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代金石文8種;
評分1983年以後,20塊石碑109帖的《汝帖》遷入文廟內,它囊括瞭宋以前數韆年的書法。這時汝州文化局提齣一個大膽設想——續帖。篩選宋以來韆年傑齣書傢68人的代錶作品,再刻製80塊碑帖,使《汝帖》總數達到100塊。2006年7月,記者在汝州文廟采訪時為止,“80塊碑帖刻石工作已接近完成”。
評分五,十七帖;
評分十,唐歐、虞、褚、薛四傢書;
評分新中國成立後,時任縣文化館館長的張久益等人多方收集,在火神廟街一老百姓傢門口找到第一塊,當時這戶人傢把它丟在門口當石凳坐。1983年,縣公安局在拆房時發現瞭一塊《汝帖》殘碑,正副三位局領導親自把碑送到文化館。“從第一塊找起,花瞭四五年時間,找到瞭10塊。在多人幫助下,到1983年總共找到18塊。又從開封博物館復製瞭兩塊,復製的也不是原拓。”張天慶所長說。
評分十一,唐,李、顔、韓、賀、柳、李六臣書;
評分居然是當地政協部門編寫的。宋朝的名帖,值得購買。《汝帖》與《淳化閣帖》、《泉州帖》、《絳州帖》並稱為“四大名帖”,十二捲。北宋大觀三年(1109)由汝州知州王采從《淳化閣帖》、《繹帖》及“三代而下迄於五季字書百傢”中,選齣先秦金文8種及秦漢至隋唐五代名傢書法94種共109帖,薈刻12石,史稱《汝帖》。金文、篆、隸、楷、行、草諸體兼備,是我國古代碑帖之珍品。帖石寬0.4米,長1.1米,帖中目錄標題為王采自書,帖尾有王采跋語。博大精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研究書法史及古代書法的一部很好的法帖,為曆代書法愛好者所珍視。其中多有集古碑中字托名某人書者,駁雜混淆。
評分五,十七帖;
評分紙張不錯,清晰度稍欠,與其它版本相比有一些小差彆,總體還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