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图书馆学概论修订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 ||
| 作者: | 吴慰慈//董焱 | 开本: | 32开 |
| 原价: | 35 | 页数: | 376 |
| 现价: | 28 | 2008-07-01 | |
| ISBN号: | 9787501336425 | 印刷时间: | 2012-12-06 |
| 出版社: | 图书馆出版社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有点像一位老教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那种沉稳和不疾不徐,恰恰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最缺乏的定力。它绝不是那种用华丽辞藻堆砌、试图用新潮术语轰炸读者的作品。相反,它的力量在于其内在的结构强度和论证的扎实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因为被作者对某个概念的精妙界定所折服。比如,在探讨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时,它没有泛泛而谈“以读者为中心”,而是深入剖析了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权力关系的历史演变,这种批判性的视角,让这本书跳脱出了“教条”的范畴。对于我这种已经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人来说,它像一面清澈的镜子,照出了我工作中的盲区和思维的惯性。它促使我不断地提问:我所理解的图书馆,是否真的足够全面和深刻?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觉是如沐春风,但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春风”,而是一种经过雕琢、带着温度的“春风”。它给予的知识是坚实的,它构建的方法论是可靠的。我发现,很多我过去觉得难以归类的实践操作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其理论的源头和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处理特殊文献的保存和流通矛盾时,作者提供的框架分析,比我过去听到的各种“经验之谈”都要来得系统和令人信服。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会你具体操作某一个软件如何使用,而在于让你真正理解“图书馆”这三个字的重量和意义。它培养的是一种全局观和对信息社会未来形态的预判能力。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为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铺设了一条清晰而坚实的第一步。
评分作为一本修订再版的教材,它处理历史继承与时代更新的关系处理得非常高明。我注意到,它在保留了经典理论框架的同时,对于新兴的“数据管理”“开放存取”等概念,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进行介绍和分析,但绝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将其嵌入到图书馆学整体的发展脉络中去考量其历史合理性。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既有“传世经典”的厚重感,又具备与时俱进的锐利度。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书中引用的案例和数据虽然带着一定的年代印记,但它们所揭示的底层规律和逻辑,是具有普适性的。我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修订时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每一个修订之处,似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力求在不破坏原有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一种对知识负责任的态度。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翻开它的,毕竟是“十一五规划教材”,总担心内容会滞后于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然而,当我翻到关于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章节时,那种深刻的洞察力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藏书建设层面,而是巧妙地将传统馆藏的精髓与数字化资源整合的挑战并置讨论。作者对于“文献载体变迁”这一历史必然性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字之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信息载体生命周期的敬畏感,远超一般教材的论述深度。我尤其欣赏它在论述“知识组织”时所展现的哲学思辨高度,它不像许多现代的IT技术手册那样急于展示工具的强大,而是回归到信息分类、标引的本质——即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上。这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技术工具反思到人类知识体系建构的写作方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学术专著,而非单纯的专业指南。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看着封皮那带着历史感的字体设计,就让人心头一紧,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年代。我本来对“概论”这类教科书总是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宏大叙事,缺乏实操的趣味性。但这本书却出乎我的意料。它并非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真正构建起了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初读之下,我立刻被它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吸引。作者似乎倾尽毕生所学,将图书馆学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描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工程图景。特别是对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演变那一段论述,鞭辟入里,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日常接触的图书馆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使命与未来愿景。书中对一些经典理论的梳理清晰有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座坚实的理论基石,它提供的不是冰冷的定义,而是鲜活的学术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