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在北京奥组委》是作者继《凝住的时空》之后的又一本专著。北京奥运会,让我们从容不迫地呈现出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我们对奥林匹克内涵的深刻理解,更是北京面向世界的真诚告白:奥运不仅属于北京、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全人类。
作者简介
舒莉萍,江西人,2006年进入北京奥组委国际联络部工作,现为民航华北局干部。
本书是作者继《凝住的时空》之后的又一本专著。
目录
序
光荣与梦想
——写在前面的话
走进北京奥组委
第十九期上岗培训班
NOC处
天安门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晚会
北京奥运会代表团团长会
泛美运动会代表团团长会
“好运北京”和摔跤世青赛
北京奥运圣火
中华世纪坛
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村
在奥运村综合测试演练
预开村
综合诊所
鸟巢
水立方
奥林匹克宪章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萨马兰奇
何振梁及他的奥运志愿者情怀
志愿者
一代羽毛球女王李玲蔚
在鸟巢看开幕式彩排
开幕式
“美丽的奥林匹克”之夜
闭幕式
残奥会
再见,北京奥运大厦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大事记
后记
精彩书摘
走进北京奥组委
2006年3月16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简称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发布公告说,按照《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关于要选拔、培养和使用一大批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可靠人才保障的要求,北京奥组委面向全国和中国籍留学人员公开招聘180名T作人员,其中管理岗位120个;专业技术岗位60个。公告特别强调,此次公开招聘侧重于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应聘人员需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较扎实的外语基础和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基本素质要求。
奥组委国际化程度高,筹办工作具有挑战性,对我们年轻人来说,能够进入北京奥组委工作,不仅仅是一次奉献奥运、报效国家的机会,更是我们个人锻炼成长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宝贵的人生经历。那时,我刚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离职学习回京不久,在单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们的鼓励下,我和其他踊跃报名的人一样参加应聘。从此便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实现百年奥运梦想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开始了我在北京奥组委700多天令人终生难忘的心路历程……
奥运大厦
位于学院路区域北四环中路的奥运大厦,是一座l9层高的现代化综合智能型写字楼,毗邻奥林匹克运动中心,交通十分便利,它能够满足北京奥组委越来越繁重的筹备工作需求,在奥运会期间它还承担着指挥中心的任务。这座现代化大厦不仅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较好的工作环境,也为一些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驻场服务提供了相应条件。
前言/序言
7年前的2001年7月13日夜晚,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庄重而清晰地宣布:第29奥运会举办城市为“北京”。从这一刻起,我们就担起了把实现民族百年梦想和向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双重承诺。也就是从7年前那个举国欢腾的夜晚开始,北京奥运踏上了积极务实、紧张有序的筹办之路。现在,第29届奥运会的圣火已经熄灭,信守诺言的中国人民为欢聚在中国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奉献了一曲“和平、友谊、进步”的激情乐章.演绎出了一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颠峰之作。北京奥运会就象会徽“中国印”充分体现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一样,诚实信用、践行承诺,取得了圆满成功。作为它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我在北京奥组委工作了700多天,据说在筹办刚开始的时候奥组委总共才100多人,以后逐年增多,到赛会期间已发展为有数千人规模的浩荡团队。在奥组委的这些日子里.我深感到我加入的这个团队.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的团队;是一支想做事、能做事的高素质的团队。在这支奥运筹办团队中,有的来自中央各部委和北京市政府机关,有的来自社会各企事业单位,还有许多属“海归”人员。从一开始,这个团队的人就怀着一种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国争光的神圣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奥运筹办工作的每一项成果,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无不凝聚着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作为他们其中的一分子,我利用工作之余,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进行整理,收集成册,取名《我在北京奥组委》以作纪念。
我在北京奥组委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