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洋洋大观的国学知识百科全书 值得收藏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
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国传统国学知识百科全书
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
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知识百科全书
现代人不可不知的文化精粹,中国人不可不读的国学宝典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对每一位国人来说。国学是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不能不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天人之学、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文化、百工名物、国学经典等篇章。涵盖了兵制礼制、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天文历法、神秘文化、语言文字、国学掌故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请翻开《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走进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智慧,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文化达人。
终生受益的知识宝库
历史学习的最佳读本
畅销不衰的永恒经典
中国家庭的理想藏书
内容简介
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
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
《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人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请翻开《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走进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智慧,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文化达人。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国家政治
国家与王朝
1.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
2.“天下”的范围
3.“中国”一词的由来
4.“华夏”代指中国的缘由
5.四夷
6.匈奴的兴衰
7.鲜卑人的历程
8.强盛一时的突厥
9.回纥汗国
10.古老的羌人
11.吐蕃雄霸高原
12.党项人的西夏
13.契丹王朝
14.云南大理国
15.女真
16.蒙古帝国
17.夏王朝
18.商朝
19.西周王朝
20.春秋时代
21.战国巨变
22.秦
23.西汉
24.东汉
25.三国鼎立
26.西晋和东晋
27.南北朝
28.隋朝
29.唐朝
30.五代十国
31.宋朝
32.元朝
33.明王朝
34.清王朝
职官制度
35.王
36.嫡长子制
37.卿大夫
38.皇帝
39.储君皇太子
40.三公九卿
41.宰相
42.十三曹
43.太尉与大司马
44.御史大夫
45.郡县制和州县制
46.郡守和县令
47.刺史
48.三辅
49.三省六部制
50.尚书仆射
51.侍中
52.中书令
53.侍郎
54.政事堂
55.御史台
56.唐代五监
57.观察使
58.参知政事
59.计相
60.谏官
61.路、军、府、州
62.知府与知州
63.转运使
64.宣政院
65.行省制度
66.达鲁花赤
67.内阁
68.大学士
69.司礼太监
70.都察院
71.东西二厂
72.锦衣卫
73.三司
74.军机处
75.南书房
76.理藩院
77.总督
78.巡抚
79.道员
80.总理衙门
81.南、北洋大臣
82.钦差大臣
83.驻外大使
84.品阶
85.封爵
86.幕僚
87.酷吏与循吏
88.宦官
89.胥吏
90.绍兴师爷
91.捐纳
92.致仕
从察举到科举
93.世卿世禄制
94.征辟
95.郎官郎吏
96.察举制度
97.举孝廉
98.九品中正制
99.科举制
100.常科
101.制科
102.恩科
103.进士科
104.明经科
105.翰林院
106.武科
107.八股文取士
108.童试与乡试
109.会试
110.殿试
111.状元及第
112.榜眼、探花
……
第二篇 思想学术
第三篇 天人之学
第四篇 文学
第五篇 史学
第六篇 文化艺术
第七篇 民俗文化
第八篇 百工名物
第九篇 国学经典
精彩书摘
国家与王朝
1.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
六大文化区系指中国早期的6个区域文化圈,是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的。它们分别是:北方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于中国北方早期文明,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中南部为核心区,又可细分为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市、北京天津一带及河北张家口等4个分区;东方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于中国东部早期文明,在地域上以山东为中心,又可具体分为鲁西南和胶东2个分支文化;中原新石器文化,即被视为中国母体文化的黄河流域文化圈,在地域上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辐射整个黄河中游乃至部分下游地区,其中的仰韶文化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文化的主流文化;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该区系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早期文明,以太湖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开去,栽培稻米、捕鱼、采集水产共同构成了当时人的生存方式,春秋时的吴越文化即由此发端而来;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中国早期西南文明,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具体分为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分区,而四川盆地又分为巴、蜀2个分支,其中的江汉文化成为后来的“楚文化”的主要源头,南方新石器文化,该文化圈是中国早期的南方文明,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辐射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等南方地区,该区系文化具有浓厚的海洋风味。
总体而言,六大区系均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000~8000年,彼此之间也互有交流和影响。其中的北方区系、中原区系以及东方区系汇流构成了夏商周三代的黄河文明,而西南、南方、东南三区系则最后汇集而成了长江文明。可以说,这六大文化区系平行发展并相互影响,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源头。至秦统一中国,六大文化彻底融为一体,但仍保留了各自的一些特色。
2.“天下”的范围
“天下”是中国古人对于世界的一种笼统说法,该词最早是出现在先秦古籍中,比如《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庄子》中还有一篇文章取名为“天下”。这时的天下实际上并不大,具体而言,大概指的便是夏商周三代王权所统治的范围。夏商时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周代则包括了长江流域的湖北以及江浙地区等地。另外,周边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虽未被“王化”,但因其没有形成稳定的国家,所以其所居之地一向被视为王权之下的暂时未开垦之地。因此其时君王一旦南面称孤,也就是“王天下”、“得天下”了。但先秦的一些哲学家则对“天下”的范围存在不同的理解,比如庄子认为“天下”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也认为儒家所说的“天下”实际上只占真正的天下的1/80,但这些观点多被当时的人们视为无稽之谈。
到秦代,随着郡县制的设立,中国的疆土得到极大扩张,“天下”的概念也随之扩大,南边和东边都到了大海边,北边和西边则依旧没有具体边界,只笼统地包含了北方少数民族所居之地和西域。西汉时期,西边的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开始和西亚、欧洲乃至非洲等地的国家有生意往来和文化交往。东汉时,西域都护班超还曾派使者前往当时的罗马帝国(当时中国人称之为“大秦”),只是因故未能到达目的地。2世纪中叶,罗马皇帝马可·奥里略·安东尼派使者给汉桓帝送来了礼物。因此汉代时人们开始知道真正的“天下”要比自己想象的大得多。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基本接触不到远邦异国的信息,所以直到清代中期,中国人还是习惯性地以包括中国以及周边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处于中国文化圈以内的日本、朝鲜等国在内的区域为“天下”。因此这里的天下已经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概念,而非地理意义。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天下,指的仅是中国。而这句还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说,显然他知道“天下”并没有这么小,而只是将“天下”作为一种政治概念。
前言/序言
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