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是唐人图书专营店提供在京东平台上的图书基本信息,仅作参考。 | |
| 图书名称: | 陈寅恪集 本书自初版至今35年,深受读者欢迎。仅三联版的十数年间即印行七次,销售四万多套 《陈寅恪集》中关注度较高的作品,具有长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
| 作者或编译者: | 陈寅恪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
| ISBN: | 9787108054043 |
| 定价: | 1047元 |
| 出版日期[仅参考]: | 2015年7月 |
| 装帧及开本: | 精装16开 |
| 页数[仅参考]: | 全14册 |
| 其他参考信息: | 总之,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藉此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jue非消闲、风流之行事…… ——吴宓 我认识、了解得陈寅恪先生,是否可以用这样12个字来概括:儒生思想、诗人气质、史家学术。 ——周一良 《别传》熔史识与情思于一炉,充分表现出义宁之学“史有诗心,诗有史笔”的特色。洋洋80万言,证明陈寅恪先生是在“卧榻沉思”中追寻那种他唯恐失落的民族精神,自觉地承担起华夏文化的托命,决不可与“文儒老病销愁松送日之具”等量齐观。 ——蔡鸿生 |
| 内容简介及编辑推荐 | |
| 《陈寅恪集》十三种十四册,含专著、论文集、书信、诗作、读书札记、讲义、备课笔记及其他杂著,总计约三百五十万字,另附各类图片一百四十余幅,全面呈现了作者平生的著述。《陈寅恪集》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文献,受到学术文化界和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2001年1月初版。八年后,2009年第二版(精装本)全集整套上市。此次应广大读者的要求,重装再印第三版,单品种销售。 |
| 作者简介 | |
|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认识和深刻阐述,形成自成一体的“历史文化观”。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 目录 | |
| 陈寅恪集01:寒柳堂集 陈寅恪集02:金明館叢稿初編 陈寅恪集03:金明館叢稿二編 陈寅恪集04: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陈寅恪集05:元白詩箋證稿 陈寅恪集06:柳如是别传(上、中、下册) 陈寅恪集07:詩集 附唐篔詩存 陈寅恪集08:书信集 陈寅恪集09:讀書劄記一集 陈寅恪集10:讀書劄記二集 陈寅恪集11:讀書劄記三集 陈寅恪集12:講義及雜稿 |
| 精彩内容及插图 | |
| ……披尋錢柳之篇什於殘闕毀禁之餘,往往窺見其孤懷遺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戶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辭……猶應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柳如是別傳》di yi章緣起 草此稿竟,合掌说偈曰: 刺刺不休,沾沾自喜。忽莊忽諧,亦文亦史。 述事言情,憫生悲死。繁瑣冗長,見笑君子。 失明臏足,尚未聾啞。得成此書,乃天所假。 臥榻沉思,然脂暝寫。痛哭古人,留贈來者。 ——《柳如是別傳》结尾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第五章复明运动 附:钱氏家难 |
坦白说,起初我对《陈寅恪集全十四册》的阅读,带有一丝敬畏,甚至觉得可能难以消化。毕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先生,其学术高度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我发现,先生的文字虽然严谨,却并不枯燥。相反,他善于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注入他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怀,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例如,在某个篇章中,他描绘了某个王朝的兴衰,表面上是政治斗争的讲述,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他对权力腐蚀人性的无奈,对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感慨。这种将人文关怀融入史学研究的独特视角,让我深受触动。这套书,不仅仅是给史学研究者看的,对于任何一个热爱中国文化,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先生的学问,既有宏观的视野,也有微观的洞察,更有关怀人性的温度。
评分翻阅《陈寅恪集全十四册》的某一卷,我被其中对魏晋南北朝社会风貌的细致描摹所深深吸引。陈先生运用他深厚的文献功底,将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以一种极为生动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军事的宏大叙事,更能深入到社会生活的细微之处,例如士族的起落、门阀制度的演变、佛教的传播以及民族融合的进程,都通过他鞭辟入里的分析,变得触手可及。我仿佛能看到,在那个时代的士人们,是如何在乱世中寻求出路,如何在政治漩涡中保持气节;也能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碰撞时产生的火花。先生对于历史语言的驾驭能力,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遣词造句,既有文言的典雅,又不失现代的流畅,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这套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史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划分和事件罗列,而是成为了一部活生生的、充满人情味和社会气息的画卷。
评分购买《陈寅恪集全十四册》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投资。这套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更是一种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的传承。陈先生对待学术的那份专注、那份执着,以及不畏权势、坚持真理的勇气,都通过他的文字,深深地感染着我。我尤其欣赏他在面对一些敏感或有争议的历史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审慎和客观。他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穷尽一切可能,去搜集证据,去层层剥茧,直到找到最接近真相的答案。这种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珍贵。我常常在遇到困惑时,翻开先生的书,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这套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对学术的理解和追求。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知道多少,更在于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求索。
评分捧读这套《陈寅恪集全十四册》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尘埃,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耳聆听陈先生掷地有声的学术论断。书中的内容,如同一扇扇厚重的门,缓缓开启,让我窥见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壮丽图景。先生的学问,并非仅是史实的堆砌,更是对历史现场的深刻洞察与情境再现。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他对于文献的考辨,严谨细致,令人拍案叫绝;对于断代的梳理,条理清晰,极具启发性。我尤其欣赏他对待历史的那份赤诚与敬畏,不回避争议,不粉饰太平,只求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面貌。读他的书,不仅仅是汲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全新的维度。那种探究事物本质的学术精神,那种坚守真理的独立品格,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激励着我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不流于表面。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史学大家,其魅力不仅在于其渊博的学识,更在于其独特的思想光芒。而《陈寅恪集全十四册》恰恰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被陈先生那些充满洞察力的论述所折服。他对于历史发展的规律,有着超乎寻常的预见性和深刻性。他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审视中国历史的长河,发现其中隐匿的逻辑和趋势,并将其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宏大的历史观,让我不再局限于零散的知识点,而是能够将它们融会贯通,形成对中国历史更为整体和全面的认识。先生的文字,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即使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在细读之下,也能感受到他思想的深邃和文字的魅力。这套书,无疑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更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思想宝库。
评分非常好!
评分喜欢。
评分认真不错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喜欢。
评分好评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