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於丹?遊園驚夢 |
作者: | 於丹 |
市場價: | 30.00元 |
ISBN號: | 9787101059243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開本: | 16 |
頁數: | 200 |
內容簡介 | |
溫暖心靈的又一力作 編輯推薦: 想必很多電視觀眾還記得,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曾經以《論語心得》和《莊子心得》為億萬觀眾、讀者送去熱騰騰的心靈雞湯的於丹,竟然一襲中式服裝,坐在CCTV-3“文化訪談錄”節目主持人馬東身邊,一連七天侃起瞭昆麯。這次從傳統經典到傳統藝術的“轉身”,是於丹的率性而為,還是以往思路的延續? 如果說,《於丹論語心得》是藉助傳統經典《論語》給當代讀者提供瞭一種生活方嚮的導航,那麼,《於丹?遊園驚夢》則藉昆麯給大傢推薦瞭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從容而溫馨的生活方式。 所以,CCTV-3《於丹?遊園驚夢》不同於昆麯知識的普及講座,它淡化瞭昆麯的曆史和過於專業的知識,而是以類型的方式呈現其審美特點,闡述瞭於丹對於當代人生活態度的忠告及建議。 在於丹看來,昆麯代錶瞭一種生活方式,於丹說:“我喜歡有一種生活方式可以叫作‘昆麯’。”她認為,昆麯那種細膩、婉轉、精緻、唯美的特點,完全可以作為一種“元素”,進入當下的時尚生活。比如,我們現在流行一種“慢活”的生活方式,所謂“慢活”,“它是指我們每天可以做一些從容舒緩的運動,比如說打打太極拳,練練瑜伽;過一過環保的生活,能夠節約能源,能夠有大段悠閑的時間與傢人、與朋友分享。所有這些健康從容的生活方式”。而這種“慢活”的例子和元素,在昆麯中,觸目皆是。於丹還強調瞭“過程”的重要。《牡丹亭》中,杜麗娘因為夢中遇到俊逸書生柳夢梅而情不能自已,醒來後要去“尋夢”,並因夢而亡又因夢而生。我們往往要問:這種追尋有什麼結果?這種投入是否值得?於丹說,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愛的過程。過程關乎人心,不僅體現一種意願,而且體現一種能力。能夠享受過程,也就是能夠享受人生。我們為什麼到茶館喝茶,為什麼要去泡酒吧?消費不是一個物質的結果,而是一個精神愉悅的過程。 相信看過節目、讀到書的觀眾、讀者在驚嘆於丹成功“變臉”的同時,也會感受到於丹依舊關注心靈,依舊在為當代讀者煲一份“濃湯”。 去年11月26日,於丹的*鍋“心靈雞湯”讓那個鼕天變得溫馨,許多親曆者還清晰地記得當時許多感人的畫麵。整整一年過去瞭,還是那個於丹,還是一鍋“心靈雞湯”,但是器皿變瞭、調料變瞭,它是不是還符閤大眾的口味?讓我們拭目以待! |
作者簡介 | |
於丹:影視傳媒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1996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學奬,2000年獲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奬*名、北京市教學成果奬二等奬、北京師範大學優秀教學奬,2001年獲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奬、北京師範大學勵耘奬、北京師範大學十佳優秀教師奬,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中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2005年獲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奬一等奬,2006年獲得“中國十大教育英纔”稱號,被評為2006年品牌中國年度人物之一,2007年獲第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奬,所講課程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課程。 2006年10月以來,於丹教授先後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欄目上解讀《論語》和《莊子》,社會反響強烈。2007年國慶期間,在中央三套“文化訪談錄”連續七天播齣《於丹 遊園驚夢》,再次引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 |
精彩書評 | |
初識昆麯 昆麯從16世紀到18世紀末曾在中國製造過長達二百餘年的社會性癡迷,而且人們對它的癡迷程度幾乎達到瞭*的地步,這是中國戲劇史上其他戲劇範型所不可比擬的。 ————餘鞦雨語 |
精彩插圖 | |
本書目錄 | |
白先勇序 深情之美 夢幻之美 悲壯之美 蒼涼之美 詼諧之美 靈異之美 風雅之美 後記 |
精彩書摘 | |
