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傢小書·舊戲新談》:“大傢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傢”,包括兩方麵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傢;二、書是寫給大傢看的,是大傢的讀物。所謂“小書”者,隻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瞭。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大傢小書·舊戲新談》,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瞭。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瞭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
作者簡介
黃裳,原名容鼎昌,筆名黃裳、勉仲、趙會儀。當代散文傢、高級記者。1919年生於河北井陘,原籍山東益都北城。曾在南開中學和交通大學就讀。1944年被徵調往中國昆明、桂林、貴陽,印度等地任美軍譯員。後任《文匯報》記者、編輯。有著作《舊戲新談》、《妝颱雜記》、《過去的足跡》、《珠還記幸》、《榆下說書》、《來燕榭讀書記》、《來燕榭書跋》、《筆禍史談叢》等行世。
目錄
徐序
吳序——關於黃裳先生
章序
第一輯
評劇傢
“評劇傢”之二
京白
叫好
“十萬春花如夢裏
關於川劇
關於違礙戲
《水滸》戲文與女人
第二輯
《法門寺》
關於劉瑾
《打漁殺傢》
《連環套》
《盜禦馬》
小生三類
《安天會》
《新安天會》
《春閨夢》
《青石山》
《硃痕記》
《四進士》
《美人計》
《迴荊州》
《截江奪鬥》
《祭江》
《西施》
《戰宛城》
《罵殿》
第三輯
……
第四輯
第五輯
精彩書摘
我雖然聽戲多年,然而自己卻未曾學會“叫好”之術,一半是天分太低,二者也是拉不下麵皮來之故。然而積數十年的劇場經驗,叫好也聽過瞭不少,印象最深者是這麼一次:
我在北平吉祥聽楊小樓的《艷陽樓》,據老輩說,這戲最好的地方是楊小樓一掀簾的“亮相”。所謂“亮相”,即是一個Pose,說也奇怪,這一個亮相,原是人人皆會的,總不見得掃邊角色就爬瞭齣來吧?然而卻又確有分彆。楊小樓的亮相即有“氣吞河嶽”之勢。這是韆載難逢的機會,因為該時楊已老,而《艷陽樓》實在又不常貼,可惜我坐的是上場門,無法看見,當時心生一計,等高登將要登場、鑼鼓緊張瞭起來以後,我設法從颱旁踱過去,慢慢地走,隨時注意,居然看到瞭這“亮相”。不料這就激怒瞭一位老先生,他摸著花白的鬍子嚮我交涉,事態極為嚴重,因為我擋住瞭他的視綫,使他無法叫“迎簾好”——滬語“碰頭彩”——使他深深地引為遺憾。
從這次以後,我纔深知“叫好”之重要,有許多人,似乎是到戲園中來喊上一嗓子,發泄其鬱氣,視之為養生之道的。
……
前言/序言
序言
“大傢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傢”,包括兩方麵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傢;二、書是寫給大傢看的,是大傢的讀物。所謂“小書”者,隻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瞭。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瞭。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瞭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纍的工作。把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齣版,使之不至於泯沒。有些書曾經暢銷一時,但現在已經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齣來,讓它們重現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瞭,除瞭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
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大傢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裏,隨時隨地掏齣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裏,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瞭,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
,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大傢小書”齣版在即,齣版社同誌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瞭,就此擱筆吧。
後記
去年《文匯報·浮世繪》副刊的編者,想在副刊上經常有這麼一點談京戲的文章,約人撰寫,可是沒有適當的人,後來就跟我商量。我覺得這很為難,因為我雖然很喜歡聽戲,然而對於戲卻是不懂的。哪裏有資格每天一段地經常發錶議論呢。說來可笑,我現在連什麼是倒闆、搖闆……都弄不清楚。雖然也曾經讀過齊如山先生的“上下場”之類的“劇學叢書”,然而也還是不能夠安心記憶,我隻覺得我的興趣是在看與聽,而且有時候對一件事不太內行也未始不是一件好事情。否則照_般老輩評劇傢說來,現在的這一些角兒都是“離經叛道”的傢夥,那麼哪裏還有什麼戲好聽呢?
在答應寫以前,我自己就先決定瞭幾點原則:第一,因為我不懂戲,所以盡量避免談得深入,以免齣瞭笑話,貽笑大方;第二,為瞭有一點現實意義,不隻是捧角喝彩、賞色評腔,也因為可以寫得活潑一點,不至於太單調,我的文章有時候是談到戲外麵去瞭的。這樣,我寫瞭約莫有五六十篇小文。
我的文章寫得很自由,因為《浮世繪》是娛樂版,不宜太闆緊瞭麵孔。一開頭就說自己聽歌三十餘年,其實這當然是不確的。也就因為如此,有很多地方是信手寫來,隻代錶自己當時的一時的感想,如果有不確實或者有被疑惑是在諷刺誰的所在,務希原諒,不必作準。如果一定要指著自己的鼻子,說“他就在說我”,那也沒有什麼辦法,刪改費事太多,所以也就索性一仍其舊瞭。現在有機會齣一本小書,於是就略加刪定,編成瞭這一冊。計刪去五篇,添寫兩篇,重寫一篇,一篇不發錶,現存五十六篇,分為五輯。第一輯裏所收大抵是泛論,也多少說明瞭一點我對京戲的看法,因為時間匆促,沒有係統,所以這裏所說的也不過是零碎不完全的意見。第二輯中所收大抵是“正宗”的談戲的東西,計共談及戲二十四齣。這也並沒有什麼係統,想到哪一齣就談哪一齣,這一部分似乎還可以和書名相閤。
第三輯所收談戲小文九篇,這大抵是我所喜歡的幾齣戲。尤其是前麵的幾齣小喜劇,是為我所深深歡喜的。第四輯談到瞭幾位伶工。本來我很討厭捧角兒文字,尤其是捧坤角兒,因為那往往是會集肉麻之大成的。然而我卻也喜讀不肉麻的記伶工身世的文章。隻可惜這不多,買到瞭張次溪所編的《燕都梨園史料叢刊》皇皇數十冊,翻看一遍,真難找齣一二不肉麻的篇什。我這裏所寫以現仍存世的伶工為限,譚叫天、龔雲甫,我是不談的。伶官傳在舊日史料中也是一個部門,並沒有什麼比不上王公大臣的地方,隻可惜我是在瞎談,並不足以供史傢的采擇、學人的利用。像潘光旦先生就寫過一本《清代伶人血緣的研究》的書,可惜這書久已絕版,想買也買不到瞭。那正是我所十分嚮往的文章。
第五輯所收幾乎已非談戲而是雜文瞭,不過好像看來還是在談戲而已。雖然,這裏麵卻很有我自己喜歡的地方。劍拔弩張,像煞有介事。“忽發狂言驚四座”,這種快樂我是直至現在還可以記憶起來的。因為這本小書本身的寒傖,所以請幾位師友給寫序題屬,對於他們的殷勤的盛意,我一並在此緻謝。
1948年3月編校後記
大傢小書·舊戲新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