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语言有根吗?万物有共同的根吗?或许,这样的疑惑与茫然正是这个纷繁无序时代的症结所在。
现代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因为“上帝死了!”上帝在那里,或者从来不在。就像一个密闭的房间中的一个我们曾经得以仰望天空的窗子,我们因一种角度的固化,因对它持久的注视中意识到了它对天空的遮蔽。但如果我们因此最终放弃了对天空的仰望,如果我们对一种僵化方式的克服没有成为与真理与道相遇的一个最新的契机,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真正的丧失者,一个不幸的“现代人”。
是的,诗歌可以,同时也应该成为这样一个沮丧的时代获得拯救的力量。
是的,如果不是作为与本质相遇的一个最新的契机,如果不是为重回事物至深处的幽暗与寂静,那么,任何的语言都不过是另一些无根的浮萍。
一首伟大的诗歌或者一个伟大的时代,都在要求诗人与他的读者拥有一种深刻的洞察,以透过纷繁无序的事物的表象,透过花样翻新、山头林立,以流派、主义、口号、标签标识自身的诗歌也是我们所置身的时代的风貌,来辨认语言与事物深处坚固的根。
《诗建设》在新千年后的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得以正式创刊,毋宁说是一次寻根,一次寻找语言,也是万物之根的努力。它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通过一个时代的勇气与力量持续的积蓄,通过对语言与万物之根的一次次的辨认,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与一个时代最终获得救赎的道路。
目录
前言 语言之根
开卷:张曙光
张曙光代表作
张曙光新作选
张曙光:我所理解的诗歌
王亮:张曙光诗歌节奏研究
诗选
于坚诗歌(10首)
杨子诗歌(9首)
潘维诗歌(5首)
朱永良诗歌(7首)
陈先发诗歌(7首)
叶辉诗歌(6首)
黄纪云诗歌(8首)
哑石诗歌(8首)
蒋浩诗歌(1首)
廖伟棠诗歌(7首)
桑克诗歌(3首)
杨铁军诗歌(5首)
冉冉诗歌(3首)
古马诗歌(8首)
飞廉诗歌(8首)
宇向诗歌(6首)
陈舸诗歌(7首)
叶春诗歌(8首)
跨界
林贤治:“溺水者”昌耀
陈庆港:感受思维中开放的木棉花
笔记
耿占春:沙上的卜辞
王敖:衣服的新皇帝
细读
江弱水:如何预设解读的方案--读梁秉钧的《周鼎》
明迪:臧棣的维拉
江离:经沉重洗练后的轻盈--读千叶《十四行》
建设:新世纪十年诗歌考察
朵渔:羞耻的诗学
张伟栋:孤绝的合唱与行动的修辞
翻译
雪部及其他:策兰晚期诗歌 王家新 译
王家新:我的脚步坡,脑筋山--也谈策兰与“诗歌的终结”
精彩书摘
我所理解的诗歌
张曙光
叶芝在一首诗中提到“随时间而来的智慧”,我觉得这很适于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写作。粗略地算来,我写诗已有三十几年了,但这种“随时间而来的智慧”却似乎仍然遥远。不久前有人问起我为什么选择做一位诗人,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当时真该反问一下对方是如何看待诗人和诗歌的,也许我的答案就在其中。在很长时间里我一直不敢以诗人自居,至少在别人称我或自称为诗人时心存疑虑。我当然不会认为诗人注定高人一等,但写诗至少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诗人的称号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称。同样,我也不认为写诗的就一定是诗人,就像不写诗未必不是诗人一样。诗应该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的外在表露,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诗歌中的文字只是--按照那个已经通俗化了的比喻--冰山浮在海面上的一角。在我看来,只有心中真正保有诗的情感的人才配得上诗人的称号。另一方面,我选择了写诗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既没有经过苦苦的寻觅,然后“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戏剧化经历,也没有一开始就领悟到诗歌或诗人所具有的某种责任或使命。我写诗只是出于一个最为简单的理由:喜欢。喜欢是一个有点模糊的词,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但它确实可以给人勇气,做出一些疯狂甚至是力不胜任的事情。一个被普遍认定了的事实是,每个人--尤其是喜欢文学的人--在青春期都或多或少有过与诗歌相遇或结缘的经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位潜在的诗人,因为人们都会有对美好事物的感应和渴望,也同样有把这种情感加以表达的欲望,当然最后能否坚持下去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取决于毅力及某种天赋。我一直怀疑自己在诗歌方面的才能,但也许因为个性执拗、不切实际、更不会迷途知返的缘故,因此一误就是三十几年。弗罗斯特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一条未选择的路》。那条没有选择的路应该是一个象征,也似乎是泛指,代表了诸多他没有从事过的行业。在人的一生中,被选择的路只有一条,无论对错好坏,而代价则是放弃了其他的选择。他说他选择的路带给他一种全然不同的景色,似乎在故作惋惜中流露出某种自负。我没有他的底气,但仍然可以说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悔恨。我经常这样问自己,如果不写诗我又能做些什么?也许诗人就是没有其他能力的人的最后选择吧?至少在我是这样。
写诗是一件艰苦的劳作,势必要遵守某些规则并承担某种责任,也同样意味着要有所舍弃。在一些年前那首题为《责任》的诗中我曾写道:
这一行必须重新做起
学会活着,或怎样写诗
还要保持一种高傲的孤寂,面对
读者的赞美,挑剔,或恶意攻击
写诗如同活着,只是为了
责任,或灵魂的高贵而美丽
这首关于责任的诗没有明确谈到诗的责任是些什么,但即使在一首很简单的诗中,也必然包含着作者的立场,他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他的喜好和憎恶。诗歌是一个微缩的景观,却指涉着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我已经记不得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形下完成的,但里面提到的孤寂大约很多诗歌写作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会--可能在今天会变得愈加强烈。而这种选择,无论有意或无意,总归要伴随某种责任。诗无疑会使我们的心灵保持柔软,来对抗日益冷酷的外部现实;而对语言的净化也意味着去除我们思想和情感中某些陈腐的、芜杂的以及似是而非的东西,以便更加准确地揭示真理和存在自身。我不会抱怨为了写诗而放弃了生活中的某些乐趣,因为放弃即是得到,在放弃这些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享受--当然不会是成功的享受--或提升。一个精神的追求者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他总是在路上。在这种情况下,诗歌与生活已经变得密不可分了。生活即是诗歌,诗歌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前言/序言
诗建设 [Poetry Construction]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