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1—20册 精装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1—20册 精装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图书标签:
  • 建国文献
  • 重要文献
  • 历史文献
  • 政治
  • 中国近现代史
  • 档案
  • 史料
  • 毛泽东时代
  • 文化
  • 红色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7332681
商品编码:107398011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0
字数:76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
作者:
市场价: 1700.00
ISBN号: 9787507332681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类型: 精装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便于各级干部和有关专业人员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十七年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系统地学习和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中共中央批准,我们编辑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这部多卷本的文献集。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套装全20册)》收入的是从建国开始至“文化大革命”前夕的重要文献,以《共同纲领》开卷。书中包括中共中央、全国人大、政务院或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的最基本的文件及批转的所属部门的一些重要文件,中央主要领导人、一些部门负责人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文章,以及通过报刊传达中央精神的重要社论等;还收人一部分在历史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非正式文件和讲话记录。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套装全20册)》中的文献,大部分依据当时公开发表的或内部公布的版本刊印;一部分后来被收入领导人选集、文集的,依据选集、文集版本刊印。编辑中保持文献原貌,只对个别明显有误的文字、标点进行订正,对讲话记录稿则进行必要的文字整理。

 

   目录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二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中共中央关于少数民族“自决权”问题给二野前委的指示
(一九四九年十月五日)
新华总社关于土改后农村阶级划分问题给东北总分社的复电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一日)
关于学习松江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验的指示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
毛泽东批转薄一波《关于华北各城市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情形和经验的报告》
(一九四九年十月三十日)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3》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4》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5》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6》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7》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8》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9》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0》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1》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2》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3》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4》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5》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6》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7》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8》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9》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0》

《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精粹: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史料汇编,它系统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1965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改革、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颁布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决议、报告、讲话以及党内指示等。这套精装本共二十卷,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清晰的编纂体例,成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以及相关领域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 核心内容概览: 这套文献选编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历史转折、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到“一五”计划的艰辛建设,再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前进,直到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初步成就并面临新的挑战,期间所发生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和所形成的指导思想,都体现在这些文献之中。 第一卷至第四卷:奠基与初步探索(1949-1953) 这部分文献聚焦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面临的百废待兴的局面。内容包括: 建国方针与政策的制定: 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通过,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路线;关于土地改革的各项决议,旨在彻底改变中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 经济恢复与初步建设: 涉及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管理,稳定物价,恢复生产等一系列紧急措施;关于发展农业、手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各项准备工作。 巩固政权与维护国家安全: 关于镇压反革命的政策,旨在肃清旧势力,巩固新生政权;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与相关文献,展现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 关于思想改造、文艺政策、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指示,为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奠定基础。 第五卷至第十卷:社会主义改造与“一五”计划(1953-1957) 这部分文献是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推进: 详细记录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包括互助合作化、初级社、高级社的建立,以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调整。关于《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决议和报告是这一时期的核心文献。 “一五”计划的实施: 收录了“一五”计划的制定、执行情况报告,以及关于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等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指示和决议。这些文献集中体现了党对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思考和实践。 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各级人民政府的组建,以及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作用的论述。 对外关系的发展: 记述了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合作关系,参加万隆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 第十一卷至第十八卷: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65)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取得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关键阶段,也经历了曲折和调整。 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这一时期,党更加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展生产力。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提出与实践: 详细收录了关于反映时代要求、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论述;关于“大跃进”运动的各项指示和报告,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关于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巩固: 在“大跃进”后期,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提出了“八字方针”,力求纠正失误,恢复经济。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 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矛盾、政治经济学、哲学等方面的著作和讲话,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记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这些领域所发生的变革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党在这些领域的指导思想。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论争: 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就斯大林问题、赫鲁晓夫改革等问题阐述自身立场和观点的文献。 第十九卷至第二十卷:经验总结与新的部署(1964-1965) 在经历了一系列探索和调整后,1964年至1965年,党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部署。 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部署: 这一时期,党发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旨在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党的思想领导。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在调整的基础上,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新的气象。 关于国际局势和外交政策的论述: 记录了党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的分析,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政策。 文献价值分析: 1. 史料的权威性与完整性: 这套文献选编是基于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等权威机构的严格筛选和整理,确保了文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十卷的篇幅,涵盖了新中国早期十多年间最重要的文献,几乎囊括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核心文件,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历史进程的再现: 通过阅读这套文献,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探索。每一份文献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印记,共同串联起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 3. 理论创新的源泉: 许多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关于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国家的基本方针等,都发轫于这一时期的文献。它们不仅指导了当年的实践,也为后来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4. 政策演变的轨迹: 从土地改革到三大改造,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再到国民经济的调整,这些文献真实记录了党在不同时期根据客观条件和认识水平,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的过程。这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政策的科学性和历史局限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研究视角的多样性: 这套文献不仅是党史、新中国史研究者的必备参考,对于经济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外交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各个具体领域的政策制定背景、执行过程和实际效果。 6. 批判性思维的引导: 历史文献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正面叙述,也在于其所反映的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和曲折。这套文献的存在,也为读者提供了审视和反思历史、理解复杂性、形成独立判断的素材。 阅读建议: 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的读者,建议按卷次顺序阅读,以便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逻辑脉络。同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他历史文献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进行多角度的理解。精装本的设计,不仅便于保存和翻阅,更体现了对其历史价值的尊重。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精粹: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是一部承载着共和国早期历史记忆的宝藏,它以最直接、最权威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走向富强的壮丽画卷,是研究和理解新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个充满激情与探索的年代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但中国共产党展现出的决心和智慧,着实令人钦佩。这套《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精装版,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资料库。拿到手后,那沉甸甸的重量就足以说明其内容的厚重与珍贵。我对那些早期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政策文件、以及重要的理论文章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想要知道,在那个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摸索前进的?又是如何制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国家发展战略?阅读这些原始文献,我相信能够帮助我拨开历史的迷雾,更真实地接近那个时代的原貌,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我对其中关于经济建设、土地改革、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论述尤为期待,它们将是我理解新中国从何而来、如何走到今天的重要依据。这套书不仅是研究的宝贵史料,更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绝佳入门。

