全面深入系统地发掘整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资料,汲取历代中医学家在中医诊断学方面的精华,反映当代的研究成果。

《中医诊断学(第2版)》内容丰富,反映了现阶段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高水平,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实用,创新的特点,是现今内容全,体例新、论理深、文献精且实用的中医诊断学高级参考书。可作为具有一定中医理论水平的中医教师、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方剂学(第2版)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三章 方剂的分类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五章 剂型

第六章 煎药法与服药法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三章 和解剂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五章 祛暑剂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第八章 补益剂

第九章 固涩剂

第十章 安神剂

第十一章 开窍剂

第十二章 理气剂

第十三章 理血剂

第十四章 治风剂

第十五章 治燥剂

第十六章 祛湿剂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第十八章 消食剂

第十九章 驱虫剂

第二十章 涌吐剂

附篇


中药学(第2版)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

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第一节 中药的命名

第二节 中药的分类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一节 产地

第二节 采集

第三节 贮藏


第四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第四节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 用药禁忌

第一节 配伍禁忌

第二节 妊娠用药禁忌

第三节 证候禁忌

第四节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第八章 中药的剂量、剂型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剂量

第二节中药的剂型

第三节 中药的用法


第九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第一节 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


第十章 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

第一节 中成药发展历史

第二节 中成药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成药发展前景

第四节 中药新药研究策略

第五节 中药新药研发思路与

方法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细辛

紫苏(附紫苏梗)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苍耳子(附:苍耳草、苍耳虫)

辛夷

鹅不食草

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

葱白

……

第二章 清热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涌吐药

第二十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录


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第二节 中医学文化的精神与特征

一、中医学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中医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一、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

二、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

三、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

四、独特的诊疗方?和临床疗效

五、独特的医疗经验和防治技术


第二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三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恒动观念

三、辨证论治


第四章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第二篇 哲学基础

第三篇 脏象经络

第四篇 病因病机

第五篇 防治康复


中医诊断学 

绪论

【基本内容】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容

二、中医诊断的原理与原则

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四、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与要求

【补充阐发】

一、有关“证”的若干概念

二、关于辨证的“辨”与“证”

三、“黑箱”理论与中医“司外揣内”的诊断原理

四、“生物全息律”与中医“见微知著”的诊断原理

五、中医学所揭示的“生命全息律”

六、中医诊断学从外知内的诊断原理

七、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的原则

八、临床思维中的辨证与辨病

九、诊断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意义

十、中医诊断学主要古代专著简介

【古代文献】

【研究进展】

一、中医诊断研究的范围

二、中医诊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中医病证动物模型的研制简介

四、中医诊断研究评述与展望

上篇 诊法

中篇 辩证

下篇 诊断综合运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