於丹精彩語錄 1.其實,人人心裏都掩映著一片園林,無非被一扇無形的門遮擋著,如果你真的推開這扇門,雖然那可能是一扇吱吱呀呀的門,你好久沒來過瞭,但是你隻要打開一道縫,一眼望去,你便會看到許多以前不曾留意的東西,許多真正契閤於內心的東西,許多屬於夢想的東西。 2.夢也許在現實中不是一種生産力,不能帶來一種物質的結果,它給我們帶來的卻是對自己靈魂上的一種開掘。今天的我們不僅僅是遠離瞭一個古典的時代,更重要的是失去瞭一種悲憫的情懷和從容做夢的心境。 3.就在今天緊張繁忙的生活之中,在我們必須遵守的過分現實的秩序之外,是不是還有可能給我們一個夢想的空間?也許我們每個人在夢幻中可以觸摸到的是心靈*深處那份*真摯的情感。 4.也許是我們的時代太繁榮,也許是我們的時間太短促,所以我們有很多感情不缺乏強度,卻缺乏富有韻味的錶達方式。靠琴寄情、以琴談心的現在還能有幾人呢? 5.深情之美,不在於這份情感*後能不能夠成正果,而在於它成長的過程,廣而彌深,可以在我們的心中激起陣陣漣漪。這個世界上有一些情懷是不問結果的,有一些情懷是不記成敗的,充滿深情的人不要求非要有一個圓滿、妥貼的結果,非要給他一個交代,他要的隻是自己的投入,如果不讓他投入,他會覺得辜負瞭自己的心。 6.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人人都懷抱著自己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是隱蔽在人群中的異類,我們帶著相似的笑容,溫文爾雅,互通言語,我們有自己的職業,有自己的妝扮,但是又有幾個人的心事是真許人知道的? 7.今天,有很多人心中並不缺少愛的意願,但是我們真的缺少愛的能力。能力關乎細節,能力關乎過程,能力其實也關乎一個人的價值觀。當我們甚至在愛上都要計較得失與*後的結果時,我們就真的失去瞭深情的本能。 8.真正的英雄不是一個職業,不是一個名分,而是一種情懷。英雄,可以成、可以敗,但他的情懷一定是且悲且壯,有對曆史的沉靜的投入與內心的反省。 9.蒼涼是一種復雜的人生感受,同是悲情,悲壯是高昂的,激揚慷慨;蒼涼是無奈的,而餘韻深遠。蒼涼能夠喚起我們一種輾轉於心、不絕如縷的激蕩,就在於它錶現齣來的是命運深處的一種無奈。 10.真正有蒼涼之感未必是人生的不幸,它是人生的一種自我意識,是一種生命的反省,它使人保持著一種清靜,保持著自己對人生不足的透徹的反觀,從而獲得對天地萬物的格外的珍惜。這個世界上那些永不妥協的樂觀主義者,一定是經曆過人生浮沉懂得悲觀的人,隻有真正被悲觀磨洗之後的人纔會擁有一種永不放棄的樂觀精神,因為他知道有太多的東西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所以這樣的心擁有的是在蒼涼映襯之下的希望,是在蒼涼之美縈繞於心之後能夠錶現齣來一種達觀。 |
序言 | |
在我們悠長的民族文化變遷史中,有一個現象特彆值得注意:一部曾經影響全民族達兩韆年的文化經典,突然從我們民族記憶中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種曾經深入民間數百年為各階層深深愛好的錶演藝術,轉瞬間,沉屙不起,奄奄一息。 如果說影響西方世界*深廣的一部書是基督教的《*》,那麼影響中華民族*深刻悠久的則當屬孔子的《論語》瞭。而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論語》從中國的土地上居然失蹤,這也顯示我們的文化齣現瞭大變動,産生瞭大問題。近年來於丹教授在中央電視颱的“百傢講壇”欄目上講解《論語》,深入淺齣,以生動易懂的語言,結閤現實生活的例證,將這部經典的精髓要義送進傢傢戶戶,奇跡般地掀起瞭一陣“《論語》熱”。這個現象,恐怕不能視為一時風尚,很可能我們這個民族此時此地,對兩韆年來《論語》中孔子教誨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倫理道德,在心理的深層處又産生瞭皈依式的嚮往。於丹教授的《論語》講座,可謂應運而生。 餘鞦雨先生曾經說過,我們的民族文化中,唐詩、書法、昆麯,是中國人的三種“癡迷”。昆麯曾經有過輝煌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時期獨霸中國劇壇兩百多年,是當時的“國劇”。上至宮廷,下至市井,莫不愛好。唱麯是當時的全民運動。昆麯集詩、歌、舞、戲於一體,由於大量文士參與撰寫,審度音律,昆麯遂成為明清時代高雅藝術的指標。而昆麯的長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損失。 二十一世紀初,集閤兩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齣現,一時間給昆麯注入瞭青春的生命,在大學校園,引起青年學生爭看昆麯的熱潮,論者稱此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現象”。此一現象恐怕也源自於華人世界的青年學子,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麯的古典美學以及湯顯祖的有情天地,終於深深感動瞭韆韆萬萬中華兒女的心。 然而這股昆麯熱潮如果沒有更進一步的社會普及教育,是難以後繼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於丹教授在中央電視颱繼《論語》講座後及時推齣“昆麯之美”講座,從“夢幻”開始,*後歸結到“風雅”,把昆麯美妙傳神音藝俱佳的風貌描述得淋灕盡緻。相信於丹教授的昆麯七講,跟她的《論語》講座一樣,會産生廣大的普及效應,對昆麯的推廣發揚將有巨大貢獻。 |
非常滿意,物美價廉
評分送的書,沒有看,包裝印刷精美
評分好書大傢品,定要慢慢看。
評分好書大傢品,定要慢慢看。
評分書包裝的非常好,每一本都有塑料袋包裝,特價,實惠
評分書包裝的非常好,每一本都有塑料袋包裝,特價,實惠
評分送的書,沒有看,包裝印刷精美
評分也是湊單的,但是書還不錯的。
評分非常滿意,物美價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