评分

这套《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在翻阅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而且是那种最原汁原味的、没有经过过多解读的版本。我尤其喜欢精装版带来的那种仪式感,每一次翻开,都觉得是对一段重要历史的致敬。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各种决策过程、理论探索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与应对感到好奇。比如,关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关于农村的改造,关于思想理论的形成,这些对我而言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主题。我渴望能够通过阅读这些直接的历史文献,去感受那个时代思想的碰撞,去理解那些决策是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下诞生的。我想知道,在那个充满理想主义和革命激情的年代,中国的领导者们是如何思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又是如何将宏伟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这套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让我能够跳出二手资料的解读,直接接触到那个时代的思想火花,从而形成自己更独立、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这套书的出现,对我这样一位对新中国早期历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是理解它现在和未来的关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那段摸索与建设时期,充满了挑战与非凡的成就,而这套《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正是直接的见证。拿到这套精装版的书,首先被它的质感所吸引,厚重的纸张、精美的装帧,都让人感受到编纂者和出版方的用心。翻开第一页,那些曾经在历史课本上闪烁过的名字,那些影响深远的会议决议,那些振聋发聩的报告,就这样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那个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去理解那些决策背后的考量,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擘画新中国的蓝图,带领人民走出困境,迈向复兴的。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通往历史深处的一扇门,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能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有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最权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阅读那些构成历史本身的文献。这套《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的精装版,正好满足了我对那段关键时期的求知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这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变革的阶段。这套书收录了那个时期的重要文献,对我来说,就如同拥有一扇直接通往那个时代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当时国家领导人是如何思考和决策的,例如在经济发展、国家建设、国际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他们的思路是怎样的?他们的论述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我想通过阅读这些原始资料,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去理解那些重要的政策是如何在实践中被制定和执行的,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这不仅仅是学习历史,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国家发展道路的一次深刻探究。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段探索与建设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它奠定了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的基础。这套《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65)》精装版,简直就像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我一直渴望能够直接阅读那个时代的原始文献,而不是仅仅通过二手解读来了解历史。这套书将那个时期最重要的文献汇集在一起,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的绝佳平台。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那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一步步确立国家的发展方向,如何提出并实践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我想去探究那些关键时刻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实践中是如何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阅读这些文献,我相信能够帮助我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新中国早期发展的脉络,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并从中获得对我们当下国家发展道路的更深刻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