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POD版图书均在书名下有明显红字标注,POD图书属于按需定制,您下单购买后我们才开始印刷,故不可取消订单。我们一般会在您下单后的7-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请谨慎下单!商品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定价和装帧可能会与原书不同,请以实物为准!详情请咨询客服 购买电子版图书请与客服直接联系,或者到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购买 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排放源清单建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
| 定价 | 98.00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 |
出版时间 | 2013年11月 |
开本 | 16 |
作者 | 郑君瑜等 |
装帧 | |
页数 | 438 |
字数 | 480 |
ISBN编码 | 9787030389114 |
内容介绍
《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排放源清单建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以研究方法、区域污染特征、成因分析、清单建立和模型控制为主线,力求系统反映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及其清单研究与应用模型的内在关联。作者写作着眼点点在于:如何建立准确可靠、覆盖各类污染源、满足区域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需求的区域高分辨率源清单方法体系,是利用模型研究大气污染形成机制、控制对策以及空气质量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这一方法框架体系的构建涵盖了大气排放源分类的制定、排放源清单估算方法的建立、源排放时空特征识别与分配方法研究、污染源成分谱建立、排放清单不确定性分析与校验以及基于污染源分类的源清单处理模型系统的开发等几个方面。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区域大气污染现状与需求
1.2 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
1.2.1 排放源清单定义与类型
1.2.2 区域排放源清单需求与特征
1.3 排放源清单发展与现状
1.3.1 欧关地区
1.3.2 亚洲地区
1.3.3 我国大气排放源清单发展历程
1.3.4 我国区域大气排放源清单研究工作的不足
1.4 排放源清单与受体模型来源解析
1.5 排放源清单与环统污普数据的关系
1.6 本书写作目的与内容架构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排放源清单建立的框架体系
2.1 区域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单建立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2.2 区域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单建立的方法框架体系构建
2.3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区域大气排放源分类
3.1 引言
3.2 区域大气排放源分类的重要性
3.3 区域大气排放源分类的原则
3.4 区域大气排放源分类体系
3.4.1 固定燃烧源
3.4.2 工业过程源
3.4.3 道路移动源
3.4.4 非道路移动源
3.4.5 有机溶剂使用源
3.4.6 存储与运输源
3.4.7 扬尘源
3.4.8 农牧源
3.4.9 生物质燃烧源
3.4.10 天然源
3.4.11 其他排放源
3.5 区域大气排放源分类代码编制
3.5.1 排放源分类代码编制的必要性
3.5.2 排放源分类代码编制的原则与方法
3.6 区域大气排放源分类及代码示例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定量表征方法
4.1 排放源清单的定量表征方法概述
4.1.1 物料衡算法
4.1.2 排放因子法
4.1.3 实际测量法
4.1.4 模型估算法
4.1.5 定量表征方法选取原则
4.2 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放估算方法
4.2.1 固定燃烧源
4.2.2 工业过程源
4.2.3 道路移动源
4.2.4 非道路移动源
4.2.5 有机溶剂使用源
4.2.6 存储与运输源
4.2.7 扬尘源
4.2.8 农牧源
4.2.9 生物质燃烧源
4.2.10 天然源
4.2.11 其他排放源
4.3 活动水平数据来源与收集
4.3.1 固定燃烧源
4.3.2 工业过程源
4.3.3 道路移动源
……
第5章 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源清单时间与空间分配方法
第6章 大气污染源排放化学成分谱
第7章 大气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分析与验证
第8章 大气排放源清单处理型系统
第9章 珠三角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建立与应用
在线试读
第1章绪论
城币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大量污染物在短时间内被排放到大气中,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和引起的城市或区域空气质量恶化已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可以说,由各种排放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加之空气的流动性,污染物在气象因素的驱动下,使得大气污染往往可进行长距离跨界传输,成为典型的跨行政边界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问题,如著名的多诺拉烟雾、伦敦烟雾和洛杉矶烟雾便是这样的大气污染事件。
在区域性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过程中,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整体性特征,往往需要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对区域内的大气污染形成迁移及转化过程进行了解,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特征,并在考虑区域内的能源结构、工业发展、交通管理、城市建设布局等基础上,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建立综合的控制对策及防治措施,以期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污染形成机制、污染控制对象及zui后的效果评估,都依赖于对区域内大气污染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特征识别及定量表征,只有在摸清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特征等基础上,才能够综合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及分析空气达标的可行性。可以说对污染物排放源的识别既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出发点,也是zui终评价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落脚点。
本章针对在开展大气综合防治过程中对污染物排放源特征识别和量化的需求,对区域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源排放源清单定义与需求特征进行介绍,并阐述国内外大气排放源清单研究进展、现状与不足,以及介绍本书的研究目标及框架结构。1.1区域大气污染现状与需求
早期的大气污染,一般发生在城市、工业区等局部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显著增高,使人或动植物受到伤害。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人口迅猛增长,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扩张与快速链接,经济增长带来的高强度污染排放,引发的区域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一个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区域大气污染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均出现过,特别是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以洛杉矶市经历的一种棕色、朦胧又有刺激性气味的空气污染为代表,这类比起18世纪开始发生在欧洲大城市的浓烟污染更加持久的空气污染,引起了美国联邦政府对区域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并出台了在美围空气污染防治历史上zui为重要的《清洁空气法》(CleanAirAct,CAA)。它将空气质量的进步归功于全面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计划、规则、许可证、执行和监测五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层面(州内、州与州之间)构建具有跨界治理职能的“空气质量管理特区”或“专业治理委员会”,首先明确污染源是什么,然后制定相应规则,随后发放排放许可,之后是执行对污染源的控制管理,zui后靠现场稽查来评估污染防治的落实情况。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和人口的激增,大气污染正从局部、单一的城市空气污染向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转变,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空气重污染现象,特别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城市群地区(如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部分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华中地区以及成渝地区)已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大气污染特征,并呈现蔓延和加重的趋势。大气污染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国目前面临的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引起了政府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区域大气污染典型表现为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共存的新型大气复合污染,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NO2浓度居高不下,酸沉降转变为硫酸型和硝酸型的复合污染,二次污染愈加明显。大量污染物通过大气在城市中心和城乡复合带输送,造成各城市环境污染相互关联以及多种高浓度污染物在时空上重叠。
目前,在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高浓度颗粒物污染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大气环境问题的重要特征,成为影响我国许多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其导致的灰霾污染现象在我国许多地方频繁出现,其中又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尤为严重。自2012年以来细颗粒物(PMz)逐渐成为中国环境治理当中的一个社会热点,成为政府及公众zui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2013年元旦以来京津冀地区持续出现的近两个月灰霾污染,期间共计发生5次强霾污染,整个1月份北京市只有4天晴朗,成为本世纪以来中国zui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在随后的污染物成分的详细分析和轨迹追踪研究中,反映出区域输送是造成此次强霾zui大的因素。近年来,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表现明显,已成为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代表特征。
……
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排放源清单